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胡匠頭及其身後的一般大小工匠立即作了一揖,彎着腰,道:“小人等恭聽王上訓話,今後一定倍加努力,做出令王上滿意的罐頭。”

朱楧看着他們的態度,心裡很是喜歡,他和朱元璋一樣,就是喜歡這種老實幹活的人,而對於那些什麼都不幹,整日袖手高坐,瞎比比,還總是瞪着眼挑那些幹活的人的毛病的人是極其痛恨的,笑道:“不是做出令寡人滿意的罐頭,而是做出令大明將士滿意的罐頭。”

“是,是,是。小人等謹遵王上訓示,一定做出令大明將士都滿意的罐頭。”胡匠頭等人不失時機的拍馬道。

這個比裝的真舒服。朱楧心下大快,怪不得那麼多人喜歡做官,既得了實惠又能做好人,何樂而不爲?伸了一個大大的懶腰,打了一個哈欠道:“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吧。寡人也累了,該回宮休息了。”

說罷,也不待胡匠頭等人答話,負着手,帶着貼身的侍衛和太監,徑直回了哈密的大王宮。

晚上,朱楧將迪麗娜扎叫來侍寢,不光是貪圖她的美色,更是有重要的事情想要跟她商量。

朱楧住的是原來哈密王納忽裡的房間,這間房間最大,也最舒服,只是怕端妃來了之後看到這一切會觸景生情,新生傷感。

果然,迪麗娜紮在衆侍女的擁簇之下來到朱楧的寢宮之後,神情果然一變,變得不由自主的哀傷起來,但看到朱楧在座位上坐着,還是一秒轉換了表情,換出一副強顏歡笑的樣子,走到朱楧的跟前,盈盈跪下,低頭道:“臣妾拜見大王,大王千歲,千千歲。”

朱楧活了兩世,如何看不出她的心思,伸手虛扶了她一下,笑道:“愛妃請起吧。來,到寡人的身邊來。”

迪麗娜扎知道大王是想安慰自己,甜甜一笑,緩緩地擡起頭,丹脣輕啓,露出幾個雪白的牙齒,清脆的吐出幾個字,道:“臣妾謝大王寵愛。”隨後,跪在地上的右腿向前邁了一個弓步,略微一發力,支撐着整個身體慢慢地站了起來。

朱楧十分隨意的衝着迪麗娜扎身後的一衆侍女揮了揮手,示意她們都退下去。衆侍女沒有答話,全部都是將雙手疊放在腰間彎了一個腰,然後悄無聲息地緩緩退出,並且順便將門帶上。

朱楧微微笑着向迪麗娜扎勾了勾手,示意她坐到自己身邊來。迪麗娜扎微微一笑,一雙明眸之中滿含蜜意,緩緩地走到朱楧的跟前,慢慢地坐了下來,低了一下頭,道:“多謝大王。”

朱楧握住她白皙的左手,柔聲撫慰道:“寡人看你剛纔臉上有哀慼之意,可是這裡的環境觸動你的心情了嗎?”

這話說的迪麗娜扎臉上的哀慼之意又重了一些,貝齒輕咬了咬嘴脣,道:“這裡畢竟是臣妾生長的地方,想起家裡生的那些變故,心裡又如何能安分?”

朱楧拍了拍她的後背,然後一把將其攬在懷裡,安慰道:“寡人知道你的心結,寡人問你,你想不想報仇?”

迪麗娜扎那雙靚麗的大眼睛突然放射出一道精光,臉上的表情也變得嚴肅起來,像是掛起了一層寒霜,就如同她當年孤軍守衛吐魯番城的情景,道:“陛下,你想對回鶻動手了?”

朱楧重重地點了點頭,一改以往的調笑表情,用十分嚴肅地語氣說道:“是,眼下火繩槍已經弄出來了,罐頭也可以量產了,就等騎兵的數量攢夠了。寡人已經想好了,明年,也就是洪武三十年,兩線出擊,同時消滅回鶻和瓦剌。”

眼看着自己的丈夫這番雄心萬丈的樣子,迪麗娜扎瞬間少女心爆棚,好崇拜的感覺,同時,也爲自己能爲父親報仇而感到高興,一臉堅毅地說道:“臣妾預祝陛下大志得伸!進攻回鶻的時候,請陛下一定要帶上臣妾,臣妾一定要親手將黑的兒火者的腦袋砍下來!”

