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子心知老師這是又給他安排上了什麼事,自也不好與自己老師爭辯。
老師什麼脾氣他又豈會不知曉?
而且,打心底裡他對於自己這位老師還是相當尊敬的,自己能有今日造化,多虧了那日遇上了老師。
唯獨有些遺憾,老師嫌麻煩,並不肯正式收他做弟子。
除了這名分之外,該有的福緣造化,卻是從未吝嗇過。
越是經歷得多了,道行上去了,便越能明白,當初老師賜予他和九霄山的,是怎樣的一樁天大造化。
神通道法,仙珍神材,皆是他人求之不得的事物。
“等等。”
就在赤松子領命要離去之際,又被再度叫住了。
“也無需將人領來此處,你讓他們入定悟道修行即可”
赤松子沒有猶豫,點頭應下,就此離去。
將事情交代給赤松子,元易皺眉沉思。
想了想,手一招,不遠處桌案上的一道道玉簡飛來,懸於身前,鋪展開來。
一條條大道顯化,瀰漫各不相同的道韻,混雜在一起。
元易伸手對着天地虛抓,一道道玄妙的氣機被攝取而來,一指點化,絲絲縷縷的道韻瀰漫。
元易打量了一番,指尖撥弄,將一條條大道重新做了一番梳理。
又在那百道之中抽離出一絲絲道韻神妙,將其一併融入那一點靈光之內。
“對了,還有這佛門之道。”
元易想着,虛空之中,金光大盛,璀璨神聖,大道神文化作道章,闡釋佛門之道。
那一縷縷道韻金光流溢而出,如百家一般,融入元易身前那靈光之中。
赤松子去的快,回來得也是極快。
回來之時,便見自己老師依舊坐於那一株白蓮近前。
而在周圍,一篇篇道章沉浮,文以載道,各自闡述着不同的大道,各有玄妙,雖然孱弱,卻已有了幾分氣象。
赤松子知曉,這是老師口中那百家之道,以及佛門之道。
而自己老師大道的根本,卻是玄門正宗,如今的道門之道。
他也曾去翻閱過這百家之道,畢竟是自己老師關注的東西,必然有其不凡之處。
讓赤松子覺得怪異的是,在自己老師身上,所看見的百家之道,分明比百家祖師自身的道境要更加高深許多。
這並非全是修爲境界所致,而是老師讓百家之道的推演更加圓滿,卻不曾偏離其原本的大道。
不僅如此,此時此刻,以老師爲中心,百家之道被其抽絲剝繭,隨後融合歸一,呈現出百家會流的狀態,被融合在一起。
百家出於道,而又歸於道。
或者說,老師皆百家之道,來拓展大道,讓大道更加廣闊。
不同的大道氣機被熔鍊,顯化爲一滴純淨通透的水珠,斂去了一切神異,樸實無華,卻映照天地。
“事情可辦妥了?”元易未曾回頭,開口問道。
“回老師,已經按照您的吩咐,事情已經妥當。”
元易點了點頭,手指蘸着水珠,在虛空寫下一個“心”字,一字之內,大道自生,造化孕育,顯照爲一方乾坤,納萬般大道於其中,成一座玲瓏洞天。
一字化界,一念可成天地,這對於如今的元易來說,算不得什麼費力手段。
便見那一字之內,天地化生,山川草木映照,納須彌於芥子之中,方寸之內,顯化萬般景象。
隨後,元易念頭微動,赤松子便是察覺到,一縷縷氣機被牽引而來,投入其中。
那些氣息,分明便是來自於他方纔回到九霄山選出的弟子門人。
元易手託這一方虛實洞天,略微沉吟,又從靈藥園中移來一株蟠桃樹子株,投入其中。
再次端詳了一番,元易滿意地點了點頭,擡手在眉心一點,一道神念引出,投入其中。
隨手一拋,將手中洞天扔給赤松子。
“你去做一番安置,守候些時日。
待得哪日此心境散去,事便了了。
我閉關些時間,無事勿擾,去吧。”
元易理了理道袍,施施然站起身來,同時對赤松子吩咐道。
Wшw● ttKan● ¢ ○
“老師,這……要如何安置?”
赤松子手中託着一個“心”字,遲疑了一下,還是開口問道。
老師這什麼都沒向他交代清楚啊。
元易擡手指了指,虛空一道雲鏡術映照而出,一隻猴子歪歪斜斜地穿着一身衣袍,混在在人羣之中。
奇怪的扮相引得來往之人對其好奇觀望,不乏指指點點,嬉笑逗弄。
那猴子卻是不嗔不惱,似模似樣地學着周圍人的舉止,看起來頗有幾分滑稽,卻出奇地並不顯兇惡之相,是以來往之人對其並無畏懼。
“這猴子乃是一尊先天生靈,身有道而無法,與我道門有些許因果牽連,他若入道,自有一番道緣,你看着安排一番吧。”
元易伸了個懶腰,一手探入虛空,拎着一隻麒麟角,將一道嬌小的身影給拎了過來,一尊異獸也不曾逃過。
“猙,玉霽,你們兩個與赤松子同去,此事與你們也算有些許干係。”
交代完這一切,元易身影直接消失不見。
卻不是元易離開了,而是赤松子與猙、玉霽,一併被元易直接給移出了道場。
不給他們反應的時間,已經將他們三個給扔去了洪荒大地之上。
而元易自己,則是將玉簡收拾了一番,煮了一壺茶。
待茶水盡,收起杯盞,走回了洞府之中,閉關修行。
瓊霄與碧霄被他拎起閉關,自身也得好好閉關一段時日才行,將道承梳理一事做完。
至於其他事?那自是與他無關。
赤松子他都不曾收作親傳弟子,自然也沒打算收徒,徒弟什麼的,多麻煩。
當然,指使赤松子做事還是不錯的。
爲此,元易以大神通,將道土映照於一字之間,融匯百家之道與佛門之道在其中,祭煉出一方道境來,又以此道境爲根基,點化出一道化身,坐鎮其中。
做完這一切,元易便不打算再幹涉其他了,璞玉的雕琢,順其自然便是最好,匠氣太重反倒落了下乘。
道場沉寂無聲,不顯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