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有婚約

就在李師師四人乘坐牛車離開南城門之時,李延慶正站在皇宮內的校場旁,心不在焉地望着騎在馬上射箭的廣平郡王趙構,

和趙構一起射箭的,還有延慶帝姬趙福金,趙福金也手挽一張弓,騎在一匹胭脂馬上,她一邊射箭,卻不時偷偷向李延慶望去。

此時李延慶已經快半個時辰沒有理會他們姐弟了,這時,趙福金再也忍不住,催馬向李延慶奔來,她在李延慶面前勒住馬匹,喝道:“你是怎麼當教頭的?”

李延慶茫然看了她一眼,思緒這纔回來,連忙笑道:“殿下有什麼事情?”

“你——”

趙福金氣得話都說不出來,半晌她恨恨道:“我在問你,你是怎麼當教頭的?”

“我不是教頭,我只是來指點一下你們射箭。”

“那你指點了嗎?”

“我剛纔已經把射箭要點告訴你兄弟了。”

趙福金怒極反笑,“那我呢?你指點我了嗎?”

李延慶愕然,他歉然道:“很抱歉,我不知道帝姬也是來學射箭的。”

“那你以爲我來做什麼?”趙福金氣呼呼問道。

“別生氣了,我現在就教你,拿一把弓過來。”

“這還差不多!”

趙福金眉開眼笑,翻身下馬,跟着李延慶身後,兩人來到射箭處,李延慶見她拿一把騎弓,便笑道:“既然是學騎弓,那就要上馬射箭。”

“不!不!我學步弓。”

趙福金慌忙扔下騎弓,換了一把步弓,李延慶也拾起一把步弓,“殿下以前練過嗎?”

“沒有,我是第一次學射箭,你要從頭教我。”

趙構回頭看了她一眼,“皇姊,你學過的吧!”

“閉嘴,你射你的箭!”

趙福金狠狠瞪了他一眼,滿臉尷尬地解釋道:“我以前那叫什麼學射箭,就是瞎玩!”

“好吧!我從頭教你,你看着我!”

李延慶擺出張弓架勢,“你注意看,上身要挺直,腰一定要正,腿略成弓步,象我這樣,箭尖略向上。”

趙福金跟他的樣子學,李延慶輕輕在她後腰上敲了一記,“後腰挺直!”

這一敲令趙福金心咚咚直跳,臉頰滾燙,她顫聲問道:“我手的姿勢對嗎?”

“箭尖稍微向上一點!”

李延慶在她手腕上略略擡了一下,讓箭尖朝上,“右手不對!”

李延慶見她姿勢完全不對,根本射不出,又指點她兩次,見她還是無法領會,便直接用右手握住她執弓柄的手,左手握住她拉弦的手,慢慢一起用力,“向耳後的方向拉,這樣就對了!”

這時,趙福金身體一軟,險些栽倒在李延慶懷中,李延慶連忙扶住她,“殿下小心!”

“人家拉弓手痠了嘛!”

旁邊趙構撇撇嘴道:“才拉一下弓手就酸了,那你還學什麼弓?”

“關你什麼事,你練箭去,我的事情你少管!”

趙福金叉着腰,兇巴巴地向兄弟怒視,趙構吐了一下舌頭,遠遠躲開了,他可惹不起這個三姊,今天脾氣大得嚇人。

趙福金咬咬嘴脣,瞥了李延慶一眼,立刻變了態度,晃着身子撒嬌道:“人家是第一次練弓,李大哥再多教我幾遍嘛!”

這時,身後傳來一個清朗的笑聲,“三娘,哪有你這樣學射箭的,你得自己練。”

李延慶一回頭,原來是天子趙佶來了,後面跟着宦官樑師成和李彥,旁邊還跟着嘉王趙楷。

李延慶連忙躬身行禮,“微臣參見陛下!”

趙福金卻不幹了,拉着父皇的胳膊晃道:“父皇,三娘學射箭不可以嗎?”

