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2 再遇舊識 625 分崩離析 加入書籤 我的書架
在流離河上畫舫發生的事,當日就傳遍了整個京城。最新章節全文閱讀(шщш.щu**o.網首發)
這件事鬧得實在太大了,沒有人敢說能夠壓得下去。
十數個名媛貴婦於踐踏中受了傷,傷勢或重或輕,這些人的府上,已經明確表示了,一定要討回公道。
一品大員言太尉,他是最倒黴的。他的夫人,二品誥命夫人,竟然死在了這次踐踏事件中。無論是感情深厚爲了人報仇,還是爲了面子,他肯定要追究到底。
端宜郡主嫁入太師府沒多久,就被人當場撞破和前南安侯世子鄭言**,這件醜事讓整個太師府跟着蒙羞,讓楊侍中淪爲了衆官員中的笑柄,甚至還禍及了大長公主府。太師府和大長公主府,肯定要追究。
而華恬,作爲那個倒黴的被算計之人,收到的懷疑有之,同情有之。
懷疑的人認爲,如果這次事件是裘夫人針對華恬的,那麼爲何華恬不中計,反而端宜郡主落入局中?她肯定也出手了,害了許多人。
同情的人認爲,安寧縣主好好的,以爲裘夫人當真好心請她去聽戲,便欣然前往,沒想到最後去的竟然是一個陷阱。戲沒聽成,差點失貞失德,運氣好沒失德,卻又惹來一身腥,被人以最惡毒的來揣測。
最後,自然是同情的人佔據了絕對優勢。畢竟京中能說會道、著文辛辣的文人佔了大多數。在他們眼中,華恬那是絕對不會做錯事的,便是做錯了,肯定也是有人陷害的。
京中輿論如何,暫時不說,只說第二日,聖人於宮中收到無數摺子,皆是彈劾太師府和李尚書府的。
這些摺子條理清晰,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大堆,將這次事件娓娓道來。最後將責任都推到了李二小姐和端宜郡主、淑芳郡主身上。
御史大夫史寒的摺子最是詳盡,畢竟他的夫人身臨現場,具有十分良好的記憶和講述能力。事件在御史大夫史寒摺子上,那叫一個驚心動魄。那叫一個計劃詳盡,那叫一個心思歹毒!
老聖人原本就被太師府和右相府之間的交鋒弄得又是高興又是疲憊的,這回再看到這些破事,心中一陣煩躁。不過他畢竟是個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皇,敏感地捉住了機會。打算將朝堂清理一番。
難得的好機會,老聖人不打算拖了。
他首先以雷霆手段,將端宜郡主和李二小姐收監,扔進大牢。
接着,就端宜郡主丟盡皇家臉面,人盡可夫之名,責太師府監管不到位,一舉奪了楊侍中的職位,奪了楊太師太師的職位,太師夫人一品夫人的誥命也降成了二品。
就算太師府有心找出端宜郡主被陷害的證據——例如她是被打暈了送到李二小姐畫舫上的。可這個事實並沒有證據和證人支撐。反而,大夫在她和鄭言鬼混的房中,沒有發現任何春|藥的痕跡。
既然不是中了春藥,你們兩個爲何會鬼魂在一起,甚至連人來到了跟前都不知道?明顯就是兩者彼此情深,導致愛火異常的灼熱,一切都不放在眼中。小說
這次對太師府的重罰不可謂不驚人,京中氣氛頓時都凝重了不少。
而在太師府倒黴時,右相府開始了落井下石。
繼而,輪到了大長公主府。不過對大長公主府的懲罰,只是口頭斥責並罰了一年俸祿。
再之後,京兆尹就李二小姐是否有心算計,要害華恬。導致發生踐踏慘案一事,展開了漫長的調查討論。
因爲有太尉府賣力的督促調查,賣力地幫忙尋找證據,這件事熱度一直不散。
華恬不再理會外頭的紛擾,一直在府中帶孩子。
不過她也收到了消息,端宜郡主那個孩子。被大長公主接回了大長公主府。據說孩子被接回去時,渾身都是傷。
孩子親口供述,這些傷是楊侍中打的。
京中世人都震驚了,都說虎毒不食子,這楊侍中,比起老虎來還要歹毒幾分,竟然連自己兒子也容不下。
而大長公主府,也就拿孩子身上的傷,上摺子彈劾太師府。大長公主本人更是親自進宮,找老太后哭訴去了。
想當然耳,太師府再度遭到重創。
華恬抱着胖兒子,坐在吹起秋風的園子裡,彷彿聽故事一般,斷斷續續地聽着京中這些糾紛。
世途艱險,這次如果不是她收到風聲,反過來坑了端宜郡主一把,倒黴的就是她了。如今被京中所有人嘲笑諷刺的,就是她了。
