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

六月初四,小暑。

各處官學皆循慣例,休館歇課,放了暑休,宮邸學舍亦然。

多年來,宮邸學舍的暑休形式已漸漸形成特定規制,每歲從小暑至處暑雖同旁的官學般歇課近兩月光景,然期間的三伏期,入學的劉氏子弟不是入黃埔軍學暑訓,就是要進行暑期實踐。

三年前,他們隨劉沐出巡上郡圁陰;兩年前,他們與劉沐一道爲塬南邑東郊的數十里鋼軌馳道進行了前期的測繪和選址;去歲,無暑期實踐,他們只能入黃埔軍學暑訓。

暑期實踐,自然要比暑期軍訓輕鬆得多,宮邸學舍的學風又頗爲開明,以學舍祭酒袁盎爲首的諸多師長,願意傾聽學子們的意見,並認真的作出權衡。

尤是在皇帝劉徹的授意下,自今歲起,宮邸學舍的暑期安排試着採師生徵詢的方式,在暑休到來前,提早向每位師生髮放所謂的調查問卷,收集他們對該年暑期計劃的看法,並從中擇優選取,若實在沒甚麼好的建議,則劉氏子弟們到得初伏也只能老老實實去軍訓了。

袁盎作爲主其事者,本以爲回收的問卷會有五花八門的不同意見,預留了不少時日以認真篩選權衡,孰料絕大多數的學子都是默契提出同一個建議——入灞上大營,試槍!

甚麼槍?

自然不是長杆上按有槍頭的那種冷兵器,而是某種已正式定型的新式火器,是帝國科學院在對加農火炮進行不斷改進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從而研製的輕型手持式火器,或可將之稱爲“改進型來複槍”。

火繩槍和燧發槍的發展階段,在大漢科技水準跳躍式提升的情形下,被生生跨越而過。

火棉,即所謂的硝化纖維,想要大批量製取早非難事,從而使得大漢軍用火器的發展壓根就沒使用黑火藥,而是直接採用了無煙火藥,火炮的炮彈發射藥更是採用三基發射藥,即爲如含火棉、硝化甘油和硝基胍的火藥。

八年前,少府諸冶監的冶煉工藝達到基本要求,冶鑄出足夠堅固的鋼製炮管後,大漢的火炮發展也是跨越了臼炮,直接試製出性能更爲優越的加農炮。

然受限於金屬鑄造工藝,大漢現今仍無法冶鑄出足夠耐用可靠的楔式炮閂,若製造後膛火炮,炸膛的風險太高,故大漢加農炮至今仍爲前膛炮。

饒是如此,因皇帝劉徹設計出了外置的火炮撞針裝置,在火炮尾端圓孔塞入微型雷管後,只需讓外部撞針扎入,便可引燃炮管中的發射藥,故大漢加農炮的擊發方式也是跳過的火繩引燃和燧石擊發的階段,直接採用了撞針式擊發。

八年來,帝國科學院轄下的格物研究所調撥的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定裝式炮彈的研製,雖已能製作出集彈頭和發射藥與一體的定裝炮彈,然製造成本始終居高不下,畢竟大漢鑄造業離機械化生產還差得遠,純粹靠匠人手工製作彈體,實是無法大批量生產的。

當然,八年的苦心鑽研並非全無收穫,無論是彈頭樣式還是發射藥的包裹方式都有極大的改善,彈頭和發射藥的分體設計,發射藥連帶引爆雷管的一體封裝,使得彈藥的運輸儲存和火炮的使用都更爲便捷和安全。

只要不遇明火,不受到猛烈撞擊,即使運送彈藥的車駕船舶較爲顛簸,定裝發射藥也不會自行引爆,甚至比現今大漢水師戰艦搭載的高爆炸藥更爲安全可靠。

更爲令人振奮的是,炮彈的研製經驗爲所謂槍彈的製作提供了極好的技術積累,一體式定裝炮彈的製作成本高昂,然小型乃至微型化的定裝槍彈卻已達到了量產的條件。

原因無他,槍彈可用鉛作爲彈體包覆。

鉛,與鐵相比,熔點低,質地軟,卻是分量重,炮彈的定裝發射藥就是用鉛體包覆的。

相較於爆炸力巨大的炮彈,槍彈體積小,裝藥量少,彈體輕薄,且無需使用雷管,更無須使用高爆炸藥,而是使用無煙火藥,安全性大爲提高。

製作出的定裝鉛彈,只要火器士們沒蠢到將之扔入火堆裡或用重物去砸出火星來,多是不會被引爆的。

火槍,作爲遠程兵械,衡量其實戰價值的因素,無疑是有效射程,殺傷力和射速。

現今大漢所能製作的火槍,乃是參考加農火炮的類似架構,進行初步的小型化,後續仍會不斷的改進,出現差異性更大的走向,但畢竟要先求有,再求好,若不先積累足夠的經驗,進行大量的實彈驗證,如何奢求精益求精?

