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把五十九章 遵旨而行

雖然徐佑苦口婆心的安慰了衆人,不要把洛陽失陷看得太重,但人的名樹的影,元光突然加入戰局,給了所有人太大的心理壓力,所以連譚卓也反對繼續圍困浚儀,而是不惜代價的先解決元沐蘭,再回頭和元光決一雌雄。

譚卓的意見得到了幾乎全員贊同,也就是說,楚軍內部已經達成了統一,就是徐佑也輕易更改不得,但是他並沒有就此拍板,而是耐心的等着何濡。

又過了半響,節堂內靜的可以聽到風吹過砂粒滾動的聲音,何濡開口說道:“曹將軍和譚司馬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有些一廂情願。秦州軍遠不是百保鮮卑的對手,若貿然出潼關,弘農無險可守,元光只需分兵兩千突襲,就能把秦州軍擊潰,再不慎失了潼關,戰局將進一步敗壞……至於強攻浚儀,倒是可行,元沐蘭用兵再出神入化,她的糧草不足是最大的破綻,應該堅持不了幾日……只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元沐蘭不惜將自身陷入死地,也要把我軍主力誘出洛陽,牽制在中牟周邊,只爲讓元光偷襲成功,如此深謀遠慮,她又豈能沒有後招?”

徐佑心頭微動,道:“祭酒是指?”

“益州!孫冠!”

滿堂皆驚!

檀孝祖抓着椅子扶手,身子繃緊前傾,道:“孫冠要反?”

何濡道:“孫冠必然要反,只是什麼時候反,以前的形勢不夠明朗,無論秘府還是參軍司,都沒能深入鶴鳴山進行查探,故一直無法確定孫冠的動向。而洛陽大戰之前,天下都以爲魏強而我弱,只要北魏出動中軍精銳,我軍就成了碾板上的魚肉,任其宰割,所以孫冠完全可以等到我軍大敗之後,軍心士氣降到谷底,再起兵造反不遲。可眼下的局面,我軍卻佔據了優勢,反倒是魏軍敗相已露,因此孫冠不會再等下去,元光的突然出現就是明確的信號,益州,這會應該已經反了……”

彷彿爲了印證何濡的神斷,當天夜裡,詹文君從金陵送來急報,爲了趕時間,竟讓沙三青這個小宗師當了信差,他日夜兼程,累死了四匹駿馬,只用了兩日夜就趕到中牟,呈上了詹文君的密信。

信裡說,孫冠在鶴鳴山斬青蛇起兵,自稱通玄正法至聖天師,受奉太上老君神諭,賜天師教衆 “長生”之號,立誓要滌盪清掃被惡鬼佔據的人世間。

益州二十九郡同時響應,益州刺史劉仁甫、成都太守李太忠投敵,幾乎頃刻間天師道佔據了整個益州。

益州之外,寧州、越州、廣州、湘州、郢州也發生了大規模的天師道教衆攻打郡縣的浪潮,其餘揚州、江州、荊州、雍州、南豫州等地也發生了此起彼伏的騷亂,唯有遠在青州、徐州尚保持着大體穩定。

天師道紮根江東百餘年,勢力之大,遠遠超出所有人的預料,雖然都在等着這天,可真當這天來臨,掀起的聲勢還是震驚了所有人。

就算是都明玉的白賊之亂,也不能和這次相提並論!

幸好徐佑出征前做了周密的佈置,揚州、荊州、雍州、郢州、湘州等拱衛京畿的重要州郡迅速做出反應,將叛亂的苗頭扼殺在了搖籃裡。但是被安休林寄予厚望的江州,卻因爲江州刺史魏不屈的處置失措和應對不力,讓天師道攻陷了三郡二十一縣,和廣州失陷的五郡賊衆連成一片,並依仗着沿海水路和數十座海島,進退自如,眼看着要立足腳跟。

亂起之後,朝廷召集文臣武將徹夜商討對策,起初是打算用平江軍和天平軍爲主力,先封鎖夷陵,壓制住益州,讓孫冠麾下最精銳的部曲動彈不得,再命各州都督府率州郡兵迅速平定各州的叛亂。

