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成國公府的底蘊

出宮之後,日頭已經斜落,焦敬猶豫了一下,便命人趕往了成國公府。

在花廳當中落座,寒暄了幾句,便切入了正題。

“今日廷鞠之上發生的事情,不知小公爺可得到消息了?”

雖然說,因爲登聞鼓的原因,這次廷鞠的官員規模,比普通的廷鞠要大得多。

但是總歸,得是勳貴外戚或是從五品以上的文武大臣,纔有資格上殿旁聽。

至於朱儀,雖然現在成國公府的牌子沒倒,但是,他本人沒有爵位,僅有一個護駕將軍的差遣,是沒資格上殿旁聽的。

事實上,這也是成國公府現在面臨的尷尬局面,爵位沒有削去,但是遇到事情的時候,卻不能拿這個爵位扛事兒。

朱儀這個小公爺,不過是人家給面子叫一聲,實際上在官面上,不頂什麼用。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上不得殿,但是打探消息,還是輕易的很。

坐在花廳當中,朱儀輕輕點了點頭,嘆了口氣道。

“這是自然,其實,不用多費什麼心思打探,外頭也都傳開了,朱鑑奉天子密詔,前往瓦剌談判,帶回了瓦剌使臣,隨行的還有太上皇身邊的校尉袁彬。”

“使團衆人,見到袁彬之後,心虛之下只得認罪,天子震怒,判三人斬刑,擇日行刑,如今外頭各個衙門,從上到下,對使團可是罵聲一片。”

焦敬聽罷,倒是愣了愣神。

他剛剛從宮中出來,對外頭的狀況還沒來得及多問,卻不曾想,這短短半日的時間,消息竟然已經傳開了。

不過也只是片刻,他便反應過來。

廷鞠是一場局,爲的就是置許彬等人於死地,這一點,從天子秘密派遣朱鑑帶回袁彬就可以看出。

既然對於結果早有預料,那麼天子又怎麼會放過這個敗壞太上皇聲譽的機會呢?

東廠的那幫番子,三教九流無所不包,別的事或許有些難,但是街頭巷尾的擴散消息,可是一把好手。

不過,這個時候,他已經沒心思管這個了。

沉吟片刻,焦敬先是大致將武英殿中發生的事情,轉述給了朱儀,然後繼續道。

“瓦剌那邊,這次應該是真的有誠意要送還太上皇,這算是個好消息,不過,朱鑑被調去鴻臚寺,確實是個意外,聖母當時說完便心有悔意,只是木已成舟,難以更改。”

“對於朱鑑這等忠直之臣,聖母還是十分看重的,想到先成國公在世時,跟諸多文臣有交情,所以,特意託我詢問小公爺,可有法子能夠跟朱鑑搭得上話,轉圜一番,至少,不能讓這等忠直之臣寒涼了心。”

話說完了,焦敬不由感到幾分緊張。

如他剛剛所說,他們現在實在太缺朱鑑這種,能夠在朝中發聲的高級官員了。

尤其是,當朱鑑調入鴻臚寺之後,雖然對他個人來說,仕途有損,但是對於孫太后來說,其實是個好事,如果能夠拉攏過來,至少以後在早朝上就有人能夠發出聲音了。

但是偏偏,武英殿中鬧出了那麼一樁事,如此一來,怎麼繼續跟他接觸,就成了難事。

來成國公府找人,其實是沒辦法的辦法。

事實上,焦敬也只是知道,朱勇生前結交了不少文臣,但是其中到底有誰,交情深到了什麼程度,卻絲毫不知,只不過是有希望,所以來試試罷了。

不過,幸運的是,他說完之後,朱儀竟直接點了點頭,道。

“世伯放心,若是別人或許有難處,需要另外託人,但是這位朱大人卻是不難。”

見焦敬驚訝中透着一絲疑惑,朱儀笑着解釋道。

“不瞞世伯,正統五年,太上皇命家父選調都指揮等武官攻讀《孫吳兵略》,《歷代臣鑑》等兵書,需從文臣之中,選一知兵的得力之人輔助,當時,家父舉薦的便是朱鑑。”

“朱鑑後來,也是憑藉此功,從一衆御史當中脫穎而出,從普通的七品巡按御史,外放到山西爲五品參議,其後升任布政使,一路走到了今天。”

“這麼算下來,家父對朱鑑算是有提攜之恩,當初朱鑑外放出京之前,還曾經特意帶着禮物前來府中拜訪家父,所以這件事情,不必託人,小侄親自跑一趟,誤會自然能夠解開。”

