第九十八章 標準化底盤

讓我們暫且把時間穿越到1938年4月20日——也就是三年之後。當初維勒安向希特勒建議的坦克設計指標變更得到了希特勒的充分肯定,各家公司也就沒有過多的抗爭,拿着新的設計指標和維勒安提供的技術支持資料回去埋頭苦幹了。

經過兩年的奮鬥,帝國最新銳的3號坦克和4號坦克終於製造出了一系列滿足要求的樣車,今天就是向元首進行生日獻禮的時刻了。

希特勒在維勒安和古德里安的陪同下,來到了沃爾夫斯堡的坦克試驗場。隨着元首的專車緩緩駛過,列隊歡迎的工作人員和衛兵紛紛舉手敬禮,在試驗場的一側,一排樣車在厚重的帆布遮蔽下仍然透出濃濃的殺氣。

“威廉,我已經等不及要看我們新車的表演了。”

“元首,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古德里安接到指令後,立刻讓那一排坦克兵啓動樣車,粗重的引擎聲彷彿天外悶雷磅礴有力。

“元首,很榮幸能爲您介紹我們今天試車的產品,這兩款型號的戰車是我們在做所有工程師的傑作。”保時捷博士來到希特勒面前,但是他沒敢託大居功,畢竟在戰車的研發過程中,bmw、戴姆勒奔馳和萊茵金屬、克虜伯也都出了大力。

隨着保時捷博士的聲音,首先駛向希特勒的是一輛外觀低矮、前裝甲以誇張的60°角傾斜的戰車,而更加令人驚訝的是,這輛車居然沒有炮塔,一根粗長的炮管在車體正前方右側直接向前伸出,頗有一種小車扛大炮的怪異之感。但是戰車的形勢速遞卻絲毫不緩,稍微有點常識的人就可以估計出此車在極速形勢的時候輕易達到了70km/h的公路時速。

然後那輛車在希特勒面前幾百米處一個急剎車,然後原地轉向、瞄準,對着遠處靶場上一塊10釐米厚的裝甲鋼板開了一炮,用瞭望遠鏡的人可以很清楚地看到1公里外那塊10釐米厚裝甲鋼構成的靶子被輕易打穿了一個洞,似乎都能聽到令人牙酸的金屬鑽裂聲。

“元首,這是我們根據維勒安長官的技術情報局指定的要求設計的3號驅逐戰車。根據帝國調整後的設計計劃,3號底盤戰車戰鬥全重應當控制在12~15噸,能夠勝任無炮塔車型,無炮塔時淨高不超過1。8米,可搭載75mm反坦克炮,引擎動力不低於330馬力,公路極速70km/h。當初爲了綜合實現這些參數,我們一度認爲這是不可能做到的——畢竟35年以前帝國制定的3號坦克指標是戰鬥全重21~22噸,260馬力。現在我們要在更輕的底盤上完成更大的引擎和更重的火炮。這讓我們一度絕望過。”

“那麼,你們後來是怎麼解決的呢?這個車雖然看上去醜了點,但是我相信它會成爲一個突然襲擊的利器的。”

“哦,元首,您說的一點都沒錯。我們後來的解決方法,您也看到了——維勒安長官對我們說,如果沒有安裝75mm以上火炮的改良空間的話,那麼戰車必然是不能夠適應未來戰鬥的。所以他交給我們一個減輕戰鬥全重和底盤累贅空間的辦法——取消炮塔,取消炮塔可以減少數噸的重量,外加底盤內的炮塔旋轉機構和懸掛、液壓設施也都可以簡化或者去掉,所以我們很輕易地就把戰車全重降低了5噸以上。

戰車的第二個改進是我們根據維勒安長官提供的技術情報,採用了動力系統後置的設計,讓動力系統本身就減重了將近一噸,還能去掉車身傳動軸這個結構,讓車體的傳動和懸掛可靠性成倍地提升。

爲了裝下這門75mm、48倍徑的重炮,我們經過刻苦攻關,創造性地使用了動力系統和火力系統的不對稱設計——把3號戰車底盤的引擎空間設置在車體左後方。人員艙位於車體左前方,這樣就可以把車體右面的所有空間都用於裝置比原來大得多的重炮並且配平車身配重。

