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今天小公爺復爵了嗎?

“……薦舉,古之良法,今各處見在官員,果有德行,政事優長,拘於資格歲月,屈在下僚,及有文學才行堪授職任之士隱於民間,及官罷職委無贓犯重情而才學可用者,並聽四品以上官員在外巡撫巡按方回,並府州縣正官指揮,實跡爲證,舉薦赴京考用,不許狥私濫舉,所舉之人,犯有犯贓,罪者連坐,主舉於虧,綱常正而家道雍,式弘敦於化本,儲副專而國統續庶,永固基圖,佈告臣民,體予至懷。”

也虧得成敬歷次宣詔,練出的悠長氣脈,堪堪將這道冗長的詔書讀完。

大赦天下,並不是僅僅只赦罪。

就以剛剛宣讀的這道詔書爲例,上上下下三十餘道寬赦條目,涉及的人等,上到官員的考覈,選任,宗室的婚配賜名賜封,各地方的稅賦蠲免,下到普通軍戶,匠戶,百姓的勞役,刑案,流民戶籍,流放人等赦罪,可謂是惠及方方面面。

真正的官吏軍民,普天同慶。

甚至於,對很多的普通大臣來說,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好消息,因爲,大赦天下的詔書當中,有一道也就是剛剛的最後一道,放寬了對資歷年限的考覈,加快了選官的進度。

這對於很多志在宦途的青年官員來說,都是數十年才得一遇的好機會。

不出意外的話,下次等到這種機會,要麼是太子冠婚,要麼是……咳咳……

總之,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

但是,這是對那些三品以下的官員而言的,對於三品以上的大員來說,基本是一個蘿蔔一個坑,雖然現在還有坑,但是,這種職位,已經不是這種寬選能夠拿到的了。

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整體狀態就呈現出兩極分化。

一部分是早已經知曉詔書內容的七卿,內閣大臣們,加上一些早就仕途無望混日子的老大人,早已經神遊天外,有些肆無忌憚的,頭都一沉一沉的。

另一部分,則是大多數的,年富力強的諸多大臣,對於他們來說,這種詔書的意義同樣非凡。

一是因爲,裡頭的諸多事項,都需要他們這些中堅力量來負責執行,必須要理解透徹。

二是因爲,往往這種頒行天下的詔書當中,只要仔細揣摩,其實能夠看的出很多門道,進而洞察朝堂上的政治風向。

譬如說,但凡是對朝廷大赦天下的慣例有所瞭解,且政治嗅覺相對敏銳的大臣。

在仔仔細細的聽完了這份詔書之後,都發現了兩個問題。

其一,這份詔書當中,赦除的刑案,賦稅,勞役,都偏向於民政,對於軍政方面,各個方向都提及了,但是,唯獨沒有提及到屯田追比的停罷赦除。

這一點是意料之中的,但是,也是值得人注意的。

說白了,如果說大赦天下這種普天同慶的喜事,都不能讓朝廷對整飭軍屯的決心有稍稍動搖的話,那麼,再想在這件事上做文章的,就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其二,也是在場諸勳貴武臣最關注的,對於土木之役隨徵的武臣勳貴,赦罪復爵的事情,這份詔書當中,也是絲毫未提。

如果說,當初天子登基時,因爲輿論太過洶涌,所以不曾提及此事的話,那麼到了現在,也該給個寬赦了。

但是,沒有。

而且更重要的是,對於土木之役,這份詔書當中並不是完全沒有提及,但是,針對的多是文臣。

“正統十四年隨徵失陷給事中御史主事等官,先因未及一考不曾請給誥敕封贈者,該部行查明白,不問任年深淺,悉與誥敕封贈,及有子孫不該錄用者,許令一子送監讀書,以榮節義。”

對於土木之役當中的死難軍民官員,大多數的文臣,武臣,都給予了追封賞賜。

但是,仍然有所遺漏,其中一部分,就是剛剛詔書當中提及的,因爲入仕時間不長,沒有達到考評年限,所以不曾有封贈的,按照足年考評封贈,並許蔭一子。

而另一部分,就是除了普通的武臣官軍之外,以成國公府爲代表的,部分勳貴世家,現在始終懸而未決。

要知道,就連當初因罪被降爵的寧陽伯陳懋,以及之前因罪被罷爵的會昌伯孫忠,在這次的大赦當中,都依照慣例,該復爵的復爵,該升爵的升爵。

可是,因爲土木一役而遲遲未能襲爵的成國公府,脩武伯府,永寧伯府卻提都未提。

這可不是一個好的信號!

