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4章私貨的碰撞

鄭玄看着手中的文稿。

頭有些疼。

來到長安之後,然後發生了一些事情,讓鄭玄心理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在鄭玄面前的文稿,是鄭玄早一些年前標註的《禮》。

作爲漢代的大儒,熱衷於文學的傳授,那麼所謂的『注』,便是鄭玄對於原文的理解,而替這些上古的經文添加經注,當然不是隨便添加的,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資格去給經文添加註解,至少要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

鄭玄註釋了不少經文,但是他也沒有想到他的舊註解,在長安遇到了新問題。

鄭玄原本對於『刑不上大夫』的註解是,『禮不下庶人,爲其遽於事,且不能備物。刑不上大夫,不與賢者犯法,其犯法,則在八議輕重,不在刑書』……

現在看起來,似乎有些問題。

很棘手的問題。

其實斐潛在青龍寺所言,也並非全數都是正確的。

這一點,鄭玄其實心中也是清楚。

其實《禮記》當中說實在的,根本就沒有什麼後世那麼多的額外理解,《禮記》就是存粹的記載上古周朝的禮儀而已……

就像是某個種樹的人寫的文章常常出現於後世的閱讀理解當中,有時候他的文章未必有那麼多的意思,是寫抒情的,就是主要抒情的,是寫譏諷的,就是主要譏諷的,是控訴的,就是主要控訴的,不可能在一句話之中又抒情,又譏諷,還要控訴,外加啓迪等等,文字的力量確實強大,但是侷限在某一段的時候,是真心忙不過來。

文章是爲了文意所服務。

禮記,就是周禮,就是爲了記載在周的時候的『禮』,也就是規矩。而在後人的理解當中,便是加入了自己的想法,產生出了各種不同的解讀。

比如鄭玄的注,還有驃騎將軍斐潛在青龍寺的表述……

其實斐潛和鄭玄,兩個人對於『刑不上大夫』的註解,就代表了兩個不同的理解方向。

而兩個人所理解的方向,都不免出現了斷章取義的現象。

這纔是『私貨』。

鄭玄嘆了口氣,將一旁的《禮記》原本又翻了出來,然後找到了『刑不上大夫』的這一句……

《禮記》當中所寫,『……國君撫式大夫下之大夫撫式士下之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側兵車不式武車綏旌德車結旌……』

嗯,上古是沒有句讀的。

鄭玄的註解,是將秦漢之間士大夫的特權和『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勾連了起來,表示若是『大夫』犯法,則有『八議』可以減免輕重,不在刑書。

這是事實,這也確實是從春秋戰國一來,一直到了當下的『大夫』所獲得的特權。

鄭玄註解此節的時候,也有參考一些他人的註解,比如說是賈誼對於這句話的註解,再加上鄭玄本身也是半個『士大夫』,他既享有一些『士大夫』的特權,但是又對於更高更腐敗的那些『士大夫』表示痛恨和不恥,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鄭玄對於『刑不上大夫』做出先前的那種註解,自然就是可以理解了。

但是……

多少學過一些文學的,不包括槓精,大體上都能知道『聯繫上下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閱讀理解的前提條件。

所以麼,《禮記》這段原文,其實只是記載具體的乘車的禮儀。

因爲根據上下文來看,『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其實應該分爲兩句話,逗號應改成句號。這是兩句話,不是用來並列在一起作爲對照的,也就是說『國君撫式,大夫下之。大夫撫式,士下之。禮不下庶人。』這是連貫在一起的,講的是一般的乘車禮儀。

在周朝的時候,乘車的都是『士』以上級別的,所以兩車相遇的時候,要相互表示敬意。

也就是『禮』。

上級遇到下級,不用下車,但要扶着車前橫木,點頭行禮;下級遇到上級,就要下車行禮。這就是『國君撫式,大夫下之。大夫撫式,士下之。』

對不對?

這纔是原本的意思。

很周朝的意思。

至於庶人麼,呵呵,庶人有毛車啊,庶人就是泥腿子,自然也沒有這套行頭,所以就不必遵守這一套禮儀模式,故稱之爲『禮不下庶人』。就像是某些公司內部規定,下級見到上級要靠邊停下行禮,上司點頭直接走過,但是公司內部的禮儀能拿到公司外面去用,讓公司外的人也跟着做麼?

