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立軍令狀

衆人視之,乃是中郎將文聘。文聘先前一直就是鎮守荊北,扼制曹操的南下,荊州能有現在這般長治久安的局面文聘也算得上是功不可沒,聽蔡瑁要放棄漢水以北,立即挺身而起慷然反對。

蔡瑁頗爲不悅,文聘當看衆人的面反駁他的意見,分明就是不把他蔡瑁放在眼裡。蔡瑁何許人也,他可是荊州牧劉表的小舅子,荊州兵馬都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荊州七大望族龐、黃、蔡、蒯、馬、習、楊中蔡家原本就是排名第三的豪族,自從蔡瑁之姊嫁給劉表之後,蔡家在荊州的地位是直線上升,甚至隱然有超越龐黃兩家成爲荊州第一豪門的趨勢。這幾年劉表潛心向學坐而論道,不大理會州政俗務,蔡瑁大權獨攬,在荊州政壇上幾乎是說一不二,頤氣指使,文聘當衆駁斥於他,讓蔡瑁很是難堪。

文聘是南陽人,出身寒微,倚仗着軍功才升到了中郎將的位置上,不過也正是文聘憑着自己的本事一步步地升上來,所以才造就了他耿直率真不阿權貴的性格,所以在場人雖然多,卻懼於蔡瑁的權勢唯唯諾諾,只有文聘纔敢如此大膽直言。

劉表似乎對文聘的話很感興趣,道:“仲業,你有何高見?”

文聘道:“回主公,末將認爲新野乃是荊北之門戶,不可輕棄,新野沃野百里,自古有南北孔道,中州屏障之稱,荊州若失新野。則襄陽再無險可御,漢水不是長江,若想僅憑漢水就可以阻擋徐州軍的前進之勢,恐怕難矣。末將以爲,我軍當固守新野,與襄陽互爲倚角,方爲上策。”

荊州軍副都督張允冷嘲道:“安陸一戰,我軍騎兵盡喪,文將軍也清楚新野沃野百里,一馬平川。劉澤的弓騎就已經是天下無敵了。現在又冒出一支雷騎來,盡得騎兵之利,卻不知文將軍以何爲憑能敵得過徐州騎兵,守得住新野?”

文聘沒有理會張允嘲笑似地口吻。坦然地道:“前者劉磐敗於安陸。不過是中了劉澤圍點打援之計。冒險輕進,置兵於險地,如何不敗?在下鎮守新野多年。新野城垣堅固,足以擋十萬雄兵,劉澤勞師遠來,我軍以逸待勞,只要上下其心,何愁強敵不破?”

劉表道:“仲業之言,甚合我心,卻不知仲業需要多少兵馬方能守得住新野?”

文聘慷然道:“末將麾下三萬人馬足矣,主公只需另派一支人馬駐守鄧縣,以爲接應就行,劉澤若不來新野便罷,但來新野,末將誓必擒之!”

劉表撫髯而笑道:“我有文仲業,襄陽必無憂矣。”

文聘道:“末將倒是還有一事求於主公。”

“仲業直管講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新野駐軍糧草軍械匱乏,將士糧餉多有拖欠,大戰在即,勢必會影響士氣,還請主公撥付些糧草,以應新野之需。”

劉表轉頭向蔡瑁看去,把臉一沉,道:“德珪,這是怎麼回事?新野的糧餉不是按月發放的嗎,爲何會拖欠許久?”

蔡瑁總攬荊州的軍政大權,所有的兵馬都歸他管轄,蔡瑁生性貪婪,奢侈無度,爲了彌補虧空,自然把手伸向了軍中糧餉這一塊,不光是新野駐軍的糧餉多有拖欠,其他各地駐軍和水軍的糧餉也根本就沒有足額定時發放過。不過其他領軍的將領都是蔡瑁的親信,大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瞞得劉表一人而己。可文聘不管那一套,軍無糧自亂,沒糧沒餉任你本事通天也沒法打仗,所以文聘明知蔡瑁在糧餉上面弄了手腳,依然直言不諱地向劉表討要糧餉。

蔡瑁聽得劉表責問,不禁冷汗涔涔,恭身道:“主公,前者劉磐的五萬騎軍盡喪於安陸,軍中所需憮恤款項數額極大,不得以才挪用了各處的軍餉來應急,屬下已在竭力籌措糧餉,務必於年內將各軍糧餉補齊下發。”

提起劉磐,劉表的心中便是一陣悸痛,這個侄兒一直是劉表最看重的虎將,還有那五萬騎兵,更是劉表的心頭之肉,但安陸一戰,全軍盡墨,損失如此慘重,如何不令劉表疾首痛心。劉表黯然地沉默片刻,也就沒有再糾結於蔡瑁拖欠糧餉的事了,嘆息一聲道:“德珪,別處的糧餉可以暫緩一緩,新野大戰在即,糧餉軍械務必不得拖欠,萬不可墮慢軍心。”

蔡瑁有驚無險地過了這一關,暗籲一口氣,拱手道:“謹遵主公吩咐,屬下定想方設法,也要支應新野所需。”說這話的同時,蔡瑁暗暗地瞥了文聘一眼,滿含怨恨之色。

文聘看到了他的目光,卻不以爲意,豁然地道:“那末將就先告辭了。”

劉表點頭許之,文聘正欲離去,蔡瑁卻陰陰一笑道:“文將軍且慢!”

