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朱元璋的糾結

朱元璋沒好氣的抿了抿嘴,道:“錯在景帝,若不是他信用晁錯之言,執意削藩,那些藩王們也不會造反。你將來繼位之後,要善待你的叔叔們,你們叔侄一心,共同保衛朕給你們打下的基業,這樣以來,就沒有誰敢動我朱家的江山了。”

朱允炆低着頭,沒有說話,他心裡還是忌憚這些藩王的,尤其是像燕王、肅王這樣的強藩,他們當中有很多人根本就沒有君臣之禮,一見面就“允炆,允炆”地叫他,一點都不拿他這個皇太孫當幹部。

朱元璋對這些事都瞭然於胸,他也明白朱允炆的顧慮,但是他還是想讓朱允炆明白,以他的能力,獨自掌握這麼一個龐大的帝國是不夠的,必須要有血親之人幫助他,所以他一直都在努力調和他好和藩王們的關係,慢慢悠悠地拿出一個奏摺,扔到朱允炆跟前,道:“這是你十四叔給朕的一份情報,你打開看看。”

朱允炆雙手拿起奏摺,小心翼翼地將它打開來讀,越讀眉頭皺的越緊,這份情報是關於中亞的帖木兒的。

朱楧將帖木兒是爲頭號敵人,對他的一舉一動自然是格外重視,早就派人將滲透到帖木兒帝國,將他的行動做了一次次彙總,寫成了這個奏摺。

朱楧在奏摺裡將最近幾年,帖木兒滅掉的國家和他軍隊的大致數量做了一個說明,可以說是滅國無數,用兵數十萬,更爲重要的是,他還搞了一個蒙古人聯盟的組織,日夜想着滅掉大明,中興元朝。

所有的一切都讓朱元璋十分地憂心,雖然他滅掉元朝的過程是很簡單隨意的,但朱元璋心裡很清楚,若不是元朝內亂,窩裡鬥,他絕不可能這麼輕易地贏得天下,因此他心裡對蒙古人的勢力還是很重視的,做了皇帝之後,還是不斷地降低身價,一而再再而三的拉攏王保保,希望他能投降。

爲此,還把王保保的妹妹邵敏郡主許配給他的二兒子秦王,姿態擺的相當不高,一點也沒有他在國內時的一言九鼎,雷厲風行。

因爲他知道,國內的這些人不管是平民還是大臣,都奈何不了他,他不高興可以一殺殺一片,但是國外的蒙古勢力依然很強大,除了瓦剌和韃靼以外,還有帖木兒帝國、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等大勢力,他們若是真的聯合起來進攻大明,復興元朝,真的夠他喝一壺的,爲此他開國之後不斷地發動北伐,希望能徹底的解決蒙古問題,讓他的後代免受這些人的威脅,只可惜沒有成功。

可以說,蒙古人的一舉一動朱元璋都很關心,因爲這意味着他的江山是否能長治久安,他是一個實幹家,是從最底層一步步幹上來的,因此十分實際,他根本不相信儒家說的那一套,更不相信他們編寫的史書,彷彿只要你這個皇帝按時上下班、少搞點女人、多重用文臣、多聽他們罵罵自己你這個王朝就亡不了。

人家只要比你強就可以滅掉你,這是最簡單的道理,跟你上不上班,搞不搞女人有什麼關係?

他認爲依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那個什麼帖木兒帝國就算沒有大明的實力強,也不會差太多,更何況他還要搞什麼蒙古人聯盟,這對大明就是最大的威脅了,比哪裡出現了水災,哪裡有幾個毛賊造反要威脅大的多。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的樣子,知道他的內心也開始擔心起來,略微地舒了一口氣,道:“允炆,若是這個帖木兒打過來,你一個人行嗎?”

朱允炆將奏摺放在桌子上,低着頭,沒有說話,但是臉色並不是特別好看,皇爺爺這話是什麼意思,豈不是太看不起他了,憑什麼說自己打不過這個帖木兒,只要自己像書上說的那樣勤於政事,任用賢臣,怎麼可能會被打敗?

朱元璋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麼?微微地嘆了口氣,道:“元朝雖然亡了,但是蒙古人的勢力還是很大的,據朕所知,他們統治的國土面積絲毫不比大明小,所統治的人口也不比大明少,若是他們聯合起來進攻你,你該怎麼辦?”

