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生亦何歡,死亦何懼

說話者赫然便是平日不擅言辭,曾經奉陳靖元之命協助蕭廣成組建北洋軍的楊三水。

楊三水將桌上的紙條全部收入囊中,極爲嚴肅地說道:“無需抓鬮,西京城就由我們協來鎮守吧。”

將西京城接過去,意味着將自己及麾下一萬五弟兄的生死與西京城緊緊捆綁在一起,有死無生。

蕭廣成愕然看着楊三水,他沒想到竟然是楊三水毛遂自薦要求鎮守西京城。在他的印象裡,楊三水曾是大都督的親兵營統領,並協助自己組建北洋軍,軍中資歷也算是一等一。

這個一等一資歷的楊三水,平日裡不顯山不露水,從不和任何人太過交往,循規蹈矩安守本分,只知道在他自己那一畝三分地操練兵馬。

可就是這麼一個人,竟然一躍而出,主動要求鎮守西京城。

在場諸人誰也不是傻子,都知道如今鎮守西京城不是搶頭功,而是有死無生,成與不成的結果都只有一個,那便是慷慨赴死。

到底軍中義氣男兒,熱血漢子,有楊三水珠玉在前,誰也不會自甘落後,自認慫包。

於是在場幾名都統也開始騷動了起來。

羅一刀爭吵得最爲激烈,嗷嗷喊道:“論說年紀,楊都統咱們相差無幾,但是軍中資歷你是前輩,當年更是隨侍大都督左右,這掉腦袋之事便有俺羅一刀來幹吧。”

嗤...

楊三水一反常態,嬉笑一聲自顧搖頭說道:“你羅一刀也說了,楊某資歷高,當年要不是大都督提攜,如今還只是個大兵頭。如果這種緊要關頭反而退卻讓你們這些後輩來擔綱,那讓楊某情何以堪?讓大都督情何以堪?”

爲請得此次鎮守西京城之事,楊三水將陳靖元都擡了出來。

羅一刀不服,錚聲道:“不行,楊都統你這是依仗資歷壓人了,憑啥?”

楊三水沒有理會羅一刀的胡攪蠻纏,而是對蕭廣成拱手稱道:“蕭將軍,守城者必要心性沉穩,泰山崩於前而不驚。楊某不才,自認守城防禦的本事還是要優於在場幾位將軍的。現在已經天亮,還請蕭將軍快快決定,莫要耽誤了進攻西海道的好時機。”

楊三水自認守城本事高於其他人,還真沒有自誇的嫌疑,在同等軍事素養的情況下,他的性子決定了他在守城防禦明顯要強於羅一刀,鍾虎等人。

見着楊三水這麼一說,衆人頓時蔫了下來,側頭紛紛看着蕭廣成不再言語。

蕭廣成略微皺眉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心道,不能再耽擱了。

於是霍然起身對着楊三水抱拳道:“楊都統所言不虛,守城之責唯有你才能擔當。但是...”

他所顧慮的還是楊三水的安危,他心裡清楚得很,大都督是個重情重義之人,萬一楊三水...

“沒什麼可但是的,”楊三水打斷了蕭廣成的顧慮,斷然說道,“事不宜遲,還請蕭將軍和諸位都儘快統啓程吧。”

蕭廣成看着楊三水那張毅然決然的臉龐,心中哀嘆,戰爭啊,這就是戰爭。

隨即一緊腰間鋼刀對着衆人吩咐道:“諸位都統,各領各協火速啓程,分兵五路奪下西海五州郡。”

這一次,他沒有聽到諸將的齊聲迴應,而是見着衆人猶豫不起,不捨地看着楊三水。

他們不捨,蕭廣成何嘗就捨得?

但是戰事懸於一線,楊三水都能捨生忘死顧全大局,他作爲統軍大將又怎能扭扭捏捏,瞻前顧後?

隨即蕭廣成暴喝一聲,吼道:“還愣着幹嘛?出發!”

