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公祭

就在關興和王平、馬謖他們剛在城守府坐定時,有軍士來報,張嶷將軍傷重不治,已經身亡。關興等人得信大驚,忙一起趕到了醫所。醫所大門內的院子裡,已經放滿了陣亡軍士的遺體,關興等人來不及仔細查看,就由帶路的軍士帶着來到了一處房間內。

這個空空的房間內,只在中央架起了一塊門板,而張嶷將軍的遺體就停放在這塊門板上。此時已經有人爲張嶷將軍擦洗過了,張嶷微微有些發黑的臉上,帶着一絲滿足的微笑。而一身玄色的鎧甲上的血跡也已被擦去,只是在縫隙間的一點血痕和鎧甲上留下的傷痕,說明了張嶷將軍生前曾經徑歷過一場苦戰。

面對張嶷將軍的遺體,三人都說不出話來,與張嶷將軍相處時間比較長的王平將軍臉上已是流滿了淚水。半天后,關興喊來一名校尉,哽咽着吩咐他去尋一口上好的棺木來,收斂張嶷將軍的遺體。校尉答應着跑了出去,關興又讓快馬把張嶷將軍陣亡之事報與諸葛丞相。

孔明在許昌府中,正擔心牧野和黎陽二城的情況,先是魏延送來了攻佔牧野城的報告,幾天後,關興攻佔黎陽城的報告也送到了孔明的案頭。雖說攻佔了牧野和黎陽二城是孔明希望看到的結果,可是巨大的傷亡數字和老將軍張嶷的陣亡,還是讓孔明的心裡有了一些難過。

參軍楊儀看出了孔明的想法,勸道:“丞相,自古以來慈不掌兵,爭戰中死傷再所難免,如今我蜀國已得牧野、黎陽二城,破魏指日可待,那些將士死得其所,丞相也就不要過於難過了。”孔明長嘆一聲答道:“吾何嘗不知慈不掌兵之理啊,可是此戰陣亡了數萬將士,這麼大的傷亡,猶其是張嶷將軍亦戰死於此役,我又如何能無動於衷呢?”

孔明感慨了一番後又說道:“聽聞陛下在成都府修建了”烈士陵園“用來安葬戰亡之將士,並四時給予祭奠,吾在這許昌城亦想建一此烈士陵園,用來安葬張嶷將軍及戰亡之將士,楊參軍你去督辦此事吧,務必儘快完工,吾會命魏延與關興二人,把戰亡之將士遺體儘快送回,吾亦要公祭這些戰亡之將士。”

楊儀領命去選址開建烈士陵園,孔明開始上奏表,然後命人送往成都府。再下令給魏延、關興二人,命二人把戰亡將士遺體送往許昌府,猶其是張嶷將軍之遺體。

此時成都府中的烈士陵園己經完工,陵園中一座高達十丈的紀念碑撥地而起。巨大的青石基座上鑲嵌着漢白玉的浮雕,正面是“烈士紀念碑”五個金字,紀念碑的後面是高達三丈的“烈士紀念堂”。紀念堂的後面是大片的墓地,胡博和一百零九名將士的遺體就全部安葬在這裡。整個烈士陵園都用漢白玉石做的欄杆圍了起來。

這一天是我定下的舉行公祭的日子,上午己初[上午九點]時,我和一班文武大臣一同來到了烈士陵園的門口,從門口就能看見高聳巨大的紀念碑。順着青石路我領着衆人來到了紀念碑前。這個時代還沒有獻花圈一說,因此紀念碑前放的還是香案和紙燭、祭品。

大臣的身後還有大批的成都的百姓,站在前面的是戰亡將士的家屬。我站在最前面,拿出一張由鄧芝寫的祭文開始朗讀。伴隨着我朗讀祭文聲音的是身後戰亡家屬們低低的哭泣聲。一篇不算長的祭文讀完後,我把文稿投入了火中,然後點上了三柱香,三鞠躬後上香。

