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行巡查

樑晴雖然放浪形骸,但在重大事情上他卻不敢含糊,童貫居然想和父親聯手,這麼重大的事情使樑晴一刻也不敢耽誤,從礬樓出來後,他便匆匆趕回了府中。

樑師成晚上睡得很早,一般亥時他就會上牀休息,第二天再早早起來,此時,起居房內,兩名侍女正在幫樑師成燙腳,一名小宦官跑到門口,躬身稟報道:“小官人回來了,說有要事稟報太傅!”

樑師成正要吩咐明天再說,可一轉念,兒子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生活習慣,這個時候來找必然有大事,樑師成便道:“讓他在書房等候!”

小宦官匆匆回去了,兩個侍女用乾布將樑師成的腳仔仔細細擦乾,他這才穿着軟靴緩緩向書房走去。

走進房間,樑晴連忙站了起來,樑師成擺擺手,“坐下吧!”

樑師成對這個養子還算滿意,從前雖然整天遊手好閒,但自從進宮當了侍衛後,便收斂了很多,也會替自己做一點事情了,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他已經二十六七歲,還沒有成家生子,自己的煙火誰來繼承?這一點讓樑師成心中一直耿耿於懷。

“有什麼事?”樑師成坐下問道。

樑晴不敢坐下,垂手站在父親身旁小聲道:“今晚童幼嗣來找我了。”

樑師成眼皮一跳,童幼嗣是童貫之子,莫非是童貫有什麼事?

樑晴取出信遞給父親,“這是童太尉給父親的信,童幼嗣請孩兒轉交給父親。”

樑師成接過信,卻不急着看,放在一邊,又眯眼問道:“他還說什麼?”

童太尉要說的話都在信中,只是童幼嗣和孩兒閒聊半天。

“你們聊什麼?”

“聊聊北伐,童幼嗣對這方面很感興趣。”

樑晴收了十八顆明珠,他不敢說自己泄露了父親平時的言論。

“北伐?”

樑師成不屑地哼了一聲,“你懂什麼北伐?”

這時,侍女進屋給樑師成送來一杯溫水,臨睡之前,樑師成從不喝茶,那會影響睡眠,他只喝從南面八十里外的鹿鳴山送來的泉水,汴京的水質不好,上層社會都是喝山中的泉水。

樑師成喝了一口水,這纔打開童貫的信細看。

童貫在信中回憶了他們年輕時候的往事,又爲過去的兩件小事向他道歉,在信的最後,童貫邀請他一同外出踏春,雖然只是一封敘舊聊天的家常信,在樑師成還是讀出了童貫隱藏在字裡行間中的深意。

樑師成淡淡地笑了笑,他當然童貫爲什麼有求自己,童貫在官家心目中的地位下滑了,這兩年官家連續變更年號,將政和改爲重和,又將重和改爲宣和,這反映了官家心中急切渴望能建功立業,完成先祖一直未能完成的北征大業。

童貫這兩年雖然在北方積極備戰,但他卻缺乏和官家的有效溝通,導致官家以爲他不思進取,加上蔡京和李彥在中間挑撥,官家對他的不滿與日俱增。

但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童貫和蔡京的權鬥處於下風了,童貫作爲樞密使,掌管軍權,卻一直虎視眈眈盯着政務大權,拼命想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人,但又做得那麼明顯,插手太學就是他最大的敗筆,以蔡京的老謀深算,又怎麼可能吃這個啞巴虧!

從科舉開始,蔡京便發力了,童貫一心培養的三名進士,兩個被貶去州學教書,一個至今沒有授官,偏偏童貫卻拋棄了最有前途的李延慶,只因李延慶不肯當他的棋子進戶部爲官,童貫屢出昏招,焉能不敗?

樑師成負手來回踱步,他在考慮如何迴應童貫的聯手提議,首先一同踏春是絕對不可能去的,那樣做太明顯了,會被官家憎惡,不過童貫這條魚一定要釣住,讓他爲己所用,但要想釣住童貫這條魚,就得適當給一點魚餌。

想到這,樑師成緩緩對樑晴道:“你去告訴童幼嗣,就說我最近身體不太好,不合適外出踏青,多謝他父親的邀請,另外再告訴童幼嗣,請他轉告他父親,官家認爲太學是鑽研學問之地,不合適在軍營中訓練,讓他把精力放在北伐上吧!太學之事就不要再操心了。”

“孩兒記住了,明天就去找童幼嗣!”

“另外,你再告訴他,官家雖然希望兩三年內北伐成功,但朝中財力未必承受得起,他只要努力去做,能否成功就是另一回事了。”

這就是樑師成放出的誘餌,先提醒他放手太學,不要再繼續讓天子反感,又明確告訴童貫,朝廷國庫空虛,財力根本支撐不起大規模戰役,一旦財力不支,那就是蔡京的責任了,他相信童貫會明白自己的意思。

..........

