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

三伏未半,皇帝劉徹卻已提早擺駕回京,蓋因突是得到呈報,東郡郡治濮陽縣郊疑似挖掘到了石油。

這無疑是件大事,劉徹雖曉得華夏後世油田大致分佈,然限於大漢現有的技術水準,除卻上郡高奴縣的那些淺層自流井,餘者幾乎無力開採。

別提甚麼石油開採污染環境,也別扯甚麼去中東的露天油池舀石油,對急需資源推進工業化進程的大漢而言,若境內發現淺層油井不開採,那無異因噎廢食,搞不清狀況的蠢貨。

東郡位於大河下游平原,居中原腹地,若真能開採出大量石油,就能與關中的上郡油田並舉,成爲支應大漢石油需求的兩大支柱。

若東郡油田產量充裕,則大漢至少在十數年內是無需擔憂出現石油資源短缺的,足以爲石油開採技術的躍升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時間。

劉徹急召尚在南山避暑山莊休歇的少府卿陳煌和江都王劉非返京,連帶剛遠遊歸來的國舅田勝也被召入未央宣室殿。

田勝去歲遠赴嶺南四城遊歷,之後又從番禺城乘船出海,沿海上商路北上福榕城,溫鹿城,琅琊郡,東萊郡,再沿大河溯流而上,足足花去年餘光景,雖舟車勞頓,卻是收穫頗豐,已對嶺南及沿海各郡縣的情形瞭然於心。

此番入宮面聖,田勝端是神采奕奕,就想着趁機向皇帝陛下討些恩旨,好讓田氏商團得以更爲迅速的展開在沿海郡縣的偌大布局。

待入得宣室殿,他才發現陳煌和劉非亦是來了,且瞧着兩人大汗淋漓的模樣,顯是聞得宣召後,在這酷熱的三伏天儘速趕來的。

劉徹見得三人來齊,便是將東郡太守呈來的奏章交由他們傳閱。

奏章寫得頗是簡潔,遣詞用字沒甚麼虛華辭藻,皆因兩年來朝廷給各郡縣僕射長官開了政令講席,要求奏章及治政公文需杜絕虛言清談,字句通順,數據詳實即可。

東郡太守今歲也被收拾慘了,數篇策論接連被皇帝陛下打回重寫,從正朔大朝會後足足寫到四月中旬,這才勉強過關,得以返回治地。

此次呈回奏章,他是真不敢再高談闊論,簡單平實的寫了數段話,就將事情講述清楚了。

在東郡郡治濮陽城的南郊,有大片地勢低窪的農田,若引外渠灌溉,又唯恐大河豐水期會導致渠水暴漲,將此地盡數淹沒,故當地農人多有掘池蓄水之舉。

今夏趁着池中水淺,農人索性放水摸魚,順勢掘泥清淤,豈料略微深掘後,竟有黑水涌出,脂水膩浮水上,如漆,短短數刻便浮盈全池,惡臭沖天。

農人大駭,以爲挖斷地脈,引黃泉惡水現世,忙是報官自首。

東郡太守聞訊,自是不敢怠慢,親領諸賊曹前去察看,取少許引火,脂水可燃,應爲上郡太守近年不斷拿來向其餘郡守炫耀的甚麼石油。

東郡太守還曾特意去看過京畿的煉油作坊,更曾想着若自家治地也能掘出此等寶水,那該能收到多少商稅?

沒瞧見過往苦哈哈的上郡太守,現下腰桿子多硬麼?

大漢的稅賦制度有些類似後世的雙軌稅制,朝廷國庫徵稅時,會依相應比例留出部分給當地官府,甚至存在些許府衙小金庫的狀況。

皇帝劉徹向來覺着水至清則無魚,只要官員們不貪污瀆職,又能大力發展民生,使得百姓日益富足,那適當寬鬆的公務支出還是要預留給他們的,好歹逢年過節能給官吏們搞些福利甚麼的,也算活絡當地經濟了。

昔年匈奴勢大,上郡乃是囤駐重兵的邊郡,非但要抵禦匈奴犯邊,還得支應大量邊軍所需,上郡的官吏們日日操心勞神,着實沒甚麼輕省的時日。

現下雍涼與河朔盡數納入大漢疆域,上郡成了安全無虞的內郡,又有了石油這個大進項,採油井,煉油工坊,瀝青工坊,處處皆上繳着高額商稅,且又吸引着更多商賈百姓蜂擁而至,使得上郡的商貿愈發繁榮。

故而上郡太守及其治下官吏近些年過得很是滋潤,每歲返京述職皆是紅光滿面,瞧得其餘封疆大吏皆豔羨不已。

如今東郡太守就在自家郡治濮陽城的南郊發現石油,欣喜之餘自是要遣快馬,數千里加急給皇帝陛下呈報奏章。

這是要發啊!

