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汴梁隱患

“延慶,你能不能說服天子把這個杜充調回臨安府,這傢伙真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啊!”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老將軍不說,我也沒法向朝廷開口啊!”

“這次我調集兩萬軍隊準備攻打大名府,這兩萬軍隊中有六千人是河北義軍,被我爭取過來,積極參與抗金,這些義軍寫信來請求糧食援助,不知怎麼回事,這些來信都落到了杜充手中,杜充不但一顆米不給,還寫信回去將這些義軍首領大罵一通,罵他們賊性不改,整天就像佔朝廷的便宜,義軍一怒之下全部撤軍,我的後勤重地失去了保護,被河間府南下的三千金兵偷襲得手,後勤輜重全部燒燬,我被迫撤軍,結果渡河時被金兵打了個半渡,沒有來得及渡河的五千軍隊全軍覆滅,你說這叫什麼事?”

李延慶算是聽明白了,抗金隊伍中出了個豬隊友,他想了想笑道:“說起這件事,老將軍還是有一定責任。”

“這話怎麼說?”宗澤有點不滿地看了一眼李延慶。

李延慶卻不以爲意,笑了笑繼續道:“河北的義軍本身就不靠譜,各有私心,一句話不順耳就把官兵坑死,依我看,這些人可以用,但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沒有把他們捏緊之前,後勤輜重這種事關成敗的軍隊重器暫時還不能交給他們護衛。”

李延慶這話雖然有點誅心,但卻說到了點子上,半晌,宗澤長嘆一聲,“你說得對,我被他們的愛國熱情感染,有點失去理性,這次兵敗我是有責任。”

“老將軍也不用太自責,收復河北得一點點來,不能操之過急,我估計沒有十年時間,很難磨掉金兵的銳氣,首先是要防禦,如果能守住中原當然好,就算守不住中原也要保住淮河一線,把金兵的銳氣磨掉後再慢慢反擊,一步一步收復漢室江山。”

“岳飛也是這樣勸我,他反對攻打大名府,認爲博州還沒有站穩腳跟,不能急於求功,我沒有聽從他的建議,現在想想還後悔。”宗澤嘆了口氣,眼中充滿了歉疚。

李延慶連忙岔開話題,“嶽哥在做什麼?”

“他現在是我手下的四個副都統之一,接任王孝忠的位子,另外還有權邦彥、孔彥威和陳淬,這三人都是文武雙全,能獨當一面,扼守住從鄆州到鄭州的黃河南岸。”

“那老將軍手中目前有多少軍隊?”

“大約有八萬人,基本上都從河北敗退下來的士兵,被我重新整合,戰鬥力還不錯。”

兩人邊說邊走,不多時便來到了汴梁城,這時,一隊騎兵疾奔而來,爲首之人正是李延慶很久未見的老友岳飛。

岳飛奔至面前,躬身行一禮,“卑職參見大帥,參見太保!”

官名一出,李延慶倒不好親密招呼了,他微微一笑道:“恭喜嶽將軍榮升副都統!”

宗澤也意識到自己在旁邊不妥,打個哈哈笑道:“你們兄弟談,我回去準備幾杯酒,給延慶接風洗塵!”

宗澤帶着親兵走了,岳飛這才訕訕道:“我聽阿貴說,你要去西北?”

李延慶點點頭,“西北形勢危急,我這也算是臨危受命吧!”

岳飛也嘆口氣,“西北局勢要比中原複雜得多,延慶要當心西夏和金國聯手,被金國抓住機會突入關中。”

“我知道!”

李延慶不想多提西北之事,又把話題轉回來,“說說河北吧!你們下一步打算怎麼辦?”

“大帥還是希望渡過黃河,在黃河北岸找個地方站穩腳跟。”

“那你的想法呢?”李延慶笑問道:“說說你個人的想法。”

岳飛沉吟一下道:“其實我覺得還是要整編河北義軍,當初我也是義軍之一,大家山頭並立,很難意見統一,說難聽一點,就是一盤散沙,很容易被金兵各個擊破,必須要用一種強有力的手段把他們統一起來,最好還是由朝廷出面,將義軍納入正規軍編制,這對抗金非常有利。”

“這個方案很好,那有沒有向朝廷提出來?”

岳飛搖搖頭,“杜充不肯答應,駁回了我們的提案。”

“爲什麼?”

岳飛嘆了口氣,“我覺得應該是他骨子裡瞧不起抗金義軍,他之前在滄州時,就把抗金義軍污衊爲亂匪。”

“這個杜充現在在汴梁城內嗎?”

“今天一早就出去了,我們都說他是在躲避你。”

“躲避我?”李延慶笑了起來,“爲什麼要躲避我?”

