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2章黃土和水

隴右。

金城。

棗祗看着臺下參加考試的大貓小貓三兩隻,多少有些撓頭。

這是怎麼一肥四?

棗祗轉頭看了看賈詡,卻從賈詡平靜的面容當中看到了一點複雜的神色。

賈詡並沒有多說什麼,這一次的考試,棗祗是主考,賈詡只是協同。

棗祗看了看場內的學子,點了點頭,宣佈開始考試。

或許在一些人的認知裡面,付出和回報是線性關係,也就是付出多少,回報多少,這確實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有時候並不是如此。

就像是科舉。

科舉的回報,有點像是是階段性的。

對於考生來說,努力讀書確實有回報,但是並非是讀一本書就有一本書的回報,而是到了一定階段之後,才能見到收穫。

所以當下的科舉考試,而對於斐潛來說,也同樣是階段性的。他派出去人去到各郡去舉辦郡考,但並不是派出人去之後,就可以看見進度條在那邊漲了,然後每天百分之多少線性的變化,而是要等一個階段,才能知道最後的結果,然後這個結果如何,是不是和原先的預料一致,也都並非是線性的關係。

就像是河東有河東的問題,隴右有隴右的問題。

隴右是棗祗負責的。

在河東,司馬懿碰到的是人來的太多,結果一下子沒有充足的準備的問題,但是在隴右就完全不一樣了。

人來得少。

少到了棗祗自己都有些懷疑,是不是隴右之下的縣令鄉老什麼的都沒幹活,壓根就沒有通知到位,導致很多人都不知道?

可是在調查了一番之後,棗祗才發現,其實並不是這樣,而是真沒人。

沒有讀書人。

讀書,也是要花時間的,尤其是想要將書讀好的,更需要時間。

甚至不僅僅是個人的時間的問題,而是一家子要擠出來的時間。

金城很大,隴右重鎮,而參考的人數少,所以根本就沒有出現像是河東安邑那樣人都沒地方住的情況,只不過多少年了,甚至可以說整個大漢三四百年開天闢地一般的隴右科舉,倒是引來了不少普通百姓,閒暇胡人湊熱鬧。

考場之外,人聲鼎沸,叫賣物品的,議論考試的,就像是一個盛大的節日。

可是棗祗覺得,就這麼一點人,怎麼能像是節日?

金城也抽調了不少的巡檢和兵卒,站在考場之外維持秩序。

離開了熱鬧的街道,進了府衙之中,經過了層層的門戶和院牆,一下子就安靜了下來,喧囂被隔絕在外。

考場之內,寂靜萬分,只有些許紙張和衣裳的聲音,就連呼吸似乎都輕微了起來。

因爲人數相對較少,所以府衙廣場內裝得下,也就沒有特意挪動到什麼其他的位置了。在府衙之內的環境當然比要在其他地方好得多。

參加考試的學子在兵卒和僕役的引導之下,在廣場內分成了六排。

在廣場周邊都是值守的兵卒,並且有多名書吏書左在巡視。

再這樣的環境之下,稍微有些小心思,都會表現得非常的明顯,動作大一點就會被警告,若是還想着搞小動作,那就直接會被架走。

所以即便是沒有像是長安那種嚴格的檢查,也不會出現什麼太大的舞弊問題。

其實說起來,還是因爲人少。

就這麼幾個,都在眼皮底下,怎麼舞弊?

像是後世那種烏泱泱幾千人考試,然後十幾個人,或是幾十個人去巡視,那纔有作弊的空間,現在在金城廣場周邊兵卒僕從,書吏書左之類的加起來說不得比考試的學子都多,每個學子身上隨時都是幾道甚至十幾道的目光巡視,再這樣情況下若是還能拿小抄偷看,亦或是其他什麼動作的,那就真是英雄了……

考試的題目其實不難。

至少是棗祗認爲是不難的,可是他看到在考場內的學子,很多人都面露苦澀。

以至於棗祗一度懷疑是自己出錯了題目。

棗祗的出題,雖說和司馬懿出的不一樣,但也是按照長安的之前的模式來的,前一部分是經文的默寫,指定某一個段落,然後讓考生進行默寫,並且解釋一下默寫的段落的意思。

另外一部分則是策論。

整個考試的時間是一整天,比河東要更長。嗯,也不算是完整的一天罷,就是從早脯過後一直到晚脯,在太陽下山之前收卷。在考試之中,可以休息兩次,每次不超過兩個刻。在休息時間之內可以吃點心,喝水,更衣等等,在廣場一側的迴廊和側房之處,也都有專人負責看守巡視。