朱允炆擡起頭,用無比堅定自信的目光看着朱元璋,似乎是在宣示他已經成年,有能力統治好大明朝,昂然道:“孫兒可以任用賢將去征伐他們,孫兒相信我大明還是有衛青和李靖的。”

“那也可能是司馬懿,是安祿山。”朱元璋加重了口氣指點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外人你對他再好他也很難跟你完全是一條心。你的叔叔們雖然有人囂張跋扈,但到底是家裡人,血濃於水。你十四叔現在乾的不錯,你應該高興,萬一哪天那個帖木兒打過來了,也有他給你在前面頂着,他們兩個交戰一場,不管誰贏,都會受到不小的創傷,對你的威脅也就會降低。”

自古以來,外姓人功勞太大進而篡權的例子還是少數嗎?朱元璋對此可以說是無比擔心,外姓人若是奪了他的大明江山,可以說他的龍子龍孫們一個都跑不了。

朱允炆沒有說話,將頭又低了下去,他似乎覺得皇爺爺說的有些道理,可是那些藩王們就沒有異心嗎?他們可是老朱家的正根,造起反來更加名正言順,對他皇位的威脅就更大。根據他的一些眼線報告,他的一些叔叔,在地方上多行不法,根本不拿朝廷的法令當回事,皇爺爺在的時候他們都這樣,皇爺爺不在了,他們還會老老實實地對自己俯首稱臣嗎?

朱元璋看到他的這個樣子,微微地嘆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這個孫子對藩王的忌憚可謂是深入骨髓了,自己苦口婆心勸他跟藩王搞好關係,怕他也是左耳進,右耳出,更何況有那些儒家的大臣們攛掇,這孩子不會一上來就削藩吧。

想到這裡,朱元璋心中微微地一怔,他深知元朝滅亡的原因是因爲內訌,生怕他的兒孫們也會像元朝那樣打來打去,最後被英雄豪傑趁機奪了江山,因此他才一遍遍的不厭其煩地跟他們將一家人要和睦的道理。

他對當年的太子朱標還有現在的太孫朱允炆講的是皇帝要愛護藩王,要真正拿他們當手足,就算他們犯了錯誤,也不要輕易處罰他們,以免傷了皇家的感情。

而他對藩王們又是另外一番說辭,不斷地勸導他們要尊重皇帝,要服從皇帝的旨意,一家人一條心,共同努力保衛大明的江山,將他所提倡的“親親之誼”進行到底。

看這樣子,朱允炆怕是多半沒有聽進去啊。朱元璋的心裡閃過了一絲擔憂,生怕他的孫子自以爲是,盲目削藩,進而引起天下大亂,若是這個時候,有人趁機渾水摸魚,摸了他大明的江山,那他辛苦一生所創下的基業豈不是嗚呼哀哉?向朱允炆招了招手,道:“允炆,你過來一下。”

朱允炆不知道老朱突然叫他是爲什麼,但還是十分乖巧地走向前去,道:“皇爺爺。”

朱元璋伸出長滿老繭的手在朱允炆的後腦勺上摸了幾下,感覺他的後腦不太圓啊,按照迷信人的說法,這種骨相的人很難守住富貴,莫非他真的做不了太平天子?朱元璋的心中開始猶豫了起來,雖然他已經猶豫過很多次了,但這一次是最強烈的,面無表情地對朱允炆說道:“朕累了,扶朕回去休息吧。”

朱允炆懵了一下,不知道朱元璋摸他的後腦勺是什麼意思,看了看朱元璋,最終還是忍住不敢問,乖巧地將朱元璋扶到了屋內休息。

人不服老總是不行的,老朱一窮二白打天下,天不怕地不怕,誰都奈何不了,唯獨這歲月,是他無論如何也躲不過去的。到底是老了,精力不如從前了。

朱元璋躺在牀上的動作都有些吃力,躺平之後,對朱允炆說道:“你也累了一天了,早點回去休息吧。你十四叔難得回來一趟,沒事就跟他多走動走動。”

朱允炆十分乖巧地作了一揖,道:“是,孫兒遵旨。”然後,緩緩地走出殿外。

年紀老邁的朱元璋躺在牀上卻無論如何也睡不着覺,他行嗎?他行嗎?朱元璋不止一次地在心裡問自己這個問題。

朱允炆人很聰明,孝順,也愛讀書,本來是個很好的苗子,深得老朱的喜歡,可是立他爲儲君之後,他動不動就要求削藩,好像跟他本是同根生的叔叔們是他的階級敵人似的,一點都沒有領會朱元璋本人設置藩王的目的。

他還是太年輕啊,太天真,以爲照着書上寫的去做就可以長治久安,做一個千古聖君,可是他不知道,書是誰寫的?都是那些文人寫的,他們在寫書的時候難免會夾帶私貨,宣傳自己的作用,讓君王認爲他們很重要。

所以,書上賢明的君王都有這麼一條,知人善任,禮賢下士,一見到稍微有點本事的人恨不得跪下來求他來做官,文王拉車八百步,三顧茅廬,多好聽的故事啊。彷彿不這麼做就成不了大業,就要失敗一樣。

