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朱家人的心思

雖然他的事業進行的很成功,但是他仍舊是逃脫不了因果循環的報應,在他的晚年,他的幾個兒子相繼手足相殘,就像他當年的那樣。爲此,他的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一度想着自殺,在被羣臣勸下來之後,又只能靠着丹藥來緩解精神上的折磨。

許多讀歷史的人都很納悶,爲什麼像李世民那樣的千古聖君也相信長生不老的謊言,進而猛磕丹藥將自己磕死了。

其實,他還是因爲害怕。他怕他死了之後會見到他曾經的親人,他的父親、他的兄長、他的兄弟、他的那十個侄子,最小的被他殺死的時候還在吃奶。說白了,他真的沒臉去見他們。

雖然經過他的大力修改,玄武門之變在史書中已經成了一次光榮的、成功的、勝利的奪權運動,但當年的真相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心裡很清楚。比誰都清楚!

李世民爲此也嚐到了苦果,武則天上臺後,爲了鞏固皇位,將他的嫡系子孫基本都殺光了,這不知道算不算是冥冥中自有因果。

如果他老老實實的做一個秦王,說不定就不會受這些折磨,由此觀之,行不義之事一定會遭到報應,誰也逃脫不了。

聽到朱楧的這句話,朱元璋高興的眉開眼笑,他是帝王不假,但他首先是一個人,是一個慈祥的父親和爺爺,在朱元璋心裡,沒有什麼能比他們兄弟叔侄幾個和睦相處,共同守衛他給他們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更加開心了。

朱元璋出身赤貧,年輕時吃了不少苦,差一點就餓死了,而他的父母死後竟然連下葬之地都沒有,要不是鄰居好心施捨了他一塊地,他的父母肯定就要暴屍荒野喂野狗了。

好在老朱運氣不錯,趕上了貧農翻身的大好時代,最終憑藉着自身的智慧、運氣、敢拼敢打敢玩命的精神,打下了萬里江山,成爲了大明朝最大的地主。

屌絲逆襲,走向人生巔峰的朱元璋最擔心的還是自己兒孫們,他年輕時吃了太多的苦,遭了太多的罪,他不願意讓他的子孫後代們再受一點委屈,生怕大明朝再出現王莽、曹操、楊堅、趙匡胤這樣的奸臣篡奪了他們老朱家的產業,使得他的兒孫們橫遭屠戮、流落街頭。

因此,他費盡心思,參考了歷朝歷代的治亂之道,設立了藩王制度,將大明朝的軍隊一份爲二,一部分交給皇帝統領,另一部分交給藩王統領,使得明朝內外相制,就算朝廷內部出現了奸臣,也會因爲畏懼藩王的兵力而不敢輕舉妄動。

朱元璋永遠認爲自己人遠比外人可靠,他把國家的權力給了宗室藩王和勳貴外戚,讓他們共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既得利益集團,佔據了大明朝幾乎全部的國家資源,進而可以很輕易地去統治其他階級的人。

不過這麼做還是有一定的風險的,那就是大家都能想到的藩王尾大不掉的問題,需要說明的是,朱元璋作爲古今中外最爲傳奇的皇帝,絕對是絕頂聰明的,別人能想到的事,他一定也能想到。

爲了保證藩王能服從中央的調遣,朱元璋設計的制度是,大明朝的資源皇帝拿大頭,藩王拿小頭。而且藩王衆多,單單是一個藩王,是沒有實力跟中央對抗的,只要皇帝能掌握好平衡,讓這些藩王互相制約,那相信沒有一個人敢跳出來反對他的統治,否則就會立即陷入被羣毆的局面。

只可惜的朱允炆一上來就得罪了所有藩王,削藩的手段太狠辣,直接將一個堂堂的藩王廢爲庶人,讓他從大明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皇子一下子變成了一無所有的老百姓,這種落差,這種屈辱,是常人很難忍受的了的,所以纔會有藩王不願意受辱而自殺的事。如果朱允炆不這麼蠻幹,像朱棣那樣只削他們的護衛和權力的話,相信他們也不會有這麼大意見,護衛少一點就少一點,權力小一點就小一點,沒什麼大不了的,不是所有的藩王都留戀權勢,都喜歡帶兵打仗的,只要能讓他們繼續過着高高在上,魚肉百姓的生活,他們也犯不着跟皇帝翻臉。

