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

賊勢猖獗時,大姓豪族皆愕愕,而今日看賊寇不堪一擊,有人主張沉穩行事,卻也有不少人迫不及待想趁勝追擊,以最快速度橫掃白澗河以西的賊軍,剿平匪亂。

原本定於明日午後才舉行的鄉議,也在這些人的主張下連夜召開。

巡檢司官廳並不寬敞,軍寨內不多的空閒建築,包括驛館在內都叫百餘匠戶入住,每日打造兵甲軍械不斷。

應召趕來的都護、耆戶長都安排住到早已人去樓空的悅紅樓裡,鄧珪也是連夜在悅紅樓挑了一處寬敞的大廳召集鄉議。

紅燭高燒,徐武江作爲鄉營都將,又是攻打虎跳寨的直接指揮人,衆目交睹,站起侃侃而言:

“徐懷是我徐氏子弟,自幼有勇力,刀槍弓矢也非常人能及,但莽撞有餘而沉勇不足,難堪大任;跳虎灘之勝,也實是僥倖之極。此時街巷民宅皆議是徐懷之功,實未識得其害,我這時也不敢貪功,不能不據實相告諸位——以我所見,今日實是鄧郎君看這莽貨違令亂打,突入敵寨之後隨時都有傾覆之危,當機立斷傾全軍而上才得全大勝。要不是如此,這莽貨從北寨牆突入賊寨難逃覆滅之禍,而鄉營在賊寨之下也必致慘敗,千百人性命危於懸絲。這樣的勝績,實可一卻斷不可再,我已令徐懷閉門思過,暫時不能再叫他領兵……”

匪亂的根源以及鄭恢這些人還不能提,徐武江要公開主張放緩戰事,爲築城之事做鋪墊,也只能如王稟所言,將緣由都推到徐懷的莽撞上。

“徐武江卻還有些清醒,這一切還是五叔早就看得清楚!”

因爲徐氏出了大力,徐恆與徐武磧都得以陪同徐武富坐在內側。

徐武江這番話叫他人感到意外,徐恆卻覺得應是如此,低聲跟他父親徐武富說道。

徐武富沒有理會徐恆,低聲問徐武磧:“徐武江他這是什麼意思,是不想急着打了?”

