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章 平蠻夷計策初定

中郎何不直入閬中?

一語說完,衆人皆是爲之一震,隨即面露驚色,紛紛轉頭望向王謀,暗道這人意欲何爲。

伏泉也是一愣,目光流轉在王謀身上,問道:“元泰有何高見?”

王謀回道:“閬中、巴中等乃板楯蠻人聚集之地,如今蠻兵四處作亂,腹地空虛,將軍若是進軍閬中,何愁蠻兵破江州?便是德陽、葭萌等地蠻兵,亦不愁也。”

四周空氣一瞬間冰冷下來,衆人紛紛看向王謀,暗道他這計策真是陽謀,蠻人想攻江州也能去攻。因爲閬中、巴中等地方,都是板楯蠻兵世居最多的地方,可以說就是他們老巢。若是漢軍不管蠻兵如何寇掠四方,一意向他們老巢進發,這些蠻兵家中親人都在後方,知道漢軍動向哪還有心情攻城,肯定撤回老巢,與漢軍決戰保護家鄉。

什麼是陽謀?這就是陽謀,無解之謀、謀中之王,其造勢、借勢、用勢,隨勢而動,暗合天地至理,毫無軌跡可循,如洪濤決堤,人人能見卻毫無辦法,唯有束手待斃,無懈可擊。

若是漢軍進攻他們老巢,板楯蠻人無論如何都要回軍,與漢軍決戰,這樣漢軍根本就不需要一一平定各郡叛亂了,只需要在蠻兵老巢守株待兔便可。只是這樣一來,漢軍就將面臨一個他們始終避免不了的難題,這個難題不解決這一策略就行不通,那便是他們手中的郡兵能是蠻軍的對手嗎?

帳內的氣氛十分安靜,衆人目光向伏泉聚集,等候命令。未幾,伏泉揮手讓衆人退去,單單留下了王謀,衆人心思各異,告辭行禮離去。

不一會兒,帳內就只剩下伏泉和他新認識這位蜀郡郡吏,王謀王元泰,一個只因爲一句話就讓伏泉對他產生興趣的人。

伏泉起身向王謀行了一禮後問道:“適才先生所言,餘亦認同,然吾軍兵士不如蠻兵悍勇,若依先生之計,攻蠻人老巢易也,倘若蠻軍一到,恐吾軍難克之,先生大才,可有良策教於泉?”

古人看待人才很奇妙,看名聲,看能力,要不然就是看對眼,就像伏泉這次一樣,他認爲王謀一定有才學。爲何?因爲王謀能在剛剛入了自己大帳不久,僅僅靠着自己手下隻言片語的進言,就能分析出自己所遇到的難題,而且能在剛剛入營,自己人微言輕時候,提出衆人都不敢想的建議,這份膽魄即使才學肯能平庸,但也是個人才。

王謀臉色一變,未想僅因爲自己一時口舌之快,就引起了伏泉的注意,竟然求教自己,不過對方畢竟是自己上官,王謀自然不可能不回話,只看到王謀連忙阻止伏泉動作,然後立即還了一禮道:“中郎不需如此,快快請起,謀乃蜀郡一無名小吏,豈可受中郎如此禮遇?”

“先生有才,泉自當如此,請先生求教。”伏泉當然不會順着這人話語,真以爲他是無名之人,王謀即使不是大才,也不會是無名小吏那麼簡單,起碼也是蜀郡太守親信心腹之人,在當地有些名聲,不然太守可不會將蜀郡三千兵馬以及十萬石糧食盡數託付於他運輸。

“中郎擡愛,大才之名過譽了,依謀觀之,大軍可不必與蠻軍決戰,便可一定巴郡蠻亂。”王謀見伏泉如此,無法,只能將心中所想說了出來。

伏泉臉色一喜,忙問曰:“先生有何良策?”

“自古平亂,若不得剿,當撫之,如今亦然。謀乃蜀人,久居蜀地,深知板楯蠻人此番謀亂乃非本意,自威宗孝桓皇帝以來,地方吏治敗壞,賦稅至重,又遭僕役箠楚。過於奴虜。板楯蠻人爲求活,嫁妻賣子者無數,甚至自殘軀體以逃賦稅,被迫邑落相聚以抗地方剝削,中郎若攻其後方,得蠻人親屬家眷,應善加優待,到時蠻軍一至,歸還其親眷家屬,則蠻軍必當感恩。”頓了一頓,王謀突然似乎想到什麼,行禮問伏泉道:“敢問中郎,若得蠻人俘虜,中郎該如何處置?”