若是朱允炆不得罪他們,就算朱棣造反他們也不會幫着朱棣,因爲他們本來就已經是藩王了,位極人臣,這輩子不可能再升官了,就算幫助朱棣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還是藩王,況且還會爲此而背上一個亂臣賊子的罵名。而朱棣出於忌憚他們的心理,肯定還是要削弱他們的勢力的,寧王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從人的陰暗心理來看,他們也不會幫着朱棣的,本來大家都是藩王,平輩論交,稱兄道弟,我吃飽了撐的傾盡全國之力幫你當皇帝,然後我在給你下跪稱臣?

www◆ттkan◆C〇

乞丐不會羨慕百萬富翁,但會嫉妒比他要飯要的多的乞丐。這些藩王大致就是這個心理,朱標當皇帝他們心裡是不會吃醋,不會嫉妒的,因爲他是太子,是大哥,皇位本來就是他的。朱允炆當皇帝他們大多數心裡也不會吃醋,不會嫉妒,因爲皇位本來就是他老爹的,他這一系繼承天經地義,無可厚非。

可是,若是原本跟他們平級的朱棣一躍而成了皇帝,他們的心裡就難免會吃醋,會嫉妒,會酸不溜秋的,憑什麼?這也就是爲什麼朱棣當了皇帝后,還有藩王想着造反的原因。

所以說,如果朱允炆上臺之後,跟他的這些叔叔們搞好關係,不要去在意他們違法亂紀、強搶民女這樣的破事,不要草木皆兵,把所有的藩王都當成壞人,那就算朱棣造反,他也可以下詔讓這些藩王勤王。相信這些藩王是樂意幫忙的,因爲前面說過幫朱棣是沒有好處的,而幫皇帝平定叛亂是有好處的,除了會得到獎勵之外,還會得到一個忠臣的好名聲,名利雙收,豈不美哉?

可惜啊,朱允炆沒有領略通透朱元璋設置藩王的用意,不明白他的爺爺是爲了防止朝廷內出現奸臣篡權,給大明朝的天下多上一道保險,才設置在外領兵手握重權的藩王的。他一直都覺得他的爺爺太過偏袒這些藩王,再加上有的藩王仗着是皇帝的叔叔,對他說話做事也不太禮貌,他就將所有的藩王當成了壞人。

有了這些心理基礎,最後再加上黃子澄等人故意用什麼七國之亂的故事危言聳聽的挑唆,將藩王們描繪成了成天就知道覬覦皇位的混蛋,朱允炆就在心裡徹底與這些藩王們決裂了。

他上臺之後,就開始用殘酷狠辣的手段削藩,抓住藩王的一點小把柄就廢爲庶人,讓他們從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變成了屌絲,讓所有的藩王都產生了強烈的恐懼和不安心理。朱允炆這麼做,估計是有的藩王太不拿他這個皇帝侄子當回事了,他想先廢掉幾個刺頭立立威,沒成想這樣一下子就將所有的藩王都逼到了對立面,讓他們都開始希望朱棣能贏,最起碼朱棣不會廢掉他們。

所以我們看到,靖難之役爆發四年之久,都是朱允炆的軍隊在和朱棣打,其他的藩王都按兵不動,像寧王還跟朱棣合夥造反,許多藩王都和朱棣眉來眼去,就連遠在四川成都的蜀王朱椿也跟朱棣暗通款曲。

如此一來,朱允炆就硬是把能羣毆朱棣的局面,變成了他跟朱棣單挑,力量對比嚴重失衡,再加上用人不當、運氣不好等這些次要因素,終於失掉了天下,得罪藩王,是他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如果他不得罪這些藩王,跟他的叔叔們搞好關係,再用推恩令這種慢刀子割肉的方式慢慢地削減藩王的權力,或者直接將朱棣從北平調到其他地方,那朱棣是不敢造反的。

因爲他若是盲目起兵的話,不僅要面對朝廷的討伐大軍,還要面對忠於朝廷的其他藩王的勤王之師,像寧王、晉王、代王、谷王等就在他的封地四周,分分鐘就可以和朝廷聯合起來羣毆他。

