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如何治國

皇宮的管理相對較爲鬆懈,這其實是新朝肇始的緣故,朝廷對自己國民的信任程度會比後來者強的多(參考一共的領導可以不帶警衛員在剛解放的城市逛街)。

另外一個原因也確實是徐家人沒有積累起當皇帝、皇族的經驗,暫時並未把自己當做超脫人類的半神。

第二天張宗來到美泉宮的一個側門,守門的禁衛軍士兵問清楚張宗的來意後,有人進門通報,得到美泉宮保衛處和駙馬本人的確認後,張宗得以帶着一個伴當進入美泉宮。

文季夫婦居住的別院在美泉宮外圍,這裡實際上就是美泉宮本身的招待所,帝國自己的高官在工作到深夜的時候(特別是兵部和工部那些以燕京太子行在爲核心,平時不住泉城的官員),偶爾也會被留宿,這時候他們就會住在類似的地方。

不過駙馬總是有些特權的,文季夫婦帶着他們的家人、隨從住在一個單獨的院落裡,這裡也算是美泉宮宮殿羣的一部分,但可供宮外的人留住,多長時間都可以。

進入這間偏宮,映入眼簾的景象都是十分附和北方……,或者說,附和徐世楊的審美觀。

院落空間格局很大,主建築是一棟兩層的小樓,兩側有兩排平房形成院牆,大門處還有供護衛居住的獨立房間。

院落中有個帶亭子和假山的水塘,水塘裡種着荷花並養着紅鯉魚;供人行走的路上都鋪着鵝卵石,兩側是低矮的冬青;冬青後面是大片平整的草坪,草坪間或種植着幾棵樹,以樺樹和松樹爲主(有人想拍馬屁種楊樹,不過徐世楊沒同意,他特別討厭楊絮)。

北方,特別是齊省、冀省那些華夏控制較早的區域,幾乎所有城市的大街和主幹道、富人家的院落,幾乎都是類似的風格。

這建築風格就是美泉宮帶出來的,考慮到美泉宮的建築風格又是徐世楊參與設計的,因此完全可以說這就是附和徐世楊口味的建築風格。

不過,張宗覺得,若是見的多了,這種整潔、大氣的風格其實別有一番韻味。

文季本人就在水池中心的小亭子裡等他,亭子當中的石桌上擺着四色果盤,兩壺溫酒,沒有任何侍女、太監或其他下人伺候。

“爲什麼不叫人在旁邊候着?”

張宗笑着問:

“不是說美泉宮特別喜歡用完顏家的子女做宮女太監嗎?我還沒試過讓這韃子皇族伺候的感覺呢。”

“沒什麼特別的,都一樣。”

文季搖搖頭:

“而且都是些小孩,看着怪可憐的。”

“你居然會覺得他們可憐?”張宗驚訝的問。

文季的大哥死在南遷時的戰場上,文家向來以主戰派著稱,文季本人以前也是個不願讀書,整日聯繫一夥江湖遊俠,吆喝着要北伐報仇的人。

實在沒有想到,這樣的人居然也會同情韃子?

“我以前肯定不會同情他們。”

文季淡淡的回答:

“不過現在嗎,我已經想開了,僞金罪魁全部授首,剩下的全都爲奴爲婢,我們已經贏了,報仇雪恥之後特意欺負一幫婦孺,其實沒多大意思,把他們當普通的奴婢就成了。”

“我們贏了?”張宗笑着問:“我們是誰?文兄打算留在北邊了?”

“留在這裡有什麼不好?”文季笑着反問:“北邊好歹也是華夏正朔,張兄喜歡北邊還是南邊?”

“大周尚未失其鹿,天子尚在,怎可自稱正朔……”

“大周偏安江南三十年了,華夏以一己之力再造神州,怎麼不能說是正朔?”文季笑着搖搖頭:“張兄今天來是爲了搞清楚這件事嗎?”

“這是文府的選擇嗎?”

“這是我的選擇。”文季平靜的解釋道:“我父親未加干涉,我兄長則是反對。”

張宗沒有再說什麼,他已經明白文家的選擇了。

很簡單的多頭下注而已,文相公本人已經老了,哪一天駕鶴西去都不奇怪。

他的兒子中,有爲大周盡忠的,也有站在華夏一邊順應新時代的,無論今後的局勢怎麼發展,文家至少都有路走。

“張兄,我也不瞞你,我已經覲見過華夏天子了。”文季坦然說道:“我在這裡有自己的工作:就是聯絡江南的士紳。”

張宗看着文季的臉,一句話都不說。

“現在是……是……,啊,對了,是招商引資。”文季苦笑着搖搖頭:“華夏的新名詞真是奇怪。”

“我現在的任務是聯絡江南士紳,招商引資,之後若是時局有變動,我會負責新的工作。”

至於是什麼工作,文季不說,張宗也能明白。

文家本來就是江南豪族,出了北方的太子妃,文季又是北方的駙馬,在江南士紳和北方皇族兩方面都說得上話,一旦南北戰爭爆發,他當然要負責勸說江南士紳歸順,好讓戰爭進行的更順利一點。

看起來,文季是打算先提前進行工作,從自己這邊開始下手了。

“文兄,我有幾個問題,望文兄解答。”張宗自然知道文季想要從自己這邊得到什麼答案,正好他本人也有些問題想要問清楚,就當是交換吧。

“張兄可直言。”

“我昨日有一家僕不甚受傷,在泉城第二醫院裡住下了。”

張宗說道:

“我去那醫館看了,不像是個窮人能看得起病的地方,可我明明見到有小兵也住進去了,這是爲何?”

