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臨危受命

不多時,太子趙桓匆匆趕到御書房,他跪下行大禮參拜,“兒臣參見父皇!”

“皇兒免禮平身!”

“謝父皇!”

趙桓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趙佶微微笑道:“想必皇兒已經知道耶律淳病逝的消息了吧?”

“兒臣已聽說了。”

“皇兒不覺得這一次絕好機會嗎?遼國大亂無主,人心惶惶,這個時候我們再出兵燕京,一定能收復故土,徹底滅亡遼國,一洗百年恥辱!”

趙桓大吃一驚,連忙又跪下,“請父皇三思!”

“朕已經考慮兩天了,早已深思熟慮,朕已決定出兵,不過朕考慮讓皇兒來出任三軍大帥之職,不知皇兒意下如何?”

趙桓立刻明白了,父皇準備拿自己來當替罪羊,他心中大恨,但又不敢拒絕,他忽然又想起了李延慶讓吳敏帶給自己的話,有童貫在,北伐必敗無疑,他沉思片刻道:“兒臣願意爲父皇分憂,不過兒臣希望能擔任實帥!”

實帥就是掌握真正的軍權,趙佶怎麼可能答應,他沉吟一下道:“親王虛領主帥,這是大宋立國以來的慣例,朕雖然有心讓你爲實帥,但又不敢打破列祖列宗的規矩,這樣吧!朕準你推薦都統制人選。”

趙桓無奈,只得道:“兒臣希望能免去童太尉的宣撫制置使之職,任命种師道爲北伐都統制。”

趙佶眉頭一皺,“童貫掌軍多年,有他坐鎮河北,能穩住軍心,爲何要撤換他?”

“兒臣也看了高太尉的報告,童貫確實對上次北伐失敗負有重大責任,他指責劉延慶貪功冒進,卻隱瞞了他不肯發糧的事實,兒臣擔心种師道爲都統制,童貫會再一次公報私仇。”

趙佶負手走了幾步,沉思良久道:“上次失敗也是北上運糧不足導致,不能完全責怪童貫,這樣吧!還是用攻西夏之策,种師道負責東路,不受童貫節制,童貫負責西路進攻。”

趙桓也知道這是父皇的最大讓步了,童貫不能節制种師道,也算是滿足了李延慶所說的平局條件,沒有童貫的干涉。

趙桓沒有辦法,只得妥協,“那就依父皇的安排,另外,兒臣再提三個建議,希望父皇恩准!”

趙佶見太子妥協了,心中大喜,便笑道:“你說,只要合理,朕可以接受!”

“第一,需要糧食調入河北後再行北伐......”

不等趙桓說完,趙佶欣然道:“這個方案正合朕意,朕準了!”

“其二,希望父皇調五萬河東軍交給种師道,由种師道統帥河東軍北伐。”

趙佶還是對種家軍的說法有點耿耿於懷,他沉思片刻道:“河東需要防備西夏趁機南下,軍隊不能全部調走,就調三萬河東軍吧!不足部分可以在河北募軍。”

父皇說得也有道理,趙桓便答應了,“那就調三萬河東軍,另外第三個建議,兒臣想從各地調一批名將輔助种師道,希望父皇恩准!”

趙佶立刻看透了兒子的目的,是想趁機把自己的心腹安插進种師道軍中去,以掌握軍權,若是平時他早就一口回絕了,只是現在他需要用兒子當盾牌.....

趙佶想了想道:“輔臣太多無宜,朕覺得最多五人便足夠了,皇兒可擬一份名單給朕,沒有問題,朕就批准了!”

趙桓無奈,只得躬身道:“名單兒臣已有,兒臣推薦大名知府張叔夜、濟州知州宗澤、前監察御史李綱、保安軍節度使种師中、嘉魚縣縣令李延慶,調這五人協助种師道。”

張叔夜、宗澤、李延慶是太子趙桓掛帥討伐梁山時原班人馬,這一次他也點名要這三人輔佐种師道,种師中也是西北名將,是种師道胞弟,有他爲副將配合,种師道會更少掣肘。

李綱是趙桓極爲欣賞的監察御史,因批評河北防禦鬆弛而被貶去南劍州沙縣出任稅監,趙桓對他印象深刻,所以想利用這次機會把他也調回京中。

趙佶聽到了李延慶的名字,不由猶豫一下道:“別人都沒有問題,但李延慶可是範黨一系,調他是不是有點不妥?”

“回稟父皇,种師道其實也是範黨一系,而且兒臣認爲李延慶在西夏之戰和梁山剿匪中表現突出,是個難得的人才,懇請父皇恩准!”

趙佶負手走了幾步,李延慶畢竟年輕,資歷尚淺,在朝中影響不大,只要不是調回範致虛,那應該可以接受,況且也算是給曹家一個面子。

想到這,趙佶便點點頭道:“好吧!三個建議,朕都答應了!”

