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支援

揚州知府衙門門口,薛訊帶着整整二十車的東西停在了門口,對着正快步走出來的揚州知府行禮並大聲的說着:

“大人,學生(薛老爺有個童生的功名啊!好在也能勉強稱之一聲學生了,不怎麼寒磣。)皇商薛家家主薛訊,學生聽說咱們沿海百姓遭了颱風了,家破人亡不在少數,還有不少鹽戶連着出鹽也沒法子出,很是艱難,朝廷還有大人們正爲着救災忙碌,薛家不敢和揚州鹽商鬥富,可是也想着爲朝廷多進一份心,爲百姓多出一份力,所以帶來了這些。“

說話間,手一揮,後面薛家的下人們就把這些車都掀開開,露出裡面的東西,那揚州知府,府衙的官吏,還有周圍的百姓都能清楚的看到,這車裡面都是些被褥,鋪蓋,衣裳,看着到是不怎麼值錢的東西,一個個都有些詫異,不明白他們這是弄的哪一齣,救災?以前不都是出銀子嗎?怎麼來的不是十車銀子?好吧,他們想的好像是太美了些,十車銀子,府庫都沒有這麼多把!

“你們這是?“

知府大人先開口了,他是最高長官自然是他先說話,官場上這一點還是很講究的。當然這也有別的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意思。

“大人,救災如救火,學生想着若是捐助了銀子,大人還要派人採購,還要縫製,很是麻煩,所以索性就把家中不用的被褥,還有不穿的衣裳都收拾了,挑着這些百姓們能用的上的都帶來了,省去了大人的時間,也好早些到了災民的手上不是,對了,另外薛家還有一處雜貨鋪子,學生已經讓人去籌集了鍋碗瓢盆這些尋常人家都需要的東西,到時候籌備齊了在送來,只是那些修建房子的磚瓦之類的,學生一時沒有地方籌備,往大人見諒。“

這麼一說,是個人都明白了,這是爲了災民在捐實物呢!雖然看着好像不怎麼起眼,可是就薛訊說的,確實是省卻了不少的時間,而且考慮的也確實很是周到,甚至是他們往常沒有想到的,尋常救災,不管是官衙也好,還是那些百姓也好,想到的大多是怎麼施粥,怎麼捐銀子,或者最多是準備些藥材,免得大災之後有疫病,確實把災民們重建家園的事兒也疏忽了。

揚州知府這個人前面林如海就說了,雖然有些迂腐,可是卻是個不錯的官,說不上怎麼悲天憫人,可是還算是盡責,說起來,這樣的官其實在整個大環境下那絕對已經是個很不錯的官員了,這也是他會被皇帝派到揚州這麼一個關鍵的地方當知府的原因。

這樣一個屬於好官的知府,看到薛訊的這一手那是立馬很是感動,心下對於薛家的感覺也是分外的好了起來,雖然他心裡隱隱覺得薛家不直接捐錢,可能是生怕被貪污,或者是有些做戲的可能,但是好歹人家是真的付出行動了不是!

“好,好,薛家不愧是紫薇舍人之後,體恤百姓,家風仁厚,本官替百姓謝謝薛家了。“

說着立馬也是一個揮手,後面的師爺很有眼色的立馬找了文書開始登記這這車上的東西,那師爺也想着是不是薛家搞這一出是想着給薛家多攢些好名聲?人家好歹出東西了,咱們怎麼也要配合一下不是!薛家怎麼說也是金陵四大家族,還是有實力的人家,自己也不好和人家對着幹,於是原本該先拉進去等記的直接成了在門口等記了,外頭的人是越圍越多,知府看着,腦子一轉,立馬覺得這是一個給自己官聲創造新高的好機會,也跟着往杆子上爬,立馬對着周圍的百姓說道:

“諸位父老鄉親,我沿海百姓正在受災,本官已經上告了朝廷,想來不久就會有賑災的指令下來,只是救災之事刻不容緩,今日皇商薛家能爲了災民,救命於水火,想來各位父老也同樣心存善念,若是各位家中又多餘的衣衫,被褥,還請多多支持,好歹讓災民能早一日拜託衣不遮體,夜難安眠的窘況。“

說話完後還特意慎重其事的給周圍的百姓行了一禮,姿態很是做足了,就是知道這知府沒有任何準備的薛訊看了也不得不承認,這知府大人看着很是有些心憂百姓的樣子,絕對是好官的表率。心下不禁對於這官場上變臉的本事有些心驚,看着他們這樣,也不由的擔心,若是那天自家兒子真的當官了,是不是真的能比他們厲害,是不是會被這些人欺負。

而一邊的百姓們看着也有些動容,好官啊!真的是好官啊!上頭賑災的命令沒有下來,這知府就知道先多替災民考慮了,有這樣的知府,揚州的百姓那是絕對有福了,想來若是那天自家有了大災,估計也能得到這樣的救助呢!

