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木棉花

這天晚上,楊銘還是住在馮玉致的寢殿,他是先去了獨孤鳳兒那裡,完事了,纔來這邊睡覺。

畢竟傷筋動骨一百天,馮玉致扭着腳踝,這是扭着筋了,得一百天才能正常,三個月之內,楊銘是不打算跟對方行房的。

更衣的時候,楊銘突然望到衣架上有一件馮玉致的外衣,頗爲精緻,於是走過去,上手摸了摸。

這是棉衣啊?怪不看上去又軟和厚實,就是有點粗糙。

“這是你從家鄉帶回來的衣服?”楊銘轉身問道。

馮玉致躺在牀上,聞言扭過脖子來點了點頭,道:“是用吉貝做的衣服。”

“吉貝是什麼?”楊銘好奇道。

馮玉致解釋道:“就是木棉樹果子裡的棉毛做的布,我們嶺南叫吉貝。”

你們能做棉布了?楊銘一臉詫異。

當然了,這個棉布,不是棉花做的,是木棉樹的棉,所以做出來的棉布,質地堪憂,但暖和啊。

爲什麼嶺南有呢?因爲木棉樹是亞熱帶植物,中國只有雲南、廣西、廣東、海南有這種樹,這種樹的果實打開之後,裡面就是一團棉,但這是短纖維棉,主要是做填充物,做成衣服,對紡織技術的要求是很高的。

真正可以做衣服的長纖維棉,得從美洲引進,印度引進的那個也是短纖維棉。

但是,中國古代的棉花,還真就是引進的印度。

“我這件外衣做了好幾年呢,七十多個繡娘一點點織成的,”馮玉致道。

楊銘聞言,鬆了一口氣,我就說嘛,嶺南有這種紡織技術?感情是經年累月硬織出來的,那這就不會成爲流通性商品嘛,怪不得樣式這麼簡單,就跟個披風似乎的。

不過話說回來,華夏古代木棉紡織技術,還真就是嶺南先搞起來的,代表人物就是元朝初年的黃道婆。

黃道婆是上海人,跑到了海南,然後將海南黎族的紡織技術與江南融合,總結出了一套全新的技術。

黃道婆紡的就是木棉花。

唐朝時候,廣西的棉紡織技術,就很牛逼了,叫做桂管布,白居易有詩:桂布白似雪,吳綿軟於雲,布重綿且厚,爲裘有餘溫。

從這句詩就能看出棉紡織主要在南方。

楊銘脫掉衣服之後躺在榻上,腦子裡思考着關於棉花的事情,對於馮玉致探過來的手做了些什麼,茫然不知。

大隋眼下,與西域交流頻繁,天竺的棉花,肯定是傳進來了,歷史記載,非洲的非洲棉,大概是公元三世紀傳入疆新,五六世紀傳入中原。

現在不就是六世紀嗎?非洲棉可是長纖維棉,用來做棉布是最好的。

眼下東宮屬官,門下坊主事令史姚思廉,在歷史上所著寫的《梁書·西北諸戎傳》中提到過:

高昌多草木,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纑,名爲白疊子,國人多取織以爲布,布甚軟白,交市用焉。

這個白疊子,就是非洲草棉。

好傢伙,明天一定得去內庫瞧一瞧去,這玩意要是能夠大範圍種植,於國於民都是大利。

“好了,別亂摸了,睡覺,”楊銘將馮玉致的手挪開,然後轉至一邊睡着了。

他的後宮,目前來看,以馮玉致的顏值最低,不是說人家不好看,是其她人太好看。

如果今晚換成陳淑儀這麼撩撥他,他肯定受不了,但是馮玉致嘛,魅力有限。

翌日朝會過後,楊銘便去了宮內的左藏庫和右藏庫。

這兩個庫是楊廣和皇后的內庫,名義上歸太府寺管,但鑰匙在太府寺一個小官身上,人家這個小官姓楊。

“太子要找從西域傳進來的木棉,這裡有沒有?”雲壽詢問道。

大隋就是叫木棉,沒有棉花一說。

姓楊的庫管點頭道:“有,宮後的花園前年就種了一些,今年也種了,不過種類挺雜的,不知道太子要找的是哪種?”

“你帶我去看,”楊銘道。

皇宮的後花園,就在玄武門進來的那片區域,面積可不小,該有的都有,其中有一塊地方,專門是用來種子培育的。

也就是從西域買來的種子,在這裡試種。

楊銘一眼就看到了非洲棉,白花花的,眼下正好是收穫期,不過嘛,當下是當做觀賞植物的。

說實話,沒什麼好觀賞的,牡丹不比這個強?

