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君山養病

劉澤渾身發軟,虛弱無力,但他明白,他不能就這麼躺着,南征在即,他就是軍魂,一但他倒下了,這支軍隊的軍魂何在。``

“不行,我不能回荊州,大戰在即,如何輕言放棄!扶我起來!”

趙雲雙目噙滿淚水,道:“主公,你的身體要緊,就算這此南征不成,等你病好了,一樣也可再徵交州。”

劉澤輕輕地搖搖頭,道:“時不待我,倘若此次放棄出征交州,只怕我將終生再無機會踏上嶺南之土,無論如此,此次南征,決不可輕言放棄。”

諸葛亮道:“萬事以主公身體爲重,亮知此次南征意義非同凡響,亮願代主公徵南,請主公回荊州養病,早晚有捷報傳回。”

劉澤看向諸葛亮,諸葛亮晶亮的目光中,是堅毅睿智的光芒,劉澤緊緊地握住諸葛亮的手,道:“此間軍務,便拜託在孔明身上了,我知以了孔明之能,必不失我望。”

諸葛亮道:“請主公放心,亮必竭誠盡力肝腦塗地,以報主公知遇之恩。”

劉澤又喚趙雲黃忠近前,叮囑再三,吩咐他們一切聽從諸葛亮的安排,趙雲黃忠稱諾而退。劉澤病體未愈,潘鳳早已備好車馬,率錦鷹親衛護送劉澤返回荊州。華陀也隨駕同行。

這麼多年來,凡大小戰役,劉澤事必躬親,此次南征,卻因爲患病,不得不將指揮權託付給了諸葛亮,不過劉澤卻沒有絲毫的擔心。以諸葛亮的才智,此次南征,也不會有什麼懸念。是啊,是到了該放手的時候了,佔的地盤越廣,領的兵將越多,劉澤漸有力不從心的感覺,有諸葛亮這樣的能人賢臣相輔,劉澤也是該放鬆點了,事事親力親爲。再強悍的身體也有吃不消的時候。

“主公。是回武昌還是回長沙?”潘鳳在車外問道。

劉澤虛弱的躺着車輦的暖榻內,想了想,道:“去巴丘吧,洞庭君山風光旖旎。我也想靜下心來歇養一番。此間便是一個好去處。”

潘鳳領命。改道望巴丘而去。

剛到巴丘,甘寧、王威、蘇飛、沈彌、婁發、馬鈞等人皆來謁見,劉澤的身體不好。這麼一干人等他也沒法接見,只是傳甘寧馬鈞入內,略敘了幾句。甘寧知劉澤欲往洞庭君山休養,立即安排船隻,親自護送劉澤去君山。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雖然身在病中,劉澤卻也不耐每日纏綿病榻,令潘鳳在湖邊擺一搖椅,每日午時,便出來透透氣,眼看着洞庭的湖光山色,風和日麗,鬱悶的心情也稍稍有所緩減。

潘鳳在一旁道:“主公抱恙難道休息,何不傳王后和兩位王妃前來,也好陪主公消遣解悶。”

一句話點醒夢中人,這幾年征戰廝殺,一直也沒得空回徐州去,是很久沒有見到琰兒們了,還有一大堆的兒女們,徵兒和琚兒自出生後,自己還無瑕見上一面,做爲丈夫和父親,自己也太不稱職了。多年以來,劉澤一直忙於開疆拓土攻城掠地,一仗接着一仗,似乎總也有打不完的仗,在家庭方面,他虧欠了很多很多,雖然他的三位妻子都很賢惠,明事理顧大局,但女人永遠都是需要去呵護的,金錢和富貴永遠也替代不了親情。這一點很讓劉澤心生愧疚,他不是不想去愛他的女人,但身爲男兒大丈夫,事業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顧了這頭,必然要捨得那頭,世上無兩全之事,許多事情劉澤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於是劉澤立即給下邳飛鴿傳書,讓蔡琰、甘萍、糜蘭帶上孩子們,趕到君山相會。武昌城經過一年多的建設,也已經是初具規模,原擬靖王府明年年初的時候就可以搬遷到武昌來,此次劉澤患病,倒是將搬遷事宜提前到了年前。蔡琰接到了劉澤的傳訊,立即與甘萍、糜蘭商議,決定帶上孩子們立即動身,至於靖王府的搬遷事宜,則交由管事們處理。

