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陰謀2

聽到這位小王爺的決定,屋子裡幾個人都是精神一震。

“小王爺說得好!在下等着一天早就等的不耐煩了!”一個壯漢興奮的叫道:“老子一定要把徐世楊的腦袋扭下來當球踢!”

但也有人有疑慮。

“切莫大意!即使華軍大部分都調走了,城內也有上千之數!加上徐賊親衛,他身邊少說還有兩千人!”

“崔大俠所說極是,不過也無需太過擔心。”

那小王爺得意的宣佈:

“若是沒有登封的事,就算徐賊來到這大理城,我們也是成不了事的,不過現在不同了,徐賊倒行逆施,我們已經有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協助!”

“哦?”屋裡的人更加興奮了。

畢竟,突然得知“吾道不孤”,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好消息。

這個屋裡的人是大理遺族,作爲主事人的“小王爺”,是大理國主的小兒子,他是庶子出身,並不怎麼受重視,從小代父出家,因而華軍押解大理王族北上的時候,誰都沒想起來段氏還有這麼一個王子流落在外。

不過庶子也是王子,作爲唯一一個還留在大理的段氏子嗣,這位“小王爺”成了大理遺族底下抵抗組織的精神領袖和旗幟。

不得不說,這位小王子做的還不錯——他一直告誡大理遺族不要冒頭對抗華軍,要忍耐,再忍耐,甚至主動配合華軍的某些行動也在所不惜,目的就是爲了保存實力。

然後他命令幾個核心手下在這大理城駐軍附近的地方租房開了這家小小的姬院,以姬女來收集關於駐軍的情報,同時掩護他們暗地裡的聯絡。

也許是因爲燈下黑,也許是因爲抵抗者們把敵意隱藏的很好,一直到現在,華軍都未發現軍營附近就有這麼一個小小的隱秘組織,正在策劃如何才能給他們造成最大的損害。

作爲一個無兵無將,只有幾十個自詡功夫高超的江湖人士和大理國士紳(大理也有科舉)拼湊的小組織,指望他們掀起大規模起義對抗華軍是不現實的,他們自己也清楚這一點。

但,有心算無心,暗殺幾個華軍高層,以此提振士氣和名聲,以吸引更多的人來加盟,他們倒是認爲自己做得到。

抵抗組織的機會並不多,但哪怕只能殺一個人,所有抵抗者的目標也都會定爲一個人——那就是徐世楊!

“你們儘管放心,本王已經派人去聯絡中原的同道了,等徐賊進入大理城,到時候他們會吸引那些護衛鷹犬的注意力,到時候,我們就有機會直接突襲徐賊本人!”

……

案子越來越大了。

由少森寺牽扯到丐幫以及整個中原武林之後,更多的違法事件被暴露出來。

經過刑部深挖,內閣得知:

有些所謂名門正派,被曝光曾經爲了某本所謂“武功秘籍”,滅某個小門派滿門。

有些大俠,打着“劫富濟貧”的旗號,打家劫舍,殺人放火。

更多的俠客,成了某些豪紳的爪牙,他們投身豪門,領個護院、拳腳師傅的差事,幫助豪紳欺壓佃戶,爲非作歹。

大周時代,佃戶如果還不上高昂的租子和高利貸,一般都是這些人負責上門討債,他們雖然自稱正道、豪俠,但對老百姓下手絕不客氣,一邊到處嚷嚷着“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一邊抓走別人妻女抵債。

當然,這都是大周時代的事,在華夏帝國統一後的這幾年裡,他們雖然略有收斂,但依舊習慣仗着自身武力欺行霸市。

目前的調查結果表明,除了霸佔某些名山大川,當做自己門派的地盤外(跟少森寺霸佔少室山是一個道理),所謂正派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欺行霸市。

他們通常霸佔着底層姬院(高等級姬院大多有豪紳背景)、私鹽買賣、武力收債的買賣,以及糞段等業務。

有些規模較大的門派,在大周時代甚至直接設卡收稅!

暴露出來的罪責,一樁樁一件件,大大小小多如牛毛。

對帝國來說,既然太子殿下已經下令嚴打,那麼他們一點都不介意好好收拾一下這些江湖豪傑。

……

秦國王都,河中府。

“嚯嚯,全直的丘道長也被流放了?”

玉龍侯左鶴林坐在長桌旁,捧着報紙嘖嘖唸叨:

“他不是號稱當初組織過義軍抵抗韃虜嗎?怎麼這次也被流放了?公孫勝就沒給他說幾句好話?”

“全直的道士霸佔民田數千傾,還放高利貸,被人告了。”

秦王坐在上首位置,捧着茶杯,淡淡說道:

“官府派人抓捕他的時候,他還抵抗。內閣就是考慮到他以前的功績,才只判了流放,否則判他凌遲都夠格。”

不知道是否是刻意學習他爹,現在秦王也特別喜歡開會。

只不過他開的是茶話會,秦國的主要重臣、軍事貴族圍坐在桌前,喝着茶,吃着小點心,氣氛輕鬆愉快的商議一些事情,定好了就各自按照規劃去做,直到下次開會確定新的目標時爲止。