其實是什麼怕是很難說了吧,誰不想做官一展抱負啊,誰願意守着一個草廬過一輩子?亂世之中君擇臣,臣亦擇君是不假,但無論什麼時候,資本方都是佔據優勢的,只要你手裡握着資源,就不缺有才能的人投奔你。

後世的大企業中,哪個董事長會死乞白賴的求一個業務不錯的人,你想走就走,這活也不是你一個人能幹,你走了之後,我再從新找一個罷了,想借此擡高身價,要求不過分可以,要求過分了免談,錢永遠比人才重要,沒錢誰會給你賣命?

就拿起點中文網來舉例,自從起點成立以來,有多少大神出走了?有的還是有着相當影響力的至高神,但是他們走一批,起點就會造一批新的大神,因爲它有強大的以支持正版閱讀的付費讀者爲主的資源,有專業的編輯團隊管理這些資源。因此,只要你有兩把刷子,它就有能力把你捧成大神。大神走了那麼多,閱文不一樣上市了?

曹操能有良將千員不是因爲他會死乞白賴的求人,而是他的屯田之政和民政搞得很好,地盤穩固,糧草充足,人口繁多,手裡的資源多,人們就會紛紛投奔他,好希望可以攀龍附鳳,實現自己的價值。

畢竟人家提着腦袋跟你打天下要的是富貴,而不是你的繁文縟節。

朱元璋對文人也很不尊重,劉伯溫是他綁來的,著名的浙西四賢在他的集團裡也沒有多重的地位,不也一樣贏了?

歷史上禮賢下士這一點做的最好的怕是要屬李世民了,不過他也不是發自內心的,因爲他的底子實在是太黑了,他又很在乎史書中對他的評價,因此不得不去壓着性子,討好這羣文人,以求換取他們對自己的歌功頌德。說白了,是交易而已,而那些文人也正好利用這一點,將他塑造成千古聖君,順便說一句他之所以是千古聖君是因爲禮賢下士,好給朱允炆這樣的小白皇帝洗腦,讓他們繼續重用文臣,藉此擡高文臣集團的身價。

這幫人的心眼兒真是壞啊。朱允炆這麼天真的人怎麼可能玩的過他們,別說是朝中出現王莽、楊堅之類的人物,就算是再出一個胡惟庸,他搞得定嗎?

朱元璋對此深表懷疑,怕是這個皇太孫被人家賣了還會幫人家數錢吧。

將自己的江山交到他的手裡合適嗎?朱元璋又一次動了易儲君的心思,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動這個心思了,但是他想了又想,最終還是決定放棄這個念頭。

不是因爲什麼深謀遠慮,也不是出於對宗法制度的維護,而是出於感情,對前太子朱標的感情。

朱元璋是帝王,是雄才大略,同時也是史上最兇殘的帝王之一,但他也是人,是人就有感情,他對別人的感情雖然很單薄,但是對他的兒子們,尤其是太子朱標的感情卻是情深義重,無以復加。因爲他是一個偉大的父親。

