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京城來人

莫俊的官房裡是一個四十歲餘歲的中年男子,留着一縷長鬚,看起來十分儒雅,雖然等了一個時辰,但依舊不急不躁,頗有涵養。

他見李延慶進來,便起身笑道:“李縣君終於回來了。”

“請問閣下是.......”

“在下吳敏,目前出任給事中,奉旨巡視江南地區民情,路過貴縣。”

李延慶倒聽說過吳敏,此人是大觀二年進士,才華橫溢,蔡京想把女兒嫁給他,卻被他一口回絕,李延慶連忙行一禮,“原來是吳學士,失敬了!”

吳敏笑着點點頭說:“李縣令應該已經知道宋軍北伐兵敗一事了吧!”

李延慶不知道他的來意,更不敢肯定他是太子之人,他沉默片刻道:“我專門訂了一份朝報,已經知曉北伐兵敗之事。”

“李縣令怎麼看此事?”

李延慶笑了起來,“我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安敢妄議軍國大事?”

吳敏知道李延慶的謹慎,若自己不能讓他信任,也別想得到他的答覆,他上前關了門,回頭坐下低聲道:“知道趙濟慈這個渠道之人一共只有三位,我便是其中之一,我出發之前,太子殿下託趙濟慈給我送了一顆蠟丸,讓我來嘉魚縣找一找你。”

李延慶這才相信了,自己知道趙濟慈這條渠道是逼迫鄭胖子的結果,並不是太子趙桓主動找自己,看來這位吳敏纔是太子趙桓的真正心腹。

“原來如此,不知太子殿下現在安好?”

“北伐失敗,使太子殿下絕處逢生,官家已經解除了對太子殿下的監視,也准許他參與各種軍國大事的商議,應該說,太子殿下已經恢復正常了。”

“官家決定放棄鄆王殿下了?”

“這個還難說,只能說暫時不考慮了,現在朝中批評北伐的聲音越來越大,官家壓力很大,聽說天子已經下旨令御史臺追查鄭居中的死因,李縣君明白其中的含義嗎?”

李延慶笑了笑,“這只是個姿態罷了,有王黼黨羽撐着,恢復範黨名譽談何容易。”

吳敏沉吟一下道:“太子殿下讓我來問你,北伐有沒有獲勝的可能?”

李延慶輕輕嘆了口氣,“不敗可以辦到,但獲勝絕無可能!”

吳敏一怔,“我不太明白縣君的意思?”

“和遼軍打個平局倒是可以做到,但因爲有金兵在,絕不可能真正獲勝,金兵怎麼可能把燕京拱手讓給大宋,若我料不錯,只要我們再次北伐,金國一定會派人來表示共同攻打燕京。”

吳敏想了想又問道:“哪怎麼樣才能做到不敗?”

“撤掉童貫,換上有經驗的大將爲帥,或者不能讓童貫干涉北伐,童貫私心太重,只要有他在,就算再次北伐也必敗無疑。”

吳敏點點頭,“我明白了,我這就把信送給趙濟慈,告辭了!”

“吳學士這就要走了嗎?”

吳敏笑道:“我的隨從都在江夏,我是藉口想看一看魚嶽山纔來這裡,我最多在你這裡喝口茶?”

“原來如此,我送吳學士上船。”

李延慶一直將吳敏送到江邊,這時,李延慶笑問道:“有一個私人問題,不知能不能開口?”

“李縣君請說?”

“吳學士和太子之間......”

李延慶就是問他,怎麼成爲了太子的心腹?

吳敏微微一笑,“我曾任東宮侍講多年,我和他有師徒之誼。”

李延慶頓時明白了,原來吳敏曾是太子趙桓的師父,難怪趙桓那麼信任他。

“請上船吧!祝吳學士一路順風。”

“李縣君請保重!”

吳敏上了船,抱拳行一禮,船隻漸漸駛遠了,這時,李延慶心中忽然有一種很微妙的感覺,似乎歷史要出現一個小小的分岔了。

.........

就在耶律大石和蕭幹大敗宋軍後不久,遼國內部也發生了重大變故。

遼國皇帝耶律延禧在中京被攻陷後,率殘軍逃去了夾山,此時,遼國五京已失其四,只剩下南京,也就是大宋一心要奪取的燕京。

遼國羣臣怨恨耶律延禧已久,若不是他短視,女真人怎麼會崛起那麼快,若不是他的昏庸,強大的遼軍怎麼會一敗再敗?