“因爲你和大帥關係不錯,又是御史大夫,他怕你彈劾。”

停一下,岳飛又道:“延慶,我們所有人都希望你能把他調走,他們會嚴重影響宋軍北伐。”

李延慶作爲知樞密使、御史大夫,他確實有權彈劾杜充,不過他卻不會因爲個人關係輕易答應涉及高官任免的承諾,尤其他意識到宗澤在這次兵敗中也負有一定的責任,太過於信任義軍,這件事他需要再考慮再觀察。

李延慶終於又回到了東京汴梁,此時的汴梁又和他離去時不一樣了,外城幾乎已經完全拆除,不僅是外北城,連南面的外城也消失了,宗澤實行堅壁清野,凡金兵可以利用的房屋、樹林等等他都全部清除,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內城矗立在平原之上。

李延慶暗暗搖頭,自己能守住東京也是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因素綜合的結果,可以說是調動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軍民衆志成城才最終擊敗了金兵。

而現在很多重要的力量已經消失,如果金兵再次大舉進攻汴梁,估計一天都守不住。

李延慶進了內城,內城面貌依舊,但明顯比從前冷清了很多,一大半店鋪都關着門,幾家店鋪的牌子墜落一半,上面佈滿了灰塵,加上灰濛濛的天空,整個汴梁城透出一種衰敗的氣氛,難以掩飾。

不過聽過李都統歸來,汴梁的民衆紛紛涌上街頭,歡迎李延慶進城,街道兩邊擠滿了民衆,歡呼聲和掌聲如雷,李延慶笑着向衆百姓揮揮手,一名白髮蒼蒼的老人上前問道:“李都統可是重新來坐鎮汴梁?”

李延慶微微笑道:“西北戰事緊張,我奉天子旨意馳援西北,汴梁這邊有宗老將軍鎮守,必能頂住金兵的攻城,大家要相信老將軍的能力。”

“李都統,早日驅逐韃虜,恢復河北!”一羣河北的移民高聲大喊起來。

“一定!一定!絕不讓大家失望。”

在一路的歡呼聲中,李延慶來到了昔日的開封衙,這裡同時也是東京留守官衙,除了開封府尹杜充外,其餘文武官員都出來迎接,宗澤已換了正式官服,迎接李延慶來官衙。

李延慶在衆人簇擁下進了內堂,他笑問道:“杜府尹怎麼不在?”

衆人對望一眼,少尹楊楠上前稟報:“杜府尹同時也是京西北路安撫使,他今天一早去潁川府視察疫情,恐怕要晚幾天才能回來。”

“那就算了,你們各自去忙公務吧!我要和宗老將軍商議一下軍務,各位請吧!”

衆府官向李延慶行一禮,各自離開了內堂,內堂上只剩下宗澤一人。

李延慶淡淡道:“西北局勢緊張,休息一個時辰後我就要西行,恐怕無法和老將軍飲酒小酌,這杯酒我們以後在河北共飲。”

宗澤一豎大拇指,“就衝你這句話,今天這杯酒我就留着了。”

李延慶沉吟一下又道:“說說杜充吧!他是府尹,怎麼能干涉軍務?”

“他是府尹不錯,但他同時也是河北轉運使,卡着軍糧和軍師物資的脖子,他若不發軍糧,我還真的什麼事都做不了。”

李延慶負手走了幾步,又問道:“除了干涉軍務,他還有什麼別的問題?比如手腳不乾淨之類?”

宗澤想了想道:“有傳聞他在處理陳腐糧上不乾淨,但沒有證據......”

李延慶搖搖頭,“沒有證據就暫時放一放,我需要有明確證據的事情。”

“明確證據.....恐怕暫時還沒有,這人很小心,野心也大,不會輕易讓把柄落在別人手上。”

李延慶沉思片刻道:“這樣吧!我寫封信給官家,把事情說清楚,建議官家把杜充調走,然後老將軍也暗中收集陳腐糧的證據,如果證據確鑿,就算調不走他,我也可以直接彈劾他。”

宗澤默默點點頭,“我知道了,我這就着手暗中調查。”

.........

一個時辰後,李延慶率領五千軍隊離開汴梁出發,李延慶是從西面出城,沒有驚動城內的百姓,雖然百姓們對他極爲期待,但他心中也難以承受,如果金兵大舉南下進攻,汴梁被金兵攻佔,他真的難以面對那些對他抱有巨大期待的父老鄉親。

李延慶回頭又看了一眼汴梁的城牆,低低嘆了口氣,催馬向西奔去。

兩天後,李延慶率領軍隊抵達鄭州管城縣,在這裡和王貴、劉錡率領的兩萬五千京兆軍主力匯合。

三萬軍隊馬不停蹄,繼續向西進發.......