一轉眼,時間便到了宣和元年五月,天氣漸漸轉熱,但西北軍的備戰也開始加速了,與此同時,西夏軍隊也察覺到了宋軍的異動,便暫時放棄了進攻遼國西京的戰略計劃,開始進行防禦備戰。

李延慶已經在西北軍中呆了兩個月,他早已適應了目前的崗位,對他而言,擔任左主事參軍之職着實是大才小用,每天都是枯燥無聊的審覈批准,偶然也會去倉庫裡覈查,他覺得自己就是擔任倉庫主管,不過李延慶也知道,各種嚴格的制度是戰爭取勝的保證,而嚴格的制度沒有有力的執行也是虛設,而他就是這種制度的執行人。

很多事情只看表面會覺得很簡單,可真的深入進去,就會發現事情並不簡單,李延慶就有這種感覺。

他的手下並不止三司十幾名從事,從事只是辦事的底層文官,下面還有大量雜役,李延慶終於深刻領教了大宋冗兵的嚴重程度,他掌管左三司,司兵、司鎧和司騎,除了各司主事和五名從事外,另外每司還配有二十名雜役士兵,尤其司騎掌管西北軍六千匹戰馬,除了二十名馬具倉庫的雜役士兵外,還有負責管理西北軍的馬廄,其中有六十名餵養馬伕和一百二十名馬匠,包括獸醫、釘掌、鐵匠、木匠、車伕等等雜役,只是這些士兵都不是禁軍,而是地方廂軍。

不僅兵員冗多,而且開支巨大,其中戰馬的開支爲最,六千匹戰馬每天要消耗大量草料和黑豆等精飼料,每個月的各種開支都達十幾萬貫甚至二十萬貫,一旦爆發戰爭,開支更是以數倍激增。

不過日常事務雖然無聊,但他也常常能撈到出差的機會,由於備戰的需要,他們必須在邊境設立諸多小軍庫,而定期去各地小軍庫進行清查審覈就是他們份內之事,一般而言,文職官員都不願意去邊境巡查,不僅辛苦而且危險,容易遭遇西夏軍隊的越境探子,所以就算給雙倍的補貼,大家都寧可呆在太原。

李延慶卻很喜歡這份危險的苦差,每次他都會親自帶領手下去邊境巡查。

不過這一次他們不僅是要清點軍資,同時也要審查各軍的備戰情況。

這天下午,李延慶帶着兩名從事和六名軍士抵達了晉寧軍克胡寨,克胡寨位於黃河東岸,但它不是邊境,邊境在渡過黃河後還要繼續向西走兩百里,但克胡寨卻是一個重要的後勤重地,這裡也擁有巨大的倉庫羣,克胡寨位於地勢高處,駐紮着五百士兵,由一名虞侯率領。

李延慶一行來到大門前,虞侯張衛便迎了出來,抱拳笑道:“歡迎李參軍到來!”

李延慶笑着回一禮,“例行公事,又要給張虞侯添麻煩了。”

李延慶雖然只是八品文官,但他卻手握物質分配大權,是軍中不折不扣的財神,誰都知道得罪他不是明智之舉,所以李延慶無論走到哪裡,都頗受各軍將領的尊重。

虞侯張衛將李延慶一行請入大寨,李延慶吩咐從事帶着士兵去清點軍資,他則登上瞭望臺,這是一座高十丈的木製高臺,站在高臺上可以清晰地看見黃河上的情形。

這次來晉寧軍他要巡視四個地方,只有克胡寨位於黃河東岸,其他三處都在黃河西面的邊境附近,他在路上聽說黃河沿岸下了暴雨,黃河漲水,渡黃河十分困難,這令他心中有點擔憂。

只見河面上濁浪滾滾,風急浪高,軍營內大旗啪啪作響,空中陰雲密佈,看樣子又是一場大雨要來臨了。

這時,張衛走到李延慶身邊道:“西北有句俗語叫做‘風急無雨’,這天氣看着陰沉,實際上不會下雨,可以用大型皮筏子渡河,不過我建議參軍這段時間最好不要西去!”

“爲什麼?”李延慶疑惑地問道。

“這段時間西夏軍的探子很猖獗,如果沒有軍隊保護西行,很可能會遭遇西夏探子的伏擊,這個月已經發生三起伏擊事件了。”

李延慶微微一笑道:“自己國土,豈能聞敵而退?”