當然,火槍的研製也會爲火炮的改進提供更多的技術反饋,譬如火炮因冶鑄工藝所限,不能採用後置炮閂,無法制成從後方裝填彈藥的後膛炮,然卻已能製作出足夠堅固的槍閂,也無須如火炮般採用外置撞針。

確切的說,大漢現今所能製造的槍械乃是無膛線的“改進型”來複槍,畢竟想在細長的槍管內刻劃出較爲精細的膛線,是需要車牀的,大漢暫時還無法制成足夠鋒利和耐用的刀頭,且受限於鉛彈的定裝,尚難以做到往彈巢內一次性放置多枚子彈,而是較爲簡易的單發後裝槍。

單發槍相較與連發槍,射速無疑要差很多,然也不意味着單發槍的總體性能就比連發槍差,恰恰相反,單發槍的射程和精度往往比連發槍要更優異,這也是後世不少高端狙擊槍都採用單發設計,講求的就是快準狠,一槍爆頭。

之所以稱之爲“改進型”,蓋因後世最早期的來複槍使用的子彈乃是用塗了潤滑油的油布包裹着,需要用小木槌將之敲到槍管裡,裝彈十分耗時,而大漢現今製作的槍械,採用定裝鉛彈,拉動槍栓打開彈巢後,就可直接裝填鉛彈。

大漢初版槍械正式定型後,不少羽林衛和虎賁衛皆參與了試槍,但凡熟識之後,從肩上揹着的彈夾取出子彈,拉槍栓,裝填子彈,合栓頂針,直至舉槍瞄準,整個流程不到十息,並不比彎弓搭箭慢,更比需要絞弦的強力軍弩要來快不少。

因現今製造的乃是長槍,槍管長愈三尺,故鉛彈的有效殺傷射程可達百餘步,射程比弓弩雖遠不了多少,然因彈道頗爲平直,精準度無疑是遠高於弓弩的。

(預注:注意是有效殺傷射程,不要爭論子彈能飛多遠,箭矢能飛多遠,站在珠穆朗瑪峰射箭,讓箭矢多飛一會,指不定能比自動步槍射程還遠,這種擡槓式的對比沒意義的。)

最爲關鍵的,長槍的子彈更便於攜帶,一個肩挎式彈夾帶,若往死裡塞,近百枚鉛彈都能裝下,若換成單兵攜帶近百支箭矢,那畫面實在太美,真是難以想象。

況且皇帝劉徹身爲穿越衆,自是懂得要在長槍上安裝刺刀的,這意味着將士可執槍械遠程射擊,也可近戰搏鬥,相較使用弓弩時要更換近戰兵械,無疑更具優勢。

劉徹是理智而清醒的,熱兵器的出現,倒也不代表冷兵器時代會立即步入終結,至少在試製出可付諸實戰的連發槍前,大漢火器的最大優勢還是在火炮和掌心雷之類的爆炸類“重火力”。

半自動步槍,自動步槍,重機槍……

現今的大漢軍工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步伐邁的太快,多是會扯到蛋的。

正因如此,大漢現今的改進型來複長槍,僅止在虎賁騎營裝備了一支千騎部曲,與其說要付諸實戰,更多的是爲後續的研製改進提供實用性評估,帝國科學院也將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更新式的槍炮中,待得工藝提升,製造成本能下降到更合宜的程度,再大量裝備漢軍將士也不遲。

技術儲備一代,研製開發一代,付諸實用一代!

此乃皇帝劉徹爲帝國科學院定下的研發方略,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推陳出新,不會出現長時間的科技斷代。

現實不是網絡爽文,現今的大漢固然能拿出數百萬金,徹底爲百萬漢軍更換最新式的兵械,迅速的橫掃歐亞,那然後呢?

可以想見,帝國科學院的科研資金必會斷鏈,國庫也無餘貲繼續推進工業化,那特麼不就是真正的窮兵黷武麼?

若真要如此治國,早在昔年製作出加農炮和掌心雷,劉徹就會將之列裝全軍了,但怕是就沒有現今的石化工業,沒有合成橡膠,合成纖維,也沒有甚麼改進型來複槍。

想想後世雄霸歐亞的蒙古帝國多牛,但才撐了多少年?

其實在後世華夏,大多數新式武器也未曾全軍列裝,軍事科技進步很快,若是不斷的進行全軍換裝,國家的財政收入是撐不住的。

美帝亦是如此,不少重裝備一用就是幾十年,寧可不斷修補也不換裝,不是沒有更先進的裝備,實在是沒必要浪費軍費,能保持住戰略優勢就行了,剩下的軍費投入更先進的軍事科技,其技術儲備遠遠領先世界各國,正是超級強國的真正底蘊所在。

後世華夏要追趕美帝,就要先認清彼此差距,不自卑,不自傲,腳踏實地的該做的都做好,把基礎打牢,總有實現民族復興的那一日。

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三十二章 王嬸還鄉 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六百五十四章 適材適所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九十四章 齊聚一堂 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擴張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隨任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
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三十二章 王嬸還鄉 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六百五十四章 適材適所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九十四章 齊聚一堂 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擴張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隨任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