文聘停住腳步,疑惑地道:“蔡都督還有何事?”

蔡瑁道:“文將軍認爲新野乃是首要之重,須得重兵防禦,荊州上下,自當鼎力相助,只是文將軍有幾分把握能守得住新野?”

文聘傲然地道:“文某但在一日,新野必一日不失,人在城在,城亡人亡,末將若是失了新野,請主公斬聘之頭便是。”

“軍無戲言?”蔡瑁的臉上有一抹狡黠的詭色。

“某願立軍令狀!”文聘一無所懼,慷然地道。

“好,筆墨伺侯!”蔡瑁吩咐了一句,立即有小吏奉上紙筆,文聘拿起筆來,刷刷刷,一草而就,簽上了自己的大名,而後擲筆於地,也沒有理會蔡瑁,向着劉表拱手告辭,興步而去。

蔡瑁手的一班親信對文聘的無禮之狀大爲激憤,蔡瑁卻絲毫不以爲意,看着手中籤有文聘大名的軍令狀,嘴角浮起了一絲獰笑,慢慢地將軍令狀折了起來,塞到寬大的袖口裡。

文聘快馬趕回了新野了,剛剛跳下馬,副將霍峻和向朗就迎了上來。

“前方軍情如何?”文聘截口就問。

霍峻一臉冷峻地道:“徐州軍前鋒已逼近湖陽,距新野已不足百里。”

文聘暗暗地蹙了一下眉頭,徐州軍的來勢好快呀,不過他的眉頭很快就又舒展開了,大戰在即,反而更加激發了文聘的鬥志和血性,不管敵人有多麼強大,怕這個字文聘還真不知道怎麼寫。

向朗關切地問道:“襄陽那邊情況如何?末將聽說主公有棄新野保襄陽之議?”

文聘冷笑一聲道:“此乃蔡瑁的提議,真是迂腐之見,新野不存,襄陽如何能守,僅憑一道漢水如何擋得住徐州十萬雄兵?我據理力爭,主公已同意固守新野,與襄陽互爲表裡,以御劉澤。”

向朗略有憂色地道:“我軍糧草軍械匱乏,何以爲戰?”

文聘道:“主公已經當場允諾,優先調撥一批糧餉給我們,我已當堂立下軍令狀,誓於新野城共存亡!”

向朗憂心沖沖地道:“徐州軍來勢兇猛,劉磐的五萬騎兵須臾被滅,黃祖經營江夏多年夏口城旦夕即破。聽說攻破夏口時,徐州軍硬是用飛石機將斗大的石塊砸向城牆,新野不過是一窮鄙小縣,兵微將少,如何能抵禦徐州軍來襲?將軍千不該萬不該在主公面前立下軍令狀,倘若新野不保,將軍豈不是自絕退路?”

文聘傲然地道:“大丈夫馳騁疆場馬革裹屍,又有何懼?何況劉澤的軍隊雖然悍勇,但我文聘也不是軟弱無能之輩,新野雖小,亦是我苦心經營多年,徐州軍就算有投石車,那又當如何,我就不信它能砸得破新野的城牆?”

那時的城牆多爲夯土牆,文聘在新野駐防這幾年,對新野的城牆多次修繕,採西山之石用來築城,改夯土牆爲石牆,現在新野城雖然規模不大,但確實可以用固若金湯來形容。新野城堅固的城牆正是文聘最大的倚仗,如果換成了被投石車一轟即塌的夯土牆,文聘如何有膽量敢在州牧府誇下海口。

霍峻亦拱手道:“我等誓與將軍共進退共患難,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文聘點點頭,道:“好,衆將士齊心合力,衆志成城,定保新野不失!霍副將,向副將,立即傳我軍令,全軍即刻進入戰鬥狀態,各司其位,不得有半分懈怠,違令者斬!”