關於這件事的始末,華恬專門回了一趟華府,將華恆、華恪、周媛和落鳳都叫過來,詳細說了一遍。
李二小姐和端宜郡主等人早早佈局,而她雖然收到消息,但是並不能知道她們接下來的所有動作,所以將重點放在李二小姐、端宜郡主、淑芳郡主和端寧郡主幾人身上。
當日她吃醉酒的時候,開始在局中佈置局中局,假裝喝醉,假裝吃下了春藥,然後進房去躺着,發出些叫人誤會的聲音。
當日一早使人去遊說了端宜郡主的丫鬟,讓端宜郡主獨自一人出遊,繼而弄翻她的畫舫——如果端宜郡主不獨自坐畫舫遊河,那麼就只能用粗暴的手段直接劫人,並另外派小船將端宜郡主送到李二小姐的畫舫。後一種做法很容易打草驚蛇,並不很好。
所幸,端宜郡主果真獨自坐了畫舫出遊。
鄭言救下端宜郡主也是計劃中的一環,只有這樣,才能在鄭言上李二小姐畫舫時神不知鬼不覺地將端宜郡主也送上去。
之後,畫舫上層的油跡,也是爲了拖延時間。在鄭言和李二小姐糾纏時,來儀茴香暗地裡將端宜郡主送進畫舫裡,而華恬則暗地裡進入另外一個房間。
最後就是收尾,分兩步,其一是華恬當真喝醉了人事不省,製造了完美的不在場證據。風月戲班子也能證明,她們被李二小姐遣退時,華恬已經醉了。
其二,就是茴香在端宜郡主房中放了一種春|藥。並隱身在端宜郡主房樑上等着。鄭言進門後如果直接走進去,茴香會制服他,讓他吸入足夠的春|藥。然而運氣很好,鄭言站在門邊待了一會子。吸入了足夠的藥才進去的。
等到鄭言和端宜郡主衣衫盡褪黏在一起的時候,茴香又撒了不少藥,將房中剩餘的藥中和掉。至於兩人吸入那些,已經進入身體裡,肯定要消耗完才能清醒。
一切都很完美。很成功。
甚至,還有意外之喜——李二小姐和淑芳郡主等人爲了效果逼真,竟然停在了樓梯上做驚愕狀,從而導致了踐踏慘案。
如果只是發生了端宜郡主不守婦道和鄭言**卻被衆人撞破這事,估計不會有多嚴重,最多就是端宜郡主和李二小姐倒黴,連帶着太師府和尚書府並裘府擔些責任。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發生了踐踏慘案,太尉夫人更是才離了畫舫就死去,徹底激怒了太尉府。其餘十多名媛貴婦均有身體上的傷害。至於其他沒有受傷的,也受了驚嚇,回去躺了一些日子纔好。
這麼多人,這麼大的力量一起,造成的後果就不是普通的雙倍疊加,而是成幾何級數增長。
華恬將事情說了一遍,喝了口茶,緩緩分析道,“裘府此舉,看來是想讓我們華家和鎮國公府交惡。甚至從此對磕。看來,他們對我們華府有了足夠的注意,並開始行動了。”
華恪幫自己倒了杯茶,緩緩說道。“我們華家並不怕他們,而且經過這次,他們肯定得元氣大傷。”
“可我們也不得不防……”華恆沉吟着說道,“她們這次的行動,如果成功了,我們華家和鎮國公府。恐怕已經徹底鬧翻了。”
如果華恬真的被人親眼撞破和鄭言有私情,那麼鎮國公府肯定容不下華恬——只怕深情如鍾離徹,也會怒極和華恬分開。
作爲華恬的兄長,華恆自認和華恪是絕對不可能袖手旁觀的——不論對錯。到時候他們兄弟倆號召翰林學士以及京中士林中人一起對付鎮國公府,鎮國公府肯定也得元氣大傷。
這種對掐,多數是兩敗俱傷的。華家進京這幾年,雖已站穩,但並不算穩如泰山,一旦弱下去了,很容易就被人收拾乾淨。
“是啊,京中派別林立,咱們華家是初來乍到,最容易招人嫉妒,暗中下手。咱們平日裡行事,還是得小心些。”周媛在旁附和道。
她這個時候生了二胎不久,剛出月子,養得白裡透紅,很是漂亮。
華恬看了一眼華恆和華恪,聽周媛這話,想來是不知道華家和李賢之間的恩怨的。
而她認爲,這次事件,肯定不是簡單的嫉妒華家地位而做的行動。
也許,一手指導這次事件的人,其實和十幾年前派人去和沈金玉合作的人有關。
明面上來看,這件事是李二小姐一手包辦的,但是華恬不會笨到,當真以爲此事背後就沒有其他人插手了。
華恆、華恪看懂了華恬的眼神,也陷入了沉思。
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和十幾年前的事有關呢?
