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三個要求

但完顏宗望開出的價碼着實讓宋朝使者難以接受,金國要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絹彩各一千萬匹,割讓太原、真定和河間三鎮之地,另外,每年的歲幣漲到白銀五百萬兩,絹五百萬匹。

但完顏宗望話中有所鬆動,等都元帥返回後,條件或許可以放緩。

大名府城南官驛改名爲貴賓館,目前大宋談判使者一行三十餘人就住在這裡,周圍有千餘名金兵站崗放哨,名義上是保護他們安全,實際上就是把他們軟禁在這裡,不准他們出門一步。

張邦昌也很配合,進駐後便下令不準任何人外出,當然,這裡面也有他們的苦衷,這裡可是大名府啊!他們出去遇到宋民該怎麼交代?

這天上午,金國的談判副使蕭仲恭來到了貴賓館,張邦昌聞訊親自迎到了大門處,蕭仲恭是遼國貴族,對宋朝使者頗爲客氣,而且修養極好,溫文爾雅,當然遠不是完顏宗望那種粗野的漢子能比,宋朝使者喜歡他也就是在情理之中了,人與羣分,物與類聚嘛!

“這些天讓張相國憋悶了,真的很抱歉!”蕭仲恭走進大門便笑眯眯道。

“哪裡!哪裡!貴賓條件很好,我們這些天都養胖了。”

張邦昌拉着蕭仲恭又小聲問道:“不知完顏都元帥回來了嗎?”

蕭仲恭點點頭,“昨天晚上都元帥回來了,所以我今天來見張相國,有些消息需要交流一下。”

張邦昌頓時大喜,“快快請到中堂敘話!”

蕭仲恭被請到中堂,雙方分賓主落座,除了張邦昌外,副使耿南仲也趕來中堂,耿南仲長期擔任東宮官員,和當時的太子趙桓關係十分密切,趙桓登基後,耿南仲也被破格提拔爲籤樞密院事,從四品官猛升爲從二品高官,升官速度之快甚至超過了李延慶。

蕭仲恭喝了口熱茶,又低低嘆了口氣,這聲嘆息將張邦昌和耿南仲的心都懸了起來,難道又有什麼不利於談判之事嗎?

“不瞞二人,我家都元帥的心情很糟糕,這次他返回燕山府,被天子狠狠斥責,倒不是因爲沒有攻下汴梁,而是傷亡太慘重,前後已經超過六萬多人傷亡,狼主極度不滿啊!”

張邦昌和耿南仲對望一眼,這讓他們無言以對。

“那該怎麼辦?”張邦昌小心翼翼問道。

“很簡單,都元帥希望貴國拿出誠意來,有了誠意,我們就可以繼續談下去,若沒有誠意,談判很難進行。”

“不知都元帥所說的誠意是指什麼?”

“誠意有三,一是貴國停止一切慶祝;二是不準封賞任何殺金功臣;三是將李延慶和他的軍隊調離汴梁。”

“這”

張邦昌有點猶豫,旁邊耿南仲則輕輕踢了張邦昌一腳,張邦昌連忙道:“我馬上就發鴿信向朝廷請示。”

蕭仲恭擺擺手,“你們聽我把話說完,停止慶祝是一種態度問題,如果雙方沒有談判,你們該怎麼慶祝誰也管不着,既然貴國想和我們解決後續問題,那貴國最起碼應該尊重我們,不能把軍隊的歡慶建立在金兵的哀痛之上,至於李延慶,他是老狼主駕崩的罪魁禍首,他是我們心頭的一根毒刺,他的存在讓我們無法容忍,之前我們曾提出把李延慶交給金國處置,現在想想也不現實,所以我們退一步,把李延慶和他的軍隊調離京城,或者讓他出任文官,貴國的名將很多,你們用誰都可以,爲什麼偏偏要重用李延慶來羞辱我們,既然要談判,你們就要拿出誠意來。”

耿南仲連忙問道:“如果我們滿足了貴國的要求,那貴國能否在和談上適當讓步?”

蕭仲恭微微一笑,“投桃以報李,都元帥說,如果貴方滿足了我們要求的三點誠意,那我們可以先談太原府,他可以做主,讓貴國以一百萬兩銀子的價格贖回太原。”

張邦昌頓時大喜,“此話可當真?”

蕭仲恭點點頭,“可以簽署一份協議,白紙黑字,我們絕不會抵賴。”

張邦昌和耿南仲商議片刻,張邦昌便對蕭仲恭道:“原則上我們可以答應貴方的三點要求,我今天就發鷹信向朝廷報告,我們會盡快給一個明確的答覆。”

蕭仲恭又道:“說到鷹信,我家都元帥還有一個正常的要求,我們會在汴梁長駐一名特使,爲了方便通信,希望貴國能開放京城的鴿信和鷹信,雙方的戰爭已經結束,我想這個要求應該不過份吧!”