到時候,就算朱棣在能打,怕是也沒有什麼卵用。

朱元璋看朱楧的話說的真切,老於世故的他一眼就能看出來,朱楧說的是真心話,並不是當着他的面故意僞裝,心裡大爲暢快,這纔是他最想要的局面,笑眯眯地對朱允炆說道:“允炆啊,你十四叔對你這麼好,你該怎麼表示表示啊。”

朱允炆打心眼兒裡是對這些藩王抱有警惕心理的,尤其是朱楧這樣的強藩,因此對朱楧說的話,並不是特別相信,只道是這是他故意當着老朱說的場面話,不過既然朱元璋讓他表示,他肯定不會當面反駁,又舉起酒杯十分客氣的說道:“允炆多謝十四叔關照,允炆再敬你一杯。”

說罷,雙手端着酒杯遞到朱楧跟前,然後端起酒杯來一飲而盡,十分地豪邁灑脫。不過,對於他的表現,朱元璋並不是特別滿意,朱楧已經掏心掏肺地說出要誓死保衛他的話了,他再怎麼樣也要表態和叔叔們永享富貴之類的話吧,只喝一杯酒,實在是太輕了。

朱楧也能看出來他對自己還有戒心,不過他沒有介意,有戒心倒無所謂,只要你上臺之後不要妨礙寡人的既得利益就好了,寡人不想搶你的江山,只想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一言九鼎、作威作福,條件允許的話順便再調戲調戲民女,魚肉魚肉百姓。端起酒杯來,向朱允炆致意了一下,然後也是一飲而盡。

叔侄二人的這次碰杯沒有達到朱元璋理想的效果,他不由得臉色變了變,不想在強按牛頭喝水,夾了一口菜放到了嘴裡,一副漫不經心,十分隨意地說了一句:“肅王,朕聽說你發明了幾道名菜,怎麼不帶給朕來嚐嚐啊?”

老朱說的自然是北京烤鴨和重慶火鍋了,朱楧對此早就做了準備,現在這兩道名菜在大明尤其是西北地區已經頗具影響力,老朱聽說過也很正常。這次他回京,就專門帶了不少技術骨幹,打算讓他們做給老朱吃,如果老朱喜歡的話,還可以將手藝交給宮廷的御廚,以表示他的孝心。

除此之外,朱楧帶這麼多廚子來還有另外一層用意,那就是將他的生意做到大明朝最爲繁華富庶的江南地區,於是不失時機地說道:“父皇真是明見萬里,連兒臣搞得那點小小的把戲都知道了。請父皇明鑑,兒臣爲了讓父皇嚐到兒臣發明的這道菜,特地從西北帶了廚子回來。只是時間匆忙,還未來得及準備,改日一定讓他們做給父皇吃。”

朱元璋微微一笑,十分慈祥地說道:“那感情好,朕聽人說你發明的那兩道菜好吃到能讓人咽掉舌頭,朕登基二十多年,早已吃遍了天下美味,若是此時能有一道菜打動朕的舌頭,朕的晚年就多一道福分。”

這話的分量太重了,若是自己能做出一道讓老朱晚年增加福分的菜來,那豈不是大孝特孝,朱楧立即站起身來,衝着朱元璋作了一揖,道:“若是能讓父皇開心,那兒臣這道菜才叫真的值得,兒臣一定吩咐廚子們將菜做好。”

朱元璋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十分滿足,十分享受的說道:“好啊。那朕就等着一飽口福了。”

朱楧偷偷擡眼看了看朱元璋的表情,見他很開心,於是就鼓起勇氣說道:“啓稟父皇,兒臣還有一事相求。”

朱允炆的身子震了一下,生怕朱楧再提出什麼過分的要求,但他已經當儲君當了很多年,基本的涵養還是有的,並沒有顯示出什麼異樣的神色。

朱元璋的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但仍然不動聲色地說道:“什麼事?說吧。”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更何況這也不算是什麼大不了的要求,朱楧順勢說道:“兒臣想在江南以及大明朝的其他地方開店,讓普天下的臣民都能享受到這道美食,共同沐浴父皇的天恩。”

原來是想掙錢啊。朱元璋心裡微微笑了一下,這孩子,不愁吃,不愁穿,怎麼淨想着做這些商賈賤業?他掙這麼多錢幹什麼?難道還嫌自己的兵馬不夠多,還想着招兵買馬?