根據目前的設計,安裝48倍徑75mm火炮時,火炮左右轉動角度均可達到15°,最大仰角35°,因此可以安裝穿甲彈和高爆榴彈兩類彈藥——既可以用於直射反坦克火力,也可以當做75mm自行榴彈炮一樣提供6~8公里範圍內的間接火力支援。

未來如果敵人的坦克裝甲進一步強化,需要更強力的反坦克火力的話,我們還可以換裝正在研發中的75mm、71倍徑火炮,其餘部件都可以通用,唯一的劣勢是安裝高倍徑火炮後火炮可轉角度會受到更大的限制,因仰角不足無法滿足榴彈炮所需的拋射。”

動力系統後置、取消車體傳動軸、,這些設計都是後世經過考驗的成熟設計,德國人在他們劃時代的戰車規劃——戰爭末期的e計劃中也有提出過這些設計,現在都毫不猶豫地被維勒安借用過來了。

“動力系統側置?那這輛戰車還有可能正常安裝炮塔嗎?”

“這個……確實比較困難,所以,我們把安裝炮塔式戰車的任務留給了4號底盤,3號底盤未來就專門用於各種無炮塔戰車。”

隨後,古德里安的坦克兵又向希特勒展示了三款3號底盤戰車的改型,有在車頂安裝了防盾式4聯裝20mm高炮或雙聯裝博福斯機炮的防空戰車,也有直接把75mm炮的位置換裝1門火焰噴射炮的火焰放射戰車。在演習的過程中,3號底盤的戰車屢屢開進試驗場中佈置的灌木叢裡演示隱蔽效果。各種改型車輛普遍在1。6~1。8米的低車高讓戰車可以很好地在任何可以掩藏直立人員的灌木中隱藏。如果是城市戰環境,低矮的車身及火炮安裝位置甚至能夠讓3號突擊炮的炮管從普通的民居門窗中大仰角伸出——如果是炮塔型坦克的話,炮管至少安裝在2米以上的高度上,這些姿態無疑是做不到的。這一切,讓3號底盤的各種戰車顯得異常靈活易用。

“看上去還不錯,就是鬼鬼祟祟了一點——對了,你們之前說在原來22噸的戰車上最多也只能實現260馬力的引擎,現在是如何在15噸的戰車上達到330馬力的?”

“恩,是這樣的,帝國之前的所有裝甲車輛都是按照使用汽油機動力設計的——畢竟軍方給我們定下的指標都是說帝國未來可能會存在石油不足的情況,只能使用法本化學通過合成技術生產的汽油來驅動戰車,而合成技術只能製造汽油,不能製造柴油,所以——”

“很好,我明白了。是因爲威廉解決了帝國的原油供應問題吧。”

“是的,確如您所見,維勒安長官指示我們全部借鑑bmw柴油機在魚雷艇領域以及邁巴赫柴油機在載重卡車領域的成功應用,繼續深挖柴油機技術的潛力,所以我們經過篩選之後,開發出了戰車用的小型化柴油機,足以滿足相同體積情況下輸出功率比原來的汽油機方案提高30%~40%——帝國之前使用74#辛烷值汽油的汽油機在功率方面的表現確實有點……”

……

最後,希特勒“聖裁”把攜帶75mm48倍徑多用途火炮的3號底盤戰車命名爲“追獵者驅逐戰車”。3號坦克也就從這個歷史上消失了。

後續的4號戰車的檢閱受到的元首好評就比3號的多得多。主要4號坦克規規矩矩的外觀更符合元首那種藝術家對坦克的審美。

與歷史上的4號坦克相比,受到維勒安影響的4號也作了一些改動。

因爲在3號的測試中發現動力裝置後置、取消車身傳動軸、換用柴油機、前裝甲傾角等設計的效果非常優越,所以在4號戰車的設計中全部借鑑了這些思路。最終設計完成的4號戰車數據如下:

主要武器:75mmkwk4048倍徑坦克炮或105mm24倍徑短管榴彈炮

裝甲性能:前裝甲50mm30°傾角,其他方向30mm無傾角,炮塔防盾60mm。

75mm炮型號戰鬥全重26噸,105mm短管榴彈炮型號戰鬥全重29噸。

使用一臺從魚雷艇用bmw502柴油機小型化改進而來的引擎,動力450馬力,公路極速55km/h。

“此外,因爲配置了較大的引擎,爲未來的車體改造留下了一定的餘量,我們現在正在研究模塊化掛載裝甲技術,將來如果敵人的反坦克火力有所提高,我們可以在車體正面及履帶側裙位置額外焊接30mm厚度的附加裝甲。進一步提高戰車的生存性。”

“這真是一件不錯的藝術品啊,不過,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說,會不會有些浪費資源——帝國現在有需要使用75mm48倍徑反坦克炮去幹掉的敵人麼?”