“恩?”伏泉疑惑,他正聽王謀計策出神,被他這番打斷,頗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看了眼王謀,見他不似與自己開玩笑故意停下來問此問題,一番細細思索,隨即便明白了他爲何有此疑問,便笑道:“先生多慮,餘之名聲蜀地皆謠言也,‘戾龍’當屠邊境異胡,今板楯蠻人與吾大漢子民同言同語,其實和漢民無異。餘若擒得蠻人俘虜,自當做擇其大惡者斬之,其餘衆人,無過錯者自當遣其歸鄉,選賢達之人教化,以絕叛亂再生。”

很明顯,這位益州蜀郡人應是受到外界輿論謠言的影響,以爲自己是個嗜殺成性的人,害怕自己抓了蠻族俘虜就地革殺,所以纔有此一問。只是,王謀的想法真是多疑多心了。

王謀見伏泉言語不似作假,心中擔心卻是少了幾成,隨即道:“中郎勿怪,‘戾龍’之名天下皆驚,下官恐中郎開下殺戒,否則餘之計策難成也。”頓了一頓,他繼續道:“中郎若善待蠻軍親屬家眷,送其回軍,則蠻人感恩,到時遣一善辯之士,多加說服,板楯蠻人世受漢恩久矣,必率衆歸降,到時巴郡一郡不戰而降,豈不快哉?”

伏泉聽後眼前一亮,這王謀的提議倒是非常可行的,板楯蠻人本身多數就不是真正要叛漢的,他們之所以從賊反叛,還不是對抗地方那苛捐雜稅,自己只要送出自己的誠意,對面蠻人沒有理由不降的,畢竟有了朝廷的赦免,他們有了活路,哪會有理由拒絕朝廷的招安呢?

只是,這樣一來,伏泉必須要有所取捨了。若是如此,使得蠻人投降,他必須要保證蠻人不再叛亂,不然若是如此的話,他就要重新安排地方的官吏了,如果沒有官吏剝削的話,蠻人也不會反抗。

對於蜀地官吏喜歡強行攤派,壓榨百姓錢財等情況,伏泉也無法多說什麼,這些人都是奉了上官的命令,前來撈錢,撈不到錢則肯定不受上官歡迎。畢竟這些人的上官,買官時都是花了不少錢的,除了不差錢的,其他人如今成爲一方封疆大吏,當然要好好撈錢,以補償自己買官的損失,而板楯蠻就是如今被地方官吏剝削的那類人。

換句話說,如果伏泉不好好治理巴郡吏治,即使招撫了板楯蠻人,時候他們還是會反叛的。現在,伏泉若是想徹底解決蠻亂,最重要的一點卻是如何整治蜀地的吏治,不然什麼都是白搭。

