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暗子

望着代王二人離開的身影,朱祁玉不由輕輕靠在榻上,心神有些飄遠。

所以說,代王最容易被人拿捏的,就是他懦弱的性格。

剛剛的那番嚇唬,換到別人的身上,絕不足以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畢竟,有了建文殷鑑在前,朝廷對於藩王能用的手段,其實並不多,輕些的降斥,召斥,禁足,重些的削祿,移封,只要不是大逆之罪,也就到這了。

理論上來說,只要他自己安分守己,朱祁玉其實也不能把他怎麼樣,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已故的老代王朱桂。

這位太祖子嗣,可謂是惡行累累,在代藩作威作福,什麼擅役軍民,斂奪財物,甚至就連他的王妃,中山王徐達之女,太宗皇后之妹,都絲毫不放在眼裡,太宗剛剛駕崩,他就把代王妃祖孫幾個,全都攆去別院不給衣食,任其自生自滅。

這般行徑,引來了朝廷的無數次申斥,甚至先皇曾經親自下旨,命朱桂不得苛待代王妃及世孫,命他從王府祿米內歲撥三百石給故世子之子,並需遣王府官屬教習世孫讀書。

但是,面對着朝廷的聖旨,朱桂接是接了,接完就束之高閣,就當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明目張膽的違抗聖意,可偏偏,朝廷還沒法子治他,申斥無用,削祿他也不怕,禁足什麼的,他壓根就不聽,違抗聖旨是大罪,可畢竟也夠不上大逆,不可能降再重的責罰,所以,也就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說白了,作爲藩王,只要自己不要臉,真的是可以肆意橫行。

當然,這和朱桂的身份輩分有關,其他的藩王,大抵不至於像他一樣敢完全無視朝廷的詔命,不過,要說是故意爲難,其實也不容易。

這也是朱祁玉選擇代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他這樣的性格,纔是最合適去漳州府的。

至於說代王等人顧慮的問題,朱祁玉自然也考慮過。

首先是倭患的問題,有了前世的經歷,朱祁玉很清楚,倭患的根源,其實就在海禁上頭。

最初東南一帶的亂局,源於張士誠的舊部落草爲寇,同倭寇勾結,形成了最初的倭患。

爲了解決此事,太祖定策立禁,本質上是爲了清掃張士誠的勢力,但是海禁愈嚴,讓當地瀕海的百姓受到影響,東南一帶,可耕田地並不多,依靠捕魚也不是長久之計,所以大多行商取利。

海禁一起,許多依靠行商的百姓都難以爲繼,繼而紛紛成爲海盜,僞裝爲倭寇,行私販之事,所以說,這些人實際上纔是倭患的根源,至於那些真正來自倭國的浪人,數量反而不多。

所以,想要根治倭患,開海是最好的辦法。

但是,開海有兩個大問題,一是一旦開海,會動搖重農抑商的本業觀念,讓諸多百姓都會趨於行商,進而影響朝廷歲入,二是海禁之策乃是太祖所定,若想更易,實則艱難。

現在朱祁玉所做的,其實就是在這種狀況下,儘可能的輾轉騰挪,做出改變。

如今並非是洪武年間,天下初定,百業凋敝,人丁不豐之時,自然要讓百姓歸於本業,厲行生產。

雖說經過了土木一役,但是,地方各處,受影響卻並不算大,尤其是這兩年各地受災之後,出現的大量流民,讓朱祁玉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