然而僅僅過了兩天,江州和廣州的局勢也開始糜爛,朝臣們的態度發生了轉變,謝希文領頭上奏,要請皇帝下旨,召徐佑和西征大軍回京。

安休林尚在猶豫不決,出征前他答應過徐佑,絕不會因爲國內局勢的變化去幹涉北方的戰事。可孫冠來勢洶洶,大有氣吞山河之象,金陵城內人心惶惶, 甚至有人備妥了車馬和細軟,隨時準備逃走,若是不召回徐佑,朝廷承受的壓力太大。

詹文君提醒徐佑做好隨時奉詔回京的預備案,免得事到臨頭措手不及,因爲據她打探的消息,不僅謝希文、陶絳等潛邸舊人上了奏疏,連庾、柳等諸姓門閥也有些意動,畢竟西涼已經拿下,此次出征的戰略目標完美實現,和北魏的戰爭打到現在,雖然還佔着主動和優勢,但是明顯不可能打到平城,到了最後,還是得退兵,與其如此,不如早撤爲好。

儘管這是詹文君的密信,不是朝廷的正式公函,但徐佑還是對衆將作了詳細的通報。大家的反應各不相同,檀孝祖的荊州系認爲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值此雙方大戰的關鍵時刻,應該先殲滅元沐蘭的騎兵,再擊潰元光和百保鮮卑,配合遠在鄴城的葉珉,將幷州、冀州、濟州、相州等地攪個天翻地覆,徹底佔住豫洛二州,大大的揚我國威,從而建立之後十年南北對峙的戰略優勢,。

而曹擎等中軍系的人則認爲金陵是國本,是根基,若根基動盪,讓孫冠恣意橫行,肆虐民衆,二十萬大軍卻孤懸於外,親人友朋都在後方,難免會軍心不穩,很可能遭遇無法想象的慘敗,慘敗後再撤回江東,士氣低迷,兵不可用,更加擋不住孫冠。這是惡性循環,聰明人應該及時止損,趁着優勢在我,就此和魏軍展開談判,雙方體面的結束戰鬥。

錢塘系的左彣等人唯徐佑馬首是瞻,並沒有直接表態,但明敬插了一句:不管是戰是和,必須考慮魏軍的態度,不能一廂情願,我們想談,也得看元光願不願意談。

這番話中軍系也贊同,曹擎提議先派人和魏軍方面接觸,探探對方的口風,趁着天師道叛亂的消息還沒傳開,魏軍手裡的籌碼不多,應該能談出一個比較符合楚國利益的條約。

何濡冷笑道:“我說過了,孫冠選擇此時造反,絕對和外侯官脫不了干係,元光肯定比我們還早知道這個消息。他等的,就是我們主動找他談判,那時主動權轉到他的手中,不被人連着骨頭吞掉就是好的,還想着佔便宜?做夢!”

曹擎的額頭青筋暴起,強壓住怒火,道:“祭酒料敵如神,我們遠遠不及,可是祭酒有沒有想過,若明日主上的詔令真的送到了中牟,大將軍該如何做,才能上不負朝廷,下不負黎民?元沐蘭還有三萬驍騎,元光的五千百保鮮卑更是可抵五萬精銳,就算抗旨不遵,繼續打下去,也絕非十天半月之功,我怕主上等不了那麼久,江東的父老也等不了那麼久……”

“孫冠是泥捏的神龕,看着唬人,其實不堪一擊。南蠻校尉陳景文率兩萬中軍駐紮夷陵,還有張槐的平江軍坐鎮湘州,狄夏的天平軍拱衛京畿,長江防線固若金湯,何必擔憂?最多八到十五日,我們就能結束洛陽之戰,然後回師剿滅孫冠……大將軍治兵誓衆,揚旗西征,廣固橫潰,卷甲北趨,諸君青史留名,升官賜爵,安享富貴,廕庇子孫,大楚一掃先帝三次北伐的劣勢,主上內釐庶政,外修封疆,豈不三全其美?”