且不說勳貴世家同氣連枝,這幾家勳貴的現狀,其實一定程度上,昭示着諸多勳貴如今的處境。

對於大多數的府邸來說,尤其是有子弟武將隨徵的府邸來說,他們固然是爵位無恙,但是,偌大的一個家族,總不可能只靠爵位活着。

各房的子弟年輕人,或蔭封,或出仕,或入軍,總要有個前程,家族的產業,總要繼續經營。

但是,朝廷的這種政治信號下,所受影響的,其實是整個勳貴世家。

這幾家的爵位就像是一個信號,他們的爵位恢復不了,那麼,就意味着土木之役這件事還沒有過去,就意味着,曾經隨徵的這大多數的府邸,子弟們的前程,就會充滿艱辛。

這可不是他們想要看到的結果。

因此,在聽完了詔書之後,即便是在這樣的儀典上,不少的勳貴武臣,還是忍不住相互的對視,低聲議論。

相對而言,文臣這邊倒是安靜一些,不過,也只是片刻,不少大臣就面露疑惑,皺起了眉頭。

倒不是因爲他們對詔書也有什麼不滿,而是因爲,算算時間,太子殿下也該完成朝謝,回到奉天殿外受賀了。

但是,往東側望去,既沒有太子殿下回來的動靜,丹墀上的禮官,也沒有繼續往下引導。

大樂未止,底下的大臣們,卻已經四處張望着,隱隱開始有議論之聲漸起。

文臣之首,剛剛還在打瞌睡的胡老大人,在成敬的聲音落下那一刻,就清醒了過來。

見此狀況,他老人家也皺起了眉頭,望向上首的天子。

不過,還未等他使旁邊的禮官上去發問,一擡頭,便瞧見了東側小門當中,急急出來兩個內宦,直奔御駕而去。

隔着遠遠的,雖然看不清楚具體的狀況,但是,看那兩個小內侍急切的樣子,以及懷恩公公在聽完了他們的耳語之後,同樣變得有些難看的臉色,不少大臣都意識到。

看來,是出什麼意外了……

果不其然,隨着懷恩上前,在天子的耳邊稟報了幾句之後,緊接着,天子便說了什麼。

再隨後,一旁的成敬拱手領命,來到丹墀最前端,道。

“陛下口諭,太子出閣禮成,詔今日免賀,令文武羣臣,明日俱朝服入文華殿,上表恭賀!”

果然是出事了!

在場的幾位文臣大佬,相互對視一眼,皆面色肅然。

出閣的儀注,早就已經遞上去了,天子也點頭了,一應的準備都沒有問題,到現在爲止,進行的也很順利。

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發生了什麼特別大的意外,無論如何,天子也不可能隨意打斷儀典。

可事實就擺在眼前,天子口諭已下,今日的儀典無論後續還有什麼儀程,都到此結束了。

所幸的是,經過了幾次天子在重大儀典上耍賴皮之後,丹墀上的執事官,也是胡濙精心挑選過的,不僅相貌堂堂,諳熟禮制,更重要的是,能夠隨機應變。

聽到天子口諭,他立刻反應了過來,示意身旁的禮官鳴鞭三聲,令場中快速安靜下來,然後高聲道。

“拜!”

待得羣臣俯首下拜,大樂起,伴着內宦的一聲高呼。

“起駕!”