朱楧看着迪麗娜扎那雙釋放着灼灼火焰的明亮雙眸,笑道:“放心吧,寡人一定會徵你隨軍征戰的。王后她們幾個不懂軍事,上次寡人救你的時候誰也沒帶,晚上別提有多寂寞了。等這次再徵回鶻的時候,你想不去都不行。這樣寡人就可以白天收拾黑的兒火者,晚上收拾你了。”

“大王討厭,就知道欺負臣妾。”迪麗娜扎本來以爲朱楧會跟她一樣,說一堆慷慨激昂的豪言壯語,沒想到又被調戲了,不由得嬌嗔道。

二人又在這歡聲笑語中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

第二天,朱楧就帶着迪麗娜扎回到了都城哈密,今天不用去上早朝,他也沒有回去看王后和淑妃,而是徑直的來到了藍幼澄的房間裡。

王爺回京帶着端妃還不算,回來之後又帶着她去了趟哈密,很明顯有點偏寵她的味道,搞得藍幼澄心裡酸酸的,還以爲自己要失寵了呢。這次見到朱楧一回來就來找她,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立即蹦蹦跳跳的走到朱楧跟前,盈盈地跪到他的腳下,歡喜道:“臣妾拜見王爺,王爺千歲,千千歲。”

朱楧十分喜歡這個活潑的小精靈,把她扶起來笑道:“平身吧,最近怎麼樣?”

藍幼澄藉着朱楧的扶力緩緩站起來,然後一把挽住朱楧的胳膊,將他慢慢地扶到桌子跟前坐好,順手給他沏了一杯茶,笑道:“還能怎樣呢?臣妾又沒有別的事情可做,只好每天盼着王爺來了。今天王爺怎麼想起臣妾來了?”

朱楧就知道這個鬼精靈會跟他撒嬌,撇了她一眼,道:“寡人來看看自己的愛妃不行嗎?再說了,寡人找你來還有別的事。”

藍幼澄嬌哼了一聲,嘟囔着嘴道:“臣妾就知道王爺是有別的事,要不然早把臣妾忘到腦後了。”

這話怎麼說的。女人的心思真是難猜啊,朱楧拉住她的小手,微笑道:“好了。寡人今天是專門來看賢妃的,順便再說些別的事。”

這種敷衍的話基本上瞞不過任何一個女人,更別說藍幼澄這種冰雪聰明的人,嘟着嘴,一臉呆萌地說道:“王爺是想問錢糧賬目的事吧。臣妾已經給王爺準備好了。”說罷,轉過身去,從一個小抽屜裡拿出鑰匙,然後走到一個精緻的櫃子跟前,輕輕地打開了鎖,取出賬目。

朱楧看着這一道忙碌的倩影,心中十分愜意,道:“糧草的先不用拿了,寡人現在只想知道寡人手裡有多少錢?”

藍幼澄怔了一下,隨即放下來一個賬目,只拿了一個厚厚的賬本過來,道:“這是王爺內庫金銀的總賬,王爺的內庫總共有銀兩七百六十八萬九千餘兩。再加上國庫的存銀的話,可以達到一千萬兩以上。”

可以啊,這幾年錢賺的不慢啊,寡人應該算是最有錢的藩王了吧。朱楧不禁露出了滿意的微笑,有錢的感覺就是爽,有了錢,接下來的宏偉藍圖纔會有實施的可能性。

朱楧高興地衝着藍幼澄的小臉上狠狠地親了一口,笑道:“你可真是寡人的賢內助啊,把寡人的錢袋子打理的井井有條,有了這麼多錢,寡人想做的事就可以做成了。”

夫妻多年,藍幼澄對朱楧的這種親密舉動基本已經免疫,但聽到朱楧誇自己,心裡還是很開心的,笑道:“王爺又想幹什麼大事了?是不是又是曠古爍今的舉動啊?”

朱楧十分得意地冷哼一聲,笑道:“寡人的那件舉動不是曠古爍金的?”