『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側。』則是完整的一句話。依舊是在講行車禮儀,表示對於違反乘車禮儀的處罰。如果級別是比較高的大夫,國君就不能簡單的用刑罰進行羞辱,同時國君也不能帶着行刑者在身邊,以此來恐嚇下級要行禮。

因爲上古周朝,春秋之初的時候,『君』的權柄並不是很大,甚至有時候還不如『士大夫』,特別是新君……

就像是公司裡面的新經理也不能將HR掛在褲腰帶上,逼迫老員工見面就要恭敬行禮,否則就鬧着要將老員工開除,要責罰罷?

至於後面的『兵車不式,武車綏旌,德車結旌』,也依舊是在講行車禮儀,是特殊的車輛情況下乘車禮儀的變通方法。

因此很顯然的就可以知曉,禮記當中,從頭到尾都沒有所謂的『階級壓迫』,或是『階級特權』,這一段話也只不過是在說坐車的禮儀罷了,這也符合《禮記》本身的定位,它就是在講周朝的禮儀規範而已……

結果後人將『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混合成一句話,割裂了《禮記》中具體乘車禮儀的語境,認爲『禮不下庶人』就是指對百姓無禮,『刑不上大夫』就是指貴族可以無法無天。這就好像指着『小學生守則』喊冤,說這是對於小學生的階級壓迫,縱容成年人的階級特權一樣。

因此現在可以說,鄭玄的註解有問題。

同樣的,斐潛的註解也一樣有問題。

在加上《禮記》原本的意思,這就有了三個方面的解釋……

看着,想着,鄭玄的腦袋就更疼了。

這就是君王太聰明的麻煩,不好糊弄啊!要是個不懂的經書的二傻子,不是說什麼就是什麼,就算是明知道不對,但是屁都放不出一個來!

經文是正常的,而註解則是暗藏私貨。

當下鄭玄自己原本的註解和驃騎將軍在青龍寺的註解衝突了,如果繼續沿用自己的,後果恐怕不是很妙,畢竟一味和老闆對着幹的員工,而且還是沒道理胡攪蠻纏對着幹的,怕是沒有什麼好下場。

可若是改成斐潛的那一套註解,鄭玄又不甘心。

因爲『八議』。

或者說是『八辟』,是同一個意思。

『八議』,八種人犯罪,是必須交由皇帝裁決,或依法減輕處罰的,其中還有好多對於皇族的特權,比如議親,即皇親國戚;議故,即皇帝的故舊;議賓,即前朝國君的後裔被尊爲國賓的等,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在維護皇權,但是實際上,『八議』並非是爲了尊崇皇權的,而是對於皇權的限制。

因爲提請『八議』的權柄不在皇帝手裡!

皇帝會親自審理,進行宣判麼?顯然大部分的審理和宣判都是臣子來做的。

話說回來,皇帝需要『八議』麼?

在皇親國戚,親屬故舊之中,一旦發生牽扯到皇權的罪行,那麼幾乎都是必死的,最少也是終身監禁,根本輪不到什麼八議。

再看看八議的其他內容……

議賢,即德行修養高的人;

議能,即才能卓越的人;

議功,即功勳卓著的人;

議貴,即三品以上的官員和有一品爵位的人;

議勤,即勤謹辛勞的人……

沒錯,就連『勤勞』都能拿來議一議!

當然,八議的內容在各個朝代當中略有不同,但是整體上來說都相差不多,『士大夫』相互默契的保持了這些內容,以便於自己或是自己的朋友萬一有點事情的時候可以開個後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朝堂之上當官的,不管是古今中外,這五條當中若是不能佔四條以上的,都不配稱呼爲大佬,一般的官吏也能搞個兩三條傍身,最不濟也能撈一根稻草兜個底。

所以即便是歷朝歷代當中,各個攻讀經書的大佬,明明知道這『刑不上大夫』按照八議的這個解釋是有問題的,可是沒有人會捅破窗戶紙。

一個都沒有。

然後現在被驃騎將軍斐潛給捅出來了,而且斐潛不光捅,順道還打了一棍。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以『刑』規範庶人,而『大夫』不能僅僅以庶人的『刑』爲行爲標準,還要更進一步,要求以『禮』作爲日常守則!

這就相當麻煩了啊……

按照斐潛的解釋,同樣的兩句話,所蘊含的意思幾乎是南轅北轍一般!

即便是鄭玄知曉地球是圓的,但是也繞不到一起去!