這時,遼國羣臣終於找到了機會,藉口耶律延禧已失蹤,國不能一日無主,便擁立耶律延禧的叔父秦晉王耶律淳爲天子,改國號爲北遼。

但也是遼國氣數已盡,耶律淳登基不到兩個月便在六月底因病駕崩,此時距離遼軍在雄州大敗宋軍還不到一個月。

七月初,耶律淳駕崩的消息傳到了東京汴梁。

天子趙佶負手在御書房內來回踱步,耶律淳駕崩的消息令他怦然心動,他彷彿又看到了北伐機會,但一個月前的北伐慘敗令他狼狽不堪,朝野以及民間抨擊北伐之策的聲音越來越響,如果自己再次下令北伐,成功了還好說,可若再失敗,他真的就無法向百官和列祖列宗交代了。

趙佶心中焦慮萬分,他已經考慮了整整兩天,可始終拿不定主意。

這時,有宦官稟報,“樑太傅來了!”

趙佶點點頭,“讓他進來!”

或許樑師成能給自己一個比較好的建議。

不多時,樑師成快步走了進來,跪下行大禮參拜,“微臣參見吾皇陛下!”

“免禮平身!”

“謝陛下!”

樑師成起身道:“微臣聽說這兩天陛下茶飯不思,微臣很擔心陛下龍體,請陛下保重龍體,有什麼煩惱之事可交給臣下解決。”

“是啊!太傅說得也不錯,朕是有件事拿不定主意,想聽聽太傅的意見。”

樑師成當然就是北伐之事而來,趙佶已經煩惱了兩天,樑師成怎麼可能不知道是爲了什麼事?

“微臣願爲陛下分憂!”

趙佶沉吟一下道:“遼帝駕崩,遼國已陷入內亂,朕想趁這個機會再度北伐,可又擔心羣臣反對,不知太傅有什麼好的辦法?”

樑師成現在最急於之事就是希望得到太子的諒解,他在第一次宋軍北伐期間做了一件蠢事,居然跑去探望鄆王趙楷,並暗示趙楷,自己願意助他入主東宮,結果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北伐竟然慘敗,趙楷被迫承擔責任,辭去了北伐三軍主帥之職,同時天子解除了對太子的一切限制,這便意味着太子趙桓的東宮之位穩住了。

這讓樑師成懊悔萬分,如果兵敗的消息再早三天過來,他怎麼也不會去做那件蠢事。

現在後悔也沒有用了,他只能想盡一切辦法來挽回太子對他的信任。

“微臣倒是願意替陛下承擔一切壓力,可這種壓力微臣沒有資格去承擔,其實,陛下可以讓太子殿下主導此事........”

這就是樑師成一石二鳥之計,他推薦太子來主導北伐,如果成功了,那就是他推薦有功,如果失敗了,太子也會因此威望大損,鄆王極有可能東山再起,更重要是,天子趙佶會感激自己。

趙佶頓時醒悟,可以把太子推到前面去,北伐成功,自己是大宋帝王,可順理成章地摘下勝利果實,如果失敗,他可以把責任完全推到太子的頭上,也只有太子能替代自己承擔君主之責。

想到這,他讚許地向樑師成點點頭,還是樑師成深諳自己的心意,趙佶隨即吩咐道:“速宣太子來見朕!”