這次太子出閣的儀典,總算是‘圓滿’結束。

不過,御駕雖然起鑾,但是,在場的大臣們依舊要在引導官的指引下,從東西兩側離開。

待到出了宮門,沒了糾儀御史,一衆老大人才總算是鬆了口氣,一下子作鳥獸散,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頗有些遺憾,今天沒有當面恭賀太子。

畢竟,按照慣例,太子受賀,是要給賞賜的。

不過不要緊,還有明天嘛……

大多數的老大人,快快樂樂的回衙門辦公,少數人看了看天色,準備先回去吃個午飯,順便眯一小會。

但是一干重臣,就沒這麼幸運了。

宮門之外,幾位老大人的轎子就在不遠處,但是,他們都默契的站在宮門口沒有動,甚至於,就連原本應該直接回內閣的幾位大臣,都一同等在宮門口。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懷恩便帶着一隊內侍急匆匆的追了出來,掃了一眼大家都在,他頓時鬆了口氣,道。

“各位老大人請了,陛下宣召,趕緊隨咱家入宮吧。”

於是,一羣老大人,到底還是到了文華殿。

只不過,座上坐的不是太子殿下,而是皇帝陛下。

“臣等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次召見的範圍不小,但是,能夠到場的,也都是身份地位非凡的人,而且,文武俱在。

文臣這邊,除了不在京的刑部尚書金濂之外,以六部七卿爲首,加上幾個內閣大臣,還有大理寺卿杜寧,左春坊大學士徐有貞。

武臣這邊,豐國公李賢,忻城伯趙榮,靖安伯範廣,以及剛剛復爵的寧陽侯陳懋,還有昌平侯楊洪。

基本上,朝堂上有足夠影響力的大臣,都差不多到齊了。

這個時候,其實也就顯示出了,太上皇一黨急於要成國公府復爵的原因所在。

雖然說文武都有品級,但是,武勳爵位的存在,其實變相的壓低了武臣品級的作用。

像是文臣這邊,六部尚書也才二品,已然是一方重臣,而武臣這邊,一品之上,還有公侯伯爵。

這就導致了,同樣地位的重臣,文臣這邊是二品尚書,武臣這邊卻需超品的公侯伯。

至於武臣的一品二品,也就理所當然的被往下壓,在朝中的地位只能比擬三品侍郎,甚至還要更低。

從這個角度而言,以如今的朝局來看,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作爲舊勳貴話事人的張輗,在大多數時候,身份地位都匹配不了。

以現在的狀況爲例,在場的武臣,要麼是公侯之位,要麼是伯爵之家,但卻執掌軍府。

可偏偏張輗,背靠着英國公府,在勳貴當中影響巨大,但明面上,不過是一個區區的二品都督同知而已。

正牌的英國公轉過年來,週歲剛滿十歲,見駕未免不合適,其他的人,又沒有足夠的身份,在朝事上代英國公府臨機決斷,這種處境,怎一個尷尬了得。

張軏之前,之所以要扶起一個任禮,就是爲了解決這種狀況,但是,任禮畢竟是外人,剛一得勢,就開始暗中蠶食英國公府的勢力,這又是張輗根本無法容忍的。

從這個角度而言,他和朱儀聯手,將任禮投入獄中,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至少,和任禮相比,成國公府和英國公府兩家有姻親綁着,而朱儀這個人,年紀雖輕,但是,如果承襲爵位,卻無疑是有足足的上殿資格的。

可以說,一旦有成國公的爵位在手,那麼,朝中的大小事務,就算不問朱儀的意見,至少他也能列席預聞,這便是一座公府的地位。

與此同時,朱儀又無戰功,且是晚輩,可以代英國公府發聲決斷,卻很難和任禮一樣,蠶食英國公府的勢力,是要比任禮更加合適的人選。

即便是如今陳懋重新復爵,可有了任禮的前車之鑑,張輗也未必敢再重蹈覆轍。

因此,成國公府復爵,是必然的。

但是,在成國公府沒有復爵之前,在這種大事的小型朝議上,他們卻無疑是吃虧的。

“平身,諸位卿家勞累了一上午,不必站着了,坐吧。”

