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圍點打援

荊南四郡之中,以長沙郡的實力爲最強,其他三個郡合起來,也沒有長沙郡的兵多,所以三路大軍前來救援長沙,看似氣勢洶洶聲勢浩大,但實則卻是外強中乾,內容稀鬆一泡水,劉澤根本就沒有將這三個郡的救兵放在眼裡,既然他們要來送死,便正好成全了他們,劉澤此次南征的目標就是荊南整個兒的四個郡,而不僅僅是長沙一個郡。

不過援兵將至,爲了防止敵人裡應外合,劉澤決定還是要主動出擊,圍點打援,先吃掉武陵、零陵、桂陽三郡的援兵再打長沙城。

黃忠做爲新降之將,自然想在劉澤的帳下爭個頭功,一來做爲進獻之禮,二來也向劉澤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他率先請戰,主動要求迎戰已經打到湘南的趙範。

劉澤欣然同意,不過看黃忠手下只有不到兩千的兵馬,特意地調一個步兵旅過去歸黃忠指揮,黃忠道:“末將只率本部兩千人足矣,若斬不得趙範人頭回來,靖王可先斬黃某之頭。”

劉澤道:“趙範手下可是有近萬的人馬,漢升只帶兩千人去,是不是少了些?”

黃忠傲然地道:“趙範乃無能之輩也,末將前去,定可破之。”黃忠久在荊南,對荊南各地的情況自然是瞭若指掌,趙範有幾斤幾兩,黃忠可是清楚的很,所以黃忠沒有帶劉澤配給的三千人,只帶本部兩千人去就足以拿下趙範了。黃忠初入靖軍,自然是想憑首戰立一個大功勳,同時也讓人信服他黃忠是有真本事的。

既然黃忠口氣很堅決,劉澤便點頭同意了,另點管亥、孟坦爲一路,俞涉、方悅爲一路。各率步騎六千前往益陽、連道迎戰武陵和零陵的援兵。

黃忠回營點軍完畢,立刻是披掛整齊,率軍出征。剛出營門,就撞上了諸葛亮。黃忠趕忙下馬與諸葛亮見禮:“末將黃忠見過軍師。”

諸葛亮官職是軍師祭酒,黃忠雖然算得上是他的長輩,但此時俱在靖王帳下聽命,黃忠又如何敢以長輩自居,何況因爲諸葛亮的緣故,黃忠才能得到劉澤的重用,黃忠自然對諸葛亮是感激之至,禮節上也不敢有所怠慢。

“黃將軍此番出征。主公特命我帶一匹汗血馬贈給黃將軍做坐騎,望黃將軍可以旗開得勝。”說着,諸葛亮吩咐手下的人將一匹黃色的汗血馬牽了過來。汗血寶馬在靖軍中除了第三軍團之外,只有裨將軍銜以上的將軍方可騎乘,黃忠剛剛歸降,還沒有被授實職和軍銜,自然沒有軍需官給黃忠配發汗血寶馬的坐騎,劉澤特地命諸葛亮前自給黃忠送過一匹汗血寶馬來,還特別吩咐要挑一匹上等的汗血寶馬,可見黃忠在劉澤心目中的地位。

黃忠一瞧那汗血寶馬。不禁是激動萬分,戰場上的英雄,也許美色誘惑不了。金錢誘惑不了,但一匹千里挑一的寶馬,卻可以讓他心動不已。黃忠僅在荊南,南方這地界可不出好馬,黃忠雖然身爲長沙都尉,騎乘的也不過是一匹稍微好一點的普通戰馬,汗血寶馬先前他別說是騎了,就是見過沒見過,只有與靖軍交戰之時。才偶爾看得見趙雲徐榮胯下的神駒寶驥,那個時候雖然羨慕。但也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如今剛剛踏入靖軍營中,劉澤就以汗血寶馬相贈。瞧着那高大神駿的汗血寶馬,黃忠不禁是心潮澎湃,連忙拜謝道:“多謝靖王美意,請諸葛軍師回稟靖王,忠必竭心盡力效死以命!”