不過想想也是,他的壓力也是很大的,回鶻西邊的那個什麼帖木兒帝國正在高歌猛進,已經打下了面積不亞於大明朝的地盤,還四處揚言要聯合起所有的蒙古人,滅掉大明,中興元朝,實在是大明朝的心腹大患。

就在前段時間,他們還扣押了大明朝的使臣郭驥,明顯不把大明放在眼裡,敵視與火藥的氣味十分濃烈,他想多招點兵以備不時之需也不是什麼壞事。

朱元璋想了一下,這才慢慢地開口,緩緩道:“你的提議很好,若是能讓天下人一飽口福,那也算是我皇家的恩德。這樣,允炆,這件事你就和你十四叔一起幹吧,你們一人出一半的資本,共同經營這個項目。”

朱允炆愣了一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可是堂堂的皇太孫,是大明朝未來皇位的繼承人,應該多讀經典,學習聖人先賢的治國之道,以備好好的治理國家,怎麼能去從事商賈賤業呢?這傳出去豈不是令人笑話,有辱朝廷的體統?自己將來是想做千古聖君的,要是這麼做,史書上該怎麼記載?朱允炆萬萬不能接受,一改之前對朱元璋的柔順態度,十分堅決地想要拒絕道:“皇爺爺,孫兒……”

朱元璋擺了擺手,打斷他的話,道:“你不必出面,只需要將資本交給你十四叔就可以了,不會耽誤你治國。你只是代表朝廷的態度,代表朝廷想要與民同樂,讓天下人一飽口福。”

這孩子,什麼時候才能學會務實呢?只會讀書,按照儒家那一套所謂的聖君規範來做事有什麼用?沒錢誰會給你賣命?

見到朱元璋如此斷然拒絕,朱允炆也不敢說什麼,恭恭敬敬地說道:“是。孫兒遵旨。”不過他的臉上卻是寫滿了不情願。

朱元璋的用意是想讓朱允炆和他的叔叔們多接觸接觸,共共事,增進增進感情,以便於他們能更加團結起來保衛大明的江山。

爲了這件事,他還真是煞費苦心啊。

這頓飯大體上吃的還是和諧融洽的,朱楧作爲外來的藩王,對朝中的這些大人物自然要傾力巴結,今天晚上爲了好好表現,喝了不少酒。朱允炆倒是沒有喝多少,一來是他酒量不行,二來是他素來不喜歡飲酒,喝到最後都是意思一下。

朱楧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也沒有感到意外,更不會感到失落,另朱楧意外的是,老朱一把年紀了,今晚倒是喝了不少酒,原本以爲以他的年紀和身份,意思意思就算了,沒想到老朱做人這麼實在,看來是真的高興了。

酒宴散席之後,朱楧在迪麗娜扎的攙扶下回到了之前居住的別墅,這是當年老朱賜給他的房子,現在就成了他在京城落腳的地方。

郜氏見朱楧喝了不少酒,略微有些醉醺醺的,也不好強拉着他去敘母子之情,只是囑咐迪麗娜紮好好照看這位王爺。

迪麗娜扎一邊攙扶着朱楧,一邊乖巧地對郜氏說道:“放下吧,母親。孩兒一定會照顧好大王的。”隨後,與郜氏分別,扶着朱楧進了他們兩個人的房間。

迪麗娜扎將朱楧放在牀上,早有侍女將濃茶端了上來。迪麗娜扎接過侍女手中的濃茶,揮手示意她去打洗腳水,隨後親自將濃茶遞到朱楧的嘴邊,輕輕地笑道:“大王,喝點濃茶醒醒酒吧。”來之前,朱楧特意跟他強調過,到了京城不許再稱呼自己陛下。迪麗娜扎也明白,在肅國的一畝三分地怎麼樣都行,就算出了事也容易擺平,但是到了京城就不一樣了,萬一要是被密探聽了去,那自己這個教唆藩王謀反的罪名是絕對跑不了的,到時候就算是朱楧再怎麼維護她,她怕是也難逃一死,因此就十分注意,不能因爲YY丟了性命。