那就是,朝廷一方面頭疼流民的安置問題,另一方面,卻又擔心百姓脫離本業,這中間的矛盾之處,該如何解決。

說白了,不是沒有足夠的人來耕種,只是百姓得不到自己的田地來耕種,所以在此基礎之上,他纔有了設立皇莊的想法。

如果說這條路子可行的話,那麼,大量的歸攏流民迴歸到本業之上,原本因爲擔心民間商賈風氣盛行,影響本業而對商賈的壓制,也就可以鬆上一鬆了,這是所有事情的前提。

在此基礎之上,第二要考慮的,就是如何開海的問題。

直接開肯定是不行的,如今大明的倭患,說實話,雖然已經是東南積弊了,但是,和嘉靖之時相比,還遠遠不足。

朝廷對於東南一帶的政策方向開始轉移,是以嘉靖倭亂爲標誌的,彼時因爲長久海禁,各地鬆弛,數十倭寇,竟可長驅直入,橫行數十日,直逼南京,方被圍殲,正是由於此事,才讓朝廷真正開始重視起倭患。

在此之後,一方面重整備倭軍,厲行捕殺倭寇,另一方面,朝廷也纔有官員開始提出“市通則寇轉而爲商,市禁則商轉而爲寇”的觀點,最終促成了隆慶開關。

所以事實上,朱祁玉很清楚,祖制並非不可更易,但是,往往只有在出現嚴重後果的時候,多數人才能幡然醒悟,在此之前,想要改變,確是千難萬難。

當然,朱祁玉既然知道了,就不可能坐視不理,開海很難,但是,開一個小口子,卻是容易的。

代王說得對,所謂勘察地理,完善輿圖,這個由頭只要放出去,必定有大把的商人,藉着這個理由出海行私販之事。

但朱祁玉想要的,其實也就是如此。

要知道,現如今即便是沒有理由,也有大把的商人僞裝成倭寇,行私販之事,這根本就難以禁絕。

所以,不如給一個相對正常一點的理由,將私販轉到半明面上來,如此,便可以在不觸動海禁的情況下,逐漸將商賈和倭寇剝離,抑制倭患。

這也就是他非要讓一個藩王過去坐鎮的原因,除了藩王之外,不管是誰,都不可能有這樣的特權。

之前尹王膽大包天,命人襲擊朝廷命官,事後堂而皇之的將其庇護在府,地方的官員對此毫無辦法,直到于謙親自前去,纔將此事平定,便可看出這一點。

藩王在地方上,有着近乎無窮的司法豁免權,有藩王在背後坐鎮,那些商賈纔會放心大膽的拋棄倭寇的身份,將私販擺到半明面上。

所以朱祁玉才說,代王只需要管好自己的差事就好,別的由地方官來管,想也知道,這根本不現實。

這些商人是替代王去辦事的,地方官想管,要麼是有當場查獲的鐵證,要麼就得先過代王這一關。

可是,要過代王這一關,就得上奏朝廷,有了這一道流程,這事情到了朝廷,理所當然的,也就從政務,變成了宗務。

既然是宗務,那麼朱祁玉可用的理由就多了,什麼親親之道之類的理由,可以扯一大堆,反正這些事情,對於藩王來說,都是小事,象徵性的下旨申斥一番,也就了了。

朝廷當中,最多將此歸爲代王胡作非爲,就算是嚴重些,真的牽扯到海禁,那也是代王爲牟私利,私縱商賈出海。

但是,這又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代王是自己處於好奇,讓這些人去勘探地理,完善輿圖的。

對,是代王自己想要完善輿圖,就是純好奇而已,和別人沒關係,當然,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有這個招牌在,代王只要抵死不認,別人也難以把這罪名扣死在他頭上。

就算是真的扣上了,還是那句話,涉及宗室藩王,處置權最終都握在朱祁玉的手中。

真要是朝臣們逼迫過甚,消息傳揚出去,保不齊就會演變成文臣在針對宗室,到時候,各地諸王求情的奏本一上,也便只能息事寧人了。

這倒算是一個變通的法子,待得以後這輿圖真的完善了之後,航線成熟,也可爲重設市舶司做準備。

不過,這並非一二年間可以完成之事,還是要徐徐圖之……

這般想着,懷恩悄然上前,稟道。

“皇爺,舒良公公到了。”

“召進來吧。”

朱祁玉回過神來,隨口吩咐了一句。

代王這邊既然說動了,那麼,之前佈下的暗子,也該起用處了。

“奴婢叩見皇爺。”

