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漢四百年之期

東漢天子的命令有四種,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書。詔書者,詔誥也,有三品,其文曰告某官。官如故事,是爲詔書。羣臣有所奏請,尚書令奏之,下有制曰天子答之曰可。若下某官云云。亦曰詔書,羣臣有所奏請,無尚書令奏制之字,則答曰已奏。如書本官下所當至,亦曰詔。

簡單來說,詔書便是某位官員被彈劾後,皇帝下詔懲罰或者讓他陳詞辯解的旨意,便是詔書。蔡邕此次被下詔,卻是他前番與楊賜等人詣金商門,在崇德殿與皇帝奏對時,奏章在劉宏更衣如廁時,被當時也在場的中常侍張讓偷看並泄露出去,從而掀起驚濤駭浪,而導致他被彈劾的原因。

有多驚濤?有多駭浪?

泛指不算,蔡邕奏疏裡指名道姓罵地就有三公之太尉張顥,九卿之大鴻臚劉郃、光祿勳偉璋,掌握實權兵權的長水校尉趙玹、屯騎校尉蓋升,這些無一不是兩千石以上高官。加之蔡邕入朝後便一直秉公直諫,先前就已經得罪了不少人,如今這一干人等,無不對他恨之入骨,圖謀報復,到了此時終於來了機會。

蔡邕叔父衛尉蔡質和九卿之一的將作大匠陽球舊有私怨,陽球一直仇恨在心,而劉郃、陽球皆爲中常侍程璜養女夫婿。程璜唆使他人上書彈劾誣告:“蔡邕、蔡質多次因私事請託劉郃,都被拒絕,因此懷恨在心,蓄意中傷劉郃。”程璜則在旁煽風點火,於是皇帝劉宏今日詔下尚書,召蔡邕質問,這纔有剛纔黃門侍郎持詔闖進酒宴一事,畢竟在和匈奴中郎將作對相比,駁了臧旻的面子,也比拖延了皇帝詔書傳達,從而給皇帝留下壞印象好得多。

酒宴到了此時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氣氛,衆人經此一激,酒意已經醒了大半,也無心再待多久,半晌後,會宴衆人三三兩兩的走了大半。不少人一直在竊竊私語剛纔詔書的事情,皆是不信蔡邕、蔡質叔侄二人會做出那種事情,想來以他們在雒陽的實力背景,很快整件事經過都被被翻出來了。

伏泉等徐州人也不便久待,與臧洪打了招呼後,便去向臧洪之父臧旻請辭告別,畢竟對方說到底是他們的徐州長輩,得了迴應後,這才離去。

百味坊外,雒陽的天空晴朗無比,美麗依舊,只是美景之下,卻不知藏着多少黑暗的陰謀,也不知有多少人將會受難。

張昭臉帶落寞道:“蔡議郎何等忠直之人,竟也被奸佞陷害彈劾,令人痛惜,莫非大漢國祚四百年之期已然成真?”東漢人迷信讖書,光武帝因之成事,讖書有漢祚以四百年爲期之說。如春秋讖曰:“天投霓,天下怨,海內亂。加四百之期,亦復垂及。”春秋演孔圖雲:“劉四百歲之際,褒漢王輔,皇王以期,有名不就。”

“子布何有此言?讖書妖妄,附會牽強,豈能作真?”伏泉正聲道,他從後世而來,對於這類所謂的預言書籍一點也不信,畢竟有多少是人爲杜撰的,又有多少是故意附會牽強的,誰能知道?

一切的迷信方式,讖書祥瑞之類的,大多數都是統治者故意宣傳,以在迷信的臣民心裡,輿論洗腦而已,畢竟此時大家都相信讖書,就像後世的新聞聯播,無數天朝子民即使對國家失望,卻一直信新聞聯播一個道理,強硬的改變很難,但輿論的洗腦方式卻可以快速的令人信服,甚至當真。當然,不止天朝如此,後世各國都一樣,即使所謂的自由國度,一樣有政治監管而已,只是相對而言寬鬆些而已。

