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河河邊有許多海鳥,大約有百來種,聚集在樹上和河灘中。謝照從沒見過這麼多的海鳥,一路光着腳丫在與鳥兒們嬉戲,一旁的謝和四友等人在照看她。戴仙和胡三七等人則在礁石上釣起魚來。火者亞三和尚源道命令一些人下貨,發往市中心的市場。
王直他們則在市場中心的許楝旁邊站定,這許楝外號“楝樹”,是四棵樹里名聲最大的一位。許楝旁邊還帶着一羣部衆,其中有其堂弟許六,另外則是一些翻譯或會計。
許楝見王直突兀站在自己面前,便道:“喲,老鄉小哥,你怎麼也來這裡了?”王直道:“我要下西洋去,途經馬六甲,不巧碰上。二哥別來無恙?”許楝屏退商談的衆人,對王直道:“來來,想請不如偶遇。我請你去吃東西。”
王直對許楝道:“之前在巨港,我碰到了三哥許楠。”許楝道:“是啊,我叫他先頭回廣州、寧波了。”
說着許楝帶着王直和幾個人去了一家露天店子,葉宗滿和吳承恩隨行。許二哥讓廚師直接炒菜,菜目是約定好了的,看樣子他常來光顧。過了一會兒,廚師就讓侍者給大家端上菜品了,有燒瀨尿蝦、冬菇燉波參、蒜頭金銀蛋滾潺菜……主菜是生熟兩種吃法的紅鰽魚,以及臭臭的炕馬鮫魚。紅鰽魚是馬六甲附近特有的名貴可食用魚種,略有毒性,生吃其新鮮肉,熟吃的部分被廚子做成了魚湯;而馬鮫魚則是從東非到東南亞常見的一種高級海魚,個體較大,肉質鮮美,可好像這一份馬鮫被醃製後,存放了相當一段時間。
“來嚐嚐這臭味魚,比之我們徽州的臭鱖魚如何?”許楝說道,接着動起了筷子。馬六甲及東南亞羣島,雖有土著,本不用筷子,但是中原的筷子吃法在此處已經普及有三百多年了。吃蝦子則不用筷子,直接動手,方能吃出味道。許楝又讓廚師給大家做了主食,是沙爹面——許楝知道王直愛吃麪。
只聽王直道:“這魚好臭好臭,但是味道鹹鮮,焦中帶嫩,別有一番風味。”並示意大家快吃:你不吃,我可就吃光它們了。他覺得鹹了,便用勺子兜起魚湯來飲,快哉!隨後一頓飯菜飽,相當解饞。
許楝道:“我船隊裡,有諸夷人,一般不吃魚。我便叫他們不同席,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紛爭。但海魚,可食種類甚多,不吃掉,就有點暴殄天物了。而且我們行船,有時候遭難,這魚,可是我們的救星。”
王直道:“說得對。然則鯨魚海豚有靈性,我在船隊裡並不鼓勵大家吃。”
許楝道:“對對對,有那麼幾種例外。”一旁的許六插話道:“其實有的夷人,只是不吃不帶鱗片的魚,有的有鱗之屬,也是吃的。”
王直道:“所以習俗不同嘛。各族人匯聚在一起,就是要了解其特性,不然沒法打交道。”
衆人交談了一番,無非說天說地說海說人說吃的。許楝起身,叫許六結賬。衆人又回到了市場邊。
有一個人前來報道,說道:“老闆,這次香料中的胡椒採購了不少。還要繼續收嗎?”許楝道:“收啊,馬炎,叫他們繼續。”原來這人叫馬炎。馬炎身後還跟隨兩員海員,三人都是商人模樣。
許楝跟王直介紹說:“這馬炎,就不吃魚。知道了吧,他是本地夷人。來,給王兄弟介紹下。”
馬炎道:“我番名恩裡克·德·馬六甲,漢名馬炎,是回族。4年前跟麥哲倫環遊世界,現在回到馬六甲,跟隨許二老闆做事。這兩位是我的夥伴,一名端賢,一名婆渡。”端賢、婆渡都穿紫色紗籠衣,一瘦一胖。
端賢、婆渡皆敬禮道:“阿帕咖吧(Apa khabar)!”意思是“你好!”馬炎告知王直,端賢本是前滿剌加王室的貴族,現在避世,依附於許家。他們都擅長馬來語、印尼語(此時蘇門答臘、爪哇等語言)、甚至印度諸語,在東南亞有人際關係。
王直對許楝道:“我商會缺這樣的人才,能否借我們一用。”
許楝就對端賢道:“端賢兄弟,你就去王直那裡做事吧。馬六甲暫時還沒有安定,葡萄牙人可能還會找你的麻煩,你就先去王直那裡避一避,正好也替我們成爲交涉人,搞好許家與宋氏的關係。”
端賢道:“好的,老闆遵命。”端賢對王直行了一箇中國禮道:“以後還請多多照顧了。”
王直便道:“還請你多指教纔是。”王直讓葉宗滿告訴端賢目前船隊的情況、人員構成及商會投資關係。以端賢爲介紹,火者亞三他們把從福建運來的貨物,以高於市場收購行情1成的價格下給了當地的代理商、承包商,其中不泛會做生意的葡萄牙商人。