趙桓大喜,“多謝父皇恩准!”

趙佶隨即令道:“宣承旨學士,朕要擬旨!”

宣和四年七月初,趙佶再次任命太子趙桓爲北伐三軍大元帥,恢復種師府一切官職,任命他爲東路軍都統制,宣他即刻進京,同時再任命辛興宗爲西路軍都統制,童貫繼續出任河東宣撫制置使,只節制西路軍,同時從太原調三萬河東軍緊急入京備戰。

........

六月底七月初正是水稻收割並再種第二季水稻之時,農民們搶收搶種,格外忙碌,李延慶也率領縣官和衙役參加了搶收行列。

原野裡是一望無際的水稻,成熟的稻穗隨風起伏,十分壯觀,但農民卻十分着急,沒有人欣賞這種風景,他們必須要在七月初八前收割完水稻,開始灌水插秧,現在只剩下三天時間了。

驕陽似火,稻田到處是辛勤勞作的人們,很多城裡人也出城幫助親戚收割水稻,一捆捆水稻堆積如山,這是已經曬了一天的水稻,要立刻挑去打穀場打穀。

李延慶挑着一百多斤沉甸甸的稻子向打穀場走去,後面跟着周平和楊菊以及一隊衙役,他們也挑着稻子。

他們收割水稻的技術還不夠熟練,而且挑稻打穀也需要人力,他們便負責挑擔打穀。

打穀場在一里外的村莊旁,天氣格外炎熱,每個人頭上都戴着草帽,但還是熱得滿頭大汗,脖子上圍着一塊溼布,不停地擦拭汗水。

這時,官道遠處黃塵滾滾,幾匹快馬疾奔而來,馬上騎手不斷搖着手鈴。

“縣君,好像是驛站的急腳遞!”

李延慶立刻對衙役道:“喊住他們!”

“喂——這邊!這邊!”

十幾名衙役一起大喊揮手,幾名驛遞看見了他們,連忙勒住驛馬。

“我們找李縣令,他可在這裡?”

李延慶舉手道:“我在這裡!”

一名驛遞連忙翻身下馬,跑上來躬身施禮道:“有吏部緊急文書,令我們兩天內送到,所以用了金字急腳遞。”

驛遞從後背取下包裹,取出一隻封筒遞給李延慶,上面有金字寫着‘吏部急件’,還有吏部的封印。

李延慶簽收了封筒,又讓張虎給驛遞每人三兩銀子,三名驛遞感激不盡而去。

李延慶打開封筒,取出文書看了看,他回頭對周平和楊菊道:“吏部讓我立刻回京,準備另任新職。”

周平和楊菊同時大吃一驚,“縣君要調走了嗎?”

李延慶點點頭,“上面寫得很清楚,進京接任新職。”

後面衙役們聽說縣令要調走,都難過得低下了頭,李延慶心中也難過,他在這裡呆了快一年半,對這裡已經有了很深的感情,把他調走,他心中着實有點捨不得。

這時,周平笑道:“大家別難過了,這是好事啊!縣君是被貶黜來我們這裡,現在進京應該是高升了,我們應該替縣君高興纔對。”

楊菊嘆口氣,“不知下一任縣令會是什麼樣子?”

“不一定會有新縣令,我覺得倒會提升本縣官員,去年剿匪兩位都有功勞,縣丞又是進士出身,應該提升爲縣令,周縣尉升爲縣丞。”

“李縣君開玩笑了!”

李延慶拍拍他們兩人的肩膀,“我在京城還是有點人脈,兩位跟了我一年半,我進京後會替兩位找找關係,算是我的一點心意。”

兩人大喜,一起躬身感謝,李延慶又看了稻田,嘆息道:“本想大忙後再走,看樣子不可能了。”

楊菊連忙問道:“縣君打算什麼時候走?”

“今天收拾一下,明天一早坐船出發,我內人有身孕,小船比較顛簸,還得找艘千石大船。”

周平想了想道:“我記得昨天碼頭上還停着幾艘千石貨船,我派人去看看還在不在,如果已經走了,縣君也可有去江夏換船。”

楊菊笑道:“貨船怎麼行,不如飛鴿傳書給州衙,讓他們立刻派兩艘千石大客船過來,今天下午從江夏出發,明天一早就能到嘉魚縣了。”

這是個好辦法,李延慶點了點頭,“那就麻煩縣丞替我傳信了!”