“沒有問題,這個要求我現在就可以答應。”張邦昌連忙點頭答應。

蕭仲恭欣然笑道:“我們特使今天就出發,你們也可以派人一起去汴梁,回頭我會把正式協議送來,上面有我家都元帥的大印,你們可以帶回汴梁作爲依據。”

“那我們就等蕭侍郎的協議了!”

蕭仲恭隨即告辭離去,張邦昌和耿南仲將他送出大門,兩人又回到內堂坐下,耿南仲對張邦昌道:“之前金國明確要求割讓太原,現在他們又願意把太原還給我們,這個機會我們一定要抓住,要不然我回京一趟,我負責說服官家,爭取把太原早日要回來。”

張邦昌沉思片刻道:“你說得對,這確實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不可錯過了。”

當天晚些時候,宋朝拿到了有完顏斜也簽字押印的正式協議文本,耿南仲帶着主簿秦檜隨即和金國特使吳孝民一起前往東京汴梁,吳孝民是遼國漢人,投降金國甚早,目前在金營內擔任文書官一職。

此時黃河冰面已經有部分融化,乘坐五百石以下的船隻勉強可以抵達對岸。

黃河南岸目前也有了駐軍,由由姚平仲的手下部將張曲率兩萬人部署在開封府的黃河南岸,張曲立刻派一支五百人的軍隊護送耿南仲和吳孝民前往京城......

紫微宮御書房內,趙桓怔怔地望着桌上的兩份文書發呆,兩份文書,一份是中級以上將領的表彰封賞方案,而另一封則是金國提出的贖買太原的條件,當然,正式文本還在路上,這是從張邦昌鷹信上抄譽的文本,張邦昌一連發了三份鷹信,將談判事宜說得很詳盡。

御書房內還有五名相國以及大學士唐恪,傳閱完張邦昌的報告,衆人都一時沉默了,這時,白時中輕輕咳嗽一聲,打破了御書房中的沉默,他嘶啞着聲音對趙桓道:“陛下,我覺得金國是對人不對事,他確實憎恨李延慶,之前他們要求交出李延慶就可見一斑,現在既然他們讓一步,只要求調走或者撤銷軍職,我們可以抓住這次機會,其實正如張相國所言,我大宋又不止李延慶一個大將,將他調走,守城主將可以換人嘛!董將軍和姚將軍都可以,甚至可以讓知政堂相國出任主將,爲了一個臣子的面子而放棄太原,太不智了。”

旁邊何慄出列道:“陛下,微臣建議先解決大將封賞的問題,建議陛下和李延慶、董平等人再談一談,爭取他們的理解,畢竟收回太原更重要。”

趙桓沉思良久,把封賞方案放到一邊,“這樣吧!一個時辰後在偏殿召開知政堂議事,通知李延慶、董平和姚平仲三人一起參加。”

衆人都退了下去,趙桓卻把吳敏留下,“吳愛卿,這件事不好辦啊!”趙桓嘆了口氣道。

趙桓在衆人的反覆遊說下,已經不太想封賞李延慶的手下,這次金國的協議正好是個理由,但問題是,取消封賞李延慶手下,董平和姚平仲也勢必將一同取消,得罪了李延慶不怕,就怕得罪了另外兩人,失去整個軍方的支持,這纔是趙桓所擔心的。

“陛下,微臣覺得金國的重點還是在李延慶身上,只要把李延慶的事情處理好了,將領的封賞再低調變通一下,我想金國應該也能接受。”

趙桓現在對李延慶很猶豫,如果說功勞震主,威望超過自己,這個只是情緒上的問題,若李延慶低調一點,自己未必不能忍一忍。

但自從父皇派人找了李延慶後,趙桓忽然意識到李延慶在爭位這件事上的重要性,李延慶雖然殺死了父皇的使者,算是一種站隊,但這站隊還是讓趙桓不滿意,畢竟李延慶沒有直接回絕父皇的招攬,只能算是對自己表態,在父皇那邊還是打了圓滑,並沒有表明立場。

相比之下,董平和姚平仲卻態度明確,公開拒絕了父皇的拉攏,這讓趙桓心中很不舒服。

現在除了立場不明確外,李延慶似乎又被金國盯上了,金國明確要求撤銷他的軍權,兩面夾擊,趙桓已經下定決心,要動一動李延慶了,只是該怎麼動,還有待商榷。

吳敏還想再勸,趙桓卻擺了擺手,“李延慶之事稍候再說,先把封賞之事解決了再說。”