若是有人需要入廁解手什麼的,也是要經過請示纔可以,而且每次都是有專人跟着,不管是大解還是小解,這些人都是寸步不離。

在房間之內那些備用的食物,也都是簡單的幹饃和清水,還有鹹菜。同樣也有專門的人站在一旁盯着。

沒有人提前交卷,大部分的考生都是到了臨近黃昏了,才陸陸續續的交上了卷子。

還有個別兩三個因爲光線越來越不足,不得不將頭都幾乎貼到了桌桉之上,急急寫着什麼……

棗祗有些不忍,嘆了口氣,和賈詡商量了一下,讓僕從準備了蠟燭點着了,用罩子罩住,放在那幾個人的桌桉之上,算是最後給他們的加時,燭火燃盡之時,便是他們交卷的最後時刻。

等卷子都收了上來,交到了賈詡和棗祗手中的時候,夕陽已經下山了。

如果嚴格來說,當下斐潛在周邊各郡之內推行的這種考試,比童子試要難一些,但是還沒有到秀才的程度。

在後人眼中,秀才似乎是一個很低級,嗯,也不能說是低級,或許用低階比較合適,算是一個走科舉道路的起點而已,但是實際上在古代裡面,很多人一生就終結在了這個低階的位置上。

就像是棗祗以爲他出的題目也很容易,很簡單,大部分人應該都不會卡在這麼低級的問題上,可是等他真正拿到了卷子之後,卻發現幾乎有一半的人,準確來說應該在四成左右的人,都在第一項的題目當中被淘汰了。

任何封建王朝之中的科舉,都是宛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但是在科舉的初期,橋面還是比較寬一些的,或者說想要過橋的人數還不是很多。

棗祗來隴右之前,多少是知曉一點隴右的情況的,所以他定下來的題目並不難,也就是說橋面並不是多麼的狹窄,就連他出的策論的題目,都是貼近於隴右的情況。

策論,所謂『策』是在時事中挑一個問題,然後就這個問題來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論』就是議論,以之前或是當下的爭議較大的事情,來進行議論或是點評。這策論說起來容易也容易,因爲有時候並不需要涉及細節上面的具體事項,只需要言之有物自圓其說就可以了。但是說難也難,畢竟沒有實際經驗的人很容易就陷入了假大空當中,喊幾句口號而沒有找出真正有用的點。

棗祗出的策論題目,就是『安撫牧民』方面的。

這幾乎和隴右當下主要的政策方針方向是相符的,並且也是這麼多年來在隴右一直反覆出現問題的地方,所以正常來說這個題目對於隴右的人來說是非常有經驗,至少不會茫然。

什麼類型的題目會讓隴右的人茫然呢?

比如『治理水患』。

隴右有河流,但是水患極少,大多數時間是旱的問題,而不是治理水患。

如果說這個『治理水患』的題目是錯誤的,它又不是。因爲這個是屬於桑梓之類,屬於國之大事,怎麼能說是錯的題目呢?

但是如果用『治理水患』來考隴右的學子,那麼這些沒有任何水患經驗,或是感觸的隴右學子,即便是能寫出來,也大多數是一篇喊口號的文章而已,就算是再花團錦繡也是無用。

而『安撫牧民』的策論題目,明顯就貼合了隴右許多。

可是即便是如此,棗祗看到這些學子的答卷的時候,依舊免不了嘆氣。

策論不要求做賦,嗯,當然,如果能夠像是張衡、賈誼、班固等人那樣,不僅是能言之有物,還闡述深厚道理,同時可以堅固文字韻律,做到文采飛揚,那真的就是極好。

可是大漢三四百年,寫漢賦的有多少人,能達到如同張賈一般的,又有幾個?