諸葛亮將寶馬的繮繩遞到了黃忠的手中,呵呵一笑道:“黃將軍不必稱謝,靖軍營中總兵以上的將軍個個都有汗血寶馬的坐騎,以黃將軍的能力,只要拿下湘南這一仗,官封總兵那可是有到擒來之事。卻不知這仗如何打黃將軍可有計較?”

黃忠沉聲道:“忠必當身先士卒,竭盡全力一戰。”

諸葛亮輕輕一笑道:“敵人數倍於將軍兵力,黃將軍若只憑勇力,縱然獲勝,損傷也必定不小,某倒是有一計,拿下趙範輕而易舉。”

黃忠喜道:“軍師有何奇謀?”

諸葛亮道:“長沙被圍之後,內外消息斷絕,將軍投奔靖王之事,想必趙範還未知道,黃將軍只須打韓玄旗號,前往湘南去見趙範,趙範以爲將軍是韓玄派來接應的,必然無備,將軍只需乘其不備,一舉而擊殺之,猝不及防之下,趙範如何能敵,將軍只要拿擒殺趙範,餘軍皆散,這一仗必定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輕取之。”

黃忠大喜過望,早聞諸葛亮足智多謀,今日始得一見,方知所言非虛,以黃忠的本意,這一仗必定是死戰力拼,和趙範打個你死我活,現在有諸葛亮的奇謀,可以事半功倍,如何讓黃忠不喜。

於是黃忠謝過諸葛亮,騎上汗血寶馬,引軍向南而去。一路上,黃忠打的仍舊是韓玄的旗號,行至湘南縣地界,突見一隊人馬旌旗招展浩蕩開來。

黃忠知道前面定然是桂陽太守趙範的軍隊,乃躍馬而出,高聲喝問道:“前面可是趙太守麼?”

趙範在接到韓玄的求救書信之後,暗自掂量,長沙在北,桂陽在南,倘若長沙丟了,桂陽可就難保了,脣亡齒寒的道理趙範可是很清楚,但僅憑桂陽的力量,尚不足以和劉澤相對抗,於是趙範便書信聯絡武陵太守金旋、零陵太守劉度,約定一同出兵,去救援長沙。

金旋和劉度也分別接到了韓玄的求救書信,不過他們可沒有趙範那般積極,畏懼劉澤的強勢,猶豫不決,不知是不是該去救援長沙。趙範在書信中陳說厲害,以脣亡齒寒的道理來勸說金旋和劉度,一旦長沙失守,桂陽、武陵、零陵就會被劉澤各個擊破,現在荊南四郡唯有抱成一團纔有機會對抗劉澤。最終趙範還是說服了金旋和劉度一同出兵,約定在建安七年正月十五日會師與長沙城下。)