第二百九十章 買通左右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見朱元璋第一百二十六章 狩獵驚魂(十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城破?!後記二第二百零六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七十章 出去曬曬太陽第一百二十六章 狩獵驚魂(十二)第七章 山川形勢(改)第二百四十二章 徵兵第二百零一章 兵變第一百零三章 移民實邊第一百一十五章 狩獵驚魂(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允炆登基第一百五十章 開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對蝗災的處理第一百零六章 制定發展戰略(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好事臨頭第一百九十二章 破軍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見朱元璋第二百四十一章 使臣第五十三章 四人雙升第一百六十七章 崩潰第一百五十章 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激戰第三百零二章 獄卒的智慧第七十一章 大戰西藩(二合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寡人的私人女子學院第一百三十二章 嚴密的保甲制度(二)第七十一章 大戰西藩(二合一)第二十八章 都指揮使第一百三十九章 脅降哈密(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賺錢第一步第七章 山川形勢(改)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二百六十八章 喜歡被大王征服的感覺第十二章 美人侍浴第八十九章 後宮享受第二百六十八章 喜歡被大王征服的感覺第二百三十章 軍校校訓:親愛精誠第七十九章 大戰西藩(九)第一百一十七章 狩獵驚魂(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肅國總動員第五十七章 老朱打秋風第二百九十六章 齊泰宣旨第二百七十六章 對小黑的懲罰第一百零四章 士官標準第十二章 美人侍浴第一百五十八章 勇士(求訂閱啊,月底了,沒錢吃飯啦。)第二百一十四章 稅率之爭第一百二十七章 狩獵驚魂(十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一百一十二章 舌戰娜扎第十八章 世界局勢第二百三十七章 慶王使者第二百三十章 軍校校訓:親愛精誠第三百零五章 大結局第九十五章 羣臣賀年第二百零一章 兵變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山兵工廠第一百五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回鶻使者第二章 太子將死第六十九章 午時三刻第六十六章 黛昱竹的秘密第三十三章 梳理賬目第三十三章 梳理賬目第一百三十四章 擴軍備戰(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選秀大賽,飲食宴樂第二百九十六章 齊泰宣旨第十七章 治國攻略第六十八章 黛昱竹的私事(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七國之亂,罪在何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回國第二百八十五章 接見齊泰第二百四十四章 朱元璋的旨意第一百四十一章 建立行宮第二百零七章 斬獲頗豐第一百三十七章 擴軍備戰(五)第九十六章 陪伴王后第一百零一章 決定養士第十八章 世界局勢第二百五十六章 七國之亂,罪在何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城破?!第六十八章 黛昱竹的私事(二)第一百二十章 狩獵驚魂(六)第一百五十六章 加點油(再求訂閱)第一百三十四章 擴軍備戰(二)第二百零六章 大獲全勝第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九十六章 陪伴王后第二百六十二章 徵瓦剌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景隆第五十五章 大豐收(二合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逼降哈密第二百六十章 罐頭和火繩槍第一百五十四章 準備第七十九章 大戰西藩(九)第一百六十五章 人間慘劇(求訂閱)第一百零一章 決定養士
第二百九十章 買通左右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見朱元璋第一百二十六章 狩獵驚魂(十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城破?!後記二第二百零六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七十章 出去曬曬太陽第一百二十六章 狩獵驚魂(十二)第七章 山川形勢(改)第二百四十二章 徵兵第二百零一章 兵變第一百零三章 移民實邊第一百一十五章 狩獵驚魂(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允炆登基第一百五十章 開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對蝗災的處理第一百零六章 制定發展戰略(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好事臨頭第一百九十二章 破軍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見朱元璋第二百四十一章 使臣第五十三章 四人雙升第一百六十七章 崩潰第一百五十章 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激戰第三百零二章 獄卒的智慧第七十一章 大戰西藩(二合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寡人的私人女子學院第一百三十二章 嚴密的保甲制度(二)第七十一章 大戰西藩(二合一)第二十八章 都指揮使第一百三十九章 脅降哈密(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賺錢第一步第七章 山川形勢(改)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二百六十八章 喜歡被大王征服的感覺第十二章 美人侍浴第八十九章 後宮享受第二百六十八章 喜歡被大王征服的感覺第二百三十章 軍校校訓:親愛精誠第七十九章 大戰西藩(九)第一百一十七章 狩獵驚魂(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肅國總動員第五十七章 老朱打秋風第二百九十六章 齊泰宣旨第二百七十六章 對小黑的懲罰第一百零四章 士官標準第十二章 美人侍浴第一百五十八章 勇士(求訂閱啊,月底了,沒錢吃飯啦。)第二百一十四章 稅率之爭第一百二十七章 狩獵驚魂(十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一百一十二章 舌戰娜扎第十八章 世界局勢第二百三十七章 慶王使者第二百三十章 軍校校訓:親愛精誠第三百零五章 大結局第九十五章 羣臣賀年第二百零一章 兵變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山兵工廠第一百五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回鶻使者第二章 太子將死第六十九章 午時三刻第六十六章 黛昱竹的秘密第三十三章 梳理賬目第三十三章 梳理賬目第一百三十四章 擴軍備戰(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選秀大賽,飲食宴樂第二百九十六章 齊泰宣旨第十七章 治國攻略第六十八章 黛昱竹的私事(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七國之亂,罪在何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回國第二百八十五章 接見齊泰第二百四十四章 朱元璋的旨意第一百四十一章 建立行宮第二百零七章 斬獲頗豐第一百三十七章 擴軍備戰(五)第九十六章 陪伴王后第一百零一章 決定養士第十八章 世界局勢第二百五十六章 七國之亂,罪在何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城破?!第六十八章 黛昱竹的私事(二)第一百二十章 狩獵驚魂(六)第一百五十六章 加點油(再求訂閱)第一百三十四章 擴軍備戰(二)第二百零六章 大獲全勝第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九十六章 陪伴王后第二百六十二章 徵瓦剌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景隆第五十五章 大豐收(二合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逼降哈密第二百六十章 罐頭和火繩槍第一百五十四章 準備第七十九章 大戰西藩(九)第一百六十五章 人間慘劇(求訂閱)第一百零一章 決定養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