第二天的早朝中,朱楧提出了建立覆蓋全國的社會保險制度,他處於大明朝,屬於古代的農業文明,生產力並不發達,無法做到後世的西方國家那種覆蓋各個領域的社會福利,只做了人生最重要的兩個領域的福利——養老和醫療。

養老問題是中國人自古以來最關心的問題,古人講養兒防老,那麼使勁兒生兒子,除了傳宗接代以外,就是爲了等自己老了幹不動活的時候,能有人照顧自己,不至於餓死街頭。

不過,中國雖然出了那麼多的孝子,但是自古以來,出的不孝子也是很多的,所以指望一個兒子是不靠譜的,必須要多生幾個,就算這個不孝順,還有其他的可以指望。

朱楧現在就想着徹底解決肅國人口的養老問題,有了這麼多錢,這個就不是個事,他決定,今後肅國的成年國民,每人每月都要向國家繳納十文的養老保險和五文錢的醫療保險。

等到肅國的國民年齡達到五十五歲之後,國家會給他們發放養老金,保證讓他們安度晚年,不用再爲晚年的生活來源發愁。

而醫療保險的作用就更加明顯了,自古以來,因病致貧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我國還存在這樣的問題,更別說是在生產力並不發達的明朝。通常狀況下,家裡有一個人生了大病的話,很有可能會導致這家人賣房賣地,過不下去,許多穿越小說的主人公剛剛回去的時候不就是面臨這樣的情況嗎?

這種情況是朱楧最不喜歡看到的,後世的他雖然工資不高,但是看到朋友圈裡有衆籌的事項時,還是會捐一點錢,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而現在,他是一國之王了,又將國家經營的這麼有錢,有能力也有責任讓他的國民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樣纔會民心所向,他相信,如果他這麼做的話,肅國的老百姓是很樂意給他保衛社稷的,因爲再來一個君主或許就不會這麼好了。

朱楧的這兩項制度又一次顛覆了滿朝文武大臣的世界觀,他們飽讀詩書,熟悉中華數千年的歷史,從來都不知道國家可以這樣治理,這個年輕的王爺腦袋裡到底有多少新鮮的東西啊?

不過,跟往常一樣,這種超前的事情總是會有人發對的,首先站出來的是戶曹判書紀君用。紀君用站出班來,衝着朱楧作了一揖,道:“王上,臣以爲此舉不妥,請王上三思。”

朱楧早就料到會有人反對,因此並不吃驚,說實話,他心裡還是很希望能聽聽低下這羣人是怎麼想的,因爲他的見識雖然超前,但是他也不敢保證他自己的東西就一定適合大明朝,所以有必要聽聽反對派的觀點,這樣纔會知道自己這麼做的風險在哪裡。

若是按照自己的主觀思路一意孤行,成功了固然是好,但萬一失敗了,他豈不是要變成下一個王莽了?笑道:“戶曹判書認爲此舉有何不妥,但說無妨。”

紀君用得到了鼓勵,底氣更加足了,又作了一揖,道:“回王上,王上此舉乃施行仁政之舉,實乃明君所爲,但是王上爲何要跟民衆要錢呢?王上可以效仿漢文帝給國中的耆老免費發放糧米,此舉必會爲王上收穫民心啊。”

朱楧微微一笑,十分耐心地解釋道:“寡人此舉跟漢文帝發放糧米不同,漢文帝只是給國中八十歲還是七十歲以上的人發放糧米,寡人記不清了,而且還都是一次性的。但是,戶曹判書你應該清楚,人活七十古來稀,有幾個人能活到那麼大歲數?人一過了五十五歲就很難下地幹活了,這個時候若是沒有孝順的兒孫,沒有國家的奉養日子是很難過的。僅憑皇帝一次性發放的糧米能吃幾天?”