這……驚喜來的有點快,讓焦敬都差點沒反應過來。

他只不過抱着希望,朱儀能找些關係,跟朱鑑搭上話,卻不曾想,成國公府竟然跟朱鑑有這層關係,可真是意外之喜。

與此同時,他再一次覺得,拉攏成國公府是一個多麼正確的決定。

成國公府這麼多年的底蘊,雖然朱勇死了,但是底蘊還在。

要知道,雖然太上皇登基之後,重用的是英國公府,但是,興盛和蟄伏都是相對的。

先皇在世的時候,雖然重用成國公府掌管京營,但是對於英國公府,也沒有疏遠,而是時時放在身邊顧問,只不過沒有實權而已。

到了正統朝,也是如此,英國公府掌權不錯,但是成國公府也僅是退居二線,不大過多參與兵事而已,在很多政務當中,發言權還是很大的。

這麼多年的積累,朱勇明裡暗裡不知道提攜施恩過多少人,所謂的禮敬文臣四個字,在沒有實際認識之前,誰也感受不到份量有多重。

壓着心中的激動之意,焦敬道。

“既然如此,就拜託小公爺了,話說到這個份上,老夫也不瞞小公爺了,太上皇歸期只怕不遠。”

“但是如今的朝中,許彬,蕭維禎等人被罷職之後,幾乎沒有什麼人肯爲太上皇說話,這次廷鞠之上,天子明顯是想要褫奪太上皇詔旨的法理,這樣一來,太上皇縱然歸朝,令旨只怕也難出宮門。”

“所以,還是需要找些忠正敢言的大臣,替太上皇辦事,如此,太上皇說話有分量,成國公府也好早日安定下來,這位朱大人,不惜孤身犯險,前往瓦剌談判,可見其忠心。”

“小公爺跑這一趟,除了將誤會解開,是否……”

後面的話不用說,朱儀也懂,無非是問能否徹底拉攏過來而已。

不過關於這個問題,朱儀卻沒有立刻答應下來,而是謹慎道。

“世伯,成國公府和朱大人的交情是有的,但是畢竟這麼多年過去了,家父也已經去世,替聖母傳話,解開誤會不是難事,但是,涉及到朝中立場,恕小侄直言,這種級別的大臣,只怕不會太過顧念交情。”

“所以,小侄只能說試一試,先探個底,如若不行的話,只能之後緩緩再圖。”

聞言,焦敬有些失望,不過,他也知道,朱儀說的有道理,不過,下一刻,朱儀卻話鋒一轉,道。

“不過,世伯也不必沮喪,朱大人既然願意爲太上皇犧牲至此,想必也不會太過抗拒,何況,小侄既知聖母難處,自當竭力爲聖母分憂,別的不說,現如今京中的文臣裡頭,和成國公府交情頗深的,還是有那麼幾個的。”

“這幾日,待去過朱大人的府中之後,小侄也往幾位大人那裡,去探一探底,或許會有所收穫也說不定。”

焦敬一愣,旋即臉上浮起一絲喜色。

他能看得出來,朱儀是個穩重的年輕人,雖然他口頭上說的謹慎,但是既然敢主動提出來。

那麼至少,他心裡是有把握的。

點了點頭,焦敬連聲道:“好,好,好,既然如此,那就勞煩小公爺了,小公爺放心,你此番奔走的辛勞,聖母和太上皇,都必會記得的。”

朱儀眼中閃過一絲莫名的神色,面上卻謙虛道。

“世伯客氣了,爲聖母和太上皇分憂,乃是人臣職分,豈敢有所肖想,若能爲聖母和太上皇解決一二煩惱,便是小侄心中所願了。”

過了片刻,焦敬漸漸的冷靜下來,對於朱儀這種知進退的態度越發滿意。

不過,聽到他的這句話,焦敬卻似乎想起了什麼,道。

“小公爺,明日老夫要往英國公府去一趟,聖母有幾句話託老夫轉達,小公爺無事的話,不妨同去?”

朱儀略愣了一下,沒明白焦敬的意思,不過想了想,他還是點了點頭,道。

“既然世伯相邀,那小侄就陪世伯跑上一趟便是。”