霍峻向朗立刻接令,下去佈置新野全城的防務。文聘在新野駐防多年,新野與南陽接壤,張濟張繡初至宛城,幾次進犯荊州,都被文聘擊敗,張濟還在攻打穰城的戰鬥中矢身亡。後來張繡主動與劉表議和,文聘還奉劉表之命,數度北上救援張繡,與曹操交戰。多年的戎馬倥傯,造就了文聘手中的這支軍隊能征慣戰,在荊州諸路軍中,文聘的這支軍隊也是最善戰的一支。接到文聘的軍令之後,軍隊立刻行動起來,嚴陣以待。

就在文聘整頓新野防務之時,接到底下軍士稟報,蔡和在城外求見。(未完待續。。)

第428章 雷神之槌第406章 往事如煙第505章 訪賢隆中第159章 小喬被劫第321章 豫州刺史第89章 重返芒碭第551章 疫病來襲第655章 陣斬夏侯第367章 開科取士(三)第444章 江東孫策第190章 張角授首第226章 圖財害命第43章 力撥頭籌第321章 豫州刺史第213章 平原國相第109章 八步成詩第82章 五原呂布第539章 無情碾壓第694章 撤離許都第214章 討要錢糧第665章 以絕後患第635章 圍點打援第297章 遠交近攻第51章 西出陽關第191章 班師回朝第618章 兵抵三江第7章 節外生枝第34章 免費試用第212章 初入平原第314章 賭注寶馬第681章 棄守晉陽第585章 臨危受命第705章 位極九五第187章 混元之陣第48章 汗血寶馬第616章 祝融夫人第330章 羊脂凝玉第149章 南下廣宗第678章 東渡黃河第306章 袁譚敗走第148章 離別樓桑第672章 潼關要地第76章 陳留張邈第268章 投石神威第676章 全面開戰第79章 富可敵國第74章 亮銀鋼槍第65章 登臨街亭第336章 借款十億第274章 兒女私情第416章 欲效越後第499章 石從天降第221章 多多益善第595章 彭蠡水戰(下)第231章 張榜招軍第18章 生意本錢第657章 祁山腳下第389章 夜襲徐州(下)第160章 人公將軍第257章 分崩離析第591章 諸葛之計第377章 張飛罵宴第543章 論功行賞第554章 華陀歸服第150章 弓騎顯威第150章 弓騎顯威第194章 秉燭夜談第383章 盱眙之戰第75章 千里之徵第703章 香消玉殞第267章 幕後主使第385章 火燒浮橋第466章 還璽於都第512章 探親江東第302章 河間張合第474章 五年之約第514章 周瑜決斷第630章 兵不血刃第563章 勸降黃忠第624章 一渡涪水第357章 金蟬脫殼第536章 東風乍起第190章 張角授首第626章 分兵而進第490章 黃祖授首第247章 一石二鳥第147章 朝庭封賞第683章 獨眼夏侯第664章 烈火洪水第506章 失之交臂第133章 行雲流水第383章 盱眙之戰第432章 主公三思第238章 以騎制騎第371章 偶遇董祀第326章 賈詡進言第703章 香消玉殞第304章 走爲上計第143章 打掃戰場第292章 界橋之戰
第428章 雷神之槌第406章 往事如煙第505章 訪賢隆中第159章 小喬被劫第321章 豫州刺史第89章 重返芒碭第551章 疫病來襲第655章 陣斬夏侯第367章 開科取士(三)第444章 江東孫策第190章 張角授首第226章 圖財害命第43章 力撥頭籌第321章 豫州刺史第213章 平原國相第109章 八步成詩第82章 五原呂布第539章 無情碾壓第694章 撤離許都第214章 討要錢糧第665章 以絕後患第635章 圍點打援第297章 遠交近攻第51章 西出陽關第191章 班師回朝第618章 兵抵三江第7章 節外生枝第34章 免費試用第212章 初入平原第314章 賭注寶馬第681章 棄守晉陽第585章 臨危受命第705章 位極九五第187章 混元之陣第48章 汗血寶馬第616章 祝融夫人第330章 羊脂凝玉第149章 南下廣宗第678章 東渡黃河第306章 袁譚敗走第148章 離別樓桑第672章 潼關要地第76章 陳留張邈第268章 投石神威第676章 全面開戰第79章 富可敵國第74章 亮銀鋼槍第65章 登臨街亭第336章 借款十億第274章 兒女私情第416章 欲效越後第499章 石從天降第221章 多多益善第595章 彭蠡水戰(下)第231章 張榜招軍第18章 生意本錢第657章 祁山腳下第389章 夜襲徐州(下)第160章 人公將軍第257章 分崩離析第591章 諸葛之計第377章 張飛罵宴第543章 論功行賞第554章 華陀歸服第150章 弓騎顯威第150章 弓騎顯威第194章 秉燭夜談第383章 盱眙之戰第75章 千里之徵第703章 香消玉殞第267章 幕後主使第385章 火燒浮橋第466章 還璽於都第512章 探親江東第302章 河間張合第474章 五年之約第514章 周瑜決斷第630章 兵不血刃第563章 勸降黃忠第624章 一渡涪水第357章 金蟬脫殼第536章 東風乍起第190章 張角授首第626章 分兵而進第490章 黃祖授首第247章 一石二鳥第147章 朝庭封賞第683章 獨眼夏侯第664章 烈火洪水第506章 失之交臂第133章 行雲流水第383章 盱眙之戰第432章 主公三思第238章 以騎制騎第371章 偶遇董祀第326章 賈詡進言第703章 香消玉殞第304章 走爲上計第143章 打掃戰場第292章 界橋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