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太子的課業

文華殿中。

朱祁鈺此刻正在召見內閣和翰林院的一衆大臣,應該說,對於太子出閣的這件事情,這兩邊是最熱心的,成爲帝師的機會,可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像是太子三師,太子三少這樣的加銜,雖然難得,但是到了一定地位,這種加銜反而是可有可無。

倒是替太子授課開門的老師,這纔是真正悶聲發大財的角色。

無論是從未來可能獲得的收益,還是帝師這個身份所帶來的名譽聲望,都足以讓這些年輕的翰林們搶破了頭。

不錯,雖然廷議上,大家都說要將給太子授課的任務,交給翰林院和內閣。

但是實際上,內閣的老大人們,政務本就繁重,怎麼可能真的去耐心的教一個小娃娃認字呢?

因此,他們也就是掛個名,然後偶爾抽個時間,負責檢查一下太子的課業而已。

真正負責授課的,還得是翰林院裡的年輕翰林。

這些人飽讀詩書,才學足夠,但是又沒有參與朝局,正好負責授課,與此同時,因爲他們多數都身家清白,所以也是太子屬官的上佳之選。

內閣和翰林院的動作很快。

廷議通過之後,迅速就爲尊貴的太子殿下制定了學習科目。

首先是傳統開蒙所用的三大本,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這三本是核心教材,太子殿下需要在三到六個月內,熟讀全文並背誦默寫。

除此之外,翰林院和內閣的老大人,每隔三日,會爲太子殿下講解《孝經》《大學》《中庸》的內容。

這幾本書以講解爲主,不需要背誦,相對稍輕鬆,但是需要理解並融入言行當中。

原本,課程的基本構成就這些。

但是後來,老大人們商討過後,決定額外再加兩本書。

一本是太祖皇帝的《皇明祖訓》,理由也很充分,祖宗家法不可不知。

另一本,則是宣宗皇帝主持編纂的《御製帝訓》!

如果說皇明祖訓是祖宗家法,那麼御製帝訓就是宣宗皇帝對於治國安邦,戡亂平叛的經驗之談。。

在這本書當中,宣宗皇帝強調平時“安不忘危”,“守備爲上”,治軍之時“訓練有方,統馭有法”,戰時“兵貴神速,然勿輕敵冒進”。

之前在正統朝的時候,三楊爲某太上皇安排授課,是沒有這本御製帝訓的,因爲三楊覺得,除了宣宗皇帝這種異數之外,非開國之君,基本是沒有親臨戰陣的機會的,所以他們的教育,更傾向於文教。

至於張太皇太后,她老人家雖然深明大義,但是卻也不擅長政務,宣宗皇帝既然將太子託付給了三楊,她便給予全部的信任。

然而事實證明,但凡當時對太上皇進行過哪怕是最基礎的軍事教育,也不會釀成如此大禍。

因此,在天子的提議下,老大人們幾經討論,最終加上了這本御製帝訓。

不過,考慮到太子年幼,皇明祖訓和御製帝訓這兩本書,肯定無法完全讀懂,所以,這部分的要求是,全文背誦!

於是,太子殿下的整個日常,就變成了,每日誦讀三百千,並學習寫字,隔一日,授皇明祖訓,御製帝訓,孝經,大學,中庸。

三百千倒是好說,翰林院隨便拎一個人出來都能講。

皇明祖訓和御製帝訓這兩本書,也好安排,因爲涉及都涉及到政務層面,自然是內閣包攬。

反正,這兩本書也不指望太子殿下現在能理解,只是象徵性講一講,讓他先背下來再說。

產生爭議的,是《孝經》《中庸》《大學》這幾本書的授課人選。

作爲儒家的經典著作,這三本書,雖然不需要背誦,但是卻需要理解要義,並且將其融入到日常言行當中。

所以,這部分的責任尤其重大,可謂是會直接影響到太子未來德行的。

首先,負責講解的人,一定要三觀正,不能給太子殿下帶跑了,這是基本的,也是最容易達到的。

其次,就是要學識淵博,能夠講的妙趣橫生,總不能講着講着,給太子殿下講睡着了。

然後,就是要年輕。

雖然說,這次出閣並不備府,但是,作爲太子的授業之師,天然便是太子未來倚重之人。

總不能找一幫垂垂老矣的大儒過來,太子長成了,他們也駕鶴西去了。

爲太子授業,是政治資本,對給太子授業的人和太子自己來說,都是一樣的。

所以,胡濙進殿的時候,看到的場景就是,幾個頭髮花白的老大人,氣勢洶洶的誰也不讓着誰。

“倪謙秉性剛直,學識淵博,於大學之道,頗有獨特見解,爲太子講授大學之人,非他莫屬。”

