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一個接一個的壞消息

不過,即便焦敬是孫太后的心腹,但是有些話,不該說的還是不說的好。

因此,焦敬想了想,還是決定把剛剛那些嚥進肚子裡,然後道。

“雖則如此,但是聖母也不必憂心,臣雖然和朱鑑交往不多,但是卻也能夠看出,他是個顧全大局之人。”

“當時在武英殿中,天子既然垂問,便是給了朱鑑機會拒絕,他若不願意,自然找個大同軍務繁重,不宜貿然調離,或者說自己一個人難以完成和談這種理由,將此事婉拒。”

“畢竟,那個時候有那麼多的大臣看着,朱鑑又沒有犯錯,這種不正常的調動,如果他自己不願意,天子不會強行將他調回京中。”

“但是,朱鑑既然接了下來,便說明,他心中還是以太上皇爲重,不必擔心他在此事上不盡心竭力。”

雖然沒有在現場,但是焦敬還是很容易就推斷出了當時的情況。

要知道,本質上來說,這是一次朝廷的官職調動,屬於政事的範疇之內。

但是孫太后畢竟是後宮之人,皇家的事情,她說話尚有幾分效力,但是真正的政務上,她實際上並沒有插手的權力。

或許一些中低階的官員,會拿不清主意。

可到了朱鑑這種層次的官員,卻不會因爲害怕得罪一個後宮太后,而應承這種要求。

何況,當時當着那麼多大臣的面,天子的問話又沒有絲毫的逼迫之意。

可以說,只要朱鑑隨口尋一個理由,推掉這件事情,回去繼續當他的山西巡撫,不是什麼難事。

但是,他最終還是接下來了,這就說明,他心裡還是覺得,早日迎回太上皇,比他自己的官職,要重要一些。

聞聽此言,孫太后的心略略放下了些。

不過,她還是皺着眉頭,有些遺憾:“話是如此,可是……”

見孫太后如此神色,焦敬笑了笑道。

“臣知道聖母在想什麼,太上皇若能成功回來,在朝中也需要幫手,朱鑑此人正好合適,但是如今這麼一鬧,他縱然仍能以大局爲重,但是不免會心生芥蒂。”

孫太后點了點頭,嘆了口氣,道:“此事的確是哀家欠考慮了,你在外朝,可否想個法子,彌補一番?”

焦敬想了想,道:“不敢欺瞞聖母,朱鑑這些年並不常在京中,臣和他交往不深,不過,倒也不是沒有法子。”

“早些年先皇在的時候,先成國公給先皇舉薦了不少人,有文臣也有武將,不知道這些人裡頭,有沒有和朱鑑交情深的,或許能夠試一試。”

“不過臣也只是猜測,具體還是要出宮之後,問一問小公爺。”

揉了揉額頭,孫太后道:“也只能如此了,現下,還是以迎回太上皇爲要,對了,之前你說,廷鞠之上,許彬等人都被判了斬刑?”

提起此事,焦敬也忍不住嘆了口氣。

這糟心事要是一出來,那是一件接着一件的。

先前時間緊,他沒有跟孫太后細說廷鞠的情況,此刻她老人家問起,焦敬便仔仔細細的,將廷鞠上發生的一切,都說了一遍。

“就是這樣,袁彬剛到京師就被帶到了奉天殿,在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將金刀拿了出來,然後,盧忠將那柄金刀和袁彬送到許彬等人面前一詐,張軏就熬不住了。”

“張軏這麼一翻供,蕭維禎也隨着崩潰,三人便將此事認了下來,本以爲還有太上皇的旨意護身,結果到最後,被于謙和王文反將了一軍,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沒有保住許彬等人,就連太上皇的聲譽,只怕也有所損傷。”

“當時,臣曾想過將事情推到袁彬身上,但是,天子見機的太快,根本就沒有給臣機會,反而藉此賣了個好名聲。”

說罷,焦敬的臉上,也浮起一絲焦慮,道。

“聖母,這件事情的發展,着實超出了臣的預料,許彬和蕭維禎,是我們在朝中僅存的幾個三品以上的官員,而張軏,則是英國公府的主心骨。”

“他們這次被判了斬刑,無論是文臣還是勳戚這邊,我們的折損都頗爲嚴重,臣擔心,萬一太上皇回來之後,天子想要對太上皇做些什麼,我們在朝中,只怕想要發聲阻止,都有些困難。”

孫太后眉頭緊皺,臉色也頗不好看。

她之所以一直在竭力的想要發展勢力,最大的原因,就是不想把自己和自己兒子的命運,寄託在皇位上那位的仁慈之心上。

但是現在,壞消息一個接一個的,讓孫太后也感到一陣頭疼。

片刻之後,她揉着太陽穴,開口道。

“文臣那邊,你不是說,朱儀那裡有些路子嗎?讓他想法子聯絡一些,另外,朝中沒有了,就找地方上的官員,像朱鑑這樣的,想法子調回來些。”

