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彭蠡水戰(中)

這五艘新式的戰船,劉澤親自給它們命名,分別爲“揚威”、“百勝”、“平湖”、“鎮江”、“定海”,並在每艘船船首左舷的位置鐫刻下船的名字,揚威號就是第七軍團的旗艦。另外百勝號、平湖號、鎮江號、定海號分別是副都督王威、總兵蘇飛、沈彌、婁發的指揮艦。甘寧在接到劉澤的命令之後,立刻整點水軍,以五艦爲首,集合了千餘條的戰船,浩浩蕩蕩地離了巴丘,途徑武昌,向彭蠡澤開來。

赤壁的一把火,荊州水軍的幾千條戰船灰飛煙滅,除了蘇飛的水師之外,荊州水軍就連一條小舢板都沒有了,甘寧奉命重組水軍,成立了第七軍團,幾乎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巴丘的造船工坊,雲集了荊州乃至其他的地方的能工巧匠造船能手,劉澤爲第七軍團的撥付專項的資金,人力物力,源源不斷地向巴丘輸送,只要是造船所需的,一切優先供應。在劉澤的大力支持下,第七軍團的戰船陸續地下了水,不到兩年的時間,第七軍團就重新擁有了戰鬥力。

在戰船的建造上,劉澤捨棄了大而全的格局,走的是精品路線,推出了以主力戰列艦爲主體的艦隊結構,不惜花費重金打造主力艦,僅揚威號等五艘戰列艦的花費,就已經超過了整體水軍投資的一半。

雖然劉澤的這一策略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但劉澤卻依然很堅定地走精品路線,用高質量的戰船去pk江東以數量爲勝的戰船,後世美國的一個航母戰鬥羣就可以控制一個大洋,在絕對的質量面前,數量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可言。江東水軍的優勢就在於船多。大大小小的船隻星羅棋佈,依靠船海戰術,江東水軍一直控制着長江的制水權。劉澤要扭轉的這局面。和江東水軍拼戰船數量,在短時間內根本就無法超越。想要取得長江水道的控制權,就必須要出奇制勝,另找捷徑。

揚威號等五大戰列艦應運而生,狹長的船體,六桅的船帆,雙層甲板,雖然比起東吳的樓船來,個頭上稍有遜色。但其穩定性和航速卻是完全秒殺樓船,東吳樓船體大船沉,配備有拍竿牀弩和投石機這樣的重型武器,攻擊能力比之一般的輕型蒙衝要大的多,但其航速慢和穩定性差卻是其致命的缺陷。東吳的樓船就曾發生過被江上大風吹翻的事故,所以在大風大浪等惡劣天氣下樓船就無法出港航行,更別提水面作戰了。戰列艦在設計上完全克服了樓船的不足,重心放低減少了戰艦在風浪中傾覆的危險,狹長的船身,六桅帆兩側百槳的設計保證了戰艦的機動靈活。快速航行,而戰列艦的武器裝備,除了常規的弓弩之外。還搭載了神秘的武器系統,這完全可以成爲決定水戰勝負的關鍵因素。

甘寧一臉的沉靜,但他的目光中,閃爍着一種渴望的光輝,自追隨劉澤以來,甘寧一直沒有機會建功立業,赤壁大戰打得轟轟烈烈,可他麾下的水軍卻是棄船亡命,雖然甘寧不折不扣地執行着劉澤的命令。但當時他內心的鬱悶卻無法言表,一支沒有戰船的水軍。一個沒有戰船的水軍都督,是何其的悲催。所以甘寧一直渴望着可以重新揚帆於大江之上。指揮千船萬艦,與東吳水軍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水戰。

在巴丘整整地沉寂了四個年頭,甘寧終於等到了劉澤的命令,不光是甘寧,整個第七軍團都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他們壓抑的太久了,都在渴望着爆發,彭蠡澤,將會是他們一展身手的大舞臺。

自武昌東進,走過六百里的長江水道,前面豁然開朗,煙波浩淼,水天一色,一眼也望不到邊,甘寧明白,前面就是彭蠡澤,而且甘寧清楚地看到,東吳水軍的戰船,正密集如雲地向江口方向駛來,企圖封堵長江水道,以阻止靖軍水師的前進。

周瑜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在江口水道上封堵靖軍水師,因爲他暫時還摸不清靖軍此番來襲的意圖,是主動地和江東水軍挑起戰端還是伺機繞過彭蠡澤,向長江下游前進,周瑜不是很清楚,彭蠡澤的萬頃湖面極其遼闊,江東水軍就算是戰船再多,也無法做到徹底封鎖整湖面,所以周瑜採用的策略是禦敵於國門之外,將靖軍水師擋在彭蠡澤之外,不讓他們輕易地進入彭蠡澤,不管他們目的何在,周瑜都是以不變應萬變。

甘寧的意圖也很明確,就是要和周瑜的水軍進行決戰,雖然他最終的目標是進軍建業,但周瑜的水軍不滅,永遠都是對第七軍團的重大威脅,就算是僥倖地突破重圍,開進到了長江下游,第七軍團依然在遭受到東吳水軍的前後圍堵夾擊,只有在彭蠡澤擊垮周瑜的水軍,第七軍團纔有機會順流而下,直取建業。

看到東吳的戰船在江面上呈一字型地排列開來,甘寧沉着地下達了作戰命令,五艘主力戰列艦在前,形成五個紡錘形的攻擊陣勢,迎着江東水軍就衝了上去。就在於東吳戰船相距一里半的地方,旗艦上的令旗一揮,五艘戰列艦齊刷刷地減低了船速,急打左滿舵,船體打橫,將右船舷面向了東吳船隊。