朱楧晃晃悠悠地坐着,一把摟住身邊的這個麗人,然後“咕咚、咕咚”地喝了幾大口濃茶來醒酒,喝下去之後,雖然腦袋依舊發暈,沒有起到什麼作用,但是最起碼肚子好受多了。

這時候,宮女將洗腳水端了上來,放到朱楧的腳底下,然後跪在他的跟前,十分謙卑地說道:“請大王洗腳。”說罷,用手分別捧起朱楧的兩隻腳,將上面的鞋襪脫掉,隨後將它們放到了水盆裡。

水盆中的水是這名宮女試了多次的,絕對保證不會讓大王感覺到一點不舒服。朱楧這次確實是放了量了,可以說他長這麼大還沒有喝過這麼多的酒,眼睛一暈,腦袋一沉,一下子躺倒了大牀上。

迪麗娜扎慌忙地脫掉特意穿在腳上的繡花鞋,屁股一用力,一雙修長的玉腿向上一擡,跪坐在牀上,給朱楧捏頭,邊揉邊笑道:“大王,臣妾從未見你喝這麼多酒啊,臣妾都有些擔心呢。把母親擔心壞了。”

朱楧此刻的靈臺還有一絲清明,有給他洗腳的宮女在這裡,他肯定不會亂說話,結結巴巴地說道:“父、父皇如此厚待寡人,寡人心裡感動,怎麼能不多敬他老人家幾杯。父皇今日喝的也不少。”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話時間,宮女已經將朱楧的腳洗好了。迪麗娜扎正想朱楧說點心裡話,便對那名宮女遞了一個眼色,十分隨意地說道:“好了,把水端出去你們就下去吧。沒有吩咐,不許任何人進來。”

“是。奴婢遵命。”那名宮女將雙手放在小腹上,跪着彎了一下腰,算是向朱楧和迪麗娜扎施禮,恭敬地說道。隨後,將朱楧洗腳的用具全都端了起來,扭過腰身,盈盈嫋嫋地退了出去。

另有一名宮女走上前來,將朱楧今天穿的鞋襪拿出去洗了,換了一副乾淨的過來,隨後也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並輕輕地關上了門,只將他和迪麗娜扎兩個人留在屋內。