“當然可以,只是爹爹要和李探花說幾句話,爹爹想給他做個媒。”

“啊!給他做什麼媒?”趙福金緊張地問道。

“你緊張什麼,又不是給你做媒,你還小,等你長大了,爹爹再給你找個好夫婿。”

“不準父皇開我的玩笑!”趙福金俏臉通紅,拉着父皇的手直跺腳。

李延慶心中也緊張起來,他看了一眼樑師成,樑師成卻面無表情,李延慶連忙躬身道:“多謝陛下好意,只是學生自小就有婚約,恐怕要辜負陛下的好意了。”

“你有婚約了?”

趙福金驚訝地望着李延慶,她忽然有一種受騙的感覺,只是當着父皇的面她沒有發作出來,便緊咬嘴脣瞪着李延慶。

趙佶卻不以爲然,擺擺手笑道:“只要沒有成婚,一切都可以重新考慮,是皇后的兄長想把小女兒許給李探花,朕原以爲李探花昨晚被捉婚了,沒想到卻跟着嘉王逃了出來,這倒是天意,李探花也不用急着回答朕,先考慮考慮吧!”

還好,不是逼自己立刻答應,這就有迴旋的餘地,李延慶心中鬆了口氣,再次行一禮,“無論如何,學生都要感謝陛下的厚愛,如果沒有什麼事,學生先告退了。”

“去吧!今天辛苦你了。”

李延慶行一禮便慢慢退了下去,趙福金望着他背影遠去,氣得狠狠一腳將弓踢飛,這個混蛋居然有婚約了?

趙佶見女兒失態了,嘴角不由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他怎麼會不明白女兒的心思,只是李延慶不行,自己的女兒可是寶貴的政治資源,還輪不到這個李延慶。

“三郎!”趙佶回頭叫了一聲。

趙楷連忙上前躬身道:“孩兒在!

“你追上去問問他,看看他是什麼態度,順便再勸一勸他,這是他的機會,如果錯過了,他以後會後悔的。”

“孩兒遵命!”

趙楷翻身上馬,朝李延慶離開方向追去。

........

李延慶剛走到宣德樓甕城,便聽見後面有人叫他,他一回頭,只見嘉王趙楷正騎馬向他追來,雖然皇宮內不準跑馬,但嘉王來勢很急,侍衛們也攔不住他。

李延慶停住了腳步,片刻,趙楷已奔至眼前,他翻身下馬笑問道:“爲何要急着離去?”

“我若再不走,要麼成了你的妹夫,要麼就成你的表妹婿。”

“呵呵!妹夫就別想了,表妹婿倒有可能。”

趙楷拍拍他胳膊笑道:“三妹對你有點意思,其實父皇也知道,不過三妹是要許給蔡相國之子,就是你見過的那位,這是很早就定下來的,再過幾年,等三妹十八歲時就要成婚了。”

“爲什麼要等到十八歲?”李延慶着實對這個年齡限制很感興趣。

“這是大宋皇室的一個不成文規矩,不建議女子早嫁,改掉隋唐的一些鮮卑習俗,先帝在位時索性就用十八歲爲準,一直沿用下來。”

李延慶這才明白趙佶爲何對十八歲情有獨鍾,他微微笑道:“可是我還沒有滿十八歲,爲什麼要我娶你舅父的女兒?”

“你沒看出我父皇並不是很熱衷嗎?沒有逼你當場答應,而是讓你回去考慮考慮,他其實並不喜歡我舅父,只是礙不過母后的面子纔來說親,不過....你知道鄭家開出什麼嫁妝嗎?”

“無非是多少錢,多少房宅,多少土地,承諾給什麼官職,我接到不少婚書,內容都大同小異。”

“確實如此,不過鄭家開出嫁具一百萬貫,城內二十畝大宅一座,上田兩百頃,母后還承諾給你知縣之職,怎麼樣,心動了嗎?”趙楷笑問道。

李延慶依舊搖了搖頭,“我還是不想答應。”

“爲什麼?莫非你真有婚約?”

李延慶苦笑一聲,“當時情急之下,隨口扯了一個藉口而已,我只是不想那麼早成婚。”

“我就說不可能,其實我也不贊成你娶權貴之女,提到李延慶,人家就會說,這是某某某的女婿,着實令人喪氣,男子漢大丈夫應該自己闖一條路纔對,再說你家也不缺錢,走吧!到我王府裡去聊一聊,父皇讓我好好勸你,至少我也得裝裝樣子吧!”