李延慶沒法再參加農忙,只得匆匆趕回了縣城。

第一百一十章 酒樓事件 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兵立規第二百六十章 面陳童貫第三百四十四章 奇兵破城第四百六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六百五十八章 三絕女將 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北伐之爭第九百五十五章 滅國之戰 八第十八章 功課事件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有婚約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器藏嬌第四百二十三章 須城內訌第一百三十八章 紛爭再起第一百八十八章 出乎預料第七百三十五章 王貴消息第三百一十八章 情報交換第二百七十一章 省試落幕第四百二十五章 攻佔鄆城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追蹤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品香脂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第六百一十三章 取消儀式第八十三章 上門拜訪第五百六十六章 殺賊立威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襲須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真定查疑第四百三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六百五十七章 三絕女將 中第三百九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七百七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曹府家宴 二第八百零四章 老相蔡京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追蹤第三百二十五章 霹靂出擊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甘爲棋第一百九十七章 上等禮物第五百八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七百九十一章 殺將奪權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第四百八十三章 曹府再宴第一百六十四章 初入太學第一百二十六章 排名之爭 下第十三章 鹿山學堂第七百四十五章 重大事件 上第三百六十章 小道消息第九百七十七章 鄂州訪舊第七百零三章 強勢作風第七百一十一章 船隊事件 上上架感言第二十五章 上上之籤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準備第三百四十二章 山洞奇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曹母見婿第七百三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腳第五百二十三章 人約黃昏 中第一百三十章 盛大回鄉 下第六百四十三章 久別返家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器之憂第七百四十章 偷襲相州 上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軍北上第四百五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五十六章 知州來訪第五百零三章 權宜低頭第二百三十一章 弓馬大賽 八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發制人第九百五十六章 滅國之戰 九第四百九十六章 潘府家宴第八百零八章 遷都議事第六百七十二章 樑家紅玉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一百零八章 食鋪偶遇第二百六十一章 反客爲主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線慘敗第二百九十八章 北伐之爭第三百二十二章 三箭立威第二百二十六章 弓馬大賽 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反客爲主第五十八章 典買丫鬟第五百三十二章 鬥爭激烈 上第二百零七章 再見嘉王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備消息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頭萬緒第五百六十四章 揪出奸細第一千零十六章 大軍殺至第七百三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六十九章 西郊狩獵 三第八百一十八章 三雄投效第三十八章 勇奪魁首第六百七十四章 緊急情報第二十二章 良心建議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聞早報第六百八十八章 戰爭動員第七十六章 緊急求助第三百四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九百零八章 大勢難挽第六百二十章 茶局暗示第二百二十九章 弓馬大賽 六第四百四十三章 父子夜談
第一百一十章 酒樓事件 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兵立規第二百六十章 面陳童貫第三百四十四章 奇兵破城第四百六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六百五十八章 三絕女將 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北伐之爭第九百五十五章 滅國之戰 八第十八章 功課事件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有婚約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器藏嬌第四百二十三章 須城內訌第一百三十八章 紛爭再起第一百八十八章 出乎預料第七百三十五章 王貴消息第三百一十八章 情報交換第二百七十一章 省試落幕第四百二十五章 攻佔鄆城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追蹤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品香脂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第六百一十三章 取消儀式第八十三章 上門拜訪第五百六十六章 殺賊立威第四百一十七章 夜襲須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真定查疑第四百三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六百五十七章 三絕女將 中第三百九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七百七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曹府家宴 二第八百零四章 老相蔡京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追蹤第三百二十五章 霹靂出擊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甘爲棋第一百九十七章 上等禮物第五百八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七百九十一章 殺將奪權第九百九十九章 故人清照第四百八十三章 曹府再宴第一百六十四章 初入太學第一百二十六章 排名之爭 下第十三章 鹿山學堂第七百四十五章 重大事件 上第三百六十章 小道消息第九百七十七章 鄂州訪舊第七百零三章 強勢作風第七百一十一章 船隊事件 上上架感言第二十五章 上上之籤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準備第三百四十二章 山洞奇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曹母見婿第七百三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八十一章 搬石砸腳第五百二十三章 人約黃昏 中第一百三十章 盛大回鄉 下第六百四十三章 久別返家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器之憂第七百四十章 偷襲相州 上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軍北上第四百五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五十六章 知州來訪第五百零三章 權宜低頭第二百三十一章 弓馬大賽 八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發制人第九百五十六章 滅國之戰 九第四百九十六章 潘府家宴第八百零八章 遷都議事第六百七十二章 樑家紅玉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一百零八章 食鋪偶遇第二百六十一章 反客爲主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線慘敗第二百九十八章 北伐之爭第三百二十二章 三箭立威第二百二十六章 弓馬大賽 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反客爲主第五十八章 典買丫鬟第五百三十二章 鬥爭激烈 上第二百零七章 再見嘉王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備消息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頭萬緒第五百六十四章 揪出奸細第一千零十六章 大軍殺至第七百三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六十九章 西郊狩獵 三第八百一十八章 三雄投效第三十八章 勇奪魁首第六百七十四章 緊急情報第二十二章 良心建議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聞早報第六百八十八章 戰爭動員第七十六章 緊急求助第三百四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九百零八章 大勢難挽第六百二十章 茶局暗示第二百二十九章 弓馬大賽 六第四百四十三章 父子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