一路風塵僕僕,尤其是知道劉澤患病之後,蔡琰等三女心憂如焚,只恨不能脅生雙翅,立刻飛到劉澤的身邊,去陪伴他,去照顧他,卻盡到做爲一個妻子的責任。從下邳出來,一路坐車向西,在漢口又換乘船隻,沿長江西行,直赴巴丘。這短短十幾日的路程,蔡琰幾人茶飯不思,夜不能寢,每個人都瘦了幾圈。

好不容易纔捱到了君山,匆匆地離舟登岸,見到了病榻之上的劉澤,話未開口,淚似珍珠,蔡琰三女,已經是泣不成聲。

劉澤看到三位愛妻,卻是心情愉悅,一掃病中的鬱悶,恨不得將三位丰神欲仙的美人兒攬在懷中,一親芳澤,只惜的是身子不做主,劉澤就連站起來的力氣也沒有,只得拉着三位妻子的手,打趣的笑道:“你們的夫君這不好好的嗎,只是偶染微恙,卻也是養得白白胖胖,倒是你們個個形容憔悴,花容失色,看來倒是我的罪過了。”

蔡琰坐在了榻邊,動拉着劉澤的手,眼圈微紅,哽咽着道:“夫君,這些年征戰在外,無人體貼關懷,竟將你累成這般模樣,臣妾實在是心疼得很。如今已有了這麼一大片的基業,夫君可不必這麼拼了,當心自己的身子要緊。”

劉澤呵呵一笑道:“自建安五年出征以來,都快三年沒有見你們了,這回也是老天在罰我呀,以後我定要多抽空陪陪你們。徵兒和琚兒也來了嗎,我還沒見過他們呢,我這個爹爹呀,當得也太不稱職了。”

蔡琰破涕爲笑,命侍女將劉徵劉琚抱了過來,好一對粉雕玉琢的孩童,生的是俊美非凡,怯生生地看着劉澤,又瞧瞧他們的母親,卻不敢上前相認。

蔡琰蹲下身,對他們道:“你們不是曾唸叨父王怎麼還不回來嗎,他就是你們的父王,還不快叫父王。”