十幾年前的事,其實一直是他們三兄妹心中無法破解的謎。
三人都想不明白,李賢遠在帝都,爲尚書府嫡子,怎麼會知道遠在山陽鎮的他們三兄妹,怎麼會產生了恩怨,讓沈金玉養廢自己三兄妹,或者殺掉。
若說是和死在北地軍營裡的父親華巖有關,那麼爲何下手的是李尚書?
看到華恬神色有異,便沒有說話。
她十幾年前雖然也在山陽鎮服侍華恬,但是這些事,她也是不大清楚的。她也只是隱隱約約聽到片言隻語,又依靠華恬三兄妹讓她查的東西,猜到些什麼。
華恬以手托腮,其實她聯想過自己“離魂”一事,猜測是不是也有一個人和自己一樣,也是知道未來發生什麼事,甚至比自己知道得多得多,所以纔要滅殺自己三兄妹的。
試想一下,如果當真有一個人,他活到了未來的幾十年,知道未來幾十年發生的一切,然後死了重生。那麼重生這個人,會不會趁早地下手,將未來會對自己造成威脅的人抹殺?
毫無疑問,肯定會。畢竟知道未來走向,提前抹殺不安全因素,是人之常情。
如此一來,李賢傳給沈金玉的命令,是將人養廢,實在不行,可以直接殺掉,也就說得通了。李賢要的,是讓在未來厲害的人物變得不厲害,變得沒有威脅。養廢無疑就是一個好法子,當然,殺人也是。
也許李賢心地善良,不願意下毒手殺人,所以第一要求是養廢。
從這些年來,華恆、華恪和李賢相交中得知,李賢其實不是一個壞人,反而,他這個人還挺善良、挺心軟的。
也就是從李賢表現出來的種種,華恬敢肯定,那個也是重生而來的人,肯定不是李賢。
他不知道未來會如何,所以做事便想着留情。相反,若是經歷過,那麼斬草除根絕對是第一選擇。
可一切都只是華恬的猜測,她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如今的大周朝,除了自己,還有另外一個人是重生的。而那個人是誰,更是一點跡象都找不到。
華恬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那個人地位比李賢高,能夠說動李賢。
這個人,到底會是誰呢?
華恬想着想着,突然心中一動。
華家進京這麼多年,李賢一直沒有動手。在華家沒有進京的之前,葉師父一直鎮守京城,看住李賢。這是不是說明,自華家進京之後,幕後的人便沒再讓李賢出手了呢?
華家人進京,那麼原先的養廢任務和滅殺任務等於失敗了。那個人,會不會因此而怨恨李賢,從而和李賢生疏了呢?
或者,可以從華家進京之後,和李賢突然生疏了的密友或者長輩查起。
直接聯繫還是間接聯繫,反正只要有聯繫,肯定會有蛛絲馬跡。
想到這裡,華恬看向落鳳,將自己的要求說了出來。
聽華恬說要查李賢這幾年突然交惡或者不再聯繫的朋友或長輩,華恆、華恪很快也想到,華恬此舉的意義。(。)xh211
|
個網站更新速度比我們快,以便使我們知道進度落後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