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五章 李綱罷相

就在白時中夜訪吳敏的同一時刻,張虎也在防禦使官衙前翻身下馬,快步向官衙內走去,由於李延慶的家眷不在京城,目前李延慶便暫時住在官衙後面的一座小院內,張虎來到小院前,對兩名站崗士兵道:“速替我稟報都統,說我有急事!”

“參軍請稍候!”

士兵快步進去了,片刻出來道:“都統讓你進去!”

張虎連忙走進了院子,李延慶此時並沒有睡覺,而是坐在書房內看書,只聽門外張虎道:“都統,卑職張虎求見!”

“請進!”

張虎快步走進房間,單膝跪下行一禮道:“參見都統!”

“這麼晚,參軍有什麼急事嗎?”

“啓稟都統,剛纔賀楠來找卑職了。”

賀楠就是金國在東京情報頭子,被李延慶捏住把柄,目前扮演雙面間諜的角色,既替金國挖掘宋朝的情報,同時也替李延慶暗通消息。

李延慶頓時有了興趣,“賀楠那邊有什麼消息?”

“今天下午,完顏斜也派一名使者秘密來見賀楠,要求他務必搞到震天雷的完全配方和製造圖紙,另外,還讓賀楠陪同他去拜訪王黼。”

‘王黼?’李延慶微微一怔,拜訪這個過氣權臣做什麼?

張虎笑道:“說到王黼,恐怕還有一件事需要向都統稟報,今天上午,有人從江南過來,先後拜訪了蔡京、王黼和樑師成,這個人卑職已經查到他的底細,他叫做朱忠,是一名宦官。”

李延慶頓時醒悟,“難道是趙佶派來的人?”

張虎點點頭,“應該是這樣,卑職認爲他是來送信,所以拜訪時間很快,一刻鐘內就結束了。”

李延慶負手在房間裡來回走了幾步,這個消息對他來說是在意料之中,趙佶退位本來就是想推卸責任,並非真心退位,現在京城居然守住了,他恐怕又想重新復位了,趙佶最大的軟肋就是朝中無人,象蔡京、王黼、童貫、李彥、樑師成這些舊臣,死的死、罷官的罷官、退仕的退仕,不過他們在朝中人脈還很強大,如果趙佶利用得當,還真有可能翻盤。

不過李延慶更感興趣的是,金人居然也找到了王黼,難道王黼是金國的奸細?

一種直覺告訴李延慶,就算王黼不是金國奸細,之前他也一定替金國做過什麼事。

“金國使者找王黼做什麼?”李延慶問道。

張虎搖搖頭,“賀楠只是陪同使者去見王黼,他說使者給了王黼一封信,他也不知道內容是什麼?”

“那賀楠認爲會是什麼內容?”

“他認爲應該還是和新老皇帝的權力鬥爭有關係,金國恐怕是想挑起宋朝的內亂。”

李延慶沉思片刻道:“你繼續派人監視蔡京和王黼,我估計他們不會自己出面,而是派家人替他們出頭,所有人都要密切監視,不得有遺漏,另外,金國特使可秘密抓捕,等候我的發落。”

“卑職遵令!”

張虎行一禮匆匆走了,李延慶陷入了沉思之中,歷史上趙桓除六賊,實際上就是他和趙佶之間一次激烈的權力鬥爭,皆民怨將趙佶的重臣都剷除掉,雖然歷史因爲自己而產生了一些偏差,除六賊沒有按時上演,但兩帝之間的權力鬥爭卻沒有消失,那麼,趙桓又會用什麼手段來剷除趙佶在朝廷中的舊勢力呢?

......

內宮御花園內,趙桓負手在一條幽靜的小路上散步,吳敏就跟在他的身後,不遠處的二十幾步外是數十名侍衛,就在一個時辰前,蔡京派兒子蔡脩找到了吳敏,向他泄露了一件大事,太上皇已經在秘密聯繫舊臣,在做復位的準備了。

吳敏隨即趕入宮中,向趙桓報告了此事,並呈上了趙佶寫給蔡京的親筆信,趙桓頓時又驚又怒,他本來就對父皇諸多不肯放權的小動作十分不滿,現在父皇居然要考慮重新復位,還付諸於行動,這讓趙桓是可忍孰不可忍。

“陛下,這件事雖然看起來很嚴重,但要想真正達成目標並不容易,陛下是以太子身份名正言順登基,又有太上皇的退位詔書,沒有正當理由不可輕廢,卑職反覆考慮,太上皇要想復位,實際上只有一個辦法。”

“繼續說下去!”趙桓冷冷道。

“陛下,且不談年代久遠之事,三百年前的唐朝就給了我們很多啓示,從武周到玄宗,天子換如走馬燈,背後卻是一場接一場的宮廷政變。”

“你是說政變?”

