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節 鉅艦的反擊

前三分鐘之內,“俄亥俄”號根本就沒有進行“抵抗在這三分鐘之內,南面的六艘戰列艦分別打出了五到六輪齊射,也就是說,僅僅三分鐘,六艘“新省會”級戰列艦就在“俄亥俄”號上用掉了近300炮彈。從後來統計的結果看,這三分鐘內的炮擊命中率超過了五成,可問題是,真正爆炸的炮彈卻遠沒有那麼多。

戰後,第三特混艦隊六艘戰列艦統計的結果是,至少命中了敵艦16枚炮彈,誤差大概有一成左右,可瞭望員觀察到的爆炸次數卻僅僅只有30多次,加上在艦體內部發射的爆炸,也不會超過50。如果真有170左右的炮彈命中了“俄俄”號,那麼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炮彈爆炸,其他的全是啞彈!毫無疑問,這個啞彈比例確實是太高了,高得有點離譜!後來,在“俄亥俄”號被打撈起來之後,這一統計結果得到了證實,當時承擔打撈工作的部隊在這艘戰艦上一共找到了86沒有爆炸的炮彈,另外,還有很多炮彈在命中戰艦後被彈了出去,也沒有發生爆炸。

造成啞彈率與跳彈率高達七成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當時的炮擊角度,二是26式穿甲彈在設計上的一些缺陷。

前三分鐘的炮戰中,六艘“新省會”級打擊的都是“俄亥俄”號地正面。而“蒙大拿”級戰列艦在設計的時候吸取了很多的實戰教訓與經驗,其艦橋的體積相對較小,而且主炮炮塔的正面裝甲,以及大部分主裝甲都有很大地傾斜角。這樣一來,不但能夠變相的提高裝甲的垂直厚度。還能夠提高跳彈的比例,從而提高抗打擊能力。也正是如此,當時擊中了“俄亥俄”號的炮彈中,大概有兩成成了“跳彈”,沒有威脅到戰艦。另外,在這個距離上,26式穿甲彈應該有足夠的把握穿透“俄俄”號的主裝甲板。因爲設置了很大地傾斜角,結果有很大一批炮彈沒有能夠打穿裝甲,進入艦體內部。

26式穿甲彈的設計也有一定的問題。26式穿甲彈是帝國海軍的第種400米口徑的重型穿甲彈。與帝國海軍以往使用的輕型穿甲彈地區別是,重型穿甲彈的初速較低,存速能力好,而且彈道彎曲度大。更加適合遠距離交戰。通過帝國海軍地測試,26式穿甲彈的最佳打擊距離應該是15000到20000之間。在這個距離上,穿甲彈幾乎是垂直落下的,而且有很大的存速,能夠保證擊穿敵艦的水平裝甲。相反,在20000以上,炮彈的速度降低了很多,穿甲能力也就減弱了不好,而在15000碼以內,因爲炮彈落下的角度不大。而且打擊的多爲戰艦的側面主裝甲,其效果反而不好。這可以說是當時所有重型穿甲彈地一個共同特點,而根據這一特點,26式穿甲彈的引信在設計的時候也更爲重視垂+可靠性,而沒有考慮到,在近距離交戰中對付敵人的傾斜裝甲板的時候,炮彈的着點角度並不是垂直的,其撞擊速度與角度肯定有所差別。結果,26式穿甲彈不但難以在7000的距離上擊穿“俄俄”號主裝甲帶上最厚的部位,比如炮塔地正面裝甲。而且就算是穿透了裝甲,也因爲引信設計不合理。大部分炮彈都沒有爆炸!

