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爺打眼了,而且還拿着那些贗品四處招搖撞騙。”
寶華街上,閒話傳得最快。
“真得假的啊,他不是很能嗎,怎麼也會打眼?”
另一人問道。
“呵呵,千真萬確的,那個賣給秦爺青銅器的人,在一家店裡多喝了幾杯,就把真相說出來了,雖然最後人跑了,可是現在所有人都知道秦爺打眼了。”
“打眼了還神秘兮兮的搞鬼,他把別人當傻子啊。”
“我看這秦爺多半是中了別人的圈套了,可能是得罪了什麼人吧,被人坑了一把。”
這就是明白人的猜測了。
那位秦爺在寶華街上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很少有人敢不給他面子的。
而且他眼力一直不錯,很少有打眼的時候,即便打眼,那也只是小虧而已。
這一次卻買了那麼多贗品,簡直就是老獵人被狼咬了一口,倒黴透了。
這裡頭也透着蹊蹺。
當然了,就算有人猜到了這一點,可究竟是誰在算計這位秦老闆,卻依然無人知曉。
“師父,您說這秦爺到底是被誰給算計了啊,他那麼精明人,也會上當?”
酒店裡,張天元靜靜等待着來自馬六的電話。
昨天的那場拍賣,只是探路,今天才是正餐,估計好東西要比昨天多得多。
他之前只是猜測,但馬六在電話裡告訴了他真相,希望他能夠隨時保持電話暢通。
張天元當然沒什麼意見了,在算計了那秦爺一把之後,他就一直等着馬六的電話。
劉金寶對於秦爺那件事兒,倒是挺在意的。
畢竟那麼一個大掌櫃居然被一個老實巴交的華裔給騙了,這說出去,真得有些丟人。
“那有什麼好稀奇的,玩古董的人,又有幾個沒有過上當受騙的經歷的?”
張天元淡淡道:“就算是你師父我這樣的,也是一樣。
初涉古玩行的我,腦子裡灌滿了搞古董收藏發大財的春秋大夢。
爲此,我買過《國寶大全》、《古玩史話與鑑賞》等書,沒事了翻看那些一夜暴富的故事,眼饞得口水直流,如果不是中國地方大,說不定就會鬧水災拉。
知道了那些美妙的故事,我不斷地想入非非,盼着有一天,我也獲得點石成金的本領,獲得好運氣,一夜暴富。
真別說,初入古玩行我,運氣還真不錯,藉着網絡交易剛興起的發燒勁兒,剛出手就賺到了幾百塊錢。
幾百塊錢,雖然數目不大,可來得太容易了,說到容易,可一點不假,比上班容易多了。
上班要一天不落的過一個月,才掙到不多的工資,可做古玩買賣,幾乎沒費力氣,跟彎腰撿錢一樣。
在滿是花花綠綠的地攤上,找兩件看着順眼的貨,花不幾個大子買下來,到網上一貼,嘿嘿,買家們發了瘋似的出價,兩個星期就變成幾倍的利潤,還有比這樣的買賣更清爽的麼?
可不跟彎腰撿錢一樣嗎?
所以,我的高興勁兒就別提了,朋友們想象得出,整天笑呵呵的,哼着小曲,磕着瓜子,見了熟人,願意跟人家說道說道,添枝加葉的吹噓一通。
幾乎把吐沫星子濺到人家臉上,可是,那些人聽得眼珠子鼓出來如大金魚,非常羨慕的神情,被濺了唾沫星子根本覺察不到,早大張着嘴,眼看要驚掉下巴。
可是,碰到好事也讓我發愁,我兜裡就幾十塊的小錢,家裡也沒啥積蓄,沒有本錢買太多的貨,也就不能儘快發財,你說,是不是急人啊?
沒辦法,現實卻是很殘酷,我那會兒還沒畢業,就是一個窮大學生。
而且家裡頭爲了供我上學,也是欠了一屁股債,總不能讓我把錢都畫在古董上吧。
那時的日子就是這樣窘迫,不過我終究還是沒有放棄,堅持了下來,不然的話,或許就沒有今天的我了。
玩古董真不錯,有錢沒錢都能做。
有錢玩上檔次的,沒錢先玩不起眼的玩意,買便宜的也能賺到錢,所以朋友們一定要有信心,只要想收藏,那就找出適合自己的路子。
開始的時候,我對古玩根本沒啥概念,什麼真的假的,沒想過。
我只知道,我做古玩生意了,而且賺到了錢,我買的反正就是地攤上擺的那些玩意,根本想不到啥年代,啥年份……
人弄到快要討飯的地步,哪裡管的了那麼多?
先買來,管他啥玩意,只要有人喜歡,有人出價,讓我能賣出去,賺大錢就成。
所以我買那些東西,根本不在意是什麼,而我的銷售主戰場一個倒騰古玩的網站,充斥着跟我一樣不懂行,且狂熱的買家,見了好玩的玩意,嗷嗷叫着出價。
有點意思的玩意,拍賣起來,價格漲得真快,那些買家錢跟沒處花一樣,個個都像勢在必得。
一元無底拍到上千塊,根本不驚奇。
當然,我買那些東西,價錢都不貴。
賣貨的販子,都是專賣假貨的,經營那些貨色,價錢很便宜,人家也沒當古玩賣高價,所以算不上沒良心。
這些人雖然讓專做老貨的頑固們看了不順眼,倒也不是不在乎,他們擺地攤的比上班的不差,到時候準來,保證不偷懶。
我幾十塊,最多一二百塊的買貨,拍着胸脯說不能算是受騙。
想想看,一對全品的所謂清代青花花觚,得有三十多釐米高,才五十元,能算被騙嗎?
我沒被騙,也沒誠心去騙人,就是糊塗來糊塗走,做的如工藝品店的買賣。
不過,把貨物貼到網上賣,總要弄個標題。
這個標題是賣貨的關鍵,最好有點古怪,能博人眼球。
我做過廣告,深明此道,所以在題目上花心思,講究其衝擊力和吸引力,當然也遵循網絡上通行的做法,看着順眼的就說是清代的,稍微不順眼的就說民國的。
開頭時買家都不在乎這個,管它啥清代民國,只要看着高興,買着喜歡,就出價。
可是,啥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人們的觀念在改變,新奇感鼓動的熱情總有冷卻的時候,慢慢的,有些人注重年代了,認識到收藏就要買真古董,買到代的老貨。
我也在一次交易的受到震動,對年代的問題開始留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