恭賀閱文上市,咱也成了給上市公司打工的人了。

第二百三十一章 軍校課程第一百七十六章 哈密王搞事情第二百一十六章 存亡在虛實第一百五十九章 求訂閱,要吃飯。第九十一章 建立官職體系第一百六十八章 殺降第五十章 拜訪郭英第一百五十二章 攻城第二章 太子將死第一百五十九章 求訂閱,要吃飯。第四十三章 奉召回京(二合一)第三十七章 尋找獸醫(本章初寫時略有一絲隨意,改一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齊泰的算盤第二百八十一章 朱允炆的決心第一百四十章 脅降哈密(二)第三百零三章 各方應對第六十二章 密室殺人(二)第五十五章 大豐收(二合一)第六十九章 午時三刻第一百二十章 狩獵驚魂(六)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王饒我一次第二十五章 肺腑之言第一百八十八章 斬將?強攻!第三十六章 王的野望第二百零五章 王旗就是大明的底線第一百零八章 哈密局勢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王令!第一百一十六章 狩獵驚魂(二)第七十二章 大戰西藩(二)第十三章 下鄉調研(改)第一百零八章 哈密局勢第一百二十一章 狩獵驚魂(七)第二十章 美人在側第二百五十章 一桌酒席讀出局勢第一百四十八章 肅國總動員第一百五十二章 攻城第六十七章 黛昱竹的私事第八十八章 得勝還朝第一百四十四章 回鶻使者第一百五十三章 激戰第二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四章 說服老朱第九章 開鎮河西第二百四十章 瓦剌第一百四十四章 回鶻使者第八十五章 大戰西藩(十五,二合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喜歡被大王征服的感覺第二百一十一章 車崗的密報第二十八章 都指揮使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王饒我一次第四十四章 說服老朱第二百九十六章 齊泰宣旨第一百四十二章 使臣周升第一百三十章 朱楧的遺憾第一百五十六章 加點油(再求訂閱)第一百五十六章 加點油(再求訂閱)第一百八十一章 響箭!我們來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就是幹!第六十九章 午時三刻第二百三十四章 秘密兵工廠的選址第三百零三章 各方應對第五十七章 老朱打秋風第二百八十二章 苦逼的齊泰第一百零八章 哈密局勢第二十一章 推行變法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炮開兮轟他娘第一百零九章 哈密王定計第一百零一章 決定養士第七十三章 大戰西藩(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齊泰宣旨第二百七十章 出去曬曬太陽第一百七十六章 哈密王搞事情第二百六十五章 窮途末路第八章 龍顏大悅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景隆第二百七十三章 允炆登基第二百五十三章 盛庸賣字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王饒我一次第一百三十三章 擴軍備戰(一)第二百八十章 想給我坐蠟?第一百零九章 哈密王定計第三十九章 被人崇拜第一百七十六章 哈密王搞事情第一百三十九章 脅降哈密(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脅降哈密(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二十二章 狩獵驚魂(八)第二百九十五章 睜眼說瞎話第一百三十四章 擴軍備戰(二)第一百二十章 狩獵驚魂(六)第六十七章 黛昱竹的私事第二百七十八章 允炆的對策第二百八十二章 苦逼的齊泰第一百二十五章 狩獵驚魂(十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回國第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二百零二章 決定命運的大雨第三章 各人心思第一章 一朝夢醒(改)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武之師
第二百三十一章 軍校課程第一百七十六章 哈密王搞事情第二百一十六章 存亡在虛實第一百五十九章 求訂閱,要吃飯。第九十一章 建立官職體系第一百六十八章 殺降第五十章 拜訪郭英第一百五十二章 攻城第二章 太子將死第一百五十九章 求訂閱,要吃飯。第四十三章 奉召回京(二合一)第三十七章 尋找獸醫(本章初寫時略有一絲隨意,改一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齊泰的算盤第二百八十一章 朱允炆的決心第一百四十章 脅降哈密(二)第三百零三章 各方應對第六十二章 密室殺人(二)第五十五章 大豐收(二合一)第六十九章 午時三刻第一百二十章 狩獵驚魂(六)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王饒我一次第二十五章 肺腑之言第一百八十八章 斬將?強攻!第三十六章 王的野望第二百零五章 王旗就是大明的底線第一百零八章 哈密局勢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王令!第一百一十六章 狩獵驚魂(二)第七十二章 大戰西藩(二)第十三章 下鄉調研(改)第一百零八章 哈密局勢第一百二十一章 狩獵驚魂(七)第二十章 美人在側第二百五十章 一桌酒席讀出局勢第一百四十八章 肅國總動員第一百五十二章 攻城第六十七章 黛昱竹的私事第八十八章 得勝還朝第一百四十四章 回鶻使者第一百五十三章 激戰第二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四章 說服老朱第九章 開鎮河西第二百四十章 瓦剌第一百四十四章 回鶻使者第八十五章 大戰西藩(十五,二合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喜歡被大王征服的感覺第二百一十一章 車崗的密報第二十八章 都指揮使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王饒我一次第四十四章 說服老朱第二百九十六章 齊泰宣旨第一百四十二章 使臣周升第一百三十章 朱楧的遺憾第一百五十六章 加點油(再求訂閱)第一百五十六章 加點油(再求訂閱)第一百八十一章 響箭!我們來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就是幹!第六十九章 午時三刻第二百三十四章 秘密兵工廠的選址第三百零三章 各方應對第五十七章 老朱打秋風第二百八十二章 苦逼的齊泰第一百零八章 哈密局勢第二十一章 推行變法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炮開兮轟他娘第一百零九章 哈密王定計第一百零一章 決定養士第七十三章 大戰西藩(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齊泰宣旨第二百七十章 出去曬曬太陽第一百七十六章 哈密王搞事情第二百六十五章 窮途末路第八章 龍顏大悅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景隆第二百七十三章 允炆登基第二百五十三章 盛庸賣字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王饒我一次第一百三十三章 擴軍備戰(一)第二百八十章 想給我坐蠟?第一百零九章 哈密王定計第三十九章 被人崇拜第一百七十六章 哈密王搞事情第一百三十九章 脅降哈密(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脅降哈密(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二十二章 狩獵驚魂(八)第二百九十五章 睜眼說瞎話第一百三十四章 擴軍備戰(二)第一百二十章 狩獵驚魂(六)第六十七章 黛昱竹的私事第二百七十八章 允炆的對策第二百八十二章 苦逼的齊泰第一百二十五章 狩獵驚魂(十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回國第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二百零二章 決定命運的大雨第三章 各人心思第一章 一朝夢醒(改)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武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