吳敏緩緩點頭,“只有政變纔是太上皇復位的唯一機會。”

“要政變得有軍隊才行啊!”

“陛下,太上皇手中就有高俅統帥的三萬天龍禁軍,戰鬥力十分強悍,對太上皇忠心耿耿,微臣覺得,目前對陛下最重要的,還是忠心耿耿的軍隊。”

趙桓負手走了幾步,忽然問道:“你覺得李延慶如何?”

吳敏淡淡道:“其實要我選,我偏向於董平。”

“可董平也是高俅一手提拔。”

“這個具體是誰提拔其實並不重要,從這次和談就可以看出,董平對陛下確實是忠心耿耿,更關鍵是陛下能控制住他。”

“控制是指什麼?”

“董平的妻兒父母目前都在京城,在陛下的恩澤之下,這就是控制,而李延慶則不是,曹家在杭州,他的父親和妻兒也不在京城,這裡面就有很多陛下看不到的東西,我相信太上皇肯定已經派人秘密接觸過他們了。”

趙桓頓時倒吸一口冷氣,他這才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他完全相信吳敏所言,父皇一定派人接觸了曹家和李大器,父皇要想復位,李延慶就是他不可逾越的一塊大石。

自己居然沒有想到這一點,着實有點疏忽了。

“那朕該怎麼辦?直接剝奪李延慶軍權?”趙桓急聲問道。

“陛下不可!若操之過急,必然會反受其害,這件事須徐徐圖之。”

吳敏太瞭解趙桓,性格懦弱而沒有主見,很容易聽信讒言,這也是白時中前來拉攏自己的原因,他是趙桓之師,趙桓對他幾乎是言聽計從。

吳敏又道:“陛下可先提攜董平,使手中有一支忠誠的軍隊,其次是剷除王黼等禍患,使太上皇在朝中失去助力,第三步纔是對付李延慶,同時陛下要極力拉攏白時中、耿南仲、張邦昌等重臣,使朝臣能完全效忠於陛下,此消彼長,陛下皇權就能穩固下來。”

趙桓長長嘆了口氣,“吳相公說的前幾步都容易做到,朕感覺處理李延慶纔是最棘手之事。”

“陛下,李延慶一定要徐徐圖之,不可操之過急,更不能打草驚蛇,陛下可以利用白時中和他的矛盾來逐步削弱他在朝中的內援,使他感覺是白時中在對付他。”

趙桓點了點頭,“白時中彈劾李綱處置南逃事件不力,這件事朕已經有言在先,若處置不力,朕必將追究責任,朕不想食言,不過朕念其在軍議堂有功,就讓他自己辭相吧!”

吳敏心中大喜,但他不能讓趙桓發現自己針對李綱的意圖,便又立刻道:“陛下,除了李綱之外,還有高深,他可是曹家的堅定同盟,也是李延慶在朝中最得力的內援,微臣建議調高深去巴蜀,出任梓州路及成都府轉運使,爲朝廷籌措財力。”

趙桓沉思片刻,“這件事先不急,等除掉王黼等人後再說!”

趙桓隨即令道:“傳朕旨意,讓李綱來御書房見朕!”

......