“什麼?元首您居然不知道?英國人的瑪蒂爾達ii型坦克就有可能在1200米的距離上頂住我們原來設計的51mm坦克炮或者75mm24倍徑短管跑。而且不是維勒安局長向我們透露說俄國人已經在研發一款代號爲t-34的中型坦克了麼?據說使用了76mm的高倍徑火炮以及與我們現在的4號坦克一樣厚度的裝甲——而且俄國人的坦克前裝甲傾角應該比我們還要大。”

“t-34?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什麼t-34,威廉,這是怎麼回事。”

“元首,請原諒我並沒有欺騙您的意思,t-34確實是俄國人目前正在準備研發的一個坦克型號,而且我可以斷定剛纔所說的那些俄國人定下的設計參數都是真的——只是俄國人太過閉塞,他們幾乎無需和外界交流,我無法掌握關於他們詳細研發進度的數據,所以一直沒有向您彙報——也許這種武器還處在圖紙上,也許已經研發出來但是還有些技術瑕疵以至於無法達到設計指標。但是我可以保證這個項目都是真的。

我之所以想保時捷博士和其他帝國工程師宣佈俄國人的t-34坦克的指標,只是希望他們能夠保持警惕和努力,,知微見著,居安思危而已。希望元首能夠諒解我的用心。”

“混蛋!”希特勒立刻賞了維勒安一個響亮耳光,“我打你不是因爲你干預了帝國軍工的設計,但是即使是關於俄國人的一些不確定的情報,你也應該向我彙報。”

“是!元首,多謝元首教誨,希特勒萬歲~”維勒安猛然站起來立正,然後補了自己一個更重的耳光,做出一副沉痛懺悔的表情。

希特勒凝神凝視了維勒安許久,卻說不出話來,最後好像高潮過後的不應期一樣有點頹廢,“算了,我不想和你計較這些,威廉,有時候我真的在想當初我把帝國情報局交給你究竟是不是一個好的決定。我一直知道把你放在這個位子上你肯定會有很多事情瞞着我——這一點如果交給希姆萊去辦的話,雖然他肯定沒有你幹得出色,但是他肯定會把一切都原原本本地向我彙報。”

“元首,我們不得不承認,無論你怎麼看俄國人,但是他們已經把他們全部的精力放在發展裝甲力量上了,就算再笨的人也能弄出一些工程傑作來。我怕您過於輕視俄國人……請原諒我。”

“好吧,這件事情我們一會再談——現在可以和我說說你打聽到的關於t-34的情報了麼?”

“當然,元首,俄國人從3年前就開始開發t-34坦克了,與我們全力開發4號坦克的時間差不多,t-34是一款估計重量在26~30噸的中型坦克,設計定位也與我們的4號坦克相似。現在唯一可以確認的是俄國人的裝甲和火炮仍然強於我們的4號坦克。動力方面我們雖然大幅度提高了設計指標,但是在輸出功率上應該仍然無法在俄國人的t-34面前站到優勢,我們唯一的強項是柴油機效率比俄國人更高,同等功率油耗較少,坦克尾氣也比俄國人的更易隱蔽——這主要是因爲俄國人有巴庫油田,他們根本不在乎坦克耗油快的問題,不願意在這個研究方向上多投入。

除了t-34,俄國人還有一種kv系列的重型坦克,但是他們似乎研發實力不足,kv系列重型坦克的動力裝置和火炮全不是照抄t-34的,只是大幅度強化了裝甲和載彈量,機動性能大幅度下降。”

“這不可能!莊家方面且不說。克虜伯和萊茵金屬的火炮技術是全世界最好的,何況這幾年我們還整合了斯柯達的技術。俄國人怎麼可能超過我們!”