這是翰林學士蕭鎡的聲音。

然而他話音剛落,立刻就有不同的意見。

“不不不,還是周洪謨更合適,倪謙雖好,但是年歲稍大,而且爲人太過古板,太子年紀尚幼,萬一因此厭學,則有所不美。”

這是內閣的俞士悅。

然後緊接着,各種聲音響起。

“要論年輕,徐溥二十多歲,不是更加年輕?”

“其實萬安也不錯,狀貌魁岸,儀觀甚偉,而且學識也足。”

“還是周洪謨!”

“倪謙!”

“徐溥……”

“萬……萬安……”

看着幾個熟悉的面孔,爭的面紅耳赤的樣子,胡濙不由感到有些無語,不過很快,他就收拾好了心情。

這幫老傢伙要爭什麼,是他們的事兒,自己可是有正經事的。

“臣胡濙參見陛下!”

雖然是風塵僕僕,一路趕來,但是胡老大人行禮的時候,依舊一絲不苟。

隨着他走進殿中,原本還在爭論的內閣和翰林院的老大人,也都不約而同的安靜下來。

一是因爲胡濙本身的資歷和地位,二則是因爲,胡濙去迎復太上皇,是朝野上下皆知的事情,他如今回來了,那麼,太上皇呢?

胡老大人沒有讓他們等太久,被叫了免禮之後,稟道。

“陛下,老臣無能,未能勸得太上皇起駕返京,如今太上皇仍在宣府行宮,寧遠侯任禮,因受太上皇旨意,留駐宣府負責護衛之事,臣和舒公公先行返京,向陛下稟告詳情。”

說着,胡濙從袖中拿出一疊文書,道。

“此乃臣此次前往宣府的詳情奏疏,及太上皇給陛下,聖母及端靜皇后的家信,請陛下御覽。”