第六百三十八章:焦駙馬得到了答案第956章 態度第一千零六十七章:內閣分歧第六百一十五章:賜宴第一百二十九章:黨爭之禍第八百四十六章:一搏第十六章:回憶(上)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出難題第五百八十九章:軍屯第五十九章:滿朝跪諫第一百一十二章:巡視京營第四百四十三章:伯顏王第七百七十章:召見第963章 壓力給到俞次輔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太子府詹事第一千零二十三章:我們當中出了一個叛徒第二百零九章:各種內情第四百七十七章:拜見上皇第五百六十四章:徐元玉,必成大器!第三百四十一章:邊防整飭第七百五十二章:代王世子第三百六十一章:陳總憲的背刺第937章 儀銘帶來的消息第1245章 風起第八百二十章:一個個來第一百四十一章:一個不留第五百六十三章:太子的課業第六百九十二章:我還能再水,啊不,分析一章第四百九十三章:旁若無人第939章 楊傑的野心第二十一章:詳細軍報(上)第三百二十四章:奇怪的立場第七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一千零三十三章:聖人不聖第一百零三章:世態炎涼第四百三十一章:觸及到了核心第六百八十二章:保守與激進上架感言第四百三十七章:俯首認罪第六百八十九章:老夫答應了第一百零四章:爲國捐軀好盧忠第四百七十二章:和談第一千零七十三章:自我認知要清晰第1226章 風波擴散第二百三十五章:岷王朱楩第七百五十三章:躥騰第六百九十三章:一切都會變好的第1165章 所謂張冠李戴第四十三章:試探金英(求收藏)第十九章:太后懿旨(排行榜加更一)第三百五十二章:羅通的盤算第七百二十一章:使團進京第五百三十四章:我不理解第930章 整頓科道第四十四章:召見勳貴第一千零四十一章:皇莊再現第一百二十三章:要他們死!第一百二十章:大同第五百一十二章:緣由第一千零三十章:說服第八百章:草原內亂第一百三十九章:戰損第二百八十章:兩個決定第六百三十三章:楊洪的兩封信第929章 有理有據有節第1231章 諸王的小算盤。第二百九十六章:朝議三事第八百二十八章:四兩撥千斤?第三百零七章:局勢逆轉第八百一十九章:什麼叫混子第五百四十一章:母子再相見第二百五十六章:沒有選擇的沈翼第二百三十一章:廷推閣臣(上)第959章 衝突第八百零五章:巧舌如簧第四百五十五章:九邊之議第1012章 博弈無處不在第1262章 番外:東宮之爭(四)第六百二十五章:眼看他宴賓客第五十九章:滿朝跪諫第1259章 番外:東宮之爭(一)第927章 護犢子的皇帝陛下第三百八十四章:騎虎難下第五百三十三章:荒謬,但無奈!第八十二章:金英的謀算第908章 杜寧的抉擇第二百二十二章:舒公公回京了第一百五十二章:暗線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真誠是必殺技第八百四十二章:任侯爺的人緣第六百五十九章:詔命第九十一章:智商在線第878章 於大聖人第四十章:消息傳開第五百零五章:舒公公的真面目第八百七十一章:說得好!第七十五章:妥協的藝術第六百五十章:君子可欺之以方第三百八十章:妥善解決第三百六十二章:諫臣擔當
第六百三十八章:焦駙馬得到了答案第956章 態度第一千零六十七章:內閣分歧第六百一十五章:賜宴第一百二十九章:黨爭之禍第八百四十六章:一搏第十六章:回憶(上)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出難題第五百八十九章:軍屯第五十九章:滿朝跪諫第一百一十二章:巡視京營第四百四十三章:伯顏王第七百七十章:召見第963章 壓力給到俞次輔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太子府詹事第一千零二十三章:我們當中出了一個叛徒第二百零九章:各種內情第四百七十七章:拜見上皇第五百六十四章:徐元玉,必成大器!第三百四十一章:邊防整飭第七百五十二章:代王世子第三百六十一章:陳總憲的背刺第937章 儀銘帶來的消息第1245章 風起第八百二十章:一個個來第一百四十一章:一個不留第五百六十三章:太子的課業第六百九十二章:我還能再水,啊不,分析一章第四百九十三章:旁若無人第939章 楊傑的野心第二十一章:詳細軍報(上)第三百二十四章:奇怪的立場第七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一千零三十三章:聖人不聖第一百零三章:世態炎涼第四百三十一章:觸及到了核心第六百八十二章:保守與激進上架感言第四百三十七章:俯首認罪第六百八十九章:老夫答應了第一百零四章:爲國捐軀好盧忠第四百七十二章:和談第一千零七十三章:自我認知要清晰第1226章 風波擴散第二百三十五章:岷王朱楩第七百五十三章:躥騰第六百九十三章:一切都會變好的第1165章 所謂張冠李戴第四十三章:試探金英(求收藏)第十九章:太后懿旨(排行榜加更一)第三百五十二章:羅通的盤算第七百二十一章:使團進京第五百三十四章:我不理解第930章 整頓科道第四十四章:召見勳貴第一千零四十一章:皇莊再現第一百二十三章:要他們死!第一百二十章:大同第五百一十二章:緣由第一千零三十章:說服第八百章:草原內亂第一百三十九章:戰損第二百八十章:兩個決定第六百三十三章:楊洪的兩封信第929章 有理有據有節第1231章 諸王的小算盤。第二百九十六章:朝議三事第八百二十八章:四兩撥千斤?第三百零七章:局勢逆轉第八百一十九章:什麼叫混子第五百四十一章:母子再相見第二百五十六章:沒有選擇的沈翼第二百三十一章:廷推閣臣(上)第959章 衝突第八百零五章:巧舌如簧第四百五十五章:九邊之議第1012章 博弈無處不在第1262章 番外:東宮之爭(四)第六百二十五章:眼看他宴賓客第五十九章:滿朝跪諫第1259章 番外:東宮之爭(一)第927章 護犢子的皇帝陛下第三百八十四章:騎虎難下第五百三十三章:荒謬,但無奈!第八十二章:金英的謀算第908章 杜寧的抉擇第二百二十二章:舒公公回京了第一百五十二章:暗線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真誠是必殺技第八百四十二章:任侯爺的人緣第六百五十九章:詔命第九十一章:智商在線第878章 於大聖人第四十章:消息傳開第五百零五章:舒公公的真面目第八百七十一章:說得好!第七十五章:妥協的藝術第六百五十章:君子可欺之以方第三百八十章:妥善解決第三百六十二章:諫臣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