“元首,從目前我這裡掌握的初步情報來看,俄國人雖然在火炮技術的積累上不如我國,但是他們使用了一個非常高效的研發策略,這是帝國一直沒有注意到的。

俄國人特別重視海軍的成熟艦炮技術向裝甲用火炮的小型化、輕量化發展。從護衛艦的76。2mm火炮,到驅逐艦的100mm,122mm,輕巡洋艦的152mm。他們都非常熱衷於進行輕量化改造,但是帝國從來沒有做過這方面的研究——以我之見,帝國的海軍火炮,尤其是船用防空炮之類的艦載直射火炮,都有很大的改造空間,如果我們和俄國人一樣進行兼容性研發的話,完全可以給帝國的裝甲兵提供一條快速發展地捷徑。”

“防空炮?防空炮適合改造成坦克炮麼?”

“當然適合了,防空炮的設計指標也是追求高射速高初速,輕視彈丸爆破威力,這一點與坦克炮是完全吻合的。以我之見,萊茵金屬公司的flak-3688mm防空炮,艦載型的flak-39105mm防空炮,甚至還在立項研發過程中的128mm防空炮,都有很好地裝甲移植潛力。”

“這件事情你找個時間交給克虜伯和萊茵金屬去辦吧。”希特勒吩咐完維勒安這邊的事情後,轉頭對保時捷博士問道,“波舍爾,目前3號坦克和4號坦克定型後,我們如果全面開工可以達到多少產量?”

保時捷博士趕緊籌算了一番——其實大部分數據在應對元首檢閱的時候都已經準備好了,只要簡單加一下,所以很快就有了答案,“元首,以目前我們再沃爾夫斯堡的工廠以及斯柯達的產量來看,如果產能全開的話我們每個月可以生產250輛4號f型坦克或者400輛3號‘追獵者’驅逐戰車。如果戴姆勒奔馳和bmw能夠轉產的話,他們的產量大概可以比我們高40%——前提是資源足夠,目前英國人在國際上卡我們的橡膠進口量,只怕——”

“資源的問題你們不用管——我需要在兩年時間裡面看到5000輛4號坦克和同樣數量的‘追獵者’戰車。”