“保險的緣故。”文季回答:“華夏軍中有名爲保險的事物,每個兵每月拿出軍餉半成買保險,帝國方面按數額外拿出一份相同的,士兵退役之後就可以憑保險獲得一份年金,若是受了傷,帝國政府也給報銷大部分醫藥費。”

文季解釋的很簡單,好在張宗也能大概明白保險的運作原理。

而且張宗也明白了同是漢人的軍隊,爲何華軍比周軍強出這麼多——華夏把士兵當人看,待遇好,士兵願意爲華夏而戰。

很簡單的道理,只是大周沒法學。

“那麼,第二個問題,若是北邊真的統一天下,共和官家打算如何治國?用何人治國?”

這纔是張宗最關心的問題:

華夏如此擡高武人地位,那麼統一之後,文人儒士的地位是怎樣的?

華夏到底是打算跟韃子一樣以武立國以武治國,還是迅速回歸傳統,以武立國以文治國?

第282章 最後一擊1第672章 南方第680章 大捷1第6章 勝利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210章 標杆第595章 選擇第19章 塢堡主們第290章 勸進第122章 徐家重組2第263章 戰黃河6第179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442章 賀使1第196章 開始變了第630章 安全第133章 徐王一體第354章 繞過第359章 炮擊第625章 扶桑局勢第398章 降服4第188章 小樊樓第180章 青州軍第434章 齊王第152章 採購第436章 收支1第580章 新的戰爭第202章 團結第726章 天子第132章 五蓮山第358章 準備戰鬥第175章 說服第176章 黃河大俠第710章 升龍府1第65章 冬季2第147章 淨海王第158章 李飛龍第439章 會議季2第34章 安排第196章 開始變了第624章 醫藥第717章 大帝國2第752章 無題第118章 當家主當了叛徒第469章 三級兵役制度第282章 最後一擊1第398章 降服4第710章 升龍府1第52章 炮灰1第350章 金礦第227章 留人第130章 破莒州1第478章 對比第495章 新春2第356章 劫掠1第495章 新春2第744章 殺徐世楊1第515章 僅剩一張皮第178章 收容所第390章 伐高麗2第136章 招募流民第56章 破寨3第435章 兵役制度第64章 我喜歡戰爭第404章 替代役第74章 爭執第661章 暴秦1第51章 殺第287章 醉酒的黑旋風第392章 伐高麗4第634章 交通安全第700章 戰利品第187章 赴宴第581章 得與失第185章 正道第474章 第一次掃北2第126章 生產第599章 倭奴戰爭3第125章 鑄炮第602章 倭奴戰爭4第623章 西域諸國1第253章 大生產2第144章 福船第80章 別矯情第471章 邊境衝突第188章 小樊樓第184章 英雄之意不在美第275章 換命第602章 倭奴戰爭4第200章 盛宴第5章 夜戰2第229章 貨幣第668章 金陵之戰,其實沒打起來1第151章 投資第480章 左鶴林第215章 祝家莊2第420章 移民1第566章 惠澤萬世第561章 北行記1第346章 未雨綢繆第248章 登州
第282章 最後一擊1第672章 南方第680章 大捷1第6章 勝利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210章 標杆第595章 選擇第19章 塢堡主們第290章 勸進第122章 徐家重組2第263章 戰黃河6第179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442章 賀使1第196章 開始變了第630章 安全第133章 徐王一體第354章 繞過第359章 炮擊第625章 扶桑局勢第398章 降服4第188章 小樊樓第180章 青州軍第434章 齊王第152章 採購第436章 收支1第580章 新的戰爭第202章 團結第726章 天子第132章 五蓮山第358章 準備戰鬥第175章 說服第176章 黃河大俠第710章 升龍府1第65章 冬季2第147章 淨海王第158章 李飛龍第439章 會議季2第34章 安排第196章 開始變了第624章 醫藥第717章 大帝國2第752章 無題第118章 當家主當了叛徒第469章 三級兵役制度第282章 最後一擊1第398章 降服4第710章 升龍府1第52章 炮灰1第350章 金礦第227章 留人第130章 破莒州1第478章 對比第495章 新春2第356章 劫掠1第495章 新春2第744章 殺徐世楊1第515章 僅剩一張皮第178章 收容所第390章 伐高麗2第136章 招募流民第56章 破寨3第435章 兵役制度第64章 我喜歡戰爭第404章 替代役第74章 爭執第661章 暴秦1第51章 殺第287章 醉酒的黑旋風第392章 伐高麗4第634章 交通安全第700章 戰利品第187章 赴宴第581章 得與失第185章 正道第474章 第一次掃北2第126章 生產第599章 倭奴戰爭3第125章 鑄炮第602章 倭奴戰爭4第623章 西域諸國1第253章 大生產2第144章 福船第80章 別矯情第471章 邊境衝突第188章 小樊樓第184章 英雄之意不在美第275章 換命第602章 倭奴戰爭4第200章 盛宴第5章 夜戰2第229章 貨幣第668章 金陵之戰,其實沒打起來1第151章 投資第480章 左鶴林第215章 祝家莊2第420章 移民1第566章 惠澤萬世第561章 北行記1第346章 未雨綢繆第248章 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