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三航母戰鬥羣

“刺豚”號一樣,從西太平洋“返航”的還有“棘皮

之前在東海與黃海活動的2級電動潛艇與2~級攻擊核潛艇在夜間轉向前往濟州島附近海域,執行“自由獵殺”任務。

除了伴隨航母戰鬥羣活動的6艘潛艇之外,另外6~潛艇均執行同樣的獵殺任務。

兵力不算多,但足夠強大。

作爲共和國最優秀的潛艇艇長,華劍鋒非常清楚潛艇戰的特點。決定潛艇戰勝負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1艘性能先進、由才華出衆的艇長指揮的潛艇頂得上5~性能平平、由一般艇長指揮的潛艇。第四次印巴戰爭中,杜興華指揮的“虎鯨”號一口氣幹掉了3艘印度海軍的“天蠍座”級常規潛艇;東海戰爭中,華劍鋒、杜興華與劉海峰等人也上演了圍剿日本常規潛艇的好戲。

雖然潛艇被稱爲“深海刺客”,但是潛艇的活動依然有其自身的規律。

海戰中,潛艇不可能隨意攻擊海面戰艦與其他潛艇,必須選擇有利伏擊地點、掌握最佳出擊時間、用最有效的手段發動攻擊。這些特點,就是潛艇的“侷限性”。濟州島附近海域對共和國海軍來說並不陌生,適合潛艇伏擊的地點並不多。不管是共和國海軍的潛艇、還是韓國海軍的潛艇,都要前往伏擊地點。如此一來,只要有數艘潛艇搶先進入伏擊地點,就能阻止韓國潛艇對航母戰鬥羣發動攻擊。

潛艇攻擊水面戰艦最有效地武器不是導彈,而是魚雷!

論彈藥攜帶能力,潛艇是最差的艦艇,甚至算得上是最差的武器運載平臺。即便是載彈能力最強的“海狼”級,也不過攜帶多條魚雷與導彈,而一艘排水量相當的戰艦可以攜帶上百枚導彈,一架轟炸機能夠攜帶1c多枚導彈。因爲潛艇生存地關鍵是“隱蔽性”,所以潛艇在作戰時很少集羣出動,即便在“狼羣戰術”中,潛艇也單獨活動,只在收到消息之後才趕往伏擊區域。如此一來,潛艇無法像其他作戰平臺那樣,用兵力數量彌補火力上的欠缺。即便是專門爲對付美國航母設計的“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潛艇,一次也最多向目標發射24枚反艦導彈。對於擁有強大防空反導能力的艦隊來說,同時攔截24枚反艦導彈不算什麼難事。

導彈除了攻擊效率不高、容易遭到攔截之外,發射後還會使潛艇暴露行蹤。

在導彈擊中目標之前。反潛巡邏機與反潛直升機就將到達潛艇上空。投下聲納浮標與反潛魚雷。擊沉潛艇!

實戰中。沒有艇長會首先使用反艦導彈。

一般情況下。潛艇首先用魚雷偷襲。確定目標失去還擊能力。附近沒有威脅後。纔會在節約(魚雷地價格遠超過導彈)地前提下用導彈完成最後一擊。

如此一來。潛艇必須儘量逼近偷襲對象。

林嘯雷返回海軍司令部之後。將領做了分工。張韋昌負責協同指揮。竇海鯤負責防空作戰。幕青雲負責反艦與支援行動。華劍鋒則負責反潛與後勤保障。

3航母編成了一支航母戰鬥羣。進攻與防禦實力大大增強。

算上增派的6架hj-2000b型預警機,艦隊裡共有18預警機,正常使用時,可以同時在2個重點方向上進行24小時不間斷防空警戒巡邏,必要時可以在第三個方向上持續巡邏12~小時。以hj-2000b的探測能力,即便在艦隊上空盤旋,都能發現5c千米外的作戰飛機、250米外的隱身飛機與150千米外掠海飛行地導彈,爲艦隊提供1c到25分鐘的防空預警時間。如果擴大巡邏區域,能將防空預警時間增加到25到鍾,使3艘航母能在此期間放出至少30防空戰鬥機,對來襲目標進行有效攔截。