兩人一起大笑,李延慶翻身上馬,和趙楷一起向嘉王府而去。

......

入夜,正在沉睡中的天子趙佶被人叫醒了,“什麼事?”趙佶迷迷糊糊問道。

“陛下,樑太傅說有緊急大事求見。”

“現在什麼時候了?”

“兩更時分?”

“朕知道了!”

趙佶打了個哈欠,只得起身披上件深衣走出寢殿,只見樑師成站在殿外,情緒顯得有些焦躁不安。

“這麼晚來找朕,出了什麼事?”

樑師成上前急道:“陛下,李師師府中出事了。”

趙佶一下子從睡眼惺忪中驚醒,急問道:“她出了什麼事?”

“她府中進了盜賊,師師和兩個侍女被人擄走,其餘九人無一活命,全部被殺。”

“啊!”

趙佶一下子驚呆了,今天他還在想着過兩天出宮去找師師,沒想到居然出事了,一種歇斯底里的憤怒驟然充斥他全身,他狠狠將手中蔘湯碗摔在地上,‘砰!’湯碗摔得粉碎。

“是誰幹的?”趙佶失去了理智,咆哮大吼道。

殿內所有人都嚇得跪下了,樑師成也跪下戰戰兢兢道:“事情應該發生在一更時分,從腳印看應該有四人,非常狠辣,都是一刀斃命,師師府中的五千兩黃金也不翼而飛,典型的劫財劫人,外面一定有接應,但應該還在汴京城內,開封府已經立案,正在城中全力搜捕。”

趙佶在殿內來回踱步,所有人都跪在地上,大氣都不敢出一口,過了好一會兒,趙佶終於恢復了一點理智,憤怒歸憤怒,但他也知道自己絕不能牽涉進此事,那會有損他天子的名聲。

半晌,趙佶冷冷道:“第一,封鎖消息,絕不準此事泄露出去,誰敢泄露,殺無赦!”

“老奴遵命!”

趙佶擺擺手,又繼續道:“第二,讓開封府撤案,但責令開封尹林攄秘密搜查,一定要抓到兇人,若十天內破不了案,讓林攄自己摘了烏紗帽;第三,所有知情人都統統閉嘴,朕和李師師沒有任何關係。”

停一下,趙佶又問道:“去問過周邦彥了嗎?”

“老奴特地去問過了,他十分悲慟,但他確實不知情,他懇請陛下下旨發兵,用軍隊搜捕盜匪!”

趙佶冷冷哼了一聲,“明天就安排吏部把他調走,貶黜到地方州縣去,離京城越遠越好。”

“老奴這就去辦妥!”

樑師成早就成摸透了趙佶的爲人,趙佶此人外熱內冷,他確實很喜歡李師師,不準任何人動他的禁臠,可一旦李師師真的出了事,他就會象爛泥一樣甩掉,生怕牽連到他。

對樑師成而言,李師師是否侍奉天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以利用李師師捏住李延慶的把柄,讓李延慶爲自己所用,童貫不識貨,但樑師成卻獨具慧眼,從朱勔和楊戩之事上,他便看出了李延慶奇貨可居。