如果當時雙方勢均力敵,四艘“蒙大拿”與六艘“新省會”擺開架勢打的話,這兩個問題就足夠讓常薦新吃大苦頭了。萬幸地是,六艘“新省會”對付的是一艘,準確的說是半艘“蒙大拿”,因爲“俄亥俄”號只有正面的兩座炮塔可以還擊。而且在前三分鐘內,“俄亥俄”號根本就沒有反應過來,鋪天蓋地般的打擊很快就讓這艘戰列艦陷入了癱瘓狀態,也就難以威脅到“新省會”了。

美軍的反擊並沒有多少威脅,當時“俄亥俄”號首部二號炮塔的三門主炮已經全部損壞,雖然沒有一發穿甲彈打穿了主炮炮塔的正面裝甲,但是在被四發26式穿甲彈連續命中後,就算主炮炮塔的厚實,穿甲彈撞擊時的巨大沖擊力也足以震壞炮塔內的所有設備,並且震死,震傷炮手。另外,該炮塔後面的司令艦橋也是重點打擊對象。與“依阿華”一樣,“蒙大拿”級司令艦橋的裝甲厚度比主炮炮塔的正面裝甲要薄一點,大概少了50毫米的厚度,而這50米的厚度就足夠讓美國人感到後悔了。三分鐘之內,至少有八發穿甲彈打中了司令艦橋,其中有四發跳開,只有兩發穿透了裝甲,這已經足夠了,只要有一發穿甲彈擊穿,就算不爆炸,司令艦橋裡的官兵也將無法倖免,更別說是兩發,而且還都發生了爆炸。

在第一輪炮擊中,“俄亥俄”號的司令艦橋就被打掉了,這就如同一個人的大腦已經被打殘,身體就無法得到控制,空有強健的四肢,也沒有多少威脅。前面兩座炮塔裡的官兵是在兩分鐘後才知道司令艦橋已經被炸燬,艦長等戰艦上的高級軍官幾乎全部陣亡。在這兩分鐘內,B炮塔也失去了戰鬥力,最終只有相對低矮,難以被直接瞄準的A炮塔還可以使用。因此,在戰鬥開始後三分鐘,A炮塔的炮手利用輔助瞄準儀打出了第一輪還擊。

三發炮彈全都從位於六艘“新省會”級戰列艦編隊中間的三號艦,也就是“貴陽”號的頭頂上飛過的,然後落在了戰艦南面數百米外的海面上。這個偏差距離也確實有點嚇人。當初,設計師爲了提高“蒙大拿”級的防禦能力,減少被彈面積,A炮塔被設計得相對低矮,可也因此而影響到了A炮塔的視界,結果,炮手根本就無法精確瞄準,打出的炮彈就更不可能威脅到對面的戰艦。