與“共和國”號航母不同,3艘“華夏”級航母沒有配備j-13b戰鬥機。

每支艦載機航空聯隊有3個戰鬥機大隊,1個大隊裝備24j-15bb戰鬥機,2個大隊裝備j--15ba戰鬥機。

j-15bb是j-15b的“增強防空型”,配備功率更大的火控雷達,改進彈艙掛點設計、可以攜帶6枚攔截導彈與2枚格鬥導彈,必要時可以在機翼掛點上攜帶更多地對空導彈,採用更多的輕型複合材料與減少不必要地對地/海攻擊設備(必要時可以隨時安裝上去)、使其獲得了更加出色的機動性能。雖然j-15bb的空戰能力不如海航的j-14b與空軍的j-14a,但是空戰能力超過了美國的f/a-18f與f-35c、法國地“陣風”m3、以及俄羅斯的su-43,是世界上最出色地艦載防空戰鬥機。

j-15ba在j-15b上,根據艦載航空兵的需要、增強對海攻擊能力地型號。爲了最大限度的增強艦載航空兵地作戰效率,j-15b

5bb的通用性達到了85%,除了爲減少成本沒有大量採材料之外,j-15ba在其他方面與j-15bb的區別並不是很大,必要時仍然能夠執行防空作戰任務。

採用單一種類的艦載戰鬥機,對後勤保障有非常明顯的好處。

雖然“華夏”級航的排水量比“福特”級少了大概萬噸,但是在正常情況下的載機能力與“福特”級不相上下。除了“華夏”級採用了體積更小的聚變反應堆做主要動力之外,主要就是採用單一機種戰鬥機減少了維護設備佔用地空間。

一般情況下,“華夏”級的艦載航空兵聯隊總共有6個大隊,既3個戰鬥機大隊,1個預警機大隊、1個運輸直升機大隊與1個反潛直升機大隊,搭載72戰鬥機、預警機、大型直升機與6架反潛直升機,總計86架作戰飛機。

與“福特”級相比,“華夏”級除了採用雙艦島之外,最大特點就是隻有3部彈射器。

實際上,“華夏”級航母的出動能力並不比“福特”級差,主要是“華夏”級採用了更加先進、由12級複合蓄電池供電的電磁彈射器,“福特”級採用的仍然是由“飛輪電力儲備系統”供電地電磁彈射器(從第5開始,採用6級複合蓄電池供電)。“華夏”級的3部彈射器中,除了位於斜角甲板前端、用來彈射預警機、每30彈射1架的那臺之外,位於起飛甲板上的2臺彈射器能以20一架的速度彈射重量在24噸以下的艦載戰鬥機。如果3臺彈射器全部彈射戰鬥機,能在1分鐘內彈射8戰鬥機。“福特”級的最大彈射速度也是每分鐘8!

航一次能夠出動多少戰鬥機,不完全由彈射速度決定。

因爲戰鬥機執行不同任務需要不同的時間,返航時剩餘燃料也不一樣,所以“任務週期”、“回收效率”、“戰機作戰半徑”同樣對航母載機的出動能力有重大影響。

防空作戰中,戰鬥機的“任務”週期一般爲90鍾,剩餘燃料在15以下。

“華夏”級航母地“回收效率”爲每分鐘1架。由此可以算出,在執行防空作戰任務時,一艘航母最多分3個批次出動36架戰鬥機,或者在一個批次中出動24戰鬥機。如果超過這個數量,就必須讓戰鬥機到別的航母上降落,或者進行空中加油,延長戰鬥機的滯空時間。“福特”級的情況相差不大,在執行防空作戰任務時,最多出動36架戰鬥機,或者以最快地速度出動24架戰鬥機。

由此可見,航母攜帶艦載防空戰鬥機的數量基本由最大出動能力決定。

如果不能在防空作戰中將戰鬥機放出去,即便攜帶再多地防空戰鬥機也無濟於事。

論作戰能力,“華夏”級與“福特”級旗鼓相當。按照美軍的衡量標準,由3艘“華夏”級組成的航母戰鬥羣能夠在24小時之內打垮一箇中等國家的防空系統,在7天之內打垮一箇中等國家的國防力量。

航戰鬥羣的強大之處不僅僅擁有航母,還擁有數量衆多地護航戰艦。

1支航母戰鬥羣中,一般擁有1到3艘防空驅逐艦(巡洋艦),2到3~多用途驅逐艦(護衛艦),2到3~反潛護衛艦(驅逐艦)與1到2~攻擊核潛艇。按照共和國海軍的戰鬥配製,1支“華夏”級航母戰鬥羣中擁有1艘防空巡洋艦,3~多用途驅逐艦(側重防空與反潛),以及反潛護衛艦(具有點防空能力)與2“核電混合動力潛艇”。

3航母聯合行動,護航戰艦地數量並不成比例增長。

在中等威脅的情況下,確保航母安全只需要2防空巡洋艦,6~多用途驅逐艦,反潛護衛艦與3~潛艇。“多餘”地戰艦可以組成“支援艦隊”,用來執行包括護航行動在內的其他作戰任務。

重新編制地時候,張韋昌正是按照這一標準抽調了部分戰艦組成“支援隊”。

過多的戰艦擁擠在一起反而容易成爲打擊對象,因爲韓國空軍喪失了大部分作戰能力,韓國海軍又過於“渺小”,所以完全沒有必要“浪費”艦隊的戰鬥力。

最艱鉅的任務仍然是反潛作戰。

韓國海軍沒有航母,剩下的戰機也不多。真正能夠威脅到共和國艦隊的只有1艘從德國與法國引進的aip常規潛艇。特別是那幾艘德國建造的2211級潛艇,如果讓其靠近航母戰鬥羣,將對航母構成致命的威脅!