楊三水難得露出笑臉,對着諸人揮揮手勸道:“國難當頭,無需做那小兒女狀,諸位將軍,來日楊某僥倖不死,必與爾等痛飲三百杯。諸位寬心,楊某當會守好西京城這第一道屏障。”

冷靜如李順也心中泛酸地對着楊三水說道:“楊都統,保重。”

說完扭頭就走。

剛纔還與楊三水爭執地面紅耳赤地羅一刀突然泛起虎淚,一咬牙跺腳偏頭喊道:“老子走了。”

何宇、鍾虎兩小將也是道着珍重,起身離開。

突兀,楊三水突然想到什麼,喊回鍾虎,讓他稍等片刻。

然後在李成宰的留守府的書房裡找出筆墨,揮書疾寫,洋洋灑灑寫了數百字兩封信函交於鍾虎,說道:“虎子,還有事要麻煩你。”

鍾虎沒有突兀楊三水的稱呼,因爲北洋衛中除了李順,就是楊三水知道他是鐘山魁之子,楊三水完全有資格這麼稱呼於他。

“楊將軍請講。”

楊三水摺疊好兩封書信,對着鍾虎說道:“事成之後,將這兩封信分別替我轉交大都督和鷹揚衛第八協的楊煥鵬將軍,拜託了。”

這是在交代遺書啊!

鍾虎心如刀割,一下子不知道該如何自處。

楊三水拍了拍他的肩頭,將信放進他懷裡,說:“虎子,好好活着。”

鍾虎嗯了一聲,耐着心中難受別過頭喊道:“楊將軍放心,我就是死了,也會派人將信函交到都督和楊煥鵬都統手中。”

喊完之後噌噌噌跑了出去。

楊三水看着衆人離開,喊來剛剛被提拔的親兵校尉曹大彪。

曹大彪一進來就嚷嚷道:“都統,我看其他幾協都開拔了,咱們怎麼不走?”

楊三水笑道:“我們不走,大彪,傳令軍中,即日起開始修築西京城門,集中我們協中所有的火炮和弓弩箭矢,我們要將西京城守得跟鐵桶一般牢固,讓高麗棒子的援軍寸步難前。”

短時間內打造一個固若金湯的西京城池,這是楊三水目前迫切需要做的。

曹大彪沒有多問爲什麼,只管領命出得門去。

吩咐完之後,楊三水走到留守府的閣樓,雙手扶在窗前一眼俯視整個西京城,看着陸續出發進軍西海道五州郡的其他五協,看着城中忙碌收拾的弟兄,再眺望了東瀛方向的大宋朝。

突然,楊三水張開雙臂豪氣干雲地喊道:“大丈夫生亦何歡,死亦何懼?我只要堅守孤城一個月,將二十萬棒子軍擋在西京城外一個月,我楊三水之名定當名垂青史,我北洋軍之名定不逞多讓大漢驃騎軍。”

當夜,北洋軍蕭廣成,鍾虎,李順等五協分別進駐西海道五州郡。

翌日清晨,鍾虎率軍奪得西海道登溟州郡,並屯兵駐守。

當日下午,羅一刀率軍奪得西海道淳交州郡,屯兵駐守。

第三日,何宇、李順分別奪取春尚州郡和馬拓州郡,分別屯兵駐守。

而蕭廣成則於第四日清晨,奔襲西海道最後一個州郡,併成功攻佔羅芝州郡。

自此,西海道五州郡宣告陷落,大宋龍旗飄蕩在五大州郡城頭。

此消息一出,振奮人心,傳到駐守西京城的楊三水耳中更是堅定了誓死守城之信念。

等得一萬五千餘人五日來不分晝夜的加緊修築,西京城城門已堪堪恢復原樣,楊三水除了在城樓之上佈置了密集的火炮防禦外更是集中了所有的弓弩箭矢作爲防禦的第二梯隊,等着炮彈用盡的那一天,再上弓弩兵。

蕭廣成、李順等五協在奪取州郡之後也不敢有絲毫鬆懈,緊鑼密鼓地在鴨綠江沿岸佈置火炮防禦,將五大州郡的沿岸佈置成一條彙集數萬火炮的防鎖線,更是在州郡中大肆抓捕高麗棒子,爲北洋軍制造弓弩箭矢,用來防禦城池的另一側。

以防西京城失守被棒子軍攻克後,會繼續威脅到新近奪取的五大州郡。

如果西京城失守,那他們面對的不僅是鴨綠江對岸的遼陽元軍,還有一心光復西海道的高麗棒子援軍。

未雨綢繆,爲將者之道。

而西京城和西海道五州郡被宋軍突襲攻克陷落的消息不僅傳到了鴨綠江對岸的元軍耳中,更是傳到了開京城的高麗朝廷。

整個高麗朝野爲之一震,平民百姓更是惶惶不可終日,因爲宋軍屠城嗜殺是出了名的。

東瀛千萬人僅存五百萬,前車之鑑。

開京,高麗皇宮。

高麗國主王鉅正在稀里嘩啦吧唧着高麗冷麪,不時夾着高麗辣白菜放進嘴中。

聽着兵部大臣說着關於西京城及西海道陷落之事,他卻沒有想象中那麼驚慌失措,而是吃完最後一根冷麪之後打了個飽嗝,嘴裡散着一股辣白菜的嗆辣味道問着兵部大臣道:“怕什麼?天還沒塌下來。上次他們進攻全羅道不也是撈完一筆就走嗎?我們高麗和東瀛不一樣,我們臨近金帳汗國和大元朝,況且本國主還是忽必烈陛下的女婿,他們能眼看着高麗國覆沒嗎?而且大宋纔是大元朝的心腹之患,放心吧,只要開京都城還在,我們高麗棒子的日子就還是很安逸的。”