楊銘走過去揪下來一小團,在手裡揉搓一番,不錯,是長纖維棉,可以用來織布的。

我是真特麼累啊,難道還要我改進紡織技術嗎?

我沒那個功夫。

楊銘將一團棉花握在手裡,拿給元壽看:“這個能織布,從嶺南、江南招募一些紡織工匠,好好研究研究,怎麼去織布,當然了,還需要大面積種植,這個就不是你們太府寺的事情了。”

太府寺管手工業,管種植的,是民部。

說罷,楊銘看向楊姓庫管,道:“這個木棉,是一年生吧?”

庫管點頭道:“回殿下,是的。”

一年生植物,就是一年之內發芽、生長、開花然後死亡,這就需要大量購進種子,先大面積種植,然後留種。

那麼接下來,楊銘就得找管貿易的司農寺。

司農寺卿,本來是楊處道,受了點處分,降爲了少卿,卿,現在是崔樞。

楊銘剛跨進司弄寺的官署大門,楊處道就先迎出來了:

“殿下啊,您等閒可不來我這裡啊,快請入內。”

他是宗室,在司農寺幹了半輩子,比較迂腐,能力也不行,但是他姓楊。

“崔樞呢?”楊銘問道。

楊處道呵呵道:“他去了民部,臣派人去喊他。”

楊銘笑了笑:“我聽說你跟人家不太對付啊?有沒有這回事。”

“公事上的分歧,這是難免的,絕無私怨,”楊處道賠笑道。

一個單位的同事,如果因爲公事結仇,肯定會成爲私怨,這是絕對的。

“你年紀大了,有些時候做事,不要太心搶,人家是給朝廷做事的,不要使絆子,”楊銘笑着說了一句帶着警告意味的話。

宗室也是需要敲打的,他們仗着自己的身份,經常瞧不起上司,上司礙於他們的身份,也不好管。

楊處道趕忙嬉笑點頭:“不會的不會的,殿下放心。”

進了司農寺,另一位少卿崔弘舟崔老五也迎接出來了。

他見到楊銘呢,有些不自在,雖然他們家有崔處仁在東宮任職,但還有個崔令姿,眼下被扣在東宮呢。

與太子的關係究竟是近是遠,他們自己也很迷糊。

“將今年與西域貿易的清單都拿出來,我看一看,”楊銘在主位上坐下,吩咐道。

不一會,幾名官員抱着一摞摞的卷宗上來了。

“太多了,就看高昌的,”楊銘道。

於是高昌那一份被單獨拎了出來,呈給了楊銘。

高昌就是吐魯番,那邊的非洲棉種植是早於中原的,而歷史上華夏引進的非洲棉也是從高昌買的。

“一斤木棉的種子,要三百二十金?”楊銘問道:“你們花這麼多錢,就買來種在後花園?”

高昌那邊,雖然現在五銖錢也算是流通貨幣,但是他們主要還是收金銀,因爲他們從別的地方買東西,人家要金銀。

已經從民部趕回來的崔樞道:“這種木棉,是可以織布的,種在花園,也是爲了觀察其生長條件及過程,以備將來能夠廣泛種植。”

這是個幹實事的啊,楊銘點頭道:“你要是這麼一說,這錢花的就不冤了,那麼你覺得,適合在哪裡種植呢?”

崔樞道:“觀其特性,應在黃河、江淮流域率先試種。”

棉布,就算做出來,它也貴不到哪去,因爲不夠美觀,不上檔次,不會像錦緞絲綢那樣成爲高端貨,但是對於普通平民來說,這是禦寒的寶貝。

只要種植面積足夠大,那麼將來做成布,就貴不到哪去。

當然了,這是理想化,真想要全面鋪開,沒有幾十年不可能的。

“你跟民部去協商,明年開始,讓他們在黃河開闢一塊棉區,先試種一些,看看情形,今年再多購置一些種子,”楊銘道。

“額加購的話,也購置不了多少啊,”崔樞道:“高昌那邊,木棉的種子也不多,不會賣給咱們太多的,而且還不宜保存,買回來真正能培育的,不足三十之一。”

楊銘道:“那就能買多少買多少,這還用我教你嗎?”