準時加更,繼續求票。

本月最後幾天了,一直呆在分類月票前六,不要在最後翻船啊。

兄弟們,共和國海軍陸戰隊即將登陸濟州島,

第25章 權力交接第70章 替代方案第12章 誘惑第33章 親自作餌第63章 總理的決斷第115章 附帶影響第24章 大事化小第5章 線索第141章 最高級別警告第35章 軍售交易第51章 和平解放第27章 世界大戰第67章 緊急調整第106章 嚴冬來臨第108章 和平斡旋第85章 爭奪第一第77章 增兵第142章 直接彙報第154章 大時代第16章 迎難而上第45章 風雨飄搖第68章 必爭之地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29章 野心家第12章 憤怒的總統第137章 新世界第40章 玩概念第56章 最後的機會第22章 風向轉變第88章 民族種子計劃第81章 變局第116章 條線上的螞蚱第33章 壟斷經營第69章 階段性勝利第35章 軍士長第39章 善後工作第51章 摒棄前嫌第20章 最佳科學顧問第113章 放開手腳第105章 再赴戰場第124章 和平契機第113章 拋磚引玉第54章 被動選擇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64章 不謀而合第20章 軍事禁運第86章 奔赴戰場第53章 建議第49章 回心轉意第110章 殺機第47章 明哲保身第40章 天降奇兵第108章 鬥爭第10章 冰山一角第15章 未來之眼第87章 艦隊北上第137章 王牌中的王牌第1章 時過境遷第82章 靠山與替罪羊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20章 修憲第56章 快準狠第160章 半島戰爭分水嶺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69章 權益第1章 出發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46章 備用計劃第121章 賊鷗出擊第79章 獨角戲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56章 領頭羊第72章 高調亮相第27章 生死一線第19章 請求援助第52章 利益共享第99章 安慰性決議第165章 擴大化第175章 政治領袖第3章 血淚史第27章 戰爭決心第55章 鞭長可及第32章 地面主戰平臺第18章 挖牆腳第14章 隱秘行動第27章 戰爭決心第48章 國家宣言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144章 奇蹟般的進攻第11章 喜憂參半第6章 拷問第55章 心照不宣第153章 民族希望第52章 趁火打劫第148章 人心惶惶第172章 追求幸福的權利第57章 偷襲第47章 範本第28章 高層接觸
第25章 權力交接第70章 替代方案第12章 誘惑第33章 親自作餌第63章 總理的決斷第115章 附帶影響第24章 大事化小第5章 線索第141章 最高級別警告第35章 軍售交易第51章 和平解放第27章 世界大戰第67章 緊急調整第106章 嚴冬來臨第108章 和平斡旋第85章 爭奪第一第77章 增兵第142章 直接彙報第154章 大時代第16章 迎難而上第45章 風雨飄搖第68章 必爭之地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29章 野心家第12章 憤怒的總統第137章 新世界第40章 玩概念第56章 最後的機會第22章 風向轉變第88章 民族種子計劃第81章 變局第116章 條線上的螞蚱第33章 壟斷經營第69章 階段性勝利第35章 軍士長第39章 善後工作第51章 摒棄前嫌第20章 最佳科學顧問第113章 放開手腳第105章 再赴戰場第124章 和平契機第113章 拋磚引玉第54章 被動選擇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64章 不謀而合第20章 軍事禁運第86章 奔赴戰場第53章 建議第49章 回心轉意第110章 殺機第47章 明哲保身第40章 天降奇兵第108章 鬥爭第10章 冰山一角第15章 未來之眼第87章 艦隊北上第137章 王牌中的王牌第1章 時過境遷第82章 靠山與替罪羊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20章 修憲第56章 快準狠第160章 半島戰爭分水嶺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69章 權益第1章 出發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46章 備用計劃第121章 賊鷗出擊第79章 獨角戲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56章 領頭羊第72章 高調亮相第27章 生死一線第19章 請求援助第52章 利益共享第99章 安慰性決議第165章 擴大化第175章 政治領袖第3章 血淚史第27章 戰爭決心第55章 鞭長可及第32章 地面主戰平臺第18章 挖牆腳第14章 隱秘行動第27章 戰爭決心第48章 國家宣言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144章 奇蹟般的進攻第11章 喜憂參半第6章 拷問第55章 心照不宣第153章 民族希望第52章 趁火打劫第148章 人心惶惶第172章 追求幸福的權利第57章 偷襲第47章 範本第28章 高層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