兵部大臣看着皇帝都不急,他急個毛?拍了句:“國主目光如炬,真知灼見,臣佩服。”

隨即道了句臣告退拍拍屁股,轉身就要離去。

突然,高麗國主王鉅把他叫住,問道:“平壤王現今身在何處?”

兵部大臣恭敬地回道:“平壤王殿下如今還在開京城。”

王鉅砸吧砸吧嘴,低聲道:“不過大宋三番四次的進攻我高麗,也要給他們一番教訓纔是。去,把平壤王叫進宮來,讓他將東瀛掠劫來的財物也都運進宮來,放他那兒本國主還是不放心。”

兵部大臣喏了一聲,迅速離去,一刻也不想呆在這兒。

因爲國主嘴中那股子醃辣白菜的味道委實太不好聞了。

PS:感謝【淡淡的羽】【機友3224...】【陌路離傷.】【匿名用戶】【擁有你d一切】的打賞和月票,謝謝。

第三百一十七章 清平公主冒然上門第二百四十二章 靈堂風波第二十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第二百一十五章 王來寶生子取名“八蛋”第二百九十五章 興辦講武堂的念頭第一百六十二章 賀綱的搖擺【爆發第一更】第二百七十七章 馳援第六十一章 郊外踏青偶相逢第三百九十一章 恩威並施第一百一十一章 國舅爺也要攻城了!第四百一十三章 限皇權,組內閣,軍政分離第三百二十三章 醍醐灌頂第二百一十一章 三千學子赴京城第一百八十五章 嫂子第四百零四章 北元復國第一百七十一章 殲滅第二百一十九章 兄弟,咱回家第七十七章 李沅芷有求於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高麗棒子軍的撤退第三百八十八章 呂文喚的命運第二百四十二章 靈堂風波第二百六十二章 北洋軍出征第三百八十八章 呂文喚的命運第二百四十六章 郭家有女郭瑾璇第三百零二章 暫時定計第三百四十六章 交鋒麗陽門第一百四十五章 來第九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征前的雲動【爆發第三更】第三百四十五章 人既死,那就追封燕王吧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喬第八十六章 進入備戰狀態第八十三章 陳、楊兩系交鋒:平局第三百八十五章 冥冥之中有神明第三百五十四章 鳩殺第二百三十六章 追擊潰軍第二百零九章 節操何在?第一百七十六章 懷柔政策初顯威第三百二十三章 醍醐灌頂第九十八章 潛入孫府的密諜第一百九十八章 富貴均沾,平均地權第九十章 戰前:分配任務第三百三十六章 紛紛出事第三百二十五章 給魯王出的金點子第三百三十三章 京都講武堂竣工第七十六章 假神父加恩休斯第一百零七章 孫康年對堂嫂的野望第十八章 圍三闕一之計第三百零五章 哥薩克行省聯名上奏第二百二十四章 輪流做炮灰第一百一十三章 搭救大喬與小喬第七十五章 兩股勢力第一百四十四章 朝堂又是風雲起第二百八十五章 首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新生典禮的風波第一百五十一章 李沅芷的崛起第三百六十四章 文丞相的榮耀加身第一百七十章 不惜一切代價擊沉他們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京淪陷第二百一十三章 陸秀夫哭廟,左光斗明志第三十四章 草創北洋軍第六十七章 提親!第十八章 圍三闕一之計第四百零一章 老子要當爹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佈局第十五章 突發狀況第三百七十八章 一喜一怒間第一百一十三章 搭救大喬與小喬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纔是三軍主帥?第三十章 子接父業第二百六十九章 西京城保衛戰(二)【求月票爆發】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堂又是吵翻天第一百五十四章 和公主鬧掰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漸漸揭開迷霧第二十六章 頓珠軍營逼婚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南侯的元宵獻禮【爆發第三更】第十二章 圖謀琉球島第二十八章 結爲盟友第四十七章 堂中臨時定計第五十七章 大儒郭敬儀是個實幹家!第二章 出謀劃策(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綠帽子?第三百零四章 大朝會第一百八十一章 炮轟伊賀城第四百一十四章 郭府父女的談話第一百零九章 酒肆救美第二百八十五章 首戰第四十章 發小張遷侯第三百一十章 陳靖元上奏的五大條款【爆發五更之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小姐,你要有危機感啊!第一百八十八章 自古監軍誰有好下場?第六十二章 坐而論道分時勢第二百七十章 不是瘋子就是猛將【求月票第三更】第七十一章 一條人命帶回來的情報第八十四章 文廷玉入軍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炮轟伊賀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殲滅第二百四十八章 後花園逸事第三百一十六章 路上小插曲【五更繼續】第三十三章 落魄貴族(新書求收藏)