百姓都是很單純的,也是很容易感動的,這樣平日裡高高在上的老爺們對着他們一個行禮,立馬就溫暖了他們的心了,一個個忙不迭的跪下回禮,還大聲的回答道:

“大人折煞草民了。“

“大人,草民家中有不穿的舊衣,這就拿來。”

“對,我家也有一條被子多着,本是給我家小子成婚用的,先拿來救災。”

“大人,草民家中有兩個鐵鍋,我拿一個過來,您給災民送去,他們總要做飯吧!”“

“哎呀,這說起來,我家多了一把菜刀呢!他們總要用的,我去拿。“

。。。。。。

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轉身回家拿東西了,這些都是尋常的百姓,他們即使真的有心,可是能出的東西不會多,不過是一二件而已,而就是這樣的一二件,對於他們來說也是盡了全力了。

這個時候又有周邊其他的商鋪的人聽到了這裡的消息,趕了過來,要說這掌櫃東家之類的,這樣的人和那些百姓可不能比,他們銀子更多,可是他們的疑心也更重,生怕是官府拐着彎的折騰他們,不過當他們看到知府衙門門口都是一些實物之後,這疑心倒是去了大半,若是知府衙門是爲了銀子,那裡會要這樣的東西!看樣子是真的爲了災民了,這救災,他們還是願意出一份力的,人之初,性本善嘛,是個人都有同情心,都對於弱者願意伸出援手。

“去,把後院那些上次咱們家擴建圍牆多出來的轉頭,瓦片都運來,那些個多的堆着咱們也沒有用,給了衙門,還能給災民重新建房子,這天都要涼了,再不建,災民這日子可怎麼過呢!”

一個身上穿着藏青色綢子的中年人對着身邊的長隨囑咐起來,說話間眉眼間帶着一絲不易察覺的高高在上,在他眼裡,自己是在施捨,是自己有善心。

邊上另一個和他差不多的中年人看了他一眼,滿臉的不削一顧,轉頭大聲對着身邊的人說道:

“要嘛不做,要做就要做到位,既然是爲了災民,那咱們也不能小氣了,拿那些個不上不下的東西對付人,你去,回家和太太說一聲,讓她在家裡收拾收拾,把用不上的那些被褥衣裳之類的都拿些過來,不用太好的,綢子什麼的百姓也穿不上,就細布的那些就成,還有讓家裡再帶五十石米過來,災民吃飯也是大事兒,知府衙門官倉固然有糧食,可是誰知道夠多少人吃的,咱們也盡一份心吧,對了咱們家城外的山上不是還有好些木材嘛,也運點過來,蓋房子沒有木料可不成。”

這一連串的吩咐,眼見着就是不下二十車的東西,聽得邊上的人一個個都崇拜的看着他,他心裡立馬得意了,再看看邊上那個老對手七竅冒煙的樣子,滿意的不行,還最後加了一句:

“用剩的磚瓦,能蓋起半間屋子就不錯了,運過來丟人現眼啊!哎,真是厚臉皮。”

說完一甩袖子,就往回走,那藏青色衣裳的中年男子氣的眼睛都紅了,牙齒咬的咯吱咯吱的響,等着那人走後,他再也忍不住了,大聲說道:

“去,傻站着幹什麼?還不快去窯廠,給爺定東西,二十萬塊磚,五萬塊瓦,爺怎麼也要建上一排的房子不可,誰敢說爺丟人現眼?”

揚州因爲鹽商時不時的鬥富,弄得如今這整個揚州的商人們都多多少少的有了這麼一種習慣,那就是不能讓同行比下去,剛纔那兩個都是綢緞莊的主子,這薛家也好,林如海也好,都沒有使什麼手段,他們自己和自己鬥上了,若是林如海知道這樣,只怕就是睡着了,立馬笑都能笑醒了。