舒良一如往常,態度恭敬的走進殿中,跪了下來。

免了他的禮,朱祁玉也沒多廢話,直接了當的道。

“剛剛代王叔出宮,朕已經同他商議好了,將代藩移封漳州府,代藩其餘諸王聽其意願,不過,朕估摸着,想移封的,也只有代王叔自己,你回頭將這個消息傳過去,漳州府那邊的事,也該加緊着辦了。”

聞言,舒良開口道。

“奴婢遵旨。”

於是,朱祁玉點了點頭,繼續問道。

“最近可有新的消息傳來?”

遠航之事,既然早有打算,自然是有所準備,至於這個準備,就是……

“回皇爺,剛傳回來的消息,任公子已經在漳州府立下腳跟了,按您的吩咐,漳州府本地的仕紳富戶,基本上都已經有所結交,多數人的底細,也都有所瞭解。”

“但是,這些人狡詐的很,想要抓到證據,確是不易的很,任公子去的時間太短,所以並沒有完全取得信任,更難加入進去,不過,就目前來看,如皇爺所料,現今活動在東南一帶的倭寇,有七成以上都和這些富戶有關,光是已經抓到痕跡的,就有數十戶之多。”

“這還僅是漳州府而已,泉州府,興化府,福州府情況更加嚴重,其中,尤其以泉州府和福州府,最爲猖獗,任公子懷疑,他們這些富戶暗中已經結成了聯盟,同海外真倭勾結,不僅行私販之事,甚至有些真倭手中拿到了火器,也是從他們手中流出。”

“好大的膽子!”

朱祁玉神色一寒,頓時讓殿中的氣氛有些緊張。

東南一帶的情勢,他早已經有所瞭解,但是,卻沒想到,走私之外,竟然還有人敢私販軍器。

要知道,這可是朝廷明令嚴禁之事,看來這幫地方的富豪之家,的確是安逸的太久,以至於忘了朝廷的威嚴了。

擰眉思索了片刻,朱祁玉便緩緩開口道。

“查,細細的查,私販軍器是重罪,務必要查到背後主使之人!”

不過,停了片刻,朱祁玉又搖了搖頭,道。

“這件事情,讓任弘暗中探查,切記不可泄露行跡,查辦之事,朕會另外再遣朝廷官員前去。”

“是,奴婢領命。”

不錯,所謂的準備,其實指的就是任弘。

當初,朱祁玉親自去任府見他,爲的就是這樁事。

說起來,這個年輕人,在朱祁玉看來,心性能力都是上上之選,只不過,身體弱了些。

若是任家不倒,憑他自己,無論是讀書還是襲爵,總歸能夠有所成就。

但是可惜的是,任禮肆意妄爲,斷送了他的前途。

實話實說,將他派去東南一帶,朱祁玉也很猶豫,畢竟,任弘各方面都足夠出色,但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身子有些弱,並沒有怎麼習過武。

不過,他身上的那股韌勁兒和狠勁兒,卻是極適合在這種混亂的地方生存下去的。

想要根治倭患,除了要將假倭和真倭分開,還有就是要將普通的私販商人和那些真的落草爲寇的大盜分開。

東南一帶,假借倭寇之名的商賈衆多,但是,其中也各有區別,有些人只是藉此名躲避官府,私下裡只是做些生意而已,但是有些人,是真正的亦商亦盜。

這當中,前者屬於可以給機會,讓他們迷途知返的,至於後者,要如何處置,就要視其情狀而定了,當然,那些私販軍器的,肯定是要按通倭之罪剿滅的。

但是,這前提是,要有人能夠探明東南一帶各方勢力的情況,任弘要做的,就是這些事。

除此之外,朱祁玉還給了他不少錦衣衛的人手,如果有可能的話,在任弘的能力足夠出衆的情況下,憑藉這支力量,他或許可以先成爲假倭的一支,然後逐漸壯大,在朝廷開海之前,控制海上的航線,通過血拼內鬥的方式,替朝廷掃平根除倭患的障礙。