“流川不信乎?莫非世祖光武皇帝復國並非圖讖之故?”張昭瞧了一眼伏泉,反駁說道。

“這……”伏泉頓了好久,吶吶不言,他此時能說什麼?總不能說大魔術師劉秀運氣好到爆,得天下易如反掌吧?那樣,無疑是小瞧了古人,畢竟劉秀能一統天下,學問、用人、識人、打仗,各個方面都是一等一的,再加上他靠着迷信的圖讖手段,能得天下很正常。

而張昭話裡的意思卻是,劉秀從起兵前後立國登基後,都是以圖讖興,賴之成事,甚至後來稱帝后還大力發展圖讖。可以說東漢此時的迷信,與這位世祖皇帝一點關係都逃脫不了。

劉秀少時,道士西門君惠、李守、劉歆曾在一起說“劉秀當爲天子”,後來劉歆爲了自己能做皇帝,自己改名爲劉秀,並且謀誅王莽,以求登上帝位,結果事泄自殺。但光武帝這個並未改名的劉秀,卻是真的奪得了天下,如果真是天命所爲,明顯太過迷信,因爲劉秀自己都不信讖語,可他不信,天下百姓有的是人信,所以他如此作爲,更多的是劉秀爲了宣傳自己是上天註定的皇帝所靠的宣傳。

也正是因爲如此,後來在劉秀還沒起兵前,李通用“劉氏復起,李氏爲輔”的讖語叫劉秀定謀起兵,劉秀卻是“初不敢當”,如果他真的相信讖語,此時肯定應該答應,卻是一拖再拖。直到劉秀想到他哥哥劉演會起兵,而王莽有敗亡的跡象,這才答應。

這兩件事情都說明劉秀根本不信讖語,但天生就是一個優秀帝王的他,對於統治這一套是得心應手,將這兩件事不斷宣傳,到了後來徹底和更始帝劉玄決裂時,也是用了讖語來“合理的稱帝”。

當時劉秀的同學強華自關中奉赤伏符,上書“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鬬野,四七之際火爲主”,正是因此,劉秀才“名正言順”的稱帝。正是因爲讖語對劉秀奪得天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他即位後大力發展圖讖,校注圖讖爲己用,布讖天下改變百姓思想,初期穩固了東漢的統治,卻也在漢末埋下了禍亂的論據,大漢四百年之期是天命所歸還是人爲妄語?誰也說不明白。

張昭用劉秀以圖讖興,甚至奪得天下,以讖稱帝,可謂是讓伏泉啞口無言。的確,前人所編造的事實已經合理的證明圖讖“預言”的天命性,他還是開國皇帝,自己再如何解釋,都無法證明圖讖的不合理,怪不得後來漢末梟雄迷信者繁多,實在是東漢百年的輿論洗腦太深遠了。那崇尚《孟氏易》的袁氏雙雄,不也多次因爲迷信而壞事,迷信害人不淺,輿論洗腦更是害人至深,無論古今。