果然,這兩個東西還沒有運來,這事兒已經傳得沸沸揚揚的了,揚州這地方,除了鹽商,其他的各大商家也是不少的,誰讓揚州富庶呢!於是富裕的地方,這大商戶,有錢人就越多,有錢人一多,這派系自然也多,一個兩個纔開始的時候或者真的只是想着盡一份心,隨便給點什麼,免得讓人說自己這是爲富不仁什麼的,可是架不住後頭有人火上澆油不是,不過是一天的功夫,這幾乎每一家富戶都開始上火了,一個個的往衙門裡走,不說是知府衙門了,就是林如海的鹽道衙門,也有了不少人送救災的清單過來,因爲不是直接送銀子,那零零散散的車更是多的數不勝數,更要命的是,這東西看不出銀子啊!收的人高興,拿出來的人居然也很高興!你說怪不怪。

來來來,咱們算算啊!就說這轉頭,五十兩能買上二十五萬塊,看着多吧!真要算銀子,那是真不多,一塊磚才過少錢?都能忽略不計,這樣一來,這些富戶們都不覺得花錢心疼了不是,只想着這便宜東西,送出去真是長臉啊!看看,多少車啊!看着就排場,爲了排場,爲了長臉,自然是越多越好,反正不值錢嘛!可是他們忘了,他們送的不僅僅是磚,還有別的,比如瓦,五萬塊瓦,還有什麼木頭,什麼衣裳,什麼布料,還有被褥,這東西看着零碎,看着每一樣都不怎麼值錢,可是數量一起來,在這麼一加,立馬就不一樣了,其實還真不是社呢麼小數字,就最初那兩個富戶,真要算計起來,一人最起碼出了一二百兩銀子。

要是當時衙門說讓他們花銀子救災,估摸着他們是打死也不肯出這麼些銀子的,能出個五十兩,估計他們就覺得自己花了很多錢了,回家還要肉疼上半天呢!可如今呢!一個個都沒當回事啊!只覺得這從自家一長串的車子出去,比隔壁那家多了兩輛車,那就是自己長臉了!把人家比下去了。

林如海看着這源源不斷的救災的東西,眉開眼笑啊!雖然說這一次的大災他的鹽稅估計是夠嗆了,可是看看,這救災上自己是稱心的不行了,不說別的,就說那房子,按照如今這些物資的數量,那些鹽戶怕是提前幾十年要進入小康了,從茅草棚子能直接晉升到了磚瓦房啊!這能提升這些鹽戶多少的幸福感啊!

好吧,這些什麼幸福感什麼的,林如海其實不知道這個詞,只是明白若是這房子建好了,讓鹽戶住上這樣的房子,對於鹽戶來說是多麼的不敢置信,能讓他們對於未來的工作添加多少的熱情,又能讓他們將來避免多少的災禍而已。

這樣的就在送物資活動連着進行了三天,這知府就來找林如海了。

“林大人,這次咱們可是一下子解決了不少的問題啊!不用等着朝廷的消息,這些東西,咱們可是就能直接送到災民那裡去了,能用最快的速度把救災的事兒給安排下去了,這絕對是好事兒,可是我總覺得好像有什麼事兒給漏了,總是想不明白,這不是來找你問問,想聽聽你這兒有什麼想頭沒有?”

這樣有人上杆子送物資,這知府也絕對是頭一次遇到,腦子有點亂,一時感覺自己有點抓不住重點了,這纔來找同樣接受物資的林如海商量了,林如海一聽,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他當初可是和幕僚商量了很久的,自然明白接下來該做什麼,於是立馬說道:

“說起來這樣的事兒本官也是頭一次遇到,還是大人牧守一方的功勞,教化百姓如此淳樸良善,能做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教化之功,如海是望成莫及啊!“

高帽子嘩啦一下直接扣上去了,知府一聽自己教化有功,也滿意的很,心裡還想着,果然是自己的功勞啊!自己這是用聖人之言感化了百姓,這才讓百姓有這樣的覺悟呢!

想到這些,臉上的笑容也更盛了幾分,林如海一看這樣,立馬又繼續說道:

“這樣的盛況,咱們怎麼也該讓聖人知道纔是,過不了多久可就是聖人壽辰了,如此善舉,這樣的百姓,讓聖人知道了,只怕是比什麼壽禮都讓聖人高興呢!這是盛世纔有的盛況呢!“

又是一頂帽子,明顯是讓知府先往上頭報告,不管是上頭信也好,不信也好,反正那是讓知府當出頭鳥了,這是把知府都快要架起來了,偏偏知府一聽還覺得很是有道理,忙不迭的點頭,贊同的說道:

“確實如此,這樣的大事那裡能不讓聖人知道。不過有一點,林大人,咱們這東西都收的不少了,是不是該開始往受災的地方送了,不然這拖延下去,到時候別的到時還好,這建房子可就來不及了。“