雖然說,底下的老大人們都在猜測發生了什麼意外,但是,上首天子的臉色卻甚是平靜,甚至還顧得上體恤他們站了大半天,特意給他們賜座。

“臣等不敢……”

老大人們一個個趕忙拱手謙虛,但是,面對內侍搬上來的墩子,卻一個都不客氣,半推半就的就坐了下來。

折騰了片刻,所有人都各歸其位,天子也便說起了正事。

“想必諸卿也應該都猜到了,剛剛太子前往朝謝中宮,出了些意外,不得已之下,朕只得免了朝賀太子之儀,改爲明日再行,並召諸卿前來商議。”

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捧哏的,於是,忙碌了一整天,主要負責儀典事宜的禮部尚書胡大宗伯當仁不讓,起身問道。

“敢問陛下,是何要事,需得中斷儀典?”

天子擡手壓了壓,示意胡濙坐下,隨後嘆了口氣,道。

“其實也沒什麼,就是太子朝謝聖母時,她老人家來了興致,問了問太子出閣儀典是否順利,順便想要賞賜上奏太子出閣的有功之臣。”

“隨後,太上皇便說起了前日梃擊香亭一事,聖母因此一時急怒,昏了過去……”

第935章 宋文毅第八百零一章:楊傑?楊傑!第九十三章:傷懷第932章 密奏制度第四百九十一章:力不從心,福禍自求第993章 狠還是你狠啊!第二章:夢兮真兮第一千零六十七章:內閣分歧第936章 又是宋文毅?第一百一十一章:團營制度第六百二十六章:任侯爺的志得意滿第二百零二章:王文的去處第二百零二章:王文的去處第882章 于謙出京第三百二十章:內閣利弊第五百零六章:強闖行宮舒公公第六十五章:又被坑了第七百零一章:你要是問我支持不支持第四百七十二章:和談第1231章 諸王的小算盤。第一千零三十三章:聖人不聖第七百八十八章:跟天子打個商量第八百三十三章:陛下永遠聖明第二百四十七章:相互吹捧第984章 看着他第934章 清流的未來第五百二十九章:于謙的決斷第六百九十七章: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六十六章:賭!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動盪之因第五百零三章:論情緒的運用手法第二百八十三章:矛盾激化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智商高地第一百四十章:遼東上架感言第四百八十四章:舉朝歡騰第985章 講誠信第二百三十章:內閣的未來定位第二百九十九章:登聞鼓響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能不能成功?第1242章 漩渦暗起第一百一十章:丟人玩意第五百九十二章:第一道坎第六百三十九章:任侯爺終於能說話了第七百三十四章:論皇帝爲啥喜歡廠衛第六百五十二章:查第1217章 朱見深的考題第六十四章:金英傳命第三百零五章:他們也被騙了第一千零四十九章:人要多思考第三百五十三章:第二個籃子第二百二十四章:金英出京第三百二十六章:于謙的地位第一千零二十五章:區別對待的歲祿第二百九十七章:歪樓划水第一名第一千零六十章:端倪與分歧第四十八章:神秘的軍報第八百四十三章:兩個謎語人第一百零八章:尊號第965章 教太子第七十六章:早定大計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漢武故事第943章 強硬態度第二百五十二章:沈翼的理由第一百八十章:最強一脈第五百九十六章:指東打西?順手牽羊?第七百零七章:“艱難’的抉擇第二百二十八章:內閣衝突第1271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三)第六百六十二章:這是一章鋪墊,又名:矛盾的太上皇第三百二十九章:錦衣衛的未來第四百七十五章:軟硬兼施第1167章 考校第九十七章:消息送達第1201章 大實話不好聽第四百七十章:使團抵達第六百七十二章:任侯爺攤牌第六十七章:新的格局第991章 成國公的算計第三百六十七章:論吵架,天官大人還沒怕過誰第八百零一章:楊傑?楊傑!第一千零二十四章:怨懟之心第五百四十一章:母子再相見第五十章:內閣第一百二十章:大同第一百零七章:帶着鐐銬跳舞第933章 施恩第一百二十九章:黨爭之禍第五百六十四章:徐元玉,必成大器!第960章 說服太上皇第三百一十九章:閣議第三百七十五章:該做的還是要做第七百二十二章:手起刀落第六百七十一章:技術活不好乾第1254章 聖心莫測第四百七十二章:和談第一百三十章:何德何能王簡齋第二百五十八章:得寸進尺沈司徒第七百一十四章:他急了他急了第四百七十七章:拜見上皇