第六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式遷都第八十九章 追查疑兇 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器助學第五十一章 縣城偶遇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上礬樓第三百七十六章 湯陰失陷第四百七十七章 書坊遇舊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幕消息第八百八十四章 揮師太原第四百三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二百四十一章 弓馬大賽 十八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行巡查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其必救 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議和第九百九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五百零四章 北上監察第九百八十八章 內戰爆發第八十一章 再回縣城第二百六十四章 歲暮除夕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陽消息第九百九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二百九十章 吏部授官第一千零十八章 揮師北上第四十五章 新年到來第九百三十一章 御史張山第二百九十八章 北伐之爭第二百六十八章 省試開考第八百六十一章 東進不利第五百九十章 夜襲永清月末求月票最後兩天求月票!第七百七十一章 碼頭遇舊第三百三十五章 保壩之戰 上第六百九十三章 勇救康王第七百六十一章 三個要求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府家宴 七第八百七十五章 秦檜歸宋第八百四十九章 汴梁隱患第九百四十章 改投門庭第八百二十一章 不走常規第三百六十一章 兔死狗烹第一百五十八章 發財陷阱第九百三十三章 夜奪證據第五十七章 神秘老人第二十三章 如願以償第九百二十四章 微服出巡第四百四十七章 曹府家宴 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弓馬大賽 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連夜離京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八百九十三章 試探攻城第二百九十二章 父子激爭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山二虎第五百二十章 種帥爲媒第五百六十四章 揪出奸細第六十九章 調解矛盾第七百八十四章 外城失守第九百四十六章 全力備戰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虎嘯之峽第三百五十二章 再立新功第七章 以直報怨 上第二百零五章 鄭氏壽宴 七第六百六十一章 喬氏商行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官上任 中第八百七十三章 府學升級第七百九十八章 生死大戰 一第六百一十五章 指點迷津第六百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九百一十四章 決戰太原 下聊聊新書第十九章 牛刀小試第三百二十四章 石州探查第二百一十章 相親之策第七百三十三章 城頭激戰第三百四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慶殿試 下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迫談判第三百三十七章 欲擒故縱第六百二十一章 初來京兆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備消息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迫談判第九百三十章 各耍心機第八百二十一章 不走常規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第七百二十二章 臨風一箭第二百八十六章 師師失蹤第三百七十二章 鹿山書院第七百一十二章 船隊事件 下第八百九十五章 民怨沸騰 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器之憂第七百六十三章 主動去職第五百一十一章 佔盡地利第六百一十四章 調查細節第六百九十四章 太原血戰 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九百五十章 滅國之戰 三第八百二十五章 截斷退路第二百零一章 鄭氏壽宴 三
第六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式遷都第八十九章 追查疑兇 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器助學第五十一章 縣城偶遇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上礬樓第三百七十六章 湯陰失陷第四百七十七章 書坊遇舊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幕消息第八百八十四章 揮師太原第四百三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二百四十一章 弓馬大賽 十八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行巡查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其必救 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議和第九百九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五百零四章 北上監察第九百八十八章 內戰爆發第八十一章 再回縣城第二百六十四章 歲暮除夕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陽消息第九百九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二百九十章 吏部授官第一千零十八章 揮師北上第四十五章 新年到來第九百三十一章 御史張山第二百九十八章 北伐之爭第二百六十八章 省試開考第八百六十一章 東進不利第五百九十章 夜襲永清月末求月票最後兩天求月票!第七百七十一章 碼頭遇舊第三百三十五章 保壩之戰 上第六百九十三章 勇救康王第七百六十一章 三個要求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府家宴 七第八百七十五章 秦檜歸宋第八百四十九章 汴梁隱患第九百四十章 改投門庭第八百二十一章 不走常規第三百六十一章 兔死狗烹第一百五十八章 發財陷阱第九百三十三章 夜奪證據第五十七章 神秘老人第二十三章 如願以償第九百二十四章 微服出巡第四百四十七章 曹府家宴 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弓馬大賽 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連夜離京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八百九十三章 試探攻城第二百九十二章 父子激爭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山二虎第五百二十章 種帥爲媒第五百六十四章 揪出奸細第六十九章 調解矛盾第七百八十四章 外城失守第九百四十六章 全力備戰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虎嘯之峽第三百五十二章 再立新功第七章 以直報怨 上第二百零五章 鄭氏壽宴 七第六百六十一章 喬氏商行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官上任 中第八百七十三章 府學升級第七百九十八章 生死大戰 一第六百一十五章 指點迷津第六百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九百一十四章 決戰太原 下聊聊新書第十九章 牛刀小試第三百二十四章 石州探查第二百一十章 相親之策第七百三十三章 城頭激戰第三百四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慶殿試 下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迫談判第三百三十七章 欲擒故縱第六百二十一章 初來京兆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備消息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迫談判第九百三十章 各耍心機第八百二十一章 不走常規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第七百二十二章 臨風一箭第二百八十六章 師師失蹤第三百七十二章 鹿山書院第七百一十二章 船隊事件 下第八百九十五章 民怨沸騰 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器之憂第七百六十三章 主動去職第五百一十一章 佔盡地利第六百一十四章 調查細節第六百九十四章 太原血戰 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九百五十章 滅國之戰 三第八百二十五章 截斷退路第二百零一章 鄭氏壽宴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