貨物清單如下:脫胎漆器220件、木畫30件、木雕70件、紙傘200把、貝雕50件、瓷器580件、李子幹10箱。出貨時,王直親自發貨,照看場面,有方廷助、才助、宋無雙等人輔佐。這些貨物,除了瓷器,其它的都不是直接兌換成白銀,而是用來換貨。他們向當地的香料商人換取胡椒和肉桂等物。“己”號上被攢了不少胡椒,按它的價格,每100斤,大約4兩銀,也就是每斤40文購入。如果賣到泉州或者廣州去,大約能賣個3至4倍的價格;如果賣到歐洲去,行情好的時候,也有6至8倍的價錢。但歐洲人一般只要黑胡椒。胡椒在東南亞分兩種,一種是白胡椒,一種是黑胡椒,其實它們本來都是同根生的,只不過是摘採時間不同、加工曬制的工序不同,造成的顏色不同而已。如細分,甚至還有綠胡椒和紅胡椒,但是一般不這麼分類。所以王直他們採購、交換的,一般都是新干燥的黑胡椒,外殼通黑,有褶皺,香氣濃郁。肉桂本也分很多種,這裡是灰褐色的那種。
己船並未全部裝滿,因爲火者亞三對王直說道:“我們還可以去柯枝和古裡看看印度的胡椒行情。據說那邊比馬六甲的質量要好一些,也存在差價。”柯枝就是科欽港(Cochin),古裡就是卡利卡特(Calicut/Kozhikode)。王直“哦”了一聲。進出貨物的時候,王直讓才助和廷助記錄清晰。送出去的物品,交給當地貿易商的,有詳細的送貨單;回來的物品,也開具了收貨單、入庫記錄。這些方便給樑椿他們做計算使用。事實上既往的貿易工作都是走這個流程進行。但由於有時候沒有使用白銀結算,那麼就要求樑椿等會計要精打細算,不能弄錯了利潤,不然是會有所虧損的。
馬六甲有一些從別處貿易來的肉桂,另外就是馬來羣島生產的肉豆蔻。火者亞三按照往昔的經驗,認爲肉豆蔻是在歐洲極爲流行的,100顆肉豆蔻可以製成1張肉蔻皮。僅1斤肉蔻皮在歐洲就可以賣1個克魯扎多,即1兩白銀。所以就叫王直帶着端賢,在市場上又兌換、收購了一些肉豆蔻和肉豆蔻皮。肉豆蔻收了14000斤,豆蔻皮收了1000斤,每20斤裝一袋。其中1萬斤肉豆蔻放在己船,塞滿,其餘均放在戊船上。畢竟此時這兩類物品是稀缺的,所以只收到這麼些。
許楝的船隊主要帶走的,也是胡椒,但他們是往中國行船。許楝對王直說道:“等你從歐洲回來,我們再聚一聚。”王直道了一聲:“好的,再會!”兩家人馬就此分別。許楝的船隊是由兩艘寧波改良型商船和一艘大拿屋船組成,他們在一天早上率先出港了。
趁王直他們在換貨的時候,火者亞三已經在總督府辦理好了手續。他使得宋氏商會繼續獲得了馬六甲的貿易權、投資權。之前宋氏本與王室是有協約的,可惜滿剌加王室已經南渡,所以貿易關係得重新跟葡萄牙人簽訂。佩德羅·馬什卡雷尼亞什給火者亞三頒發了推薦狀,這一紙文書是用來遞交古裡的印度總督府的,爲的是獲得受葡方保護的印度-東南亞貿易圈權利。如果是明朝初期,火者亞三本不必這麼麻煩,因爲他們本應該受明朝保護纔對,這些航道百年前就被明朝官方打通,可惜的是:目前明朝海權實力衰落了,明朝的當權者正德嘉靖他們都不關心海上權益。火者亞三、王直他們才立志成爲海上的自由人。
火者亞三率領船隊繼續出發,出了馬六甲海峽直接跨海西去。他們沒有沿着海岸航行,因爲這一段路程他們的火長黎順都是早已經熟悉了的,在其導航下行進。大約橫行了四天,西方視野裡冒出一座美麗的島嶼來。阮寶龍告訴王直:“那裡就是獅子山了,也就是錫蘭。”錫蘭也被翻譯做斯里蘭卡,是一個信奉佛教的國家。9年前,葡萄牙人在科倫坡登陸,開始殖民此國。商業城市“科倫坡”,在元代航海家汪大淵所著的《島夷志略》裡稱之爲“高朗步”,在當地僧伽羅語裡,則是表示“芒果港”。
阮寶龍告訴王直:“那都城科倫坡,被葡萄牙人拼寫作Colombo,是一個人的名字。”約瑟菲娜在一旁道:“我知道是說誰了,那是哥倫布叔叔兄弟倆。”約瑟菲娜告訴王直:“巴託羅繆·哥倫布,是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的弟弟,是火者亞三叔叔的好朋友。”
王直道:“原來如此。”這時船隊在錫蘭靠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