最爲關鍵的,是斐潛又一次佔據在了道德的高位,對於『八議』形成了壓制。當今大漢,經學士族之所以能夠高高在上的指手畫腳,就是先將自己代入到了『聖賢子弟』的身份當中去,然後又給自己披上了一層光鮮亮麗的『道德衛士』的戰袍,然後就自然可以大殺四方,無往而不利。

『道德』一詞,原來也不是孔孟家自己傳下來的,而是孔孟的子孫去隔壁鄰居哪裡拿來的。老子於《道德經》之中有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後來荀子提出來,在《勸學》篇之中有云,『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有意思的是,老子不是儒家的,而荀子麼,雖然說名義上是儒家的,但是這老先生的骨子裡面是講究『禮、法』的,若是拿所謂的傳統儒家『仁、義』去和荀子對線,怕不是被老先生剋得滿頭包……

道德基本上來說,就是一種人類爲了共同生活,而定下的行爲的準則和規範。

因此只要是道德上說得通的事情,基本上都符合大多數人的觀念。這個並不絕對,因爲世界上基本上來說就沒有絕對的事情。就像是現在鄭玄面臨的狀況,那個對?那個錯?

如果說鄭玄投降了,那麼不是簡簡單單的修改一句話啊!

這意味着鄭玄夾藏在《禮記》註解之中的私貨都可能需要重新改寫!甚至還會波及到其他的經文註解上!

這纔是鄭玄最爲頭疼的地方。

『士大夫』推崇的『道德』標準都很高,幾近於聖賢,平時說說可以,指責他人也是無妨,但若是要將這些『聖賢道德』作爲衡量標準放到自己身上……

鄭玄想象一下都覺得很可怕。

鄭玄不是聖人,所以他在註解經文的時候,多多少少會根據自己的心意,添加了一些私貨,這是很常見的行爲,孔子這麼幹過,賈誼也這麼幹過,鄭玄也這麼幹過,然後往後的一幫子人也是這麼幹的。

因爲在翻譯和註解過程當中,想要『夾帶私貨』簡直太容易了。

後世當中有一些小白,動不動就說旁人寫的文章是『夾帶私貨』,好像是這麼一說,便是站在了審判者的位置上,高高在上,爽得不行,但是實際上這些小白連『夾帶私貨』的定義和範疇都不清楚,只是聽了旁人有這麼說,然後自己也跟着講,來彰顯自己的『聰慧』而已,就像是那些讀經書註解讀傻了的傢伙一樣。

擺在鄭玄面前的,便是隻有兩條路。

原本那條跟斐潛相反的道路,顯然是不可能繼續走了,而且鄭玄也不可能會跳出來去批駁斐潛在『刑不上大夫』的註解有什麼不對……

因爲不管怎麼說,都繞不來那個『禮』,所以當下鄭玄不得不改自己的註釋,但是怎麼改,卻是難題。一個方向便是將原本自己開出來的後門堵上,就事論事的按照《禮記》的本意,就只說行車之禮,不摻雜其他。另外一個方向當然就是和斐潛保持一致,將原本給『士大夫』的後門,換成了『士大夫』的枷鎖。

看起來,似乎是選擇老老實實,就事論事更妥當一些,但是鄭玄怎麼都覺得有些情況不對勁,直覺告訴他若是鄭玄真的這麼做了,很有可能又將要掉進另外一個坑裡面。

『鄭公……』一名僕從在廊下稟報道,『國子尼前來拜見……』

『哦?!』鄭玄揚了揚眉,臉上露出了喜色,『快快有請!』

不多時,國淵走了進來,拜倒在鄭玄之前,『弟子見過師尊!經年未能侍奉師尊,乃淵之過也!』

『起來起來……讓老夫看看……還是老樣子啊……』鄭玄走了上來,扶起了國淵,『何時來的長安?怎麼不提前知會一聲,老夫也好派個人去接你?』

國淵一身玄色素衣,除了腰帶上垂着僅有一小塊的玉珏爲裝飾之外,渾身上下簡樸得就像是一個農夫。面色略微有些黝黑,顯然是日常風吹日曬所致,和一般士族子弟白白胖胖的樣子完全不同。