我的舉動驚呆了所有的人,帝王只有在敬天地和祖宗時纔會行三鞠躬的禮,可今天我卻對戰亡將士行上了這樣的大禮。讓所有的人都感到意外,而那些戰亡將士的親屬卻有發自內心的感激。在我之後,大臣們也依次上前上香祭拜。然後是那些親屬和百姓。

全部祭拜完後,我又來到了紀念堂這裡,這裡搭起了正式的靈堂,三清觀的李道長也被我請來,正在靈堂前做着法事。到了這裡我沒有再祭拜,而是站在了一邊,看着那些親屬們進行祭拜。整個公祭進行了一個上午,當我回到宮裡時,已是午時了。

我在公祭時,竟對戰亡將士行了大禮的消息在半天內就傳遍了成都府。對我這種行爲百姓們議論紛紛,大多數都是稱讚的,猶其是那些戰亡將士的親屬,更是自豪不已,而旁人看向他們的眼神也大不相同。百姓中偶而有人說我不懂禮數,只是這樣的言論一說出來,就淹沒在一片申斥聲中,偏激的還會拳腳相加。

這些我都不知道,我正面對着孔明快馬加急送來的奏摺。看到奏摺中雖然是攻下了牧野和黎陽二城,魏國新都城鄴城已是無險可守。但是那巨大的傷亡和老將軍張嶷的戰亡,卻讓我怎麼也高興不起來。我讓安公公去速傳揚威將軍張英前來。

一個時辰之後,揚威將軍張英出現在了御書房中,見過禮後,張英問道:“不知陛下今日宣未將前來所爲何事?”我不忍親口告訴他他父親張嶷將軍戰亡的噩耗,只是讓安公公把孔明的奏摺拿給了張瑛看。張英不解的接過了奏摺看了起來。

當張瑛看到奏摺上寫着“此役撫戎將軍張嶷戰亡”的字樣時,先是吃驚的睜大了眼睛,待再一次看清時,不由的痛哭着伏倒於地。待張瑛哭了一會後,我示意安公公上前扶起張瑛,然後說道:“張將軍節哀,張嶷將軍不興戰亡,朕亦爲之傷感,然張嶷將軍拼死守住了城門,爲我蜀軍拿下黎陽城立下大功,死得其所也。

諸葛丞相奏摺中所奏,將於許昌城亦建“烈士陵園”用來安葬戰亡之將士,朕亦感欣慰也。而今諸葛丞相處損兵折將,朕欲命你帶五萬新軍前往諸葛丞相軍前效力,如此你又可親自祭奠身父張嶷將軍,你意如何?”

張瑛再次伏地拜道:“未將謝過陛下恩典,未將這就回軍營整軍前往諸葛丞相軍前效力。”我點頭說道:“善也,你先去營中整軍,朕會知會兵部發下調令與準備糧草之物。”張英含淚告退而去,我一面讓安公公去給兵部傳旨,一面準備給孔明的親筆回信。