“漢文帝此舉有務虛名之嫌,用爲數不多的糧米來換一個賢君的名聲。寡人不願意效仿他。寡人建立的是一個制度,凡是我肅國國民,不論男女,不論出身,只要成年之後每月交十文錢,等他到了五十五歲之後,國家就不會斷他的口糧,奉養他終身,讓他沒有後顧之憂。”

紀君用被朱楧說的一愣一愣地,漢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君,都是歷代君王學習和自我標榜的榜樣,沒想到在這位王上眼裡竟然成了只會施小恩小惠的油滑之人,吸了一口氣,又回顧了一週朝堂之上的同僚,才緩過勁兒來說道:“既然王上有意施行仁政,跟民衆要錢反而不美,他們可能會以爲王上在變相加稅,容易損害王上的仁德之名。”

不得不說,紀君用的看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施行這項措施,不管怎麼樣苦口婆心的跟民衆解釋,他們當中的相當一部分人還是不會相信的,他們就會認爲國王這是在變相加稅,你說五十五歲之後免費養我們?我們要怎麼樣才能相信呢?誰知道幾十年之後,我們五十五歲了跟你要錢你還記不記得這句話?

而且這些人肯定還會到處宣揚自己的觀點,以證明自己的聰明。

確實是個很麻煩的事。不過話說回來,做國王除了要有超前的見識外,更要有用於執行的魄力,沒有哪一件事是會得到所有國民的支持的,這也顧及,那也顧及,到頭來怕是什麼也幹不好。

朱楧冷笑了一聲,隨即換了一副和顏悅色地表情跟紀君用說道:“戶曹判書,你掌管國家財政,應該知道,寡人是沒有這麼多錢給全民免費養老的。”

他的心中也有自己的算盤,如果把肅國比喻成一個企業的話,那肅國的每一個人都是他的員工,適當的提高員工的福利有助於提高他們幹活的積極性,但是如果福利發的過多,造成了企業的財政困難,沒有更多的資金髮展了也不是好事。

朱楧施行社會保險制度的目的說到底就是收買人心,給他們解決了後顧之憂,讓他們能更加感恩戴德,死心塌地地爲肅國賣命,畢竟再換一個主子,就不一定對他們這麼好了。朱楧想要的其實就是讓他們以捍衛自己利益的心態來捍衛肅國。

但是,正如他之前在朱元璋跟前奏對的時候說的話,這年頭,永遠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是得天下者得民心。畢竟封建社會天下都是打下來的,你贏了別人纔會聽你的,你都輸了,身死國滅,誰還會聽你的?找死嗎?

老百姓是不在乎誰當皇帝的,皇帝是朱元璋還是陳友諒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區別,誰當皇帝也不會提拔他們做大官,他們又不認識皇帝,他們只想安安穩穩的過自己的小日子,你們誰有本事誰上來,誰上來後我們也是順民,不會造反。

因此,指望着以他們爲支柱來保衛自己的江山是十分不靠譜,十分危險的。蒙元入侵時殺了多少人,不一樣打下了江山?剩下的那些活着的人不一樣乖乖俯首聽命?就算是有一些民間的義軍反對又有什麼作用?他們的力量太分散,掌握的資源太少,就算是忠肝義膽,個個是岳飛文天祥那也免不了失敗。

做皇帝,最重要的是就是控制住全國的資源,主要是全國的錢糧、兵馬、人口這三類大的資源,有了這三大類資源,就可以源源不斷地組織起軍隊來跟敵對勢力死磕。這也是劉邦能屢敗屢戰,最後逆襲項羽的最重要原因。因爲他運氣不錯,佔據了關中,也就是秦國的地盤,這在當時是最富裕的地盤,有秦富十倍天下的美稱;再加上他有蕭何,蕭何做過秦朝的官吏,十分熟悉秦朝國家機器的運轉模式,說白了,就是知道怎麼組織起全國的人力物力來對抗強敵,這纔是劉邦成功的基礎,也是蕭何被列爲第一功臣的基礎。

同樣,李善長也是起到了這個作用,朱元璋曾經親自說過:“咱本來只有幾千人馬,在羣雄的夾縫中奮鬥求生,得了李善長之後,一齊渡大江,定居南京。而後,仰仗李善長的組織能力,一二年間,練兵數十萬,開始東征西討。而李善長留在國***給糧草器械從未缺乏,是朕的蕭何也不爲過。”所以說,你要是朱元璋你會將誰定爲第一功臣,沒有李善長幫忙組織的數十萬大軍,徐達、常遇春這些人能大顯神威?他們就算是再厲害能帶着幾千人去死磕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開玩笑!