東郡太守倒不在乎甚麼貲財,但若東郡日後真能如上郡般百業興盛,他這僕射長官必是少不得大政績,加官進爵就在前方不遠處了。

陳煌,劉非和田勝更深知石油產業能獲取暴利,此時見得這奏章,皆是面色潮紅。

“昔年父皇已着廷尉府制定了石油律,漢境油田的所有權和開採權盡數收歸國有,卻嚴禁大農府辦石油作坊,不得與民爭利。”

劉徹瞧着他們的奸商嘴臉,出言警醒道:“帝國石油既由皇室實業,田氏商團和少府,三家共同出貲合辦,那東郡油田便由你三人去與大農令東郭咸陽協定立契,朕自當避嫌,免得引來各世家大族不滿,也不利帝國石油日後的發展。”

劉徹近年已逐步剔除少府負有的“半國企”性質,爭取與大農府乃至朝廷完全脫鉤,成爲大漢皇帝真正意義的私府。

石油乃是重要的國有資源,大漢油田的所有權是不可能放給私企的,開採權倒可採用授權易換方式,通過特許供油的方式,換取帝國石油等私企爲大農府免費開採石油。

油田就擺在那,帝國石油旗下的煉油工坊想用多少,就自行開採多少,但要由御史府和大農府共同派任的石油監進行監察記錄,依照大農府制定的油價,足額支付購油之貲。

此等作法雖不算完善妥當,卻是當下最合宜的處置方式。

單憑大漢朝廷的國庫歲入,是無法支應各式工業齊頭並進的,必須依靠更多的民間力量。

譬如油田開採,日後非但是帝國石油,朝廷或許還要扶持更多的私人油企,以便與帝國石油形成良性競爭機制,相信各世家大族也是很有興趣的。

只是現下其餘世家大族尚缺乏煉油和製取瀝青的工藝和經驗,建立的相關工坊更難達到劉徹制定的環保標準。

尤是東郡此次發現的淺層油井離大河不過二百餘里,開採時若不小心些,怕是會污染水源,便連淺層地下水都要考慮進來的。

濮陽城乃東郡郡治,是人口密集的大城,百姓富得流油是好事,但若家家的水井裡咕咚咕咚往外冒石油,那可就太慘了。

東郡油田暫時還得交由經驗豐富的帝國石油進行先期開採,上郡油田倒是可以讓各大世家進來試試水,好歹能積累些經驗。

大漢的石油產業若盡數被帝國石油壟斷,長此以往可不是甚麼好事。

漢七十年,七月十四。

三伏休朝結束的次日,大漢皇帝當殿向羣臣明言,東郡掘出石油,已命大農府與帝國石油協商開採之事。

朝臣們皆是歡欣雀躍,隨着煉油工藝的不斷改進,帝國石油的諸多工坊非但能從原油中獲取瀝青及甘油,更已能分離出燈油和火油等多種民間日用油品。

旁的不說,光是入冬後用以點柴取暖的火油,每歲就能爲帝國石油賺取萬金巨貲。

皇室實業在帝國石油中有兩成份子,而大漢權貴們能皇室實業獲取鉅額紅利,自是對此事喜聞樂見。

然皇帝陛下又是頒下聖諭,提出更令他們興奮欲狂之事。

帝國石油因將大舉投入東郡油田的開採,並在東郡廣設石油工坊,故上郡油田日後的油業發展需引入更多民間商家。

少府會主導此事,爲有意從事油業的商家提供有償的技術轉讓乃至工藝指導。

劉徹唯恐羣臣聽不懂這些新名詞,特意宣少府卿陳煌上殿,讓他負責向朝臣們仔細講述上郡油田的“招商方案”。

擔保金,監督機制,懲處條陳……

如此種種,陳煌足足講了近兩個時辰,羣臣們卻沒有半分不耐之色,皆是認真聆聽,中間還不時出言發問,生恐理解岔了。

待得陳煌講述完畢,羣臣皆是眼神大亮。

皇帝陛下果是散財童子,此等獨門生意都捨得分潤出來,不吃獨食,着實太豪爽了。

此等讓利於“民”的大善舉,自是沒有朝臣反對的,諸御史也不好拿甚麼商賈賤業說事,着實不宜在此處給兩眼放光的滿殿羣臣添堵,畢竟此舉符合不與民爭利的國策,且沒壞了甚麼祖制規矩。

下得漫長的早朝,羣臣們仍是議論紛紛,回到中央官署也是心不在焉的。

待得暮鼓響起,大臣們皆是急急離署出宮,多有相邀過府商談者。

七月中下旬,諸多關中世家分別聯手,由府內心腹家老出面,成立數家新商戶,與少府簽訂所謂的技術轉讓契約,並上繳爲防泄密而設置的大筆擔保金後,紛紛在上郡興建油業相關的工坊。

與此同時,帝國石油經過仔細探勘和初步規劃,也已着手試採東郡的新油井,並廣徵中原各世家協從興建各類工坊,使得他們也能從中獲利,順帶積累相關經驗。

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七十一章 所謂伊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變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
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七十一章 所謂伊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變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