當然,這一點非常難,而且有一個風險,那就是,一旦勢力膨脹之後,有可能會不受控制。

但是,朱祁玉當初之所以選擇任弘,就是看中了他的誠孝,任家一門還在京城,有他們在,任弘背叛的概率很小,更不要提,他身邊還有隱藏起來的一支孤魂小隊。

當初,考慮到任弘並不會武藝,且要做的事情十分艱難,朱祁玉派了一支小隊隨他同去,但是,只有其中兩人的身份,任弘是知道的,其餘的人,都隱匿在普通的錦衣衛當中,只在關鍵時刻出手,即便是任弘,也不會知道他們的身份……

第一百三十六章:瓦剌來使第五百七十七章:通透的鎮南王第一百一十三章:邊境安危第二百四十八章:沙灣決口第七百零八章:逐漸進入正題第五百三十七章:老將遲暮第二百三十三章:新的朝中局勢(大章二合一)第八百二十三章:可太不容易了第一百七十四章:封賞爵位第一百七十六章:文臣的變臉技能第二百一十九章:一舉多得第五百三十五章:楊洪,楊洪……第1236章 于謙回京第一百六十三章:捷報第六百五十八章:於少保穩坐釣魚臺第三百七十七章:堵個正着第一百三十七章:開戰吧!第七百零五章:君子可以欺之以方第七百三十三章:背鍋俠蕭學士第四百零七章:冒雨而來於少保第三百一十六章:結局早已註定第八百七十章:一貫錢第四百七十二章:和談第五百五十七章:權臣於廷益第一千零七十章:兩道硃批第二百六十九章:陳年真相第1189章 朱儀出場第七百八十四章:文武交鋒第七百七十九章:上林苑監第三百九十三章:要活的第一千零四十章:藩王之利第十八章:不會……吧?第八百六十一章:大明的未來第八百零九章:先打東方甲乙木第1188章 朝堂論辯第八百六十七章:朱·白蓮花·大預言家·祁鈺第七百八十三章:還是得講理第四百五十一章:爲了家族的榮光第二百七十五章:消息傳開第二百二十四章:內閣爭鬥白熱化第八百二十八章:四兩撥千斤?第一百八十七章:你當他願意?第一百五十五章:真遺憾第四百四十五章:聖母舉薦第四百三十一章:觸及到了核心第一百九十九章:不能都查嗎?第880章 天子越來越難對付了第1162章 小小季同第三百五十七章:婆媳矛盾第七百九十五章:想辦法第1175章 什麼叫上眼藥第900章 今天是杜寺卿的主場第三百零六章:撲朔迷離的陳年舊案第五百一十六章:老薑第五百四十二章:阮浪第七百八十章:大冤種沈尚書第二百九十六章:朝議三事第一千一百零二章:大本堂第三百一十五章:天官入宮第一百九十七章:頭疼的俞士悅第三百五十七章:婆媳矛盾第八百五十五章:買賣不應該有虧有賺嗎?第六十三章:何謂風骨第976章 何爲威懾第五百九十章:無奈但現實的邏輯第九十六章:救人第四百五十九章:御前爭論第八百零一章:楊傑?楊傑!第七百四十章:江淵和杜寧的鬥法第三百八十九章:深夜定計第四百一十五章:於少保的表態第五百二十八章:太后懿旨第四百六十四章:菜市街第一千一百零一章:進擊的徐有貞第二百四十五章:岷王府的糟心事第六百五十四章:這就哄好了?第五百三十四章:我不理解第五百三十四章:我不理解第七百三十二章:江閣老是個狠角色第1275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七)第七百八十四章:文武交鋒第983章 仗勢欺人第四百四十八章:成國公府的底蘊第八百零七章:城門送別第一百四十七章:賭第六十六章:賭!第七百七十章:召見第1187章 自大第1231章 諸王的小算盤。第903章 抽絲剝繭第六十一章:震怒第二十章:陽謀(排行榜加更二)第七百四十二章:首輔大人面前的考驗第五百六十四章:要人第三十三章:頭鐵翰林院第五百五十三章:金鎖第一百六十四章:跌宕起伏的人生第四百七十五章:軟硬兼施第1199章 不出意料第六百八十七章:春獵