『回師尊的話,』國淵依舊是恭恭敬敬的說道,『弟子愚鈍,怎敢煩勞師尊……弟子前日到的長安……』

『前日?』鄭玄點了點頭。『來,坐……』

鄭玄拉着國淵,到了廳內坐下,又讓僕從送了些漿水和乾果點心來,詢問了一些國淵路途上面的見聞和經過,最後才問道,『子尼……可是去過青龍寺了?』

國淵點頭稱是。

這兩天最大的事情,莫過於青龍寺的公審了,長安三輔之內,沸沸揚揚。

『嗯……』鄭玄沉吟了一下,然後將桌案上他原本的《禮記》註解推到了國淵面前,『子尼你來看看……我有些想要將這一條註解改一改,只是還沒想好要怎麼改……』

國淵先向鄭玄致意,才伸出雙手恭敬的拿起了鄭玄推過來的書簡。

鄭玄看着國淵的動作,不由得微微捋了捋鬍鬚,他有些猜到國淵會說一些什麼了……

果然,在片刻的沉默之後,國淵將書簡重新放在了鄭玄的桌案上,然後低頭說道:『師尊何不直述?』

『直述?』鄭玄微微皺眉,『爲何?』

國淵果然選擇了這個方案,就像是他這個人本身一樣。

正直得就像是一塊石頭。

『那你知不知道……』鄭玄皺起眉,手指在書簡上敲了兩下,『若是直述……』

『師尊……』國淵微微一拜,『弟子知曉師尊此舉,是爲了將來學子安危所慮。師尊苦心,弟子亦是敬佩。』

鄭玄的眉頭微微鬆開了一點,『那你爲何……』

『師尊……』國淵低頭說道,『「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昔日先賢未曾懼艱險,未貪行易途,兢兢業業,求真求正……若無危苦於六國,何來桃李芳天下?經書真意,非在簡牘,乃全於心也……』

鄭玄長長的吸了一口氣,捏着鬍子,沉吟不語。

鄭玄留下這些『後門』,並非完全都是爲了他自己。他現在一把年紀了,即便是能用這些『後門』,又能用得多久?鄭玄是經歷過黨錮之禍的,那個時候他就在想,若是有『八議』的話,說不得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經學子弟,包括他自己在內,蒙受了那麼多的不白之冤了……

可是現在國淵的話,又讓鄭玄迷惑了起來,難道說自己這麼做,未必是對的?

莫非這就是驃騎之意?

那麼,究竟什麼纔是對的,究竟要怎樣做,才能功在千秋?