所以棗祗對於這些學子策論的要求,也就是言之有物,語句通暢而已。

可惜……

連這樣的要求,似乎都太高了。

棗祗已經連續翻看了好幾篇的策論,然後都是看了個開頭,便是已經閉上了眼。

後世一開網頁,滿屏都是震驚體,然後點開一看,似乎說了很多,但是似乎也根本什麼都沒說,最後偏偏還裝模作樣的有個總結,結果都是些套話,末了還要再騙一次,『小編就說到這裡,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

類似於這樣的震驚體,雖然說都是騙錢的,但是好歹這些小編都是在盡力的去圓,不管圓得好還是不好,但是看得出來使勁往回掰的那個力度,但是棗祗當下所看到的這幾篇的策論,便是一開始就跑偏了,而且還是狂奔而去一點都沒有想要回頭的那種……

棗祗嘆了口氣,默默的放下了手中的卷子,轉過頭去問賈詡,『文和,我這個題目……這個卷子……是不是有些什麼不對了?』

賈詡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對棗祗說道:『今天太晚了,明天,明天我帶你去轉轉……到時候你就能明白了……』

次日。

下河村。

這種隨意起名的村寨,在華夏沒有十來個,恐怕也是有七八個。

因爲靠着一條不知名的小河流,所以就被叫做下河村。

山上頭還有一個更小的村子,叫做上河村。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靠近村子的這條河流,不叫什麼河,卻叫做明溪。

也確實不能稱之爲河流,畢竟河太淺太小了。

棗祗在河流邊上下了馬,然後一邊讓護衛帶着馬匹去飲水,一邊上了山坡,看着不遠處大概只是超過了腳脖子深的河水,微微皺眉,『這河水沒有修建渠道的必要……我估計這一到冬天應該就沒有水了……修幾個蓄水池倒是可以……』

這方面,棗祗是專業的。

賈詡愣了一下,他沒想到棗祗到了這裡第一個想法竟然是這個。

不過棗祗所說的,倒是一點都沒有錯。

這應該是一條雪山蜿蜒而出的河道,或者叫做溪流,在經過地下暗河的奔流之後這個山頭之處涌了出來,成爲了這裡的生命源泉。水量隨着季節性變化,秋冬冰雪凍住了雪山之上的雪,可不就是下游這裡斷流了麼?

棗祗並不清楚這條河流具體的發源地,但是他的農業經驗非常豐富,所以他即便是第一次來到這裡,也能看出這裡的農業困境。

畜牧業和農業,在需求條件上,有很大的不同。

尤其是對於水源的需求上。

農業需要的水太多了,遠遠大於畜牧業。主要是用在灌既方面,如果說莊稼不能有充足的水,那就無法生根發芽,也無法抽穗成長,更無法在需要結籽的時候灌漿,反正幾乎來說只要種下莊禾,就必須時時刻刻都需要水,但是很明顯的是,這裡河流水不多,所以能耕作,或者說能供養的田畝必然也就不多。

而周邊,就在棗祗前來這裡的路上,還有那種遠離水源,不管是植物動物,還有人畜飲水全數都是依靠挑和拉的村落。

那樣的村莊,連存活都是要看老天爺賞臉。

生活條件的不同,導致了生存成本的不一致。

隴右與河東的不一致。

『現在我們去村子裡麼?』棗祗問道。

賈詡搖了搖頭說道,『我們就在這裡……我們就看這些人就好了……不用打攪他們……』

『……』棗祗看着不遠處村寨裡面的人。

從山坡上往下看,村子裡面大體上都能看到。

村子裡面顯然有人已經發現棗祗賈詡一行人了,但是棗祗賈詡沒有要進村的意思,那些村寨裡面的人也沒有出來相迎。

倒不是說村寨裡面的人不懂得禮貌或是規矩,而是在隴右這裡,因爲地形的問題,看着像是近,直線距離不遠,其實真要到那個村子去,還需要上上下下繞一大圈……

棗祗原本以爲賈詡要帶他去看一下地方上的教學情況什麼的。

因爲很顯然,隴右的這些學子的水準相當的低。

在大漢,之前學術最高的郡縣是豫州,然後是冀州,冀州比豫州會差一些,但是相差不是很多,然後第二檔的就是在冀州和豫州周邊的區域,比如荊州幽州徐州揚州雍州什麼的,還有川蜀和河東,第三檔的就是偏遠地區了。

可是在驃騎入主關中之後,關中這一帶的學術水準在不斷的爬升,現在可以說不僅是追上了豫州和冀州,甚至有反超的趨勢,而再這樣的情況下,正常來說周邊學術也會被帶動起來,比如在河東,讀書的人就明顯比中平年間要多了很多。

但是在隴右,卻似乎依舊是文化荒漠地帶。

說實在的,棗祗其實心中多少是有些惱火的。他平常是很溫和的人,但是這一次來隴右主考,發現這些隴右來參加考試的學子,和之前他所預料的差得太多了,根本就不是一個水準上!