第五百零一章 張然明兵敗如山倒第四百二十一章 惡狼養於宅籠只爲忠犬也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俘不詳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翻大漢 以造盛世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一百一十九章 城樓危如卵第四章 帝心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原秋風漢軍急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五百五十四章 古之惡來誓效死第一百八十一章 酷吏瑕疵必報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五百八十六章 聯姻是宋伏的需求第五十八章 永樂太后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一百六十五章 查袁赦以正不法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三百一十六章 豈曰無衣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五百六十五章 鼓聲壯烈送行爾第二百九十八章 短歌行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二十九章 幫助第五十一章 段紀明欲挖牆腳第二百五十九章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四百一十章 黨人何謀第二十三章 舅父欲重演宮變乎?第三百四十一章 揚州待援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漢四百年之期第三百二十四章 鄂縣聽甕第五章 徐州世叔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州第四次漢羌大戰第四百六十六章 漢人英雄永垂不朽第六百七十三章 鹽鐵之利第五十九章 曹孟德五色棒揚名第四百九十八章 各方異動已先開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僞君入雒陽第一百九十三章 漢末最被忽視的部隊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漢四百年之期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第五百零八章 爲君尋覓佳人來第七十四章 再議太子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進則事成 走必盡死第六百零一章 每一發兵 頭鬢爲白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四百五十五章 五馬分屍以祭旗第五百八十六章 聯姻是宋伏的需求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六百七十九章 一合酒第五百六十章 今必將滅賊餘一役第三百零一章 把賈詡揪出來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王允惦記上了第四百二十章 雒陽之兵尚弱也第二百四十章 蠻人不復反矣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六百三十章 石門第三百一十九章 苦也第七十四章 再議太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放兵三日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調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二百二十四章 明公靜候佳音第二百七十六章 內院暗潮第二百八十五章 卞縈嬌媚第四百一十六章 伏氏不現約何氏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城山第四百零二章 賈文和主動請纓第二百七十二章 在嘴中徜徉第二百四十章 蠻人不復反矣第四百五十六章 好自爲之莫多事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這就隨仙姑成仙得道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手尾誰先從第二百零九章 拜巴郡太守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當雄飛 安能雌伏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豐收和大婚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二百九十五章 露出馬腳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四十九章 蘇不韋第五百七十五章 安撫諸軍誰效死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怒第三百二十四章 鄂縣聽甕第六十二章 文姬尚在懷中第四百一十三章 何不行伊霍之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蠻度康負荊請罪第四十七章 月兒第四百四十七章 被桑椹幹摸黑的袁紹第五百一十六章 土地女人孩子缺一不可
第五百零一章 張然明兵敗如山倒第四百二十一章 惡狼養於宅籠只爲忠犬也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俘不詳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翻大漢 以造盛世第三十八章 王甫歹毒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門投止思張儉第六百零二章 韓遂疑竇變兵事第二百一十七章 意外斷案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一百一十九章 城樓危如卵第四章 帝心第五百三十五章 陽翟俊傑已不少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原秋風漢軍急第四百九十七章 蹴鞠實力誰爲勝第五百五十四章 古之惡來誓效死第一百八十一章 酷吏瑕疵必報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殘殺爲撞城第五百八十六章 聯姻是宋伏的需求第五十八章 永樂太后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一百六十五章 查袁赦以正不法第二百二十七章 千餘烏合之衆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三百一十六章 豈曰無衣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五百六十五章 鼓聲壯烈送行爾第二百九十八章 短歌行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二十九章 幫助第五十一章 段紀明欲挖牆腳第二百五十九章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四百一十章 黨人何謀第二十三章 舅父欲重演宮變乎?第三百四十一章 揚州待援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漢四百年之期第三百二十四章 鄂縣聽甕第五章 徐州世叔第六百五十一章 立史侯爲帝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州第四次漢羌大戰第四百六十六章 漢人英雄永垂不朽第六百七十三章 鹽鐵之利第五十九章 曹孟德五色棒揚名第四百九十八章 各方異動已先開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僞君入雒陽第一百九十三章 漢末最被忽視的部隊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漢四百年之期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第五百零八章 爲君尋覓佳人來第七十四章 再議太子第五百八十一章 內舉不避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進則事成 走必盡死第六百零一章 每一發兵 頭鬢爲白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四百五十五章 五馬分屍以祭旗第五百八十六章 聯姻是宋伏的需求第三百二十七章 速下鄂縣第六百七十九章 一合酒第五百六十章 今必將滅賊餘一役第三百零一章 把賈詡揪出來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王允惦記上了第四百二十章 雒陽之兵尚弱也第二百四十章 蠻人不復反矣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六百三十章 石門第三百一十九章 苦也第七十四章 再議太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放兵三日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調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二百二十四章 明公靜候佳音第二百七十六章 內院暗潮第二百八十五章 卞縈嬌媚第四百一十六章 伏氏不現約何氏第二百九十六章 青城山第四百零二章 賈文和主動請纓第二百七十二章 在嘴中徜徉第二百四十章 蠻人不復反矣第四百五十六章 好自爲之莫多事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這就隨仙姑成仙得道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手尾誰先從第二百零九章 拜巴郡太守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當雄飛 安能雌伏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豐收和大婚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二百九十五章 露出馬腳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邸問對第四十九章 蘇不韋第五百七十五章 安撫諸軍誰效死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怒第三百二十四章 鄂縣聽甕第六十二章 文姬尚在懷中第四百一十三章 何不行伊霍之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蠻度康負荊請罪第四十七章 月兒第四百四十七章 被桑椹幹摸黑的袁紹第五百一十六章 土地女人孩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