第二一六章 重返蔡府第二章 其實古人不簡單第四零一章 綻放的死亡之花第2584章人去樓空第1593章 一罈新釀酒第1168章 大戶第3136章 當名望遇到名利第三八三章 風險第3135章 耕戰比率第二九九章 漩渦第1327章 兄弟第3184章 上有寒風似剪刀第七四八章 永安營戰線崩亂第3265章 花繽紛第三十章 似是故人來第2096章想藏多久能藏多久要藏多久第3101章 劌而戰第四八五章 基層的改良(月票欠賬1/17)第六四七章 拿得起放不下第2546章兩志彈出千般音第五零八章 南下第六二零章 疑兵!血戰的序幕!第二三九章 私貨第2393章不甘?不甘!第3091章 選擇第二十一章 酒宴內外第1541章 叔可忍否第3408章 這不公平第四八二章 收編第九三五章 禍從天上來第3345章 人物當中的人物是誰的人物第1051章 府衙之中第五零五章 需待天時第1718章 興亂輪迴第一一六章 龐統的辦法第3153章 當惱羞遇到惱怒第二十五章 與蔡琰的第一次第四六三章 學一學第1345章 童謠第2933章難得有情人,愛錢不要命第五十五章 扯平了第三五三章 窮弊之因第1065章 光華綻放的旗幟第3291章 留得青山在第三一二章 所欲求何第1942章閒薅狐狸,太白犯位第1765章 驚變(加更,歐耶……)第1042章 子嗣之中的文章第2467章變化的名堂第三四六章 以勢之殺第1816章 風險究竟值不值得第3072章 舊日涼州有三明第四三一章 交涉第2360章令賊子伏誅第2628章成名,究竟是什麼名第五五五章 意料之中的崩壞第2209章堂堂正正第2605章生死,要靠自己第3201章 不知香霧溼人須第2053章兵戰危兇,當陽橋敗第3399章 年第2271章汝危矣第七三五章 北方大戰的開端第2698章大小矛盾仁義禮第2681章新民新居新設計第1265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四一零章 打了小的才能出來老的第一二六章 新人原是舊識第三五四章 窮則思變第九三四章 頭疼送枕頭第2391章相似?相似!第八二七章 草原上的風(三)第1920章懶政怠政,車船研發第1593章 一罈新釀酒第1662章 防禦者第2985章勝亦敗第2199章事情難辦第2816章借刀殺人心中疑,新老同心戰山林第1809章 情緒蔓延第3206章 錯第3255章 爲什麼第2869章某人有想法了第五二四章 深夜之談第3365章 小小的甜頭,完美的計劃第2334章機構的秘密第2930章百尺高杆頭,或人或爲猱第五五八章 絕世的黃忠箭術第2244章額外的文章,人生的道路第八九三章 反客爲主(八)第五九三章 漢代的交通旗幟第九九零章 搶或者被搶第3260章 我說我說我什麼都說第2111章等雨過天晴第四八八章 吹捧第九五八章 戰場上的變化第一三四章 蒯家的妥協第五一零章 真正的祥瑞第2927章低頭方置衣,擡頭嫌屋低第3059章這是常見的疏忽第六五五章 佈告
第二一六章 重返蔡府第二章 其實古人不簡單第四零一章 綻放的死亡之花第2584章人去樓空第1593章 一罈新釀酒第1168章 大戶第3136章 當名望遇到名利第三八三章 風險第3135章 耕戰比率第二九九章 漩渦第1327章 兄弟第3184章 上有寒風似剪刀第七四八章 永安營戰線崩亂第3265章 花繽紛第三十章 似是故人來第2096章想藏多久能藏多久要藏多久第3101章 劌而戰第四八五章 基層的改良(月票欠賬1/17)第六四七章 拿得起放不下第2546章兩志彈出千般音第五零八章 南下第六二零章 疑兵!血戰的序幕!第二三九章 私貨第2393章不甘?不甘!第3091章 選擇第二十一章 酒宴內外第1541章 叔可忍否第3408章 這不公平第四八二章 收編第九三五章 禍從天上來第3345章 人物當中的人物是誰的人物第1051章 府衙之中第五零五章 需待天時第1718章 興亂輪迴第一一六章 龐統的辦法第3153章 當惱羞遇到惱怒第二十五章 與蔡琰的第一次第四六三章 學一學第1345章 童謠第2933章難得有情人,愛錢不要命第五十五章 扯平了第三五三章 窮弊之因第1065章 光華綻放的旗幟第3291章 留得青山在第三一二章 所欲求何第1942章閒薅狐狸,太白犯位第1765章 驚變(加更,歐耶……)第1042章 子嗣之中的文章第2467章變化的名堂第三四六章 以勢之殺第1816章 風險究竟值不值得第3072章 舊日涼州有三明第四三一章 交涉第2360章令賊子伏誅第2628章成名,究竟是什麼名第五五五章 意料之中的崩壞第2209章堂堂正正第2605章生死,要靠自己第3201章 不知香霧溼人須第2053章兵戰危兇,當陽橋敗第3399章 年第2271章汝危矣第七三五章 北方大戰的開端第2698章大小矛盾仁義禮第2681章新民新居新設計第1265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四一零章 打了小的才能出來老的第一二六章 新人原是舊識第三五四章 窮則思變第九三四章 頭疼送枕頭第2391章相似?相似!第八二七章 草原上的風(三)第1920章懶政怠政,車船研發第1593章 一罈新釀酒第1662章 防禦者第2985章勝亦敗第2199章事情難辦第2816章借刀殺人心中疑,新老同心戰山林第1809章 情緒蔓延第3206章 錯第3255章 爲什麼第2869章某人有想法了第五二四章 深夜之談第3365章 小小的甜頭,完美的計劃第2334章機構的秘密第2930章百尺高杆頭,或人或爲猱第五五八章 絕世的黃忠箭術第2244章額外的文章,人生的道路第八九三章 反客爲主(八)第五九三章 漢代的交通旗幟第九九零章 搶或者被搶第3260章 我說我說我什麼都說第2111章等雨過天晴第四八八章 吹捧第九五八章 戰場上的變化第一三四章 蒯家的妥協第五一零章 真正的祥瑞第2927章低頭方置衣,擡頭嫌屋低第3059章這是常見的疏忽第六五五章 佈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