崔樞笑道:“但是得殿下批條子啊,動用黃金購買貨物,民部可不認我們,得您出面才行。”

“正好我也要去一趟民部,你們三個都跟我來吧,”說罷,楊銘率先離開。

他自己過冬,肯定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尋常百姓家裡過冬,那可真是跟過鬼門關差不多。

尤其是上了歲數的,這就是爲什麼年齡大的人總是熬不過冬天。

在大隋,年長者多集中在貴族階層和南方,北方平民想活個大歲數,可不容易,冬天就是一道大坎。

這也就是爲什麼,後世東北地區很多都往南方過冬,那時候可是都有集中供暖了,就這,都扛不住。

雖然在朝廷看來,年紀大的人喪失了勞動力,對國家幾乎沒什麼益處,但是對社會安穩,作用非常巨大。

有爹媽管着的人,他不會亂來的。(本章完)

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第753章 重在民部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第708章 鬱郁不得志四二一章 東宮三小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三零一章 賀若定罪一三九章 她是直,但不傻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六八章 入山剿匪第540章 沒錢第680章 基因裡帶的四六六章 棒槌兒子棒槌爹二八九章 一條破船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着去四三六章 地方勢力第745章 諭齊王暕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一二四章 開門見客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第746章 齊王楊暕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第492章 山東知世郎二七六章 宇文父子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六五章 書房二九零章 鞭罰六三章 舊時主僕二九八章 洗白第八章 蘭陵蕭氏十五章 真正的太子妃一三四章 長江大江二零零章 天以福瑞正告之第668章 凡五穀者,萬物之主也三四四章 沒有骨氣第563章 有失遠迎二三三章 麥秋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第485章 造橋大匠三二五章 楊廣北返第600章 皇帝帶貨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第767章 貓哭耗子一七九章 一子一女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七十章 一車美酒第702章 紙上談兵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第619章 總達衆材而不以事自任四六三章 特殊生意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二一二章 千秋大業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第656章 勃而斤之敗六一二章 商君書第628章 誠信第一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第727章 吃虧是福第592章 水車軸承二三九章 江南陳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三三九章 撂挑子三七零章 刑部大獄一八二章 打小就有反骨第536章 能屈能伸,方爲丈夫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三七八章 棄卒保帥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着去四一四章 父子談心第730章 殺心起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第706章 扯虎皮拉大旗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八五章 手起刀落四二七章 捱打第579章 弔唁長孫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一二三章 荊州氏族第509章 水師相遇第746章 齊王楊暕二七七章 十六猛士四九章 有求於人十六章 高門大閥第695章 伸舌頭的狗第九章 河東郡王第579章 弔唁長孫八八章 紅拂私奔第680章 基因裡帶的第768章 值這個價四三二章 七貴七一章 朱雀大街五一章 天大的事第609章 反客爲主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第513章 臨陣抗命
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第753章 重在民部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三四零章 庶人楊秀第708章 鬱郁不得志四二一章 東宮三小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三零一章 賀若定罪一三九章 她是直,但不傻第614章 嶺南西道行臺尚書令六八章 入山剿匪第540章 沒錢第680章 基因裡帶的四六六章 棒槌兒子棒槌爹二八九章 一條破船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着去四三六章 地方勢力第745章 諭齊王暕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一二四章 開門見客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第746章 齊王楊暕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第492章 山東知世郎二七六章 宇文父子三八四章 和親公主六五章 書房二九零章 鞭罰六三章 舊時主僕二九八章 洗白第八章 蘭陵蕭氏十五章 真正的太子妃一三四章 長江大江二零零章 天以福瑞正告之第668章 凡五穀者,萬物之主也三四四章 沒有骨氣第563章 有失遠迎二三三章 麥秋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第485章 造橋大匠三二五章 楊廣北返第600章 皇帝帶貨二八七章 交代後事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第767章 貓哭耗子一七九章 一子一女第564章 虛僞的社交七十章 一車美酒第702章 紙上談兵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第619章 總達衆材而不以事自任四六三章 特殊生意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二一二章 千秋大業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第656章 勃而斤之敗六一二章 商君書第628章 誠信第一第602章 花有重開日第727章 吃虧是福第592章 水車軸承二三九章 江南陳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三三九章 撂挑子三七零章 刑部大獄一八二章 打小就有反骨第536章 能屈能伸,方爲丈夫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一四五章 獨孤老六三七八章 棄卒保帥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着去四一四章 父子談心第730章 殺心起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第706章 扯虎皮拉大旗二零九章 你死我活二三四章 太宗宰相八五章 手起刀落四二七章 捱打第579章 弔唁長孫二二一章 大隋建築集團一二三章 荊州氏族第509章 水師相遇第746章 齊王楊暕二七七章 十六猛士四九章 有求於人十六章 高門大閥第695章 伸舌頭的狗第九章 河東郡王第579章 弔唁長孫八八章 紅拂私奔第680章 基因裡帶的第768章 值這個價四三二章 七貴七一章 朱雀大街五一章 天大的事第609章 反客爲主第721章 我是教不會的第513章 臨陣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