棗祗之前覺得,隴右也有優秀的學子的。那些前往長安三輔,並且獲得了比較好的成績的人若是算是十分的,那麼當下來參加金城本地考試的,怎麼也應該有七八分的樣子,是在不行大概也要有五六分罷?

可是棗祗沒想到的是,這些參加考試的學子,平均下來的水準只有三四分,好的纔是五六分,七八分的真的就是鳳毛麟角,仔細挑選可能纔有一個半個。

這就自然有些讓棗祗覺得有些生氣。

別的事情暫且不論,棗祗就懷疑這些隴右的學子是不是沒有好好學習的態度?是不是覺得反正自己學不好,就隨便學一下,然後隨便來考一下,僥倖能過就過,不行的話就回家種地放羊?

那些優秀的隴右學子,去了長安三輔,剩下的這些是不是就是放棄自我了?

那麼驃騎大將軍特意在隴右金城開設這樣的考試,究竟有沒有意義?

但是賈詡帶着棗祗來到了這裡之後,什麼話都沒有多說,只是讓棗祗自己看。賈詡沒有說這些學子在求學上的難處,因爲別的地方難道就不難麼?也沒有說學宮還沒有建好的問題,因爲長安河東雖說有學宮,但是其他地方也有好多是沒有學宮的。

所以賈詡只是讓棗祗看這些學子的生活。他告訴村子裡面,有隴右的學子。

但是棗祗沒有看到任何人像是一個學子的樣子。

只看見村子裡面,每一個人都在忙碌……

壯年人,不管是壯男還是壯女,自然都是在做着最爲勞累的農活。

那些年齡大一些的,也是忙着做各種瑣碎事務。

半大的孩子也沒有空閒的,要麼跟在長輩身邊幫忙,要麼就是去山上砍柴割草。

再小一些的孩子,則是負責照料更小的幼童。

最爲空閒的,只有那些幼童,那些還不太會走的小孩,傻傻的笑着,在地上打滾嬉戲。

棗祗起初不太明白賈詡的意思,但是看了大概一個時辰之後,漸漸的也明白了一點。他轉頭問賈詡,『這個村子,在隴右村寨裡面,算是上等,還是下等?』

賈詡搖了搖頭說道:『沒有上中下,只有差的,還有更差的……半道上的那個沒有靠近河流的村寨,就是更差的……』

『呼……』棗祗嘆了一口氣,『我有點明白了……』

第1388章 夢想第2724章一切有疑慮第六九五章 就地轉進第1326章 煎熬第2020章土之基業,人之市場第三章 各有各自的算盤第3255章 爲什麼第2984章合則勝第2388章有人歡喜有人愁第3366章 走樣和變形,稻草的威力第二八一章 進第2218章以爲然否第九七七章 欲求中興的中興劍第3145章 當謀求遇到謀劃第三七三章 談茶談酒談交易第2371章光明在上第1624章 舔狗的蛻變第六三零章 扯蛋第2132章曲士不語道第3467章 何以至此第五三三章 難以處理的困擾第2518章選擇什麼就會帶來什麼(加更)第3426章 星和心第1193章 永不停息消耗戰第3356章 跌宕的人心第1128章 忽悠進行時第3400章 衰第3266章 逃生路第1884章大家長,小家庭第1001章 鮮卑進兵第2118章棋局之補第六零八章 襲擊平定的漢騎第2888章巴國,白虎和巴蛇第2042章諫官之職,中正平和第3156章 當投降遇到投資第1498章 誰佔誰的便宜第五九九章 不同的將領技能第八七七章 不速之客(二)第1601章 五羖上大夫第2464章羌漢亦相同第2091章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2920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九七三章 潼關第七三七章 在一退一進之間第1972章太陽分身,赤谷隕落第1261章 兗州初定心惶惶第八八七章 反客爲主(二)第1961章冬日煤炭,寒冷規矩第1345章 童謠第3014章補課上課缺點課第四三四章 沒有主線第2947章彼此名言絕,誰能事通達第3092章 等待第1756章 手段第2750章 迴心回意回馬一槍第3019章傷亡終究都是難免的第3260章 我說我說我什麼都說第1854章 攻擊和反攻擊第七六二章 同一塊土地之上第1071章 那一碗的風情第2880章自願,利益的轉變第1566章 青羊肆第2984章合則勝第1810章 大論閉幕第1944章人之所至,便是漢土第1256章 山雨欲來風滿城第1740章老調子新手段第八四五章 另一個戰場(四)第2456章免費的利益第1200章 