曹擎駁斥道:“全常翼冒進而死,蘆莊大營屢攻不克,雞洛山損兵折將,中牟城外狼狽不堪,雲門渡口水軍盡沒,這還只是元沐蘭的手段,現在加上天下皆以爲無敵的元光,祭酒如何能保證八到十五日結束洛陽之戰?”

何濡眯了眯眼,道:“元光來了,所以曹將軍怕了?”

“你!”

曹擎怒而站起,手按刀柄,鐵甲錚鳴,何濡淡然端坐,手放入懷裡搓灰,毫不把曹擎的威脅放在眼裡。

大堂內寂靜無聲。

檀孝祖眸子裡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冷芒,曹擎若真的敢對何濡不敬,少不得他要出面好好教訓教訓中軍的這幫大爺們。

左彣卻是滿面憂慮,皇帝的旨意還沒來,楚軍內部已分裂至此,這場仗還怎麼打下去?

曹擎終究不敢放肆,轉身向着徐佑屈膝跪地,哽咽道:“大將軍,節下一心爲國,並無二志,既然何祭酒疑我膽怯0,節下願做先鋒,無論是戰魏軍,還是剿孫冠,皆爲前驅,萬死不退!”

中軍系的衆將領齊齊目視何濡,面色不善,譚卓看了看徐佑的臉色,走到旁邊,親手去扶曹擎,安撫道:“大家各陳己見,爭議在所難免,祭酒也無他意,將軍莫要介懷。”

曹擎仍跪着不起,徐佑笑罵道:“好了,你曹擎可是鐵骨錚錚的漢子,哭啼啼的變娘們了不成?”

說也怪,被徐佑這樣一罵,曹擎渾身舒坦,趕緊爬了起來,那股子委屈也不見了,乖乖的回座位坐好,只是不再搭理何濡,顯見存了芥蒂。

軍議持續到了天亮,還是沒能達成一致,徐佑環視衆人,道:“傳令各營,嚴守城寨,密切關注洛陽和浚儀的動靜,不得疏忽大意。至於其他的,你們不要多想,朝廷若有旨意,我等自當遵旨而行。”他的聲音突然嚴厲,道:“都記住了,這就是我的意思:朝廷有旨,遵旨而行,誰敢在背後妄議,斬!”