靖軍這一奇怪的列陣方式讓包括周瑜在內的江東水軍皆是大跌眼鏡,戰船最堅固的部位是船首,在水戰中對敵,最首要的就是保持船頭向前,將薄弱的船舷暴露給敵人,幾乎是致命的錯誤。

周瑜雖然摸不清甘寧的意圖何在,但戰場之瞬息萬變,許多的事情也來不及周瑜多加思考,既然甘寧如此列陣,不管他有何圖謀,對於周瑜而言,這都是一個機會,只要能抓住這個機會,就足以奠定勝機了。於是周瑜立刻命令東吳各路艦船,直衝而上,趁勢欲摧毀靖軍的五艘主力戰船。(未完待續)

第3章 重見人煙第51章 西出陽關第595章 彭蠡水戰(下)第1章 離奇穿越第145章 再見劉備第45章 巧取豪奪第685章 周瑜北伐第490章 黃祖授首第576章 天倫之樂第297章 遠交近攻第94章 呂氏春秋第660章 退回漢中第695章 獻帝駕崩第239章 酸棗大營第544章 三生有幸第241章 孫堅中伏第705章 位極九五第635章 圍點打援第159章 小喬被劫第17章 君子六藝第112章 天籟之音第689章 許都之戰(中)第661章 再出祁山第176章 冰河難渡第97章 坐而論道第639章 事與願違第41章 奇才馬鈞第302章 河間張合第413章 臧霸歸心第492章 孫策殞命第363章 願賭服輸第110章 賭上一把第393章 出城迎戰第289章 喜結良緣第611章 另闢蹊徑第53章 白羚上谷第423章 水落石出第315章 破竹之勢第513章 劃江而治第38章 中山馬商第577章 戰雲密佈第668章 街亭阻擊(下)第275章 插翅難逃第122章 蔡氏算經第16章 盧府求學第222章 解圍青柳第44章 尋釁滋事第385章 火燒浮橋第74章 亮銀鋼槍第486章 安陸陳兵第616章 祝融夫人第75章 千里之徵第475章 孫策遇刺第107章 天高地厚第675章 擴軍備戰第651章 火燒陽平第249章 洛陽大火第70章 驚見子龍第201章 宗室重臣第158章 調虎離山第115章 願賭服輸第45章 巧取豪奪第129章 打個五折第203章 平原縣令第671章 兵出子午第630章 兵不血刃第223章 勸降於毒第63章 重返涼州第571章 曹家兒郎第629章 法正來降第40章 三榜名單第398章 虛以委蛇第43章 力撥頭籌第361章 喪心病狂第319章 曹操退兵第11章 忠孝難全第420章 蔡琴發飆第183章 裡應外合第313章 太史子義第586章 初顯崢嶸第413章 臧霸歸心第30章 桃園結義第662章 葫蘆山谷第408章 金屋藏嬌第44章 尋釁滋事第567章 棄城而逃第245章 三英戰呂第321章 豫州刺史第493章 別有蹊蹺第184章 南陽平定第614章 初戰告捷第220章 孔雀換鴿第648章 第九軍團第123章 花園強吻第210章 黃河氾濫第399章 衆叛親離第570章 血仇昭雪第319章 曹操退兵第395章 高順被擒第286章 退婚風波
第3章 重見人煙第51章 西出陽關第595章 彭蠡水戰(下)第1章 離奇穿越第145章 再見劉備第45章 巧取豪奪第685章 周瑜北伐第490章 黃祖授首第576章 天倫之樂第297章 遠交近攻第94章 呂氏春秋第660章 退回漢中第695章 獻帝駕崩第239章 酸棗大營第544章 三生有幸第241章 孫堅中伏第705章 位極九五第635章 圍點打援第159章 小喬被劫第17章 君子六藝第112章 天籟之音第689章 許都之戰(中)第661章 再出祁山第176章 冰河難渡第97章 坐而論道第639章 事與願違第41章 奇才馬鈞第302章 河間張合第413章 臧霸歸心第492章 孫策殞命第363章 願賭服輸第110章 賭上一把第393章 出城迎戰第289章 喜結良緣第611章 另闢蹊徑第53章 白羚上谷第423章 水落石出第315章 破竹之勢第513章 劃江而治第38章 中山馬商第577章 戰雲密佈第668章 街亭阻擊(下)第275章 插翅難逃第122章 蔡氏算經第16章 盧府求學第222章 解圍青柳第44章 尋釁滋事第385章 火燒浮橋第74章 亮銀鋼槍第486章 安陸陳兵第616章 祝融夫人第75章 千里之徵第475章 孫策遇刺第107章 天高地厚第675章 擴軍備戰第651章 火燒陽平第249章 洛陽大火第70章 驚見子龍第201章 宗室重臣第158章 調虎離山第115章 願賭服輸第45章 巧取豪奪第129章 打個五折第203章 平原縣令第671章 兵出子午第630章 兵不血刃第223章 勸降於毒第63章 重返涼州第571章 曹家兒郎第629章 法正來降第40章 三榜名單第398章 虛以委蛇第43章 力撥頭籌第361章 喪心病狂第319章 曹操退兵第11章 忠孝難全第420章 蔡琴發飆第183章 裡應外合第313章 太史子義第586章 初顯崢嶸第413章 臧霸歸心第30章 桃園結義第662章 葫蘆山谷第408章 金屋藏嬌第44章 尋釁滋事第567章 棄城而逃第245章 三英戰呂第321章 豫州刺史第493章 別有蹊蹺第184章 南陽平定第614章 初戰告捷第220章 孔雀換鴿第648章 第九軍團第123章 花園強吻第210章 黃河氾濫第399章 衆叛親離第570章 血仇昭雪第319章 曹操退兵第395章 高順被擒第286章 退婚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