第三十八章 有抱負的暴君第七十八章 濃霧中的暗戰-上第六十二章 登陸澳洲第一百零一章 古柯冰風暴第九十三章 海軍的現狀第八十四章 法蘭西落幕第五十七章 牆倒衆人推-上第六十四章 鐵托之死-下第七章 釋出的傀儡第一百零六章 特魯希略家族的末日第五十九章 第聶伯河餐具第三十章 古德里安出手第一百十五章 塞浦路斯釘子戶第十七章 彼得堡餘輝第五十九章 第聶伯河餐具第十九章 死仇第二十三章 投屍斷流第八十章 濃霧中的暗戰-下第三十一章 正名-沙漠之狐(下)第二十四章 黑豹出陣第五十八章 維勒安上任第六十五章 兩翼齊飛-下第七十四章 對墨西哥的軍事援助第二十八章 收攏圈套第五十一章 報復轟炸第四十九章 南進還是北上德國版第三十六章 坦克進化論第一百零六章 特魯希略家族的末日第三十四章 壯志飢餐胡虜肉第二章 歷史的漩渦第九章 血腥開場第二十六章 麥克馬洪蛆蟲第一章 巴巴羅薩第五十一章 潛伏爪牙第一百章 斬斷北海島鏈第十四章 煉獄之夜第四十六章 火上澆油第四十三章 巨炮傳說第三十八章 突圍方向第三十四章 曲終人散大蕭條第二十六章 捧殺第四十七章 叛逃第十三章 活學活用第五十九章 血戰餘波第五十三章 爭分奪秒第三十三章 曼施坦因的決斷第三十九章 準備反攻-下第六十章 試探進攻第十二章 影帝對決第六章 如何利用廢兩改元-下第五章 貝魯特圍城第三十九章 秘密通往巴庫之路第一百十六章 亞歷山大蛙影第九十二章 無線電精靈第六十二章 人才挖角第一百零六章 藍飄帶之殤-上第四十三章 北線戰事第七十三章 包圍網成型第四十九章 卡廷陰雲第三章 線不如點 點不如面第十四章 超級風金屬的產物第三十三章 我反正信了第四十八章 魔改的逆襲第三十八章 以色列建國第五章 騙術三重奏第五十八章 孤軍出擊第十章 沒證據就是沒幹第十六章 扭曲的獸人-上第六十五章 花園市場行動第二十六章 捧殺第五十一章 德國的復甦(上)第二十章 對攻第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對策第五十四章 松山死節洪督師-下第九十一章 夷平普利茅斯第一百零四章 七月風暴:爲了部落第十八章 俘獲國王第三十五章 鼴鼠第十六章 威悉河演習第五十一章 核電第二十章 英法聯軍第六章 行刺一百十三章 希臘倒戈第七十八章 血戰落基山-上第五十一章 核電第四十一章 劃分勢力第六十章 連根拔起的格魯烏第三十三章 最後的致命一擊第二十四章 輪迴第三十九章 兔急咬人第二十九章 醬油空襲第五十八章 孤軍出擊第十四章 鮑裡索夫坦克戰-下第十六章 工人黨選舉第二十一章 洗地第十四章 瓜分餘波第二十三章 狗尾續貂第三十二章 山寨的力量-下第四十二章 荷蘭要塞東歐版第二十九章 慘案
第三十八章 有抱負的暴君第七十八章 濃霧中的暗戰-上第六十二章 登陸澳洲第一百零一章 古柯冰風暴第九十三章 海軍的現狀第八十四章 法蘭西落幕第五十七章 牆倒衆人推-上第六十四章 鐵托之死-下第七章 釋出的傀儡第一百零六章 特魯希略家族的末日第五十九章 第聶伯河餐具第三十章 古德里安出手第一百十五章 塞浦路斯釘子戶第十七章 彼得堡餘輝第五十九章 第聶伯河餐具第十九章 死仇第二十三章 投屍斷流第八十章 濃霧中的暗戰-下第三十一章 正名-沙漠之狐(下)第二十四章 黑豹出陣第五十八章 維勒安上任第六十五章 兩翼齊飛-下第七十四章 對墨西哥的軍事援助第二十八章 收攏圈套第五十一章 報復轟炸第四十九章 南進還是北上德國版第三十六章 坦克進化論第一百零六章 特魯希略家族的末日第三十四章 壯志飢餐胡虜肉第二章 歷史的漩渦第九章 血腥開場第二十六章 麥克馬洪蛆蟲第一章 巴巴羅薩第五十一章 潛伏爪牙第一百章 斬斷北海島鏈第十四章 煉獄之夜第四十六章 火上澆油第四十三章 巨炮傳說第三十八章 突圍方向第三十四章 曲終人散大蕭條第二十六章 捧殺第四十七章 叛逃第十三章 活學活用第五十九章 血戰餘波第五十三章 爭分奪秒第三十三章 曼施坦因的決斷第三十九章 準備反攻-下第六十章 試探進攻第十二章 影帝對決第六章 如何利用廢兩改元-下第五章 貝魯特圍城第三十九章 秘密通往巴庫之路第一百十六章 亞歷山大蛙影第九十二章 無線電精靈第六十二章 人才挖角第一百零六章 藍飄帶之殤-上第四十三章 北線戰事第七十三章 包圍網成型第四十九章 卡廷陰雲第三章 線不如點 點不如面第十四章 超級風金屬的產物第三十三章 我反正信了第四十八章 魔改的逆襲第三十八章 以色列建國第五章 騙術三重奏第五十八章 孤軍出擊第十章 沒證據就是沒幹第十六章 扭曲的獸人-上第六十五章 花園市場行動第二十六章 捧殺第五十一章 德國的復甦(上)第二十章 對攻第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對策第五十四章 松山死節洪督師-下第九十一章 夷平普利茅斯第一百零四章 七月風暴:爲了部落第十八章 俘獲國王第三十五章 鼴鼠第十六章 威悉河演習第五十一章 核電第二十章 英法聯軍第六章 行刺一百十三章 希臘倒戈第七十八章 血戰落基山-上第五十一章 核電第四十一章 劃分勢力第六十章 連根拔起的格魯烏第三十三章 最後的致命一擊第二十四章 輪迴第三十九章 兔急咬人第二十九章 醬油空襲第五十八章 孤軍出擊第十四章 鮑裡索夫坦克戰-下第十六章 工人黨選舉第二十一章 洗地第十四章 瓜分餘波第二十三章 狗尾續貂第三十二章 山寨的力量-下第四十二章 荷蘭要塞東歐版第二十九章 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