祁山之戰的變化第2513章殺什麼才說什麼第2092章曹孟德手中的破瓦罐第四七四章 開庫建衙第四九七章 道友請留步第2308章留着和叛徒,喝酒和喝茶第1576章 沙盤之論第四十八章 方天畫戟(爲a708020書友加更)第三四二章 坑第1069章 摻雜而來的煩惱第1758章 時機第九六六章 陰山下的酒水第2623章舉刀,究竟是什麼刀第三零五章 幷州之選第1626章 心念的漸變第2702章各有所圖三盧書第七九二章 意料外的對陣第2156章敬人者人亦敬之第六六七章 時間差第三一九章 大漢的第一面三色旗第1922章鄉老祝願,恩試開考第1651章 你弟啊第2272章先下手後下手再下手第二八八章 血戰第七十五章 荀家別館第1681章 謀皮第1875章虎癡比武,不情之請第2402章服從測試第1906章四十不惑,銅臭不臭第九零一章 任重而道遠(一)第1608章 未來和富貴
第1388章 夢想第2724章一切有疑慮第六九五章 就地轉進第1326章 煎熬第2020章土之基業,人之市場第三章 各有各自的算盤第3255章 爲什麼第2984章合則勝第2388章有人歡喜有人愁第3366章 走樣和變形,稻草的威力第二八一章 進第2218章以爲然否第九七七章 欲求中興的中興劍第3145章 當謀求遇到謀劃第三七三章 談茶談酒談交易第2371章光明在上第1624章 舔狗的蛻變第六三零章 扯蛋第2132章曲士不語道第3467章 何以至此第五三三章 難以處理的困擾第2518章選擇什麼就會帶來什麼(加更)第3426章 星和心第1193章 永不停息消耗戰第3356章 跌宕的人心第1128章 忽悠進行時第3400章 衰第3266章 逃生路第1884章大家長,小家庭第1001章 鮮卑進兵第2118章棋局之補第六零八章 襲擊平定的漢騎第2888章巴國,白虎和巴蛇第2042章諫官之職,中正平和第3156章 當投降遇到投資第1498章 誰佔誰的便宜第五九九章 不同的將領技能第八七七章 不速之客(二)第1601章 五羖上大夫第2464章羌漢亦相同第2091章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2920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九七三章 潼關第七三七章 在一退一進之間第1972章太陽分身,赤谷隕落第1261章 兗州初定心惶惶第八八七章 反客爲主(二)第1961章冬日煤炭,寒冷規矩第1345章 童謠第3014章補課上課缺點課第四三四章 沒有主線第2947章彼此名言絕,誰能事通達第3092章 等待第1756章 手段第2750章 迴心回意回馬一槍第3019章傷亡終究都是難免的第3260章 我說我說我什麼都說第1854章 攻擊和反攻擊第七六二章 同一塊土地之上第1071章 那一碗的風情第2880章自願,利益的轉變第1566章 青羊肆第2984章合則勝第1810章 大論閉幕第1944章人之所至,便是漢土第1256章 山雨欲來風滿城第1740章老調子新手段第八四五章 另一個戰場(四)第2456章免費的利益第1200章 祁山之戰的變化第2513章殺什麼才說什麼第2092章曹孟德手中的破瓦罐第四七四章 開庫建衙第四九七章 道友請留步第2308章留着和叛徒,喝酒和喝茶第1576章 沙盤之論第四十八章 方天畫戟(爲a708020書友加更)第三四二章 坑第1069章 摻雜而來的煩惱第1758章 時機第九六六章 陰山下的酒水第2623章舉刀,究竟是什麼刀第三零五章 幷州之選第1626章 心念的漸變第2702章各有所圖三盧書第七九二章 意料外的對陣第2156章敬人者人亦敬之第六六七章 時間差第三一九章 大漢的第一面三色旗第1922章鄉老祝願,恩試開考第1651章 你弟啊第2272章先下手後下手再下手第二八八章 血戰第七十五章 荀家別館第1681章 謀皮第1875章虎癡比武,不情之請第2402章服從測試第1906章四十不惑,銅臭不臭第九零一章 任重而道遠(一)第1608章 未來和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