第九十一章 名揚天下第七十五章 連手推舟下揚州第九十九章 萬物皆數第七章 楓營第一百二十章 白衣雪,恨長絕第一百二十八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五十七章 反切第一百零四章 如是我聞第一百一十五章 脫身第一百五十四章 軍心和兵諫第三十八章 各安心思第二十八章 討賊檄第四十四章 不請自來第七十六章 突變第五十三章 角生鼻上中作弓第六章 軍魂第十五章 立若碧山亭亭豎第一百五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六十六章 崛起之路第一百零八章 暗夜殺機第一百五十八章 舊事重提第一百一十章 藏寶圖第二十五章 青衣血魃第一百五十二章 男兒合當沙場死第十七章 猶恐相逢是夢中第八章 流血第二十一章 吳宮女兒腰似束第一百六十一章 見面第一百零八章 一分爲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算計第一百四十八章 潛入偵查第七章 抄賊第二十九章 巨蟒纏身第一百零九章 西市第三章 殺雞儆猴第九十五章 鶴鳴驚天下第六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八十章 有鳳來儀第一百零五章 七言從此貴第二十三章 將合兩姓之好第三十三章 際遇無常第五十八章 長生盜第六十六章 自此無心愛良夜第七十九章 謀算第十四章 神品書第三十二章 夫爲道者,如牛負重第一百二十七章 青鬼律第十八章 夜星寒芒冷如水第四十章 私會第十一章 密信第七十八章 知人未易,相知實難第六十八章 九泉之下第三十九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六十六章 自此無心愛良夜第一百五十章 對峙第三十七章 暮春三月,草長鶯飛第十五章 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第十章 反擊第五十九章 雨夜第四十四章 地獄中仰望天堂第一百三十二章 吃玉第一百二十七章 青鬼律第八章 定金丹第一百一十二章 婚宴與混亂第三十一章 人間多苦楚第一百三十三章 除夕夜第三十一章 人間多苦楚第三十二章 大德寺第二十六章 宋神妃第一百四十五章 約戰益州第九十章 船閣第五十九章 穿雲見第六十五章 宮商角徵羽第二十七章 站在此亭觀此園第五章 揚帆南下第五十二章 誰可殺人心第八十二章 青雲第八章 流血第一百六十二章 萬里共月明第五十四章 借飯第一百二十八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二十五章 成擒第十四章 六天治興,三教道行第十三章 死局第五十七章 反切第八十三章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第五十六章 朱草生,白龍現第五十五章 受命於天第四章 雲動第一把五十九章 遵旨而行第二十一章 人間第八十五章 與女子辯第五十二章 意在關中第五十五章 鳶墮腐鼠,虞氏以亡第二十八章 討賊檄第七十三章 於斯爲盛第五十一章 追更第四十八章 道之謀,食之謀第十八章 圍殺第二十章 上清
第九十一章 名揚天下第七十五章 連手推舟下揚州第九十九章 萬物皆數第七章 楓營第一百二十章 白衣雪,恨長絕第一百二十八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五十七章 反切第一百零四章 如是我聞第一百一十五章 脫身第一百五十四章 軍心和兵諫第三十八章 各安心思第二十八章 討賊檄第四十四章 不請自來第七十六章 突變第五十三章 角生鼻上中作弓第六章 軍魂第十五章 立若碧山亭亭豎第一百五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六十六章 崛起之路第一百零八章 暗夜殺機第一百五十八章 舊事重提第一百一十章 藏寶圖第二十五章 青衣血魃第一百五十二章 男兒合當沙場死第十七章 猶恐相逢是夢中第八章 流血第二十一章 吳宮女兒腰似束第一百六十一章 見面第一百零八章 一分爲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算計第一百四十八章 潛入偵查第七章 抄賊第二十九章 巨蟒纏身第一百零九章 西市第三章 殺雞儆猴第九十五章 鶴鳴驚天下第六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八十章 有鳳來儀第一百零五章 七言從此貴第二十三章 將合兩姓之好第三十三章 際遇無常第五十八章 長生盜第六十六章 自此無心愛良夜第七十九章 謀算第十四章 神品書第三十二章 夫爲道者,如牛負重第一百二十七章 青鬼律第十八章 夜星寒芒冷如水第四十章 私會第十一章 密信第七十八章 知人未易,相知實難第六十八章 九泉之下第三十九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六十六章 自此無心愛良夜第一百五十章 對峙第三十七章 暮春三月,草長鶯飛第十五章 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第十章 反擊第五十九章 雨夜第四十四章 地獄中仰望天堂第一百三十二章 吃玉第一百二十七章 青鬼律第八章 定金丹第一百一十二章 婚宴與混亂第三十一章 人間多苦楚第一百三十三章 除夕夜第三十一章 人間多苦楚第三十二章 大德寺第二十六章 宋神妃第一百四十五章 約戰益州第九十章 船閣第五十九章 穿雲見第六十五章 宮商角徵羽第二十七章 站在此亭觀此園第五章 揚帆南下第五十二章 誰可殺人心第八十二章 青雲第八章 流血第一百六十二章 萬里共月明第五十四章 借飯第一百二十八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二十五章 成擒第十四章 六天治興,三教道行第十三章 死局第五十七章 反切第八十三章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第五十六章 朱草生,白龍現第五十五章 受命於天第四章 雲動第一把五十九章 遵旨而行第二十一章 人間第八十五章 與女子辯第五十二章 意在關中第五十五章 鳶墮腐鼠,虞氏以亡第二十八章 討賊檄第七十三章 於斯爲盛第五十一章 追更第四十八章 道之謀,食之謀第十八章 圍殺第二十章 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