第五百七十一章 朝報新聞第一百七十四章 以牙還牙第五百八十五章 獨立成軍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第二百五十六章 再回故鄉第四百九十六章 潘府家宴第一百五十五章 新橋買店 下第七百三十章 遠程優勢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回京城第五百三十五章 高價賣地第八百零五章 太后懿旨第四百零七章 阻擊援軍第五十四章 大雁喜鵲第四百五十八章 旁有窺視第七百六十九章 更大誘餌第七百四十五章 重大事件 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老友進京第七百五十二章 將相爭功第八百九十六章 民怨沸騰 下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平衡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之道第五百六十八章 裡應外合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利消息第六百三十四章 以戰催和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燒任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誅心之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奇兵破城第九百一十六章 被迫撤軍第二百七十一章 省試落幕第一百四十四章 重整家族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心思第五百一十章 激戰矮崗第一百章 形勢嚴峻第六十八章 出師不利第九百五十四章 滅國之戰 七第九百五十九章 滅國之戰 十二第七百一十六章 關鍵阻礙第七百二十章 知己知彼第六百五十九章 軍費不足第二百零二章 鄭氏壽宴 四第二百零一章 鄭氏壽宴 三第九百二十章 收復河東第八百六十章 兩戰韋城第三百九十章 逃出須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府學考試第七百一十六章 關鍵阻礙第八百五十九章 攻寨失敗第三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 中第九百五十九章 滅國之戰 十二第七百七十二章 緊急召見第五百一十三章 拔掉毒刺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三百六十一章 兔死狗烹第四百一十三章 窮寇盡追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個麗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虎嘯之峽第二百四十八章 師師請客 下第三百一十章 徹毀敵巢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橋買店 上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麗 上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編戰俘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第九百二十七章 曹蘊之憂第八百三十二章 不戰而勝第八百四十一章 色膽包天第四百六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七百三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九十六章 技震麒麟第六百九十三章 勇救康王第六百八十四章 防禦漏洞第七百六十五章 無奈妥協第八十六章 馬匹風波 中第八百七十一章 潼關迎靈第七百五十七章 康王求助第四百四十章 官職初定第三百三十九章 絕密情報第七百二十章 知己知彼第九百二十八章 另有目的第九百二十章 收復河東第一百一十四章 解試科舉 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五百二十六章 蔡京暗手第三百三十三章 特殊任務第一百零一章 縣試初考 上第五百一十五章 書坊相會第六百七十八章 連夜離京第六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有婚約第四百一十四章 計取歷城第二百二十章 箭在弦上第九十章 追查疑兇 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募新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知州心事第六百零五章 破格升賞第六十六章 梁山宋江第六百三十九章 高俅心事第六百二十章 茶局暗示
第五百七十一章 朝報新聞第一百七十四章 以牙還牙第五百八十五章 獨立成軍第三百六十七章 落井下石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第二百五十六章 再回故鄉第四百九十六章 潘府家宴第一百五十五章 新橋買店 下第七百三十章 遠程優勢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回京城第五百三十五章 高價賣地第八百零五章 太后懿旨第四百零七章 阻擊援軍第五十四章 大雁喜鵲第四百五十八章 旁有窺視第七百六十九章 更大誘餌第七百四十五章 重大事件 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老友進京第七百五十二章 將相爭功第八百九十六章 民怨沸騰 下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平衡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之道第五百六十八章 裡應外合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利消息第六百三十四章 以戰催和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燒任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誅心之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奇兵破城第九百一十六章 被迫撤軍第二百七十一章 省試落幕第一百四十四章 重整家族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心思第五百一十章 激戰矮崗第一百章 形勢嚴峻第六十八章 出師不利第九百五十四章 滅國之戰 七第九百五十九章 滅國之戰 十二第七百一十六章 關鍵阻礙第七百二十章 知己知彼第六百五十九章 軍費不足第二百零二章 鄭氏壽宴 四第二百零一章 鄭氏壽宴 三第九百二十章 收復河東第八百六十章 兩戰韋城第三百九十章 逃出須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府學考試第七百一十六章 關鍵阻礙第八百五十九章 攻寨失敗第三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 中第九百五十九章 滅國之戰 十二第七百七十二章 緊急召見第五百一十三章 拔掉毒刺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三百六十一章 兔死狗烹第四百一十三章 窮寇盡追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個麗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虎嘯之峽第二百四十八章 師師請客 下第三百一十章 徹毀敵巢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橋買店 上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麗 上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編戰俘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第九百二十七章 曹蘊之憂第八百三十二章 不戰而勝第八百四十一章 色膽包天第四百六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七百三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九十六章 技震麒麟第六百九十三章 勇救康王第六百八十四章 防禦漏洞第七百六十五章 無奈妥協第八十六章 馬匹風波 中第八百七十一章 潼關迎靈第七百五十七章 康王求助第四百四十章 官職初定第三百三十九章 絕密情報第七百二十章 知己知彼第九百二十八章 另有目的第九百二十章 收復河東第一百一十四章 解試科舉 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病榻授徒第五百二十六章 蔡京暗手第三百三十三章 特殊任務第一百零一章 縣試初考 上第五百一十五章 書坊相會第六百七十八章 連夜離京第六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有婚約第四百一十四章 計取歷城第二百二十章 箭在弦上第九十章 追查疑兇 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募新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知州心事第六百零五章 破格升賞第六十六章 梁山宋江第六百三十九章 高俅心事第六百二十章 茶局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