“俄亥俄”號的還擊把“貴陽”號的艦長嚇了一跳,可是很快他就發現,敵艦的還擊根本就沒

第51節 起因第34節 兵工廠第18節 矛盾再起第30節 迎頭痛擊第50節 強強對抗第18節 成本問題第15節 “獵鷹”逞威第26節 追擊與截擊第19節 幸與不幸第2節 異類第10節 第一艦隊(上)第27節 簡單的婚禮第33節 掃蕩第43節 單程轟炸第34節 決定迎戰第5節 不可理解的任務(上)第18節 埋葬海上巨無霸(上)第44節 枯萎的大地第10節 三架馬車第4節 北海海戰第1節 海軍的希望(上)第46節 接力打擊第4節 頭號艦隊第3節 喜憂參半第11節 受到置疑(上)第24節 復出第61節 痛打落水狗第12節 舞臺前奏第36節 最後的輝煌第85節 亡羊補牢第27節 分兵而行第20節 艱鉅的考驗第45節 戰場馳援第14節 死神的慫恿第23節 黃曉天的保證第28節 誰輕誰重第34節 巔峰對決第25節 據理力爭第32節 返回艦隊第27節 白晝艦隊第61節 徹底摧毀第53節 掠奪勝利第18節 防空新銳第3節 各奔前程(上)第33節 重兵雲集第47節 搶位第17節 返港第50節 快速穿插第72節 實戰檢驗第79節 冷靜的指揮官第20節 奇遇(下)第67節 最高壓力第4節 外因第5節 預測第7節 冒險第19節 暗藏殺機第12節 人事大變動第22節 夜間轟炸第40節 當頭棒喝第13節 刀鋒槍口第1節 壯志凌雲第12節 完美轟炸(上)第31節 龍出大海(下)第26節 捷報?第29節 調整節奏第52節 誘人的目標第20節 擦亮的炮管第22節 盤古計劃第6節 隼鷹展翅第4節 承前啓後第24節 日本艦隊偷襲第4節 艦隊的未來第5節 作戰參謀部(下)第73節 烈火焚城第64節 半路殺出第16節 琉球失守(上)第19節 德國人的賭注第28節 遲到的醒悟第58節 緊急召喚第10節 戰火重燃第9節 聯合作戰第45節 戰場馳援第57節 大戰“沉船灣”第3節 最高榮譽第43節 左右爲難第60節 五百公斤重錘第20節 “隼”擊長空第27節 臨陣磨槍第51節 除惡務盡第33節 脫離風暴第49節 決戰之機第60節 合理的安排第23節 上帝的懲罰第55節 致命錯誤第51節 巨炮的怒吼第4節 妄想的偷襲第24節 軍事報復第19節 嘲弄(上)第27節 白晝艦隊第21節 免戰牌
第51節 起因第34節 兵工廠第18節 矛盾再起第30節 迎頭痛擊第50節 強強對抗第18節 成本問題第15節 “獵鷹”逞威第26節 追擊與截擊第19節 幸與不幸第2節 異類第10節 第一艦隊(上)第27節 簡單的婚禮第33節 掃蕩第43節 單程轟炸第34節 決定迎戰第5節 不可理解的任務(上)第18節 埋葬海上巨無霸(上)第44節 枯萎的大地第10節 三架馬車第4節 北海海戰第1節 海軍的希望(上)第46節 接力打擊第4節 頭號艦隊第3節 喜憂參半第11節 受到置疑(上)第24節 復出第61節 痛打落水狗第12節 舞臺前奏第36節 最後的輝煌第85節 亡羊補牢第27節 分兵而行第20節 艱鉅的考驗第45節 戰場馳援第14節 死神的慫恿第23節 黃曉天的保證第28節 誰輕誰重第34節 巔峰對決第25節 據理力爭第32節 返回艦隊第27節 白晝艦隊第61節 徹底摧毀第53節 掠奪勝利第18節 防空新銳第3節 各奔前程(上)第33節 重兵雲集第47節 搶位第17節 返港第50節 快速穿插第72節 實戰檢驗第79節 冷靜的指揮官第20節 奇遇(下)第67節 最高壓力第4節 外因第5節 預測第7節 冒險第19節 暗藏殺機第12節 人事大變動第22節 夜間轟炸第40節 當頭棒喝第13節 刀鋒槍口第1節 壯志凌雲第12節 完美轟炸(上)第31節 龍出大海(下)第26節 捷報?第29節 調整節奏第52節 誘人的目標第20節 擦亮的炮管第22節 盤古計劃第6節 隼鷹展翅第4節 承前啓後第24節 日本艦隊偷襲第4節 艦隊的未來第5節 作戰參謀部(下)第73節 烈火焚城第64節 半路殺出第16節 琉球失守(上)第19節 德國人的賭注第28節 遲到的醒悟第58節 緊急召喚第10節 戰火重燃第9節 聯合作戰第45節 戰場馳援第57節 大戰“沉船灣”第3節 最高榮譽第43節 左右爲難第60節 五百公斤重錘第20節 “隼”擊長空第27節 臨陣磨槍第51節 除惡務盡第33節 脫離風暴第49節 決戰之機第60節 合理的安排第23節 上帝的懲罰第55節 致命錯誤第51節 巨炮的怒吼第4節 妄想的偷襲第24節 軍事報復第19節 嘲弄(上)第27節 白晝艦隊第21節 免戰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