第六十六章 救濟第九十章 船廠第四十七章 孟節第一百四十八章 黎陽第五十六章 樂園第九十二章 江陵第六十九章 攻城第六十六章 救濟第九十五章 相持第一百三十五章 府庫第一百五十四章 破城第四十七章 孟節第一百二十六章 小懲第一百七十四章 水寨第一百二十七章 商人第四十八章 夜談第三十六章 後勤第十六章 讚許第三十一章 軍校第四十六章 李恢第八十八章 結果第三十六章 後勤第八十六章 商隊第一百零五章 奪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攻魏第一百三十六章 復奪第一百四十九章 公祭第三十七章 鍊鋼第一百四十五章 援助第四十三章 趙廣第七十二章 敗仗第一百五十章 鳴冤第一百一十二章 山越[下]第七十一章 新法第一百三十六章 復奪第七十四章 再攻第四十七章 孟節第一百一十六章 官制第二十三章 後宮第一百一十九章 活字第十三章 收徒第一百零一章 水軍第一百六十四章 自立第一百四十七章 巧計第九章 見官[上]第十一章 條例第五十六章 樂園第八十九章 劉巴第九十九章 談判第五十六章 樂園第五十章 會面第三十七章 鍊鋼第一百四十八章 黎陽第三章 祭祀第二十九章 朝會第五十六章 樂園第二十九章 朝會第一百二十九章 擴軍第七章 出宮<上>第四十章 琪兒第一百四十三章 越權第五章 改變六十二章 大捷第三十六章 後勤第一百二十二章 紡機第一百四十九章 公祭第一百二十九章 擴軍第七十七章 回蜀第八十三章 閱兵第七章 出宮<上>第九十五章 相持第一百二十三章 精品第五十四章 過年[二]第二章 丞相第五十三章 過年[一]第三十三章 典禮第一百三十三章 麗兒第十一章 條例第一百三十五章 府庫第一百五十二章 攻吳第一百三十七章 陵園第八十章 練兵[下]第三十五章 調解第一百四十五章 援助第九章 見官[上]第七十四章 再攻第一百二十二章 紡機第六十一章 坐鎮第一百三十章 升遷第九十九章 談判第一百三十六章 復奪第一百六十章 用度第一百三十章 升遷第二十三章 後宮第十四章 測試第七十七章 回蜀第一百六十六章 反擊第十五章 準備第六十六章 救濟第一百七十二章 用計
第六十六章 救濟第九十章 船廠第四十七章 孟節第一百四十八章 黎陽第五十六章 樂園第九十二章 江陵第六十九章 攻城第六十六章 救濟第九十五章 相持第一百三十五章 府庫第一百五十四章 破城第四十七章 孟節第一百二十六章 小懲第一百七十四章 水寨第一百二十七章 商人第四十八章 夜談第三十六章 後勤第十六章 讚許第三十一章 軍校第四十六章 李恢第八十八章 結果第三十六章 後勤第八十六章 商隊第一百零五章 奪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攻魏第一百三十六章 復奪第一百四十九章 公祭第三十七章 鍊鋼第一百四十五章 援助第四十三章 趙廣第七十二章 敗仗第一百五十章 鳴冤第一百一十二章 山越[下]第七十一章 新法第一百三十六章 復奪第七十四章 再攻第四十七章 孟節第一百一十六章 官制第二十三章 後宮第一百一十九章 活字第十三章 收徒第一百零一章 水軍第一百六十四章 自立第一百四十七章 巧計第九章 見官[上]第十一章 條例第五十六章 樂園第八十九章 劉巴第九十九章 談判第五十六章 樂園第五十章 會面第三十七章 鍊鋼第一百四十八章 黎陽第三章 祭祀第二十九章 朝會第五十六章 樂園第二十九章 朝會第一百二十九章 擴軍第七章 出宮<上>第四十章 琪兒第一百四十三章 越權第五章 改變六十二章 大捷第三十六章 後勤第一百二十二章 紡機第一百四十九章 公祭第一百二十九章 擴軍第七十七章 回蜀第八十三章 閱兵第七章 出宮<上>第九十五章 相持第一百二十三章 精品第五十四章 過年[二]第二章 丞相第五十三章 過年[一]第三十三章 典禮第一百三十三章 麗兒第十一章 條例第一百三十五章 府庫第一百五十二章 攻吳第一百三十七章 陵園第八十章 練兵[下]第三十五章 調解第一百四十五章 援助第九章 見官[上]第七十四章 再攻第一百二十二章 紡機第六十一章 坐鎮第一百三十章 升遷第九十九章 談判第一百三十六章 復奪第一百六十章 用度第一百三十章 升遷第二十三章 後宮第十四章 測試第七十七章 回蜀第一百六十六章 反擊第十五章 準備第六十六章 救濟第一百七十二章 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