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慶殿試 上第九百一十章 重責輕罰第四百三十二章 最後機會第八百九十四章 故技重施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第四百六十二章 曹妹嬌嬌第八百七十二章 家眷西來第九十八章 再度合作第四十八章 灑淚惜別第六百五十二章 利益捆綁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之道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慶殿試 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困題求解 下第六百三十章 西夏選擇第四百四十五章 曹府家宴 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府高論第八百九十一章 剷除內患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襲大名第五百一十四章 初訪曹府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器藏嬌第六十二章 禮物風波第八百一十四章 地方衙內第九百八十八章 內戰爆發第七百五十五章 李綱罷相第三百七十二章 鹿山書院第六百八十九章 亂中商機第七百九十九章 生死大戰 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最終任命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戰蘇州 中第二百三十章 弓馬大賽 七第八百七十三章 府學升級第四百六十章 幕後暗鬥第六百六十七章 並非西夏第八百五十九章 攻寨失敗第四百二十五章 攻佔鄆城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募新人第七百三十四章 無米下鍋第九百四十一章 矛盾已深第五百一十二章 援軍到來第一百八十八章 出乎預料第四百三十七章 探明原因第三百一十九章 鼓勵無效第十三章 鹿山學堂第三百零六章 圍殲敵軍第七百零八章 三萬禁軍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器助學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震河東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決戰將至感謝大家支持第二百七十八章 高家捉婿第二百零七章 再見嘉王第一千零七章 輕敵之患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麗 上第四百五十六章 梁山火併第五百二十五章 東南悍將第二百三十二章 弓馬大賽 九第四百六十六章 出手小誡第八百八十八章 太原募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接花移木 下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第八百八十三章 兵困雪道第八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官上任 中第七百九十三章 夜探金營第九百八十八章 內戰爆發第五百五十九章 攻心爲上第八百二十六章 探查情報第七百一十章 軍營初訓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二十五章 霹靂出擊第八百四十三章 當面道歉第七百六十章 船隻之重第三百八十六章 組建軍衙第一百八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一千零十四章 橫掃黃河第六百零二章 偷襲燕京 下第七百七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三十六章 本家小娘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第六百二十章 茶局暗示第一百五十八章 發財陷阱第五百零一章 臨時任務第三百零七章 反客爲主第八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五十章 離鄉進京第四百二十八章 吞併部曲第七百二十七章 第二戰線 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五十九章 血戰石州 下第九十七章 練槍之始第九百八十五章 殺出重圍第五百二十二章 人約黃昏 上第七十九章 李張之爭 三第八百九十三章 試探攻城第六百九十六章 以漢制漢第五百四十一章 康王之憂第一百九十一章 矛盾初現第一百八十五章 殺朱保朱第三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 中和大家簡單聊兩句
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慶殿試 上第九百一十章 重責輕罰第四百三十二章 最後機會第八百九十四章 故技重施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第四百六十二章 曹妹嬌嬌第八百七十二章 家眷西來第九十八章 再度合作第四十八章 灑淚惜別第六百五十二章 利益捆綁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之道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慶殿試 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困題求解 下第六百三十章 西夏選擇第四百四十五章 曹府家宴 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府高論第八百九十一章 剷除內患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襲大名第五百一十四章 初訪曹府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器藏嬌第六十二章 禮物風波第八百一十四章 地方衙內第九百八十八章 內戰爆發第七百五十五章 李綱罷相第三百七十二章 鹿山書院第六百八十九章 亂中商機第七百九十九章 生死大戰 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最終任命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戰蘇州 中第二百三十章 弓馬大賽 七第八百七十三章 府學升級第四百六十章 幕後暗鬥第六百六十七章 並非西夏第八百五十九章 攻寨失敗第四百二十五章 攻佔鄆城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募新人第七百三十四章 無米下鍋第九百四十一章 矛盾已深第五百一十二章 援軍到來第一百八十八章 出乎預料第四百三十七章 探明原因第三百一十九章 鼓勵無效第十三章 鹿山學堂第三百零六章 圍殲敵軍第七百零八章 三萬禁軍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器助學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震河東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決戰將至感謝大家支持第二百七十八章 高家捉婿第二百零七章 再見嘉王第一千零七章 輕敵之患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麗 上第四百五十六章 梁山火併第五百二十五章 東南悍將第二百三十二章 弓馬大賽 九第四百六十六章 出手小誡第八百八十八章 太原募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接花移木 下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第八百八十三章 兵困雪道第八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官上任 中第七百九十三章 夜探金營第九百八十八章 內戰爆發第五百五十九章 攻心爲上第八百二十六章 探查情報第七百一十章 軍營初訓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二十五章 霹靂出擊第八百四十三章 當面道歉第七百六十章 船隻之重第三百八十六章 組建軍衙第一百八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一千零十四章 橫掃黃河第六百零二章 偷襲燕京 下第七百七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三十六章 本家小娘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第六百二十章 茶局暗示第一百五十八章 發財陷阱第五百零一章 臨時任務第三百零七章 反客爲主第八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五十章 離鄉進京第四百二十八章 吞併部曲第七百二十七章 第二戰線 上第五百四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五十九章 血戰石州 下第九十七章 練槍之始第九百八十五章 殺出重圍第五百二十二章 人約黃昏 上第七十九章 李張之爭 三第八百九十三章 試探攻城第六百九十六章 以漢制漢第五百四十一章 康王之憂第一百九十一章 矛盾初現第一百八十五章 殺朱保朱第三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 中和大家簡單聊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