需要說明的是,李善長組織軍隊的辦法並不是史書中經常出現的那種一開倉放糧,附近的老百姓就都涌過來,吃了糧食再紛紛感謝朱元璋的恩德,然後決定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這都是蒙人的。

正常的畫風是,你一開倉放糧,附近的老百姓就都過來從你這往家裡搬糧食,不管是有糧的還是沒糧的都搬。沒糧食的搬回去餬口,有糧食的搬回去儲存,以備不時之需。

等把你的糧食都搬光了,他們就把自己家的大門一關,開始過自己的小日子。啥?跟你打仗?這麼危險的事你還是找別人幹吧,咱還有老婆孩子要養活呢。

李善長深知他們的心理,因此一上來就施行寨糧政策,即每家每戶只允許留下夠活命的口糧,剩下的全部上繳,給朱元璋養軍隊。這便是“廣積糧”。有了糧食一切都好辦了,亂世之中吃不飽飯的人太多了,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你手裡握着大把大把的糧食,還怕沒有人給你當兵嗎?

後來,朱元璋的軍隊越來越多,寨糧也不夠吃了,就開始屯田,讓軍隊自己種糧食吃,這就是衛所制度的前身。

李善長爲朱元璋招募軍隊的方法,也不是史書中說的那樣用仁德來感化老百姓,收買民心,讓他們自發的起來當兵,保衛勝利果實,而是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一個很實用的絕招——抓壯丁。沒有人願意當兵送死,所以只能抓壯丁。

說白了,就是保甲制度在起作用,你們這一甲必須出三個人來從軍,出誰你們定,若是拿不出來,那就唯你這個甲長試問。這時候,甲長就會逼着手下的人去當兵,一般都是採取抓鬮的辦法,誰抓到誰去,自認倒黴。

熟讀歷史的朱楧自然知道這一點,因此他收買民心,說到底是爲了提高民衆爲國家幹活的積極性,不是爲了依靠民衆保衛江山,這一點必須要清楚,若是搞反了,就會本末倒置,犯了李密曾經犯過的錯誤。