第一百三十六章:瓦剌來使第五百七十七章:通透的鎮南王第一百一十三章:邊境安危第二百四十八章:沙灣決口第七百零八章:逐漸進入正題第五百三十七章:老將遲暮第二百三十三章:新的朝中局勢(大章二合一)第八百二十三章:可太不容易了第一百七十四章:封賞爵位第一百七十六章:文臣的變臉技能第二百一十九章:一舉多得第五百三十五章:楊洪,楊洪……第1236章 于謙回京第一百六十三章:捷報第六百五十八章:於少保穩坐釣魚臺第三百七十七章:堵個正着第一百三十七章:開戰吧!第七百零五章:君子可以欺之以方第七百三十三章:背鍋俠蕭學士第四百零七章:冒雨而來於少保第三百一十六章:結局早已註定第八百七十章:一貫錢第四百七十二章:和談第五百五十七章:權臣於廷益第一千零七十章:兩道硃批第二百六十九章:陳年真相第1189章 朱儀出場第七百八十四章:文武交鋒第七百七十九章:上林苑監第三百九十三章:要活的第一千零四十章:藩王之利第十八章:不會……吧?第八百六十一章:大明的未來第八百零九章:先打東方甲乙木第1188章 朝堂論辯第八百六十七章:朱·白蓮花·大預言家·祁鈺第七百八十三章:還是得講理第四百五十一章:爲了家族的榮光第二百七十五章:消息傳開第二百二十四章:內閣爭鬥白熱化第八百二十八章:四兩撥千斤?第一百八十七章:你當他願意?第一百五十五章:真遺憾第四百四十五章:聖母舉薦第四百三十一章:觸及到了核心第一百九十九章:不能都查嗎?第880章 天子越來越難對付了第1162章 小小季同第三百五十七章:婆媳矛盾第七百九十五章:想辦法第1175章 什麼叫上眼藥第900章 今天是杜寺卿的主場第三百零六章:撲朔迷離的陳年舊案第五百一十六章:老薑第五百四十二章:阮浪第七百八十章:大冤種沈尚書第二百九十六章:朝議三事第一千一百零二章:大本堂第三百一十五章:天官入宮第一百九十七章:頭疼的俞士悅第三百五十七章:婆媳矛盾第八百五十五章:買賣不應該有虧有賺嗎?第六十三章:何謂風骨第976章 何爲威懾第五百九十章:無奈但現實的邏輯第九十六章:救人第四百五十九章:御前爭論第八百零一章:楊傑?楊傑!第七百四十章:江淵和杜寧的鬥法第三百八十九章:深夜定計第四百一十五章:於少保的表態第五百二十八章:太后懿旨第四百六十四章:菜市街第一千一百零一章:進擊的徐有貞第二百四十五章:岷王府的糟心事第六百五十四章:這就哄好了?第五百三十四章:我不理解第五百三十四章:我不理解第七百三十二章:江閣老是個狠角色第1275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七)第七百八十四章:文武交鋒第983章 仗勢欺人第四百四十八章:成國公府的底蘊第八百零七章:城門送別第一百四十七章:賭第六十六章:賭!第七百七十章:召見第1187章 自大第1231章 諸王的小算盤。第903章 抽絲剝繭第六十一章:震怒第二十章:陽謀(排行榜加更二)第七百四十二章:首輔大人面前的考驗第五百六十四章:要人第三十三章:頭鐵翰林院第五百五十三章:金鎖第一百六十四章:跌宕起伏的人生第四百七十五章:軟硬兼施第1199章 不出意料第六百八十七章:春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