“父王——”一對兒女撲到了劉澤的懷中,劉澤欣慰地笑了。未完待續。。

第593章 彭蠡水戰(上)第672章 潼關要地第341章 糜家小姐第3章 重見人煙第80章 揚威鏢局第406章 往事如煙第252章 書猶藥也第415章 暗起殺心第587章 蟻附攻城第422章 特赦之令第627章 迂迴川東第602章 姻緣天定第661章 再出祁山第609章 海上絲路第629章 法正來降第427章 第三軍團第251章 名醫仲景第32章 販煤進京第488章 敲山鎮虎第590章 重返徐州第607章 禍水東引第369章 秋狩郊遊第599章 見血封喉第514章 周瑜決斷第545章 促膝而談第651章 火燒陽平第444章 江東孫策第66章 賈詡歸心第492章 孫策殞命第673章 救援曹洪第670章 直指關中第537章 火燒赤壁第680章 窮途末路第478章 決意西進第234章 董卓進京第549章 柴桑要塞第307章 單騎救主第613章 蠻王孟獲第232章 洛陽危局第9章 柳城信燈第440章 陰陵之戰(三)第218章 針鋒相對第196章 華服公子第694章 撤離許都第82章 五原呂布第24章 第一桶金第131章 酒醉迷情第402章 呂布殞命第206章 論功行賞第114章 和氏玉墜第474章 五年之約第350章 臨陣反水第439章 陰陵之戰(二)第76章 陳留張邈第692章 趙括第二第438章 陰陵之戰(一)第694章 撤離許都第63章 重返涼州第390章 二枚棄子第466章 還璽於都第696章 美女使者第270章 甄家提親第66章 賈詡歸心第607章 禍水東引第164章 皇甫義真第149章 南下廣宗第173章 力保盧植第318章 孤膽徐庶第516章 進軍赤壁第28章 血戰羣狼第179章 白馬渡河第31章 黑色火藥第340章 破釜沉舟第97章 坐而論道第544章 三生有幸第37章 虧本買賣第552章 神醫華陀第214章 討要錢糧第632章 圍而不打第2章 與狼共舞第317章 下書曹營第90章 錦鷹之衛第199章 新年賀禮第636章 包了餃子第516章 進軍赤壁第598章 暗香浮動第449章 爭奪合肥第443章 兵圍壽春第81章 擂臺比武第270章 甄家提親第617章 巧破象陣第57章 引蛇出洞第458章 江東來使第57章 引蛇出洞第677章 匈奴詭計第60章 勢如破竹第267章 幕後主使第505章 訪賢隆中第680章 窮途末路第444章 江東孫策
第593章 彭蠡水戰(上)第672章 潼關要地第341章 糜家小姐第3章 重見人煙第80章 揚威鏢局第406章 往事如煙第252章 書猶藥也第415章 暗起殺心第587章 蟻附攻城第422章 特赦之令第627章 迂迴川東第602章 姻緣天定第661章 再出祁山第609章 海上絲路第629章 法正來降第427章 第三軍團第251章 名醫仲景第32章 販煤進京第488章 敲山鎮虎第590章 重返徐州第607章 禍水東引第369章 秋狩郊遊第599章 見血封喉第514章 周瑜決斷第545章 促膝而談第651章 火燒陽平第444章 江東孫策第66章 賈詡歸心第492章 孫策殞命第673章 救援曹洪第670章 直指關中第537章 火燒赤壁第680章 窮途末路第478章 決意西進第234章 董卓進京第549章 柴桑要塞第307章 單騎救主第613章 蠻王孟獲第232章 洛陽危局第9章 柳城信燈第440章 陰陵之戰(三)第218章 針鋒相對第196章 華服公子第694章 撤離許都第82章 五原呂布第24章 第一桶金第131章 酒醉迷情第402章 呂布殞命第206章 論功行賞第114章 和氏玉墜第474章 五年之約第350章 臨陣反水第439章 陰陵之戰(二)第76章 陳留張邈第692章 趙括第二第438章 陰陵之戰(一)第694章 撤離許都第63章 重返涼州第390章 二枚棄子第466章 還璽於都第696章 美女使者第270章 甄家提親第66章 賈詡歸心第607章 禍水東引第164章 皇甫義真第149章 南下廣宗第173章 力保盧植第318章 孤膽徐庶第516章 進軍赤壁第28章 血戰羣狼第179章 白馬渡河第31章 黑色火藥第340章 破釜沉舟第97章 坐而論道第544章 三生有幸第37章 虧本買賣第552章 神醫華陀第214章 討要錢糧第632章 圍而不打第2章 與狼共舞第317章 下書曹營第90章 錦鷹之衛第199章 新年賀禮第636章 包了餃子第516章 進軍赤壁第598章 暗香浮動第449章 爭奪合肥第443章 兵圍壽春第81章 擂臺比武第270章 甄家提親第617章 巧破象陣第57章 引蛇出洞第458章 江東來使第57章 引蛇出洞第677章 匈奴詭計第60章 勢如破竹第267章 幕後主使第505章 訪賢隆中第680章 窮途末路第444章 江東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