第二百六十八章 省試開考第九百三十三章 夜奪證據第三百五十八章 血戰石州 上第五十八章 典買丫鬟第四百七十七章 書坊遇舊第七百五十九章 果斷處置第一百八十章 可疑之人第四百一十四章 計取歷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決戰來臨第八百九十七章 收復義軍第七百五十一章 談判之功第二十七章 擂臺首賽 一第五百六十四章 揪出奸細第二百一十章 相親之策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第九百二十章 收復河東第六百二十五章 高俅報復第四百三十七章 探明原因第二百八十三章 溫柔之鄉第二十章 四紳選才第七百零二章 開封府尹第六百八十一章 河東防禦第五百九十七章 名將蕭幹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恩上香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六百七十四章 緊急情報第二十章 四紳選才第九百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二百九十八章 北伐之爭第六百八十六章 井陘阻擊 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魏縣救人 下第四十四章 不戰屈人第九百零八章 大勢難挽第三百二十章 軍職難爭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譁變第五百七十五章 新式火器第七百四十三章 議和苗頭第四百七十二章 三司會審第七百四十五章 重大事件 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軍監新職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崗冬雪第四百一十章 棄城北撤第七百三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三百零一章 西夏探子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麗 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十一章 漫天要價第七百六十九章 更大誘餌第八百四十二章 事情鬧大第九百六十六章 滅國之戰 十九第二十七章 擂臺首賽 一第八百六十五章 青崗陷阱第七百八十二章 天價條件第七百三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奇貨可居第一百六十四章 初入太學第八百五十八章 襲取羅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羣衆運動第二百九十章 吏部授官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第一百二十一章 明珠險棄第三百三十章 軍弩事件 上第二十九章 擂臺首賽 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西郊狩獵 三第八百二十六章 探查情報第九百九十三章 範相議政第四百七十九章 初次朝會 中第三百四十七章 完美誘餌第一百一十章 酒樓事件 上第七百四十二章 偷襲相州 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蝴蝶效應第二百六十一章 反客爲主第一百四十七章 魏縣救人 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四百五十章 曹府家宴 六第九百七十五章 欽差到來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府高論第五百九十二章 先奪涿州第四百五十六章 梁山火併第七百零八章 三萬禁軍第二百一十章 相親之策第四百三十九章 東城租房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心思第三百三十九章 絕密情報第九百九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五百六十九章 趕盡殺絕第三百二十三章 府學考試第一百一十九章 解試科舉 七第二百零九章 神秘師兄第四百三十八章 市井小遇第八百四十章 五女湊份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編戰俘第四百九十六章 潘府家宴第四百五十四章 茶館消息第四百七十二章 三司會審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心難測第八百一十章 出發南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軍弩事件 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土地之爭 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盛大回鄉 中
第二百六十八章 省試開考第九百三十三章 夜奪證據第三百五十八章 血戰石州 上第五十八章 典買丫鬟第四百七十七章 書坊遇舊第七百五十九章 果斷處置第一百八十章 可疑之人第四百一十四章 計取歷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決戰來臨第八百九十七章 收復義軍第七百五十一章 談判之功第二十七章 擂臺首賽 一第五百六十四章 揪出奸細第二百一十章 相親之策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第九百二十章 收復河東第六百二十五章 高俅報復第四百三十七章 探明原因第二百八十三章 溫柔之鄉第二十章 四紳選才第七百零二章 開封府尹第六百八十一章 河東防禦第五百九十七章 名將蕭幹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恩上香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六百七十四章 緊急情報第二十章 四紳選才第九百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二百九十八章 北伐之爭第六百八十六章 井陘阻擊 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魏縣救人 下第四十四章 不戰屈人第九百零八章 大勢難挽第三百二十章 軍職難爭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譁變第五百七十五章 新式火器第七百四十三章 議和苗頭第四百七十二章 三司會審第七百四十五章 重大事件 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軍監新職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崗冬雪第四百一十章 棄城北撤第七百三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三百零一章 西夏探子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麗 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十一章 漫天要價第七百六十九章 更大誘餌第八百四十二章 事情鬧大第九百六十六章 滅國之戰 十九第二十七章 擂臺首賽 一第八百六十五章 青崗陷阱第七百八十二章 天價條件第七百三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奇貨可居第一百六十四章 初入太學第八百五十八章 襲取羅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羣衆運動第二百九十章 吏部授官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第一百二十一章 明珠險棄第三百三十章 軍弩事件 上第二十九章 擂臺首賽 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西郊狩獵 三第八百二十六章 探查情報第九百九十三章 範相議政第四百七十九章 初次朝會 中第三百四十七章 完美誘餌第一百一十章 酒樓事件 上第七百四十二章 偷襲相州 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蝴蝶效應第二百六十一章 反客爲主第一百四十七章 魏縣救人 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四百五十章 曹府家宴 六第九百七十五章 欽差到來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府高論第五百九十二章 先奪涿州第四百五十六章 梁山火併第七百零八章 三萬禁軍第二百一十章 相親之策第四百三十九章 東城租房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心思第三百三十九章 絕密情報第九百九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五百六十九章 趕盡殺絕第三百二十三章 府學考試第一百一十九章 解試科舉 七第二百零九章 神秘師兄第四百三十八章 市井小遇第八百四十章 五女湊份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編戰俘第四百九十六章 潘府家宴第四百五十四章 茶館消息第四百七十二章 三司會審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心難測第八百一十章 出發南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軍弩事件 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土地之爭 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盛大回鄉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