這算是秦國的特色——高度封建。

秦王本人就是帝國的封建領主,他手下這些人:徐世楨、左鶴林、折可適、王啓年,同樣也是。

只不過秦王只需要向帝國效忠,而其他四位王侯需要同時向秦王和帝國雙重效忠而已。

“看報紙上的說法,這次的事鬧得很大啊,到現在都沒有結束的跡象。”王啓年說道:“我在國內的夥計說,現在整個綠林人心惶惶,很多人在傳,殿下要把天下豪傑連根拔起。”

王啓年是在座的諸位中跟綠林聯繫最深的一個——上馬賊本身就有綠林背景,以前的時候曾因劫掠士紳而被視爲邪道,後來因爲被帝國招安,也算進正道之一。

王啓年本身跟不少名門正派的掌門、長老關係不錯,因而遇到帝國嚴打江湖門派,他多少也有了點兔死狐悲的感覺。

“不是連根拔起,只是要正社會風氣。”徐世楨回答:“我得到的消息是,這次的案件,很可能還會擴大化——針對士紳,而不是江湖人那些小蝦米。”

“士紳?”王啓年驚訝的問:“這事怎麼牽扯到士紳頭上的?”

第239章 回家1第283章 虎頭蛇尾第52章 炮灰1第705章 南征5第695章 對交趾政策第681章 大捷2第41章 矛盾第425章 決心第680章 大捷1第613章 西域2第464章 人口!人口!1第101章 備戰3第65章 冬季2第494章 新春1第600章 瀨戶內海海戰1第17章 莒州徐家第478章 對比第290章 勸進第174章 人市第657章 四個快樂的小丫頭第469章 三級兵役制度第9章 得失2第114章 徐世鬆的選擇第162章 城門前第579章 江淮防線第133章 徐王一體第387章 道義與利益第480章 左鶴林第593章 反華夏包圍圈第229章 貨幣第338章 韃子的鹽第373章 財政2第163章 鎮邪第638章 孩子們第67章 糧食第53章 炮灰2第643章 父親2第369章 喜憂第697章 吉爾吉斯山2第26章 幹翻這世道第735章 矛盾第349章 屯墾村第391章 伐高麗3第132章 五蓮山第536章 到處都是機會第287章 醉酒的黑旋風第576章 如何治國第598章 奴隸戰爭2第580章 新的戰爭第58章 擴散第142章 談話第188章 小樊樓第629章 去江南第609章 平夏戰爭1第61章 公審第710章 升龍府1第181章 殺韃子去嘍!第73章 內訌與速度第299章 海盜第593章 反華夏包圍圈第581章 得與失第174章 人市第25章 未來2第529章 抓機會第504章 新的一年3第556章 黑店第221章 破莊第492章 五路伐金2第689章 碎葉-河中1第488章 善保說一下哈第234章 分裂第735章 矛盾第720章 大帝國4第703章 南征3第436章 收支1第213章 行動開始第156章 時局圖2第739章 禁槍第404章 替代役第241章 回家3第479章 絕望第267章 夜戰1第356章 劫掠1第303章 鐵山海戰2第43章 塢堡民兵第111章 間歇第20章 站隊第399章 海盜的想法第345章 江南市場第194章 沒事了第259章 戰黃河2第446章 薩廉第249章 利息第308章 重新接觸第279章 和平第111章 間歇第108章 塢堡血戰1第469章 三級兵役制度第339章 退路
第239章 回家1第283章 虎頭蛇尾第52章 炮灰1第705章 南征5第695章 對交趾政策第681章 大捷2第41章 矛盾第425章 決心第680章 大捷1第613章 西域2第464章 人口!人口!1第101章 備戰3第65章 冬季2第494章 新春1第600章 瀨戶內海海戰1第17章 莒州徐家第478章 對比第290章 勸進第174章 人市第657章 四個快樂的小丫頭第469章 三級兵役制度第9章 得失2第114章 徐世鬆的選擇第162章 城門前第579章 江淮防線第133章 徐王一體第387章 道義與利益第480章 左鶴林第593章 反華夏包圍圈第229章 貨幣第338章 韃子的鹽第373章 財政2第163章 鎮邪第638章 孩子們第67章 糧食第53章 炮灰2第643章 父親2第369章 喜憂第697章 吉爾吉斯山2第26章 幹翻這世道第735章 矛盾第349章 屯墾村第391章 伐高麗3第132章 五蓮山第536章 到處都是機會第287章 醉酒的黑旋風第576章 如何治國第598章 奴隸戰爭2第580章 新的戰爭第58章 擴散第142章 談話第188章 小樊樓第629章 去江南第609章 平夏戰爭1第61章 公審第710章 升龍府1第181章 殺韃子去嘍!第73章 內訌與速度第299章 海盜第593章 反華夏包圍圈第581章 得與失第174章 人市第25章 未來2第529章 抓機會第504章 新的一年3第556章 黑店第221章 破莊第492章 五路伐金2第689章 碎葉-河中1第488章 善保說一下哈第234章 分裂第735章 矛盾第720章 大帝國4第703章 南征3第436章 收支1第213章 行動開始第156章 時局圖2第739章 禁槍第404章 替代役第241章 回家3第479章 絕望第267章 夜戰1第356章 劫掠1第303章 鐵山海戰2第43章 塢堡民兵第111章 間歇第20章 站隊第399章 海盜的想法第345章 江南市場第194章 沒事了第259章 戰黃河2第446章 薩廉第249章 利息第308章 重新接觸第279章 和平第111章 間歇第108章 塢堡血戰1第469章 三級兵役制度第339章 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