第三十一章 老朱秘籍第二百九十章 買通左右第二百一十八章 建立商業版圖第二百三十三章 國企兵工廠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山兵工廠第一百四十章 脅降哈密(二)第一章 一朝夢醒(改)第三百零四章 莫逐燕,逐燕必高飛第一百八十三章 慘烈第十五章 慰問工匠第二百七十八章 允炆的對策第四十五章 大婚第一百一十四章 朱楧的計策第一百六十四章 求訂閱第八十一章 大戰西藩(十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朱元璋的糾結第二百一十章 全部用來辦教育第一百四十章 脅降哈密(二)第十七章 治國攻略第二百二十六章 招降錦衣衛第一百一十六章 狩獵驚魂(二)第一百零六章 制定發展戰略(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城破第三章 各人心思第八十四章 大戰西藩(十四)第七十三章 大戰西藩(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帶母親回肅國第二百一十八章 建立商業版圖第一百九十三章 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六章 平推高昌第二百二十章 端妃勸進第二百四十三章 收割利器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王令!第一百一十四章 朱楧的計策第七十八章 大戰西藩(八)第三十五章 謀劃畜牧第二百六十二章 徵瓦剌第二百一十九章 抓宣傳的重要性第十六章 手繪水車第一百一十章 公主來訪第五十二章 其樂融融第一百八十六章 嚴令第一百七十三章 瘋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平推高昌第五十二章 其樂融融第二百六十四章 世界觀被顛覆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擴軍備戰(三)第五十三章 四人雙升第三十五章 謀劃畜牧第八十八章 得勝還朝第一百四十四章 回鶻使者第二百五十二章 微服出巡第一百三十二章 嚴密的保甲制度(二)第二百五十章 一桌酒席讀出局勢第二十章 美人在側第四十一章 平定兵變第二百九十一章 拜見王后第二百六十二章 徵瓦剌第六十四章 密室殺人(四)第九十章 內舉不避親第一百一十九章 狩獵驚魂(五)第八十章 大戰西藩(十)第一百四十四章 回鶻使者第九十七章 統計兵力第二百七十三章 允炆登基第三百零三章 各方應對第二百五十八章 面見朱元璋第二百章 血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準備第六十五章 車崗的進展第一百四十九章 斬使者第一百五十六章 加點油(再求訂閱)第一百五十四章 準備第二十六章 藍氏之女第二十九章 祖孫密談第二百一十三章 突發發現自已要發了第一百零五章 制定發展戰略第二百六十三章 直搗黃龍第五十七章 老朱打秋風第一百一十五章 狩獵驚魂(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龍御歸天第一百七十三章 瘋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苦逼的齊泰第五十章 拜訪郭英第八十七章 襲破沙洲第二十七章 人心叵測第三十六章 王的野望第七十章 話別第一百六十七章 崩潰第一百二十九章 狩獵驚魂(十五)第二十九章 祖孫密談第二百六十五章 窮途末路第四章 謀劃靖邊第十六章 手繪水車第四十五章 大婚第一百六十八章 殺降第一百六十八章 殺降第一百二十五章 狩獵驚魂(十一)第二百零一章 逆轉形勢第二百三十一章 軍校課程
第三十一章 老朱秘籍第二百九十章 買通左右第二百一十八章 建立商業版圖第二百三十三章 國企兵工廠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山兵工廠第一百四十章 脅降哈密(二)第一章 一朝夢醒(改)第三百零四章 莫逐燕,逐燕必高飛第一百八十三章 慘烈第十五章 慰問工匠第二百七十八章 允炆的對策第四十五章 大婚第一百一十四章 朱楧的計策第一百六十四章 求訂閱第八十一章 大戰西藩(十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朱元璋的糾結第二百一十章 全部用來辦教育第一百四十章 脅降哈密(二)第十七章 治國攻略第二百二十六章 招降錦衣衛第一百一十六章 狩獵驚魂(二)第一百零六章 制定發展戰略(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城破第三章 各人心思第八十四章 大戰西藩(十四)第七十三章 大戰西藩(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帶母親回肅國第二百一十八章 建立商業版圖第一百九十三章 求訂閱第二百六十六章 平推高昌第二百二十章 端妃勸進第二百四十三章 收割利器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王令!第一百一十四章 朱楧的計策第七十八章 大戰西藩(八)第三十五章 謀劃畜牧第二百六十二章 徵瓦剌第二百一十九章 抓宣傳的重要性第十六章 手繪水車第一百一十章 公主來訪第五十二章 其樂融融第一百八十六章 嚴令第一百七十三章 瘋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平推高昌第五十二章 其樂融融第二百六十四章 世界觀被顛覆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擴軍備戰(三)第五十三章 四人雙升第三十五章 謀劃畜牧第八十八章 得勝還朝第一百四十四章 回鶻使者第二百五十二章 微服出巡第一百三十二章 嚴密的保甲制度(二)第二百五十章 一桌酒席讀出局勢第二十章 美人在側第四十一章 平定兵變第二百九十一章 拜見王后第二百六十二章 徵瓦剌第六十四章 密室殺人(四)第九十章 內舉不避親第一百一十九章 狩獵驚魂(五)第八十章 大戰西藩(十)第一百四十四章 回鶻使者第九十七章 統計兵力第二百七十三章 允炆登基第三百零三章 各方應對第二百五十八章 面見朱元璋第二百章 血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準備第六十五章 車崗的進展第一百四十九章 斬使者第一百五十六章 加點油(再求訂閱)第一百五十四章 準備第二十六章 藍氏之女第二十九章 祖孫密談第二百一十三章 突發發現自已要發了第一百零五章 制定發展戰略第二百六十三章 直搗黃龍第五十七章 老朱打秋風第一百一十五章 狩獵驚魂(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龍御歸天第一百七十三章 瘋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苦逼的齊泰第五十章 拜訪郭英第八十七章 襲破沙洲第二十七章 人心叵測第三十六章 王的野望第七十章 話別第一百六十七章 崩潰第一百二十九章 狩獵驚魂(十五)第二十九章 祖孫密談第二百六十五章 窮途末路第四章 謀劃靖邊第十六章 手繪水車第四十五章 大婚第一百六十八章 殺降第一百六十八章 殺降第一百二十五章 狩獵驚魂(十一)第二百零一章 逆轉形勢第二百三十一章 軍校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