焦敬張了張口,想說話但是卻沒說出口。

地方上的確有一些官員,是像朱鑑這樣支持太上皇的。

但是問題就在於,現在的吏部,是被王文那個老傢伙把持着的。

他們能找到的,支持太上皇的官員,王文一樣能夠察覺到,不說把這些人壓的死死的,但是讓他們一直在地方流轉,不給他們進京爲官的機會,卻並不是什麼難事。

要知道,除非是到了巡撫,總督這樣的級別,且政績十分卓著到了必須拔擢的程度,除了升任七卿別無他途的。

其他的官員,哪怕你幹到了三品,二品這樣的大員,吏部一樣有法子給你安排到地方上。

不得不說,天子雖然年輕,但是手段卻是穩準狠,一登基就用王文死死的把控了吏部。

有他這位吏部尚書在,至少文臣這邊,無論是孫太后還是以後即將歸朝的太上皇,想要培植自己的人,都難上加難。

不過,雖然焦敬沒有說出來,但是孫太后也不傻,顯然看出了他的顧慮,接着道。

“也不拘是朱鑑這樣的,哀家知道,每逢會試,各家勳貴,多多少少都會結交一些新科進士,這麼些年下來,各家誰沒有些人脈,只不過大多數散在各地罷了。”

“這些和你們親近的人,選可靠得用的,花些功夫提攜一下,這些關係複雜的很,吏部總不至於都能弄得清楚。”

“還有就是,像羅通那樣的,曾經被勳貴保過,手裡被捏着把柄的,也可以提攜提攜。”

說着,孫太后嘆了口氣,道。

“其實,這些人反而可靠,因爲有把柄被捏着,而且能成把柄的事情,大多都不會張揚,關係也隱秘不好被人查,自然也就不會被吏部卡着。”

“總之,這不是個能急得來的事,你出去之後,多上些心,好好留意着就是。”

焦敬思索了一番,旋即,他點了點頭,道。

“聖母所言甚是,不過,如此一來,只怕少不了還要依仗英國公府那邊。”

見孫太后有所疑惑,焦敬進一步解釋道。

“聖母說的這些人,要是去找倒是能找到,但是,我們在中樞衙門裡頭人少太少,想要提攜他們,並不容易。”

“所以,只能靠他們自己的政績過硬,這方面也很難,但是還是有法子的,英國公府那幾家,有不少部將都在各地的衛所當值。”

“讓他們配合着,地方上的官員,辦事治理都會方便不少,這也是咱們能做的極限了。”

歸根到底,就是因爲中樞衙門沒有人。

不過話說到這,孫太后的神色略冷下來,道。

“提起英國公府,哀家倒有一個疑問,待你出宮之後,替哀家問一問張輗……”

