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桃仙宴被攪了去,天庭在此事落幕之際,卻是又操辦了一場更爲盛大的仙宴,爲慶祝天庭平定叛亂、重新安定三界秩序。
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極、九耀、十都,千真萬聖,盡皆到場。
玉京金闕,太玄寶宮,洞陽玉館,盡數開啓,七寶靈臺設座。
元易自是要前往赴宴的,昊天師叔第一時間便讓人來給他送上了請帖。
不是小師妹龍吉公主,而是天蓬真君卞莊與太白金星長庚。
況且,連老師與師伯都降下了化身,難得的露面前往,元易怎好不去?
不僅要去,還是盛裝出席。
非截教弟子元易,而是天庭四御之一的勾陳上宮天皇大帝,領着三才之位的三位輔官,現身於天庭之中。
當然,這一場盛宴的主角不是他元易,而是大師兄多寶,同樣,這也是多寶的機緣與契機。
一場盛宴,既是彰顯天庭秩序之威嚴,爲此前種種落下帷幕,昭告三界。
同時,也有幾分成全多寶大道機緣的意思在其中。
不過這第二個目的並非宣之於口,知曉其中門道的人並不會多就是了。
一身帝袍,身後跟着雲霄三人,各着神官服。
前方仙娥引路,引四人入座。
元易的坐席在相當靠前的位置,而云霄三姐妹的坐席就安排在他身後。
她們三人作爲執掌天地三才輔佐元易的人,本身虛掛的神位不低。
更何況,既是輔官,也可以是帝后不是?本就是他的道侶,聖人見證,只是天庭之中虛掛的神職沒有這般名頭而已。
元易坐於自己的坐席上,目光瞥過桌案上擺放的蟠桃,不由多看了一眼,打量了一番。
作爲天地間對壬水蟠桃最瞭解的人之一,他一眼就看出,這蟠桃是真蟠桃,卻非尋常子株所結。
天庭的蟠桃園他不曾去過,卻聽說過其中的諸多蟠桃樹,都是分化出來不知多少代的子株,效用差別極大。
甚至在元易他們這等存在眼中,與凡桃區別都不大了。
眼前的蟠桃,是那株壬水蟠桃靈根所結,真正的頂級先天靈根。
昊天師叔道還是一如既往的大方,用這先天靈根來招待他們了。
不過考慮到連聖人化身都受邀出現在此,似乎也合理,尋常子株蟠桃,顯得太過於寒酸了些。
多寶坐席也很靠前,近於主位,畢竟算是此次的主角。
而有了這麼一遭,亦能爲其代表的佛門匯聚大勢,這是已然可以預見的。
天庭重新安定三界秩序,是以這一場盛宴,也以安天爲名,安天大會。
大會在全半段的嚴肅之後,氣氛便是歡快了起來。
仙樂飄飄,仙娥獻舞,仙神四下走動,左右招呼。
元易與三霄姐妹自是與一衆同門湊到了一塊兒,推杯換盞。
“元易師弟,你教出來的這猴子好本事啊,把老師的煉丹爐都踹翻了。”
一道傳音出現在元易耳中,分明帶着調侃之意。
元易轉頭看去,玄都滿臉笑意。
“此事師兄你該問大師伯。”元易迴應道。
玄都能不知道是什麼事嗎?
此前是太乙,現在玄都也來看他熱鬧。
說起來,玄都此前都沒露過面,躲去第三十三重天深處的道境之中了?
“之後又當如何?透個底?”
元易搖頭:“你問我,不如問大師伯,我插手不多。”
這事可算不得他主導,一個個修八卦之道,就喜歡瞎打聽。
元易可真的不曾去安排什麼,用大師伯的話來說,順勢而爲,水到渠成。
元易說話間,目光卻是看向了多寶帶來的那幾位佛門弟子。
並非當初從截教帶去靈山的截教同門,而是真正在佛門創立之後,收入門中的弟子,根正苗紅的真正意義上的佛門弟子,一身所修,乃是純正的佛門之道。
佛門的道脈傳承與玄門不一樣,不似玄門道脈傳承那般一條條的延伸。
就因爲其教義之中的同體之大慈悲,師承也更混亂。
另外,多寶爲靈山之主,當下的佛門之主。
而佛門之後,還有着兩位聖人,接引聖人與準提聖人,也是如今封了尊號的佛陀之身。
來的這些人之中,迦葉、阿難等名號,元易是有幾分熟悉的,畢竟都是將來得享尊者名號的存在。
就在此時,有天兵闖入宴會來報,鎮壓孫悟空的五行山有所異動。
頓時一道道目光看向了多寶,元易也如此。
多寶面色平靜,從容不變,依舊寶相莊嚴,賜下六字真言,爲五行山施加第二重封印。
多寶也是有些無奈,他堂堂準聖,自是不可能鎮不住那猴子。
但到底是留手了幾分,元易說其每五百載當渡一劫,便定了五百載的刑期。
而且搞出這麼大的動靜來,再減期限就實在不合適了。
想當初天帝昊天的妹妹雲華仙子,只因私配凡人,觸犯了天規律令,便被鎮壓桃山之下上千載。
相比之下,猴子犯的事要大得多。
但五百載一劫,不好將其鎮壓太久。
卻不想這猴子的道行還在增長,以至於他以其修爲降下的適量鎮壓,竟是被動搖了。
降下六字真言鎮壓五行山,又點化五行山山神看管監守。
當然,監守之外,也負責照看。
猴子吃過的好東西太多,卻是囫圇吞棗,缺乏沉澱,縱是八卦爐之中走了一遭,道境修行上卻沒補全。
如今令其以鐵丸爲食,以銅汁作飲,做一番沉澱打磨。
當然,更重要的是讓其靜心,定住道心清靜,得修真我,見真我之道。
......
與天庭之上的熱鬧不同,洪荒大地之上的某處,一座五行山矗立,與大地聯結爲一體,厚重浩瀚的氣息瀰漫。
巨山之下,一隻猴子探出頭來,但任憑其掙扎,挾山超海之力,亦不能再動搖身上的神山。
掙扎無果,縱是心中不甘,卻也無可奈何。
那雙金睛艱難地擡起望向天外,雖不可得見天庭之中的盛宴,卻隱約能夠感受到那裡喧囂的氛圍。
“小猴子,祖師的教導別忘了,記得常回頭看看。
思緒飄飛,依稀間,有話語在他腦海之中閃過。
是了,靈臺方寸山,那位常在洞府外趴着拿玉石磨牙的麒麟師兄,曾與他說,叫他記得回頭看看。
回頭看看嗎?回頭......
猴子累了,也靜下來了,走得風風火火,他離開靈臺方寸山之後,早就不曾有餘暇再回頭去看看了。
“悟空,你當記得你的名號,忘了名,失了道,路便難走了。”
......
“悟空,你妄心漸生,清靜漸失,我看你此去定生事端,惹禍行兇.......你若忘了名,失了道,你所求,便也離你遠了。”
悟空,這是祖師爲他取的名號。
就在不遠處,石縫間一株山桃半人高。
“天庭的蟠桃,味道比起後山的那株桃樹差遠了。”
靈臺方寸山後的那株桃樹,所結之果分明比蟠桃園中的勝過許多。
蟠桃不過如此。
不過,爲何總感覺蟠桃園中的蟠桃,與那靈臺方寸山後的野桃,有一絲相似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