果然是個好官啊!這就立馬想到這些了,林如海心裡倒是對於自己算計了一下他有點不好意思了,好在也不是什麼壞事兒,只是怕自己這管鹽的管到民生上讓人說嘴而已,不過既然這知府提出來了,他有些事兒自然也要提醒一聲的,不然真的是不好意思了。

“恩,衣裳糧食什麼的先送去,這個是最重要的,至於建房子,也能招呼着那些災民自己開始開工挖地基,先動起來,只是這事兒咱們也該和聖上說說纔是,畢竟這一次大家捐贈的都是磚瓦,這要是建起來,這災民以後的房子,只怕是比咱們城外那些農戶的家裡都好了,別到時候讓人揪着這事兒給咱們出什麼幺蛾子,到時候咱們可是說都說不清楚了。“

話說到這裡,他心裡還加了一句,特別是鹽戶。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鹽戶苦啊!生存艱難,死亡率高,能活到四五十的基本沒有,所以都沒人幹,最後朝廷直接就下了令了,把那些被抓的逃犯,或者是官府發配的犯人送過來煮鹽,這些人在沒有大赦的情況下世世代代都被當成鹽戶來用。

既然都是犯人的身份過來,即使如今都不是犯人了,可是畢竟是犯人之後,這樣的人住能住什麼?吃能吃什麼?無論是哪朝哪代,鹽戶都是低人一等的存在,都是所有人中最苦最窮的存在,這要是哪天突然這鹽戶比尋常百姓住的好了,可不就是讓人詫異,容易讓人尋思嗎!

就是那些災民,說起來,能在海邊住的,那一般都是漁民,說起來,這海邊的漁民也是百姓中最窮的那一幫子人,到如今能住上什麼土胚房的,那都是漁民中的富戶了,這一下也全折騰成了磚瓦房,也容易引起別人仇富不是!

林如海這麼一說,知府也不傻,立馬就想到了,眉頭一下子也皺了起來,想着還真是個事兒呢!

“確實大意了,光顧着收東西了,倒是忽視了,這可怎麼好,這東西都收了總不好不用,這要是不用,咱們豈不是辜負了百姓們的善心!“

“所以說,本官想着,咱們不管怎麼說,先給聖上說明一下,至於這造房子,好歹打地基也需要些時間,先幹着再說,聽聽上頭的意思,實在不成,上頭什麼意思都沒有,咱們就這麼着,每家只給他們一部分磚瓦,然後給每家宅基地畫大些,他們怎麼建咱們不管,這樣一來,憑着這些窮苦百姓佔便宜的性子,只怕是爲了能把宅基地都蓋起房子來,會把磚瓦給賣了,好多換些土胚什麼的,多建造幾間屋子。如此一來,豈不是就不顯眼了?“

不得不說,林如海的方法的確可行,山上,海邊,這樣的地方土地其實是最不值錢的,給每家多劃拉一些宅基地那是一點問題也沒有啊!可是磚瓦呢!即使收了這麼多,細算算,估計也就一家一二間房子夠用的,想蓋大根本不夠,所以到了最後,百姓拿到了磚瓦,捨不得,自己賣了換土胚,那和他們官府就沒有關係了,反正他們收到的東西那是全救災給出去了不是!

知府大人聽了林如海的建議,立馬眼睛就眯了起來,他突然明白過來了,只怕這裡頭的道道,這林如海想了不是一天兩天了,若是這樣,他細細的一想,後背就是一涼,他怎麼覺得這裡頭好像充滿着林如海的算計呢?可是怎麼想他都想不出這林如海打的是什麼主意,怎麼看都是自己佔便宜,好像和他沒有什麼關係啊!那麼他到底爲了什麼?

算了,不管了,不管怎麼說,在這一件事兒上,無論是自己,還是林如海,或者是災民,都是屬於收益的,這就可以了,不必這麼計較了,和林如海搭檔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這人也不是什麼愛給人挖坑的,這一點還是信得過的,或許這裡頭有他們鹽道上的事兒?恩,這個自己不好插手,就當不知道吧!

這樣一想,知府立馬笑眯眯的說道:

“好,就這麼辦,這樣,這一次的大事兒咱們兩個一起聯名寫摺子,畢竟這是衝着咱們兩方的災民來的,也不好落下了你不是。“

雖然不知道林如海算計什麼,也不想計較太多,可是關鍵時候,知府還是直接拉着林如海一起了,只要這摺子是兩個人聯名的,他就不怕被林如海算計不是!這年頭,能當官的,誰也不是傻子!