這事情就此不提,且說蔡邕之後上書詰狀申訴,卻惹怒皇帝劉宏,下令將蔡邕、蔡質二人囚雒陽獄,定爲以仇怨奉公,謀害大臣,大不敬罪,棄市,依罪當斬。

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九十一章 幷州六百二十三章 張玄被劫 黃忠再戰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六百八十三章 西域第一戰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五百四十二章 隔牆有耳遇二才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二百六十一章 扮裝遠遁第二百三十章 蠻人營地真死地乎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手尾誰先從第一百八十三章 朕何如桓帝第五百二十二章 小城望援唯死戰第三章 鄭颯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頭顱有妙用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七十四章 再議太子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及渠帥射藝第六百一十一章 馬鐙馬蹄鐵初顯威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日復隴西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二百四十四章 懷孕的女人最可怕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一百二十七章 鑿破漢陣第二百七十八章 道觀異象第七十章 伏完假節第五百二十一章 長社城下誰成名第六十八章 黨錮寒心第三百一十五章 可識得皖縣喬公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六百五十三章 天子威儀可真威風第一百二十八章 死戰不退第六百一十四章 各自出招餘後手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蓮川逃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軍中侯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十五章 朝堂募捐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獵伊始聞白鹿第五百二十三章 賊勢軍力甚難敵第五百四十章 滿屋髒亂不得坐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一百零八章 素利頭落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第六百四十五章 劉備求職第十六章 曹破石要女第四百二十六章 相遇救鹿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九十九章 無錢募兵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元難有再復始第二百七十八章 道觀異象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將如命的性格第四百二十六章 相遇救鹿第二百七十八章 道觀異象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查袁赦以正不法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二百八十四章 中黃太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僕不如也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自此不存第三百三十章 南陽兵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三百七十章 激戰事急唯行險第二百二十章 錦衣賊盜少有膽色第三百一十三章 破計爲上第四百六十一章 努力共功名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十一章 神醫醫聖第五百九十六章 改變命運的董卓第六百二十八章 姑臧夜市第一百四十五章 遊俠少年劉張簡第五百六十九章 吾天生有此能 何足道哉第三百七十六章 孤必奏請封侯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元難有再復始第六百八十三章 西域第一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受冠禮成第一百三十九章 古文左傳第六百三十六章 流失悲劇張燕死第三百六十章 士爲知己者用第二百八十七章 主動勾搭第三百四十九章 名臣良將究何爲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八十四章 對峙六百二十三章 張玄被劫 黃忠再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元難有再復始第三百一十一章 暴漢所欲何爲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裡北地羌亂第三百五十九章 提攜長刀爲君死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第一百三十九章 古文左傳第一百七十五章 回鄉隱居第三百五十章 必可一戰而定賊軍
第五百五十五章 涼州 風乍起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九十一章 幷州六百二十三章 張玄被劫 黃忠再戰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六百八十三章 西域第一戰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五百四十二章 隔牆有耳遇二才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二百六十一章 扮裝遠遁第二百三十章 蠻人營地真死地乎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手尾誰先從第一百八十三章 朕何如桓帝第五百二十二章 小城望援唯死戰第三章 鄭颯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頭顱有妙用第三百一十二章 蘄春有詐第七十四章 再議太子第二百五十三章 不及渠帥射藝第六百一十一章 馬鐙馬蹄鐵初顯威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匈奴屠各反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第六百一十二章 一日復隴西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二百四十四章 懷孕的女人最可怕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一百二十七章 鑿破漢陣第二百七十八章 道觀異象第七十章 伏完假節第五百二十一章 長社城下誰成名第六十八章 黨錮寒心第三百一十五章 可識得皖縣喬公第六百五十二章 吾家若就此衰敗 亦乃天意第六百五十三章 天子威儀可真威風第一百二十八章 死戰不退第六百一十四章 各自出招餘後手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蓮川逃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軍中侯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十五章 朝堂募捐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獵伊始聞白鹿第五百二十三章 賊勢軍力甚難敵第五百四十章 滿屋髒亂不得坐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第一百零八章 素利頭落第四百零一章 何人可令段紀明爲輔第六百四十五章 劉備求職第十六章 曹破石要女第四百二十六章 相遇救鹿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九十九章 無錢募兵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元難有再復始第二百七十八章 道觀異象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將如命的性格第四百二十六章 相遇救鹿第二百七十八章 道觀異象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查袁赦以正不法第七十六章 袁氏妖言惑衆之輩第二百八十四章 中黃太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僕不如也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自此不存第三百三十章 南陽兵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三百七十章 激戰事急唯行險第二百二十章 錦衣賊盜少有膽色第三百一十三章 破計爲上第四百六十一章 努力共功名第一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十一章 神醫醫聖第五百九十六章 改變命運的董卓第六百二十八章 姑臧夜市第一百四十五章 遊俠少年劉張簡第五百六十九章 吾天生有此能 何足道哉第三百七十六章 孤必奏請封侯第六百四十四章 調外兵入京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元難有再復始第六百八十三章 西域第一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受冠禮成第一百三十九章 古文左傳第六百三十六章 流失悲劇張燕死第三百六十章 士爲知己者用第二百八十七章 主動勾搭第三百四十九章 名臣良將究何爲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八十四章 對峙六百二十三章 張玄被劫 黃忠再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元難有再復始第三百一十一章 暴漢所欲何爲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裡北地羌亂第三百五十九章 提攜長刀爲君死第七十一章 滅蝗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第一百三十九章 古文左傳第一百七十五章 回鄉隱居第三百五十章 必可一戰而定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