當天上午,李綱以處置京城民衆南遷不力,向天子趙桓辭去了相國之位,趙桓隨即下旨,任命李綱爲京兆知府,立刻離京赴任。

第二百四十八章 師師請客 下第九百二十八章 另有目的第三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 中第三百四十八章 入網之魚第八百九十五章 民怨沸騰 上第四百五十三章 棘手之案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頭萬緒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燒任城第四十四章 不戰屈人第九百四十五章 鎧甲儀式第一百四十一章 接花移木 上第七百九十九章 生死大戰 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高俅報復第九百三十章 各耍心機上架感言第二百六十八章 省試開考第四百九十六章 潘府家宴第九百六十章 滅國之戰 十三第九百六十三章 滅國之戰 十六第六百一十三章 取消儀式第一百六十六章 京城相聚第八百八十二章 洛交縣城第四百三十二章 最後機會第六百五十五章 曲江瓦子第八百八十四章 揮師太原和大家簡單聊兩句第五百一十八章 黑心開價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其必救 上第八百三十一章 難鳥各飛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議和第九百章 戰火再起 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驛站突圍第四百二十四章 梁山烽火第八百五十四章 再奪踏割第三百二十三章 府學考試第一百零七章 住店風波第八百四十七章 西北不安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勢混亂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 下第六章 矛盾激化第一百二十六章 排名之爭 下第八百七十章 朝廷使者第一百七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七百三十四章 無米下鍋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高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欲擒故縱第五百三十七章 後園激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佳人賞雪 下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五百三十六章 李曹議婚第六百八十九章 亂中商機第三百五十四章 利器之誘第三百一十八章 情報交換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統第七百七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九百七十九章 消息泄露第三百二十四章 石州探查第五十六章 面臨抉擇第四百一十六章 偶遇故人第六十六章 梁山宋江第一百五十九章 初見師師 上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內訌爆發第十一章 漫天要價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內訌爆發第十八章 功課事件第二百零五章 鄭氏壽宴 七第九百四十三章 神秘火器第三百五十三章 暫停進攻第三百二十二章 三箭立威第三百八十六章 組建軍衙第四百七十六章 頭大如鬥第七章 以直報怨 上第九百一十一章 一葉知秋第三百三十五章 保壩之戰 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歲暮除夕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式遷都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七百七十章 條件成熟第六百八十八章 戰爭動員第九百二十二章 締結和約第二百一十五章 困題求解 下第四百零三章 聊城夜戰第五百七十八章 惜別嘉魚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之道第二百二十章 箭在弦上第六百九十一章 戀棧難去第五百零六章 一同北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外援兵第六百一十六章 老種辭官第一百四十四章 重整家族第八百四十六章 拒絕爲相第七百零八章 三萬禁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軍營顯威 下第四百四十章 官職初定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暗花明第七十七章 李張之爭 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消息第七百六十九章 更大誘餌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二
第二百四十八章 師師請客 下第九百二十八章 另有目的第三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 中第三百四十八章 入網之魚第八百九十五章 民怨沸騰 上第四百五十三章 棘手之案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頭萬緒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燒任城第四十四章 不戰屈人第九百四十五章 鎧甲儀式第一百四十一章 接花移木 上第七百九十九章 生死大戰 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高俅報復第九百三十章 各耍心機上架感言第二百六十八章 省試開考第四百九十六章 潘府家宴第九百六十章 滅國之戰 十三第九百六十三章 滅國之戰 十六第六百一十三章 取消儀式第一百六十六章 京城相聚第八百八十二章 洛交縣城第四百三十二章 最後機會第六百五十五章 曲江瓦子第八百八十四章 揮師太原和大家簡單聊兩句第五百一十八章 黑心開價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其必救 上第八百三十一章 難鳥各飛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議和第九百章 戰火再起 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驛站突圍第四百二十四章 梁山烽火第八百五十四章 再奪踏割第三百二十三章 府學考試第一百零七章 住店風波第八百四十七章 西北不安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勢混亂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 下第六章 矛盾激化第一百二十六章 排名之爭 下第八百七十章 朝廷使者第一百七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七百三十四章 無米下鍋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高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欲擒故縱第五百三十七章 後園激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佳人賞雪 下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女真內訌第五百三十六章 李曹議婚第六百八十九章 亂中商機第三百五十四章 利器之誘第三百一十八章 情報交換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統第七百七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九百七十九章 消息泄露第三百二十四章 石州探查第五十六章 面臨抉擇第四百一十六章 偶遇故人第六十六章 梁山宋江第一百五十九章 初見師師 上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內訌爆發第十一章 漫天要價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內訌爆發第十八章 功課事件第二百零五章 鄭氏壽宴 七第九百四十三章 神秘火器第三百五十三章 暫停進攻第三百二十二章 三箭立威第三百八十六章 組建軍衙第四百七十六章 頭大如鬥第七章 以直報怨 上第九百一十一章 一葉知秋第三百三十五章 保壩之戰 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歲暮除夕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式遷都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七百七十章 條件成熟第六百八十八章 戰爭動員第九百二十二章 締結和約第二百一十五章 困題求解 下第四百零三章 聊城夜戰第五百七十八章 惜別嘉魚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之道第二百二十章 箭在弦上第六百九十一章 戀棧難去第五百零六章 一同北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外援兵第六百一十六章 老種辭官第一百四十四章 重整家族第八百四十六章 拒絕爲相第七百零八章 三萬禁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軍營顯威 下第四百四十章 官職初定第三百九十六章 柳暗花明第七十七章 李張之爭 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消息第七百六十九章 更大誘餌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