第935章 宋文毅第八百零一章:楊傑?楊傑!第九十三章:傷懷第932章 密奏制度第四百九十一章:力不從心,福禍自求第993章 狠還是你狠啊!第二章:夢兮真兮第一千零六十七章:內閣分歧第936章 又是宋文毅?第一百一十一章:團營制度第六百二十六章:任侯爺的志得意滿第二百零二章:王文的去處第二百零二章:王文的去處第882章 于謙出京第三百二十章:內閣利弊第五百零六章:強闖行宮舒公公第六十五章:又被坑了第七百零一章:你要是問我支持不支持第四百七十二章:和談第1231章 諸王的小算盤。第一千零三十三章:聖人不聖第七百八十八章:跟天子打個商量第八百三十三章:陛下永遠聖明第二百四十七章:相互吹捧第984章 看着他第934章 清流的未來第五百二十九章:于謙的決斷第六百九十七章: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六十六章:賭!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動盪之因第五百零三章:論情緒的運用手法第二百八十三章:矛盾激化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智商高地第一百四十章:遼東上架感言第四百八十四章:舉朝歡騰第985章 講誠信第二百三十章:內閣的未來定位第二百九十九章:登聞鼓響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能不能成功?第1242章 漩渦暗起第一百一十章:丟人玩意第五百九十二章:第一道坎第六百三十九章:任侯爺終於能說話了第七百三十四章:論皇帝爲啥喜歡廠衛第六百五十二章:查第1217章 朱見深的考題第六十四章:金英傳命第三百零五章:他們也被騙了第一千零四十九章:人要多思考第三百五十三章:第二個籃子第二百二十四章:金英出京第三百二十六章:于謙的地位第一千零二十五章:區別對待的歲祿第二百九十七章:歪樓划水第一名第一千零六十章:端倪與分歧第四十八章:神秘的軍報第八百四十三章:兩個謎語人第一百零八章:尊號第965章 教太子第七十六章:早定大計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漢武故事第943章 強硬態度第二百五十二章:沈翼的理由第一百八十章:最強一脈第五百九十六章:指東打西?順手牽羊?第七百零七章:“艱難’的抉擇第二百二十八章:內閣衝突第1271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三)第六百六十二章:這是一章鋪墊,又名:矛盾的太上皇第三百二十九章:錦衣衛的未來第四百七十五章:軟硬兼施第1167章 考校第九十七章:消息送達第1201章 大實話不好聽第四百七十章:使團抵達第六百七十二章:任侯爺攤牌第六十七章:新的格局第991章 成國公的算計第三百六十七章:論吵架,天官大人還沒怕過誰第八百零一章:楊傑?楊傑!第一千零二十四章:怨懟之心第五百四十一章:母子再相見第五十章:內閣第一百二十章:大同第一百零七章:帶着鐐銬跳舞第933章 施恩第一百二十九章:黨爭之禍第五百六十四章:徐元玉,必成大器!第960章 說服太上皇第三百一十九章:閣議第三百七十五章:該做的還是要做第七百二十二章:手起刀落第六百七十一章:技術活不好乾第1254章 聖心莫測第四百七十二章:和談第一百三十章:何德何能王簡齋第二百五十八章:得寸進尺沈司徒第七百一十四章:他急了他急了第四百七十七章:拜見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