第二百六十八章:王驥此人第一百七十三章:吳太后的提點第七百六十章:陛下要開始織網了第二百三十三章:新的朝中局勢(大章二合一)第八十二章:金英的謀算第1008章 栽贓陷害第一百六十一章:取捨第942章 孛都的條件第八百四十八章:任禮之死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暗子第九十三章:傷懷第四百七十一章:窺一斑而知全豹第八百六十四章:這是咋了?第966章 不是錯第二百六十章:鎮南王上門第五百四十七章:我說某人不是龍套吧第1244章 撲朔迷離.第891章 一鬨二嚇三甩鍋第一千零四十章:藩王之利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該你選了第六百一十八章:各取所需第二百八十四章:以退爲進第五百章:護衛第七百九十三章:陛下是對的第一千零二十一章:示威第七百五十二章:代王世子第八十二章:金英的謀算第四百五十四章:認清自己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天子的權術觀第四百一十四章:權臣的自我覺醒第七十二章:哦,是嗎?第921章 幕僚第九十三章:傷懷第二百零一章:四家府邸第932章 密奏制度第六十一章:震怒第二百零四章:奇怪的旨意第876章 老渣男了!第961章 相互試探第908章 杜寧的抉擇第四百零六章:躲雨第1246章 危機第四百二十二章:想怎麼伸冤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你猜?第三百二十三章:準了第1252章 京營第一千零四十六章:就挖了一個小小的坑第962章 如何胡攪蠻纏第二十七章:打的就是你第四十三章:試探金英(求收藏)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動盪之因第五百八十九章:軍屯第二百九十八章:就是頭鐵第五百八十三章:江閣老的辦法第八百一十一章:人均影帝第七百五十六章:高明的獵手第七百五十二章:代王世子第二百九十章:謀定第三百二十二章:百密必有一疏第六百四十四章:衆望所歸的整飭軍屯第八百六十六章:捧一踩一有必要嗎第三百九十四章:大同軍報第三百一十二章:得寸進尺的宗室第1143章 意外狀況第六百八十一章:邊境異動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人不要臉第1187章 自大第三百九十八章:知行合一焦駙馬第四百二十七章:該不該讓位第一千零六十一章:操心的命第1147章 雪災第四百零九章:門達與懷恩第四百二十三章:如願以償第883章 伊王第三百七十八章:再等一等第892章 所謂朝無正臣,內有奸邪……第五百零四章:宣府城外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該你選了第1230章 靜觀其變第一百七十一章:有人不安分第1015章 油鹽不進第一百八十四章:拜訪成國公府第910章 如何交代第三百七十三章:人在屋檐下第四百零九章:門達與懷恩第五百九十七章: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第五百七十三章:問第三百六十八章:齊心協力攻王文第956章 態度第四十二章:冊立太子第三百七十四章:那更要叩闕了!第五百七十一章:天子無所不知第六百九十八章:內閣的飛來橫禍第七百九十六章:糾纏不休第六百八十章:錦衣衛和刑部的較量第九十八章:黎明之交第一千零二十三章:我們當中出了一個叛徒第一千一百一十章:手尾第七百四十四章:老虎不發威第一百九十二章:摩拳擦掌
第二百六十八章:王驥此人第一百七十三章:吳太后的提點第七百六十章:陛下要開始織網了第二百三十三章:新的朝中局勢(大章二合一)第八十二章:金英的謀算第1008章 栽贓陷害第一百六十一章:取捨第942章 孛都的條件第八百四十八章:任禮之死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暗子第九十三章:傷懷第四百七十一章:窺一斑而知全豹第八百六十四章:這是咋了?第966章 不是錯第二百六十章:鎮南王上門第五百四十七章:我說某人不是龍套吧第1244章 撲朔迷離.第891章 一鬨二嚇三甩鍋第一千零四十章:藩王之利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該你選了第六百一十八章:各取所需第二百八十四章:以退爲進第五百章:護衛第七百九十三章:陛下是對的第一千零二十一章:示威第七百五十二章:代王世子第八十二章:金英的謀算第四百五十四章:認清自己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天子的權術觀第四百一十四章:權臣的自我覺醒第七十二章:哦,是嗎?第921章 幕僚第九十三章:傷懷第二百零一章:四家府邸第932章 密奏制度第六十一章:震怒第二百零四章:奇怪的旨意第876章 老渣男了!第961章 相互試探第908章 杜寧的抉擇第四百零六章:躲雨第1246章 危機第四百二十二章:想怎麼伸冤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你猜?第三百二十三章:準了第1252章 京營第一千零四十六章:就挖了一個小小的坑第962章 如何胡攪蠻纏第二十七章:打的就是你第四十三章:試探金英(求收藏)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動盪之因第五百八十九章:軍屯第二百九十八章:就是頭鐵第五百八十三章:江閣老的辦法第八百一十一章:人均影帝第七百五十六章:高明的獵手第七百五十二章:代王世子第二百九十章:謀定第三百二十二章:百密必有一疏第六百四十四章:衆望所歸的整飭軍屯第八百六十六章:捧一踩一有必要嗎第三百九十四章:大同軍報第三百一十二章:得寸進尺的宗室第1143章 意外狀況第六百八十一章:邊境異動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人不要臉第1187章 自大第三百九十八章:知行合一焦駙馬第四百二十七章:該不該讓位第一千零六十一章:操心的命第1147章 雪災第四百零九章:門達與懷恩第四百二十三章:如願以償第883章 伊王第三百七十八章:再等一等第892章 所謂朝無正臣,內有奸邪……第五百零四章:宣府城外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該你選了第1230章 靜觀其變第一百七十一章:有人不安分第1015章 油鹽不進第一百八十四章:拜訪成國公府第910章 如何交代第三百七十三章:人在屋檐下第四百零九章:門達與懷恩第五百九十七章: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第五百七十三章:問第三百六十八章:齊心協力攻王文第956章 態度第四十二章:冊立太子第三百七十四章:那更要叩闕了!第五百七十一章:天子無所不知第六百九十八章:內閣的飛來橫禍第七百九十六章:糾纏不休第六百八十章:錦衣衛和刑部的較量第九十八章:黎明之交第一千零二十三章:我們當中出了一個叛徒第一千一百一十章:手尾第七百四十四章:老虎不發威第一百九十二章:摩拳擦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