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決策
“賭他們去哪裡。”徐文長低頭望向作戰圖,“守株待兔,如同楊參議此前舟山一役,一旦確定賭哪裡,全軍疾行,趕在鬼倭到來之前設伏。”
龐取義瞪眼驚道:“可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啊!”
“所以才叫賭。”徐文長眯眼繼續看着作戰圖,“其實……即便是賭,也是有跡可循的。”
“何跡之有?”
“既然不知道他們要去哪裡,就必須確定他們想要做什麼。”徐文長俯身點了點地圖,“這一點同樣困擾了我很久,不過我在應考的時候已經想通了。”
“應考的時候?”楊長帆驚道,“怎麼有這工夫?”
“破題過後,時間還很多,又不讓退場,只好想多餘的事。”
“……”
徐文長點了點自己的腦門道:“我自己想不通,於是我假想自己是徐海,假想自己是倭寇,沒想到,一瞬就想通了。”
“快快說來。”戚繼光迫不及待催促道。
“無非四個字——狗急跳牆!”
“怎麼講?”
“徐海與汪直不同,始終覬覦故土,而且希望利用倭寇的力量爭奪故土。經營發展多年,終於在今年成功調來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倭寇部隊,盤於拓林,曠日持久,與我軍交戰半年有餘,雖損數千,但殲滅我軍已有數萬,可即便如此,依然難入滸墅關!倭寇久戰思鄉,錢財也早已堆滿了貨船,滸墅關一役後再無戰意,遂退回東海。”
“我是徐海,我很絕望。我知道下次再聚集這種規模的倭寇已經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到時候大明依然會有殺不盡的官兵,下一代的能將也將嶄露頭角。靠這些倭寇正面交戰。也許永遠也到不了蘇州,只因這些倭寇與自己有本質上的不同。”
“倭寇的家在九州。而自己的家在大明。倭寇不會爲取蘇州、杭州拼盡全力,吃飽了就會走的,而大明軍隊再不堪,數量還是有的,即便不停的死,不停的堆,也足夠磨掉倭寇的耐力。”
“我徐海眼見奪故土希望渺茫,最終只好亡命一搏。”
“用最少。最精銳的一批人,打一場難以想象的戰役。”
“聲東擊西,左衝右突,肆虐東南腹地,讓明軍疲於奔命,我自己也會不停的奔命,我要將東南的兵力分佈攪混,首尾不能呼應。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我沒有時間去掠財劫色,我專攻衙門衛所。專殺大明的軍官縣官,讓大明的官員兵力疲於調動。說不上對,也解不了題。其實毫無意義。”
“題,可以一步一步解。”
“可不知要解多久。更不知能不能解或者解完。”
“這題是永遠解不完的,但總比放棄不解要好。”
“放棄不解,更安全。”
“那是因爲文長看不清倭人的真面目,也沒看清我****上國的處境。”楊長帆開始敞開了說,“你能想象有一天倭人艦隊會全殲我們的艦隊麼?你能想象有一天倭人會佔據我們大半江山,屠盡南京城麼?你能想象有一天八路夷人洗劫順天府麼?你能想象我****上國,有一天成爲夷人眼中的夷人麼?”
徐文長啞然,他完全不知道楊長帆在說什麼。
即便是天才,也只能看到眼前的世界,他不知道我們正在迷宮中對撞內鬥的時候,迷宮外已是怎樣的盛景。
但徐文長不是尋常的天才,他可以認爲自己是一位海盜頭子,同樣可以認爲自己是別的什麼人。
他盡力朝着楊長帆所說的那個方向去想,努力的想。
想了很久,他才問道:“夷人,難道沒有皇帝麼?夷人的皇帝難道與我們的皇帝不同麼?”
“夷人有皇帝,夷人的皇帝也沒有太大的不同。”
“那夷人憑什麼?”
“只憑一點。”楊長帆伸出一根手指,“夷人,知道自己是夷人,知道自己周圍有很多與自己相似的夷人。”
徐文長思緒轉換極快,立刻又將自己化身爲夷人。
“我懂了,你的意思是,我乃****上國,一切的中心,無須開疆擴土,剩下能做的,只有內部爭鬥。而夷人之間,水深火熱,始終是國與國之間的爭鬥。”
“大抵如此。此外,依現在我們所讀到的,片面的儒學,也主張禮儀,而非攘夷。”
“可還是有問題。”徐文長不假思索問道,“書中確實有述,南洋有百國,大者大約紹興轄區大小,小者不過舟山一嶼,這樣的夷人,強破天又能如何?”
“那西洋和東洋呢?弗朗機可不是南洋的。”
“西洋的史料,我是找不到的,你找得到?”
“好了,不說了。”楊長帆擺了擺手,他只希望讓徐文長想到一些他始終不可能去想的事情,餘下的他自會理解,“另外,有一件事你幾乎料到了,但還差一點。”
“什麼?”
“你以爲我們繼續追。”
“難道不是麼?”
“除了兩個人,其餘人繼續追。”
“哪兩個人。”
楊長帆一把提起徐文長大笑道:“隨我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