第四百七十一章 雪中送炭第一千零七章 輕敵之患第六百九十四章 太原血戰 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霹靂出擊第九百零二章 夜色如水第三百三十三章 特殊任務第八百二十六章 探查情報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中原巡視第八百四十三章 當面道歉第六百三十章 西夏選擇第七百三十八章 雙面奸細第一百三十章 盛大回鄉 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接花移木 上第六百八十七章 井陘阻擊 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出手小誡第二百八十四章 難以善後第一百七十四章 以牙還牙第二百四十一章 弓馬大賽 十八第七百六十五章 無奈妥協第一百三十八章 紛爭再起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第五百二十一章 曹母見婿第二百二十八章 弓馬大賽 五第九百六十一章 滅國之戰 十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城外買地第九百三十三章 夜奪證據第六章 矛盾激化第二百一十五章 困題求解 下第二百七十章 無奈妥協第六百四十二章 渡口巧遇第五百三十一章 店鋪失火第三百七十九章 勇劫法場第七百九十二章 金營漏洞第四百六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三百九十二章 武舉考試第七百六十二章 廷議之怒第六百八十三章 全力備戰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發制人第四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六十七章 奇兵破賊第五百二十九章 太子密旨第六百五十章 再遇故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名弓老將第五百三十六章 李曹議婚感謝大家支持第三百七十六章 湯陰失陷第二十九章 擂臺首賽 三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六十四章 鹿山春社 中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場再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心難測第八百二十章 鴨子變雞第三百八十章 決定返京第六百九十章 退位監國第二百二十七章 弓馬大賽 四第六百零五章 破格升賞第七百八十六章 強勢威逼第九百一十三章 決戰太原 中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趙桓第四百九十一章 刺殺風波第一千零四章 梁山舊將第一百七十七章 店鋪後臺第七百零九章 三字要訣第二百八十三章 溫柔之鄉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第八百八十二章 洛交縣城第五百六十六章 殺賊立威第一百八十四章 寧海小鎮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一百一十八章 解試科舉 六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九十三章 追查疑兇 五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統第三百一十八章 情報交換第四百九十三章 莫俊毒計第八百三十六章 同路南下第二百零七章 再見嘉王第四百三十七章 探明原因第五百六十章 剿匪募捐第二百零九章 神秘師兄第一千零五十章 正式宣戰第九百零一章 戰火再起 下第七百零二章 開封府尹第九百九十一章 望風而降第九百七十五章 欽差到來第三百七十六章 湯陰失陷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第二百一十八章 矛盾激化第二十五章 上上之籤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聞早報第二百七十二章 城外買地第十七章 紙甲天王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八百三十四章 曹家煩惱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場再變第八十五章 馬匹風波 上第六百五十一章 趙構之怒第九百零二章 夜色如水
第四百七十一章 雪中送炭第一千零七章 輕敵之患第六百九十四章 太原血戰 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霹靂出擊第九百零二章 夜色如水第三百三十三章 特殊任務第八百二十六章 探查情報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中原巡視第八百四十三章 當面道歉第六百三十章 西夏選擇第七百三十八章 雙面奸細第一百三十章 盛大回鄉 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接花移木 上第六百八十七章 井陘阻擊 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出手小誡第二百八十四章 難以善後第一百七十四章 以牙還牙第二百四十一章 弓馬大賽 十八第七百六十五章 無奈妥協第一百三十八章 紛爭再起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第五百二十一章 曹母見婿第二百二十八章 弓馬大賽 五第九百六十一章 滅國之戰 十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城外買地第九百三十三章 夜奪證據第六章 矛盾激化第二百一十五章 困題求解 下第二百七十章 無奈妥協第六百四十二章 渡口巧遇第五百三十一章 店鋪失火第三百七十九章 勇劫法場第七百九十二章 金營漏洞第四百六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三百九十二章 武舉考試第七百六十二章 廷議之怒第六百八十三章 全力備戰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發制人第四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六十七章 奇兵破賊第五百二十九章 太子密旨第六百五十章 再遇故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名弓老將第五百三十六章 李曹議婚感謝大家支持第三百七十六章 湯陰失陷第二十九章 擂臺首賽 三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六十四章 鹿山春社 中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場再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心難測第八百二十章 鴨子變雞第三百八十章 決定返京第六百九十章 退位監國第二百二十七章 弓馬大賽 四第六百零五章 破格升賞第七百八十六章 強勢威逼第九百一十三章 決戰太原 中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趙桓第四百九十一章 刺殺風波第一千零四章 梁山舊將第一百七十七章 店鋪後臺第七百零九章 三字要訣第二百八十三章 溫柔之鄉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第八百八十二章 洛交縣城第五百六十六章 殺賊立威第一百八十四章 寧海小鎮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一百一十八章 解試科舉 六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九十三章 追查疑兇 五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統第三百一十八章 情報交換第四百九十三章 莫俊毒計第八百三十六章 同路南下第二百零七章 再見嘉王第四百三十七章 探明原因第五百六十章 剿匪募捐第二百零九章 神秘師兄第一千零五十章 正式宣戰第九百零一章 戰火再起 下第七百零二章 開封府尹第九百九十一章 望風而降第九百七十五章 欽差到來第三百七十六章 湯陰失陷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第二百一十八章 矛盾激化第二十五章 上上之籤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新聞早報第二百七十二章 城外買地第十七章 紙甲天王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八百三十四章 曹家煩惱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場再變第八十五章 馬匹風波 上第六百五十一章 趙構之怒第九百零二章 夜色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