第551章 疫病來襲第442章 陰陵之戰(五)第202章 左豐登門第478章 決意西進第688章 許都之戰(上)第352章 殘月之夜(中)第329章 不讓鬚眉第604章 物是人非第299章 長途奔襲第560章 回兵長沙第68章 出兵臥虎第646章 張母知義第414章 天璧佳人第119章 當局者迷第270章 甄家提親第246章 將帥失和第566章 輕取桂陽第239章 酸棗大營第408章 金屋藏嬌第69章 黑臉周倉第451章 平分淮南第649章 葭萌險關第26章 大賢良師第548章 以退爲進第12章 高橋馬鞍第267章 幕後主使第503章 王粲遊說第333章 坐領徐州第377章 張飛罵宴第195章 風波突起第395章 高順被擒第126章 一擲千金第72章 招攬趙雲第424章 重組新軍第537章 火燒赤壁第13章 返回故里第607章 禍水東引第478章 決意西進第43章 力撥頭籌第30章 桃園結義第608章 秦淮條約第46章 連鎖經營第7章 節外生枝第570章 血仇昭雪第631章 火燒眉毛第672章 潼關要地第128章 紅兒身世第604章 物是人非第392章 奪關沂水第405章 重燃舊情第630章 兵不血刃第244章 雙騎對決第299章 長途奔襲第520章 蔣幹盜書第123章 花園強吻第648章 第九軍團第638章 嚴顏歸降第108章 渾天之說第451章 平分淮南第460章 欺人太甚第463章 齊人之福第476章 三省六部第458章 江東來使第360章 挾持人質第679章 被圍忻口第595章 彭蠡水戰(下)第523章 緊急召見第590章 重返徐州第395章 高順被擒第690章 許都之戰(下)第523章 緊急召見第338章 米市風波第80章 揚威鏢局第522章 離間之計第569章 冤頭債主第98章 平生之志第432章 主公三思第602章 姻緣天定第303章 叛出冀州第320章 二讓徐州第375章 呂布來了第698章 釜底抽薪第646章 張母知義第653章 增援漢中第430章 劉備來了第531章 龐統夜遁第311章 罄竹難書第376章 接風洗塵第586章 初顯崢嶸第170章 盧植獲罪第465章 暗戰風雲第128章 紅兒身世第105章 蔡府拜師第375章 呂布來了第345章 放棄私兵第705章 位極九五第474章 五年之約第685章 周瑜北伐第340章 破釜沉舟
第551章 疫病來襲第442章 陰陵之戰(五)第202章 左豐登門第478章 決意西進第688章 許都之戰(上)第352章 殘月之夜(中)第329章 不讓鬚眉第604章 物是人非第299章 長途奔襲第560章 回兵長沙第68章 出兵臥虎第646章 張母知義第414章 天璧佳人第119章 當局者迷第270章 甄家提親第246章 將帥失和第566章 輕取桂陽第239章 酸棗大營第408章 金屋藏嬌第69章 黑臉周倉第451章 平分淮南第649章 葭萌險關第26章 大賢良師第548章 以退爲進第12章 高橋馬鞍第267章 幕後主使第503章 王粲遊說第333章 坐領徐州第377章 張飛罵宴第195章 風波突起第395章 高順被擒第126章 一擲千金第72章 招攬趙雲第424章 重組新軍第537章 火燒赤壁第13章 返回故里第607章 禍水東引第478章 決意西進第43章 力撥頭籌第30章 桃園結義第608章 秦淮條約第46章 連鎖經營第7章 節外生枝第570章 血仇昭雪第631章 火燒眉毛第672章 潼關要地第128章 紅兒身世第604章 物是人非第392章 奪關沂水第405章 重燃舊情第630章 兵不血刃第244章 雙騎對決第299章 長途奔襲第520章 蔣幹盜書第123章 花園強吻第648章 第九軍團第638章 嚴顏歸降第108章 渾天之說第451章 平分淮南第460章 欺人太甚第463章 齊人之福第476章 三省六部第458章 江東來使第360章 挾持人質第679章 被圍忻口第595章 彭蠡水戰(下)第523章 緊急召見第590章 重返徐州第395章 高順被擒第690章 許都之戰(下)第523章 緊急召見第338章 米市風波第80章 揚威鏢局第522章 離間之計第569章 冤頭債主第98章 平生之志第432章 主公三思第602章 姻緣天定第303章 叛出冀州第320章 二讓徐州第375章 呂布來了第698章 釜底抽薪第646章 張母知義第653章 增援漢中第430章 劉備來了第531章 龐統夜遁第311章 罄竹難書第376章 接風洗塵第586章 初顯崢嶸第170章 盧植獲罪第465章 暗戰風雲第128章 紅兒身世第105章 蔡府拜師第375章 呂布來了第345章 放棄私兵第705章 位極九五第474章 五年之約第685章 周瑜北伐第340章 破釜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