“好,這是大人擡舉如海呢,我一個鹽道的,和您這府臺聯名,哈哈哈,我可是佔了便宜了,對了,這一次這些送救災物資的百姓什麼的,咱們是不是也該提一提,好歹也是他們一片的善心。“

林如海也看出來了,這知府防着自己,他也不在意,只要自己沒有了插手民生的嫌疑,聯名什麼的那是不礙事兒,順帶他還把話題轉了一轉,好歹給別人也增加點什麼好處不是!

“恩,應該的,特別是最先發起的薛家,這是一定要說的,若不是他們,也不會有這多人踊躍,對了,聽說住在你家的賈家那位公子,這次也出了好些東西,咱麼也該寫上,不過是客居,還是個孩子,就能有這份心,不容易啊!”

花花轎子人人擡,既然林如海認可了和自己聯名,那就是這裡沒有算計自己了,那自己也該給他點好處,早知道這賈家大房的公子在他這裡呢!太送了東西到衙門,也不好當看不見,就提上幾句好了。

果然是皆大歡喜啊!不管是知府還是林如海,對於這樣的提議都很是滿意,歡快的借束了他們的雙邊會談,寫下了摺子,快馬往京城而去。

第47章 牙和變老第60章 論親第51章 官田和租子第33章 傘4第十五章第43章 災第55章 詩啊第43章 災第33章 傘4第47章 牙和變老第六章第29章 書樓第38章 林家有子第44章 支援第37章 說京城第32章 傘3第56章 僧道和甄費第二十章第61章 梅家園子第47章 牙和變老第二十一章第十六章第53章 不省心第十八章第29章 書樓第63章 遊園和魚第九章第49章 三年第45章 京城第56章 僧道和甄費第十五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69章 番外1第49章 三年第十章第30章 傘第59章 包租公第41章 失落的妹妹第二十六章第67章 林如海的心思第68章 大結局第一章第48章 開會第60章 論親第二十一章第55章 詩啊第48章 開會第八章第34章 學習第48章 開會第37章 說京城第二章第八章第31章 傘2第49章 三年第40章 妹妹第46章 摔第二十六章第十五章第69章 番外1第67章 林如海的心思第62章 留客第33章 傘4第39章 來人第66章 六年第二章第一章第二十一章第51章 官田和租子第41章 失落的妹妹第五章第七章第63章 遊園和魚第38章 林家有子第49章 三年第63章 遊園和魚第34章 學習第55章 詩啊第二十八章第十六章第一章第47章 牙和變老第63章 遊園和魚第45章 京城第30章 傘第41章 失落的妹妹第二章第52章 甄家處理第40章 妹妹第59章 包租公第二十二章第31章 傘2第67章 林如海的心思第一章第十七章第51章 官田和租子第62章 留客第64章 人選和法子第五章
第47章 牙和變老第60章 論親第51章 官田和租子第33章 傘4第十五章第43章 災第55章 詩啊第43章 災第33章 傘4第47章 牙和變老第六章第29章 書樓第38章 林家有子第44章 支援第37章 說京城第32章 傘3第56章 僧道和甄費第二十章第61章 梅家園子第47章 牙和變老第二十一章第十六章第53章 不省心第十八章第29章 書樓第63章 遊園和魚第九章第49章 三年第45章 京城第56章 僧道和甄費第十五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69章 番外1第49章 三年第十章第30章 傘第59章 包租公第41章 失落的妹妹第二十六章第67章 林如海的心思第68章 大結局第一章第48章 開會第60章 論親第二十一章第55章 詩啊第48章 開會第八章第34章 學習第48章 開會第37章 說京城第二章第八章第31章 傘2第49章 三年第40章 妹妹第46章 摔第二十六章第十五章第69章 番外1第67章 林如海的心思第62章 留客第33章 傘4第39章 來人第66章 六年第二章第一章第二十一章第51章 官田和租子第41章 失落的妹妹第五章第七章第63章 遊園和魚第38章 林家有子第49章 三年第63章 遊園和魚第34章 學習第55章 詩啊第二十八章第十六章第一章第47章 牙和變老第63章 遊園和魚第45章 京城第30章 傘第41章 失落的妹妹第二章第52章 甄家處理第40章 妹妹第59章 包租公第二十二章第31章 傘2第67章 林如海的心思第一章第十七章第51章 官田和租子第62章 留客第64章 人選和法子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