第六百七十三章:朱·大忽悠·儀第三百六十五章:捅不破的窗戶紙第七百九十四章:卑劣手段第955章 有輸有贏第四百三十七章:俯首認罪第二百三十章:內閣的未來定位第五百三十四章:我不理解第二百九十三章:堂審第905章 殺招第1156章 天災人禍第四百二十二章:想怎麼伸冤第六百五十八章:於少保穩坐釣魚臺第993章 狠還是你狠啊!第七百一十五章:都是聰明人第1007章 咎由自取第五十二章:後宮動向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漢武故事第三百零七章:局勢逆轉第六百一十一章:聽皇后的第三百零七章:局勢逆轉第1142章 朝堂對罵第七百八十四章:文武交鋒第三百四十六章:一拍即合第二百九十四章:先頭部隊第922章 離別第938章 議事第876章 老渣男了!第1247章 一切盡在意料之中第二百二十章:冬至大朝第1147章 雪災第四百三十四章:朱鑑第三百四十二章:請開互市第三百八十七章:張輗的挫敗第三百七十一章:杜寧與商輅第四百四十六章:又被擺了一道第四百二十三章:如願以償第七百二十章:要人第一百六十一章:取捨第四百三十六章:袁彬第六百五十五章:該死的人第八百一十七章:今天小公爺復爵了嗎?第五十一章:爲社稷計第四百六十章:山窮水復疑無路第一千零四十四章:狐狸尾巴快藏不住了第四百四十八章:成國公府的底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自不量力第1148章 所謂開源第四百零九章:門達與懷恩第六百六十八章:黑的還真能說成白的第1266章 尾聲:東宮之爭(八)第八百七十一章:說得好!第1267章 尾聲:東宮之爭(九)第二百二十四章:金英出京第三百零四章:岷王口中的真相第一百九十七章:頭疼的俞士悅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一舉兩得四百五十八章:不算閒話的閒話第七百零八章:逐漸進入正題第一百四十九章:抵達紫荊關第894章 髒水是一盆又一盆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當面告狀第八百二十章:一個個來第一千一百零七章:這就……完了?第一百四十七章:賭第1010章 于謙回京第一千一百一十章:手尾第914章 投名狀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動盪之因第二百二十二章:舒公公回京了第960章 說服太上皇第二百一十一章:一張大網第八十四章:日朝第一百四十二章:我孫大勇不是龍套!第八百五十六章:武興第五百五十八章:膽肥的禮部第八百二十七章:於少保的狐狸尾巴第七百七十二章:楊家父子第四百三十六章:袁彬第二百五十九章:中堅力量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智商高地第四百九十九章:大同城外,上皇南歸第七百七十章:召見第1204章 有旨意第四百一十二章:突然的衝突第895章 宴席第1169章 張弛之道第一千一百零三章:於康的調查第1226章 風波擴散第二百零六章:廷鞠第二百三十三章:新的朝中局勢(大章二合一)第一千零八十一章:勸不住的于謙第六百七十二章:任侯爺攤牌第六百九十七章: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七百一十章:於少保塌房了第1205章 迷霧重重第三十一章:此地無銀第三百五十四章:任禮的目的第七十七章:逼宮(上)第953章 葉盛第993章 狠還是你狠啊!
第六百七十三章:朱·大忽悠·儀第三百六十五章:捅不破的窗戶紙第七百九十四章:卑劣手段第955章 有輸有贏第四百三十七章:俯首認罪第二百三十章:內閣的未來定位第五百三十四章:我不理解第二百九十三章:堂審第905章 殺招第1156章 天災人禍第四百二十二章:想怎麼伸冤第六百五十八章:於少保穩坐釣魚臺第993章 狠還是你狠啊!第七百一十五章:都是聰明人第1007章 咎由自取第五十二章:後宮動向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漢武故事第三百零七章:局勢逆轉第六百一十一章:聽皇后的第三百零七章:局勢逆轉第1142章 朝堂對罵第七百八十四章:文武交鋒第三百四十六章:一拍即合第二百九十四章:先頭部隊第922章 離別第938章 議事第876章 老渣男了!第1247章 一切盡在意料之中第二百二十章:冬至大朝第1147章 雪災第四百三十四章:朱鑑第三百四十二章:請開互市第三百八十七章:張輗的挫敗第三百七十一章:杜寧與商輅第四百四十六章:又被擺了一道第四百二十三章:如願以償第七百二十章:要人第一百六十一章:取捨第四百三十六章:袁彬第六百五十五章:該死的人第八百一十七章:今天小公爺復爵了嗎?第五十一章:爲社稷計第四百六十章:山窮水復疑無路第一千零四十四章:狐狸尾巴快藏不住了第四百四十八章:成國公府的底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自不量力第1148章 所謂開源第四百零九章:門達與懷恩第六百六十八章:黑的還真能說成白的第1266章 尾聲:東宮之爭(八)第八百七十一章:說得好!第1267章 尾聲:東宮之爭(九)第二百二十四章:金英出京第三百零四章:岷王口中的真相第一百九十七章:頭疼的俞士悅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一舉兩得四百五十八章:不算閒話的閒話第七百零八章:逐漸進入正題第一百四十九章:抵達紫荊關第894章 髒水是一盆又一盆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當面告狀第八百二十章:一個個來第一千一百零七章:這就……完了?第一百四十七章:賭第1010章 于謙回京第一千一百一十章:手尾第914章 投名狀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動盪之因第二百二十二章:舒公公回京了第960章 說服太上皇第二百一十一章:一張大網第八十四章:日朝第一百四十二章:我孫大勇不是龍套!第八百五十六章:武興第五百五十八章:膽肥的禮部第八百二十七章:於少保的狐狸尾巴第七百七十二章:楊家父子第四百三十六章:袁彬第二百五十九章:中堅力量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智商高地第四百九十九章:大同城外,上皇南歸第七百七十章:召見第1204章 有旨意第四百一十二章:突然的衝突第895章 宴席第1169章 張弛之道第一千一百零三章:於康的調查第1226章 風波擴散第二百零六章:廷鞠第二百三十三章:新的朝中局勢(大章二合一)第一千零八十一章:勸不住的于謙第六百七十二章:任侯爺攤牌第六百九十七章: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七百一十章:於少保塌房了第1205章 迷霧重重第三十一章:此地無銀第三百五十四章:任禮的目的第七十七章:逼宮(上)第953章 葉盛第993章 狠還是你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