第三百一十七章 清平公主冒然上門第二百四十二章 靈堂風波第二十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第二百一十五章 王來寶生子取名“八蛋”第二百九十五章 興辦講武堂的念頭第一百六十二章 賀綱的搖擺【爆發第一更】第二百七十七章 馳援第六十一章 郊外踏青偶相逢第三百九十一章 恩威並施第一百一十一章 國舅爺也要攻城了!第四百一十三章 限皇權,組內閣,軍政分離第三百二十三章 醍醐灌頂第二百一十一章 三千學子赴京城第一百八十五章 嫂子第四百零四章 北元復國第一百七十一章 殲滅第二百一十九章 兄弟,咱回家第七十七章 李沅芷有求於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高麗棒子軍的撤退第三百八十八章 呂文喚的命運第二百四十二章 靈堂風波第二百六十二章 北洋軍出征第三百八十八章 呂文喚的命運第二百四十六章 郭家有女郭瑾璇第三百零二章 暫時定計第三百四十六章 交鋒麗陽門第一百四十五章 來第九十二章 大戰前夜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征前的雲動【爆發第三更】第三百四十五章 人既死,那就追封燕王吧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喬第八十六章 進入備戰狀態第八十三章 陳、楊兩系交鋒:平局第三百八十五章 冥冥之中有神明第三百五十四章 鳩殺第二百三十六章 追擊潰軍第二百零九章 節操何在?第一百七十六章 懷柔政策初顯威第三百二十三章 醍醐灌頂第九十八章 潛入孫府的密諜第一百九十八章 富貴均沾,平均地權第九十章 戰前:分配任務第三百三十六章 紛紛出事第三百二十五章 給魯王出的金點子第三百三十三章 京都講武堂竣工第七十六章 假神父加恩休斯第一百零七章 孫康年對堂嫂的野望第十八章 圍三闕一之計第三百零五章 哥薩克行省聯名上奏第二百二十四章 輪流做炮灰第一百一十三章 搭救大喬與小喬第七十五章 兩股勢力第一百四十四章 朝堂又是風雲起第二百八十五章 首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新生典禮的風波第一百五十一章 李沅芷的崛起第三百六十四章 文丞相的榮耀加身第一百七十章 不惜一切代價擊沉他們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京淪陷第二百一十三章 陸秀夫哭廟,左光斗明志第三十四章 草創北洋軍第六十七章 提親!第十八章 圍三闕一之計第四百零一章 老子要當爹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佈局第十五章 突發狀況第三百七十八章 一喜一怒間第一百一十三章 搭救大喬與小喬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纔是三軍主帥?第三十章 子接父業第二百六十九章 西京城保衛戰(二)【求月票爆發】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堂又是吵翻天第一百五十四章 和公主鬧掰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漸漸揭開迷霧第二十六章 頓珠軍營逼婚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南侯的元宵獻禮【爆發第三更】第十二章 圖謀琉球島第二十八章 結爲盟友第四十七章 堂中臨時定計第五十七章 大儒郭敬儀是個實幹家!第二章 出謀劃策(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綠帽子?第三百零四章 大朝會第一百八十一章 炮轟伊賀城第四百一十四章 郭府父女的談話第一百零九章 酒肆救美第二百八十五章 首戰第四十章 發小張遷侯第三百一十章 陳靖元上奏的五大條款【爆發五更之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小姐,你要有危機感啊!第一百八十八章 自古監軍誰有好下場?第六十二章 坐而論道分時勢第二百七十章 不是瘋子就是猛將【求月票第三更】第七十一章 一條人命帶回來的情報第八十四章 文廷玉入軍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炮轟伊賀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殲滅第二百四十八章 後花園逸事第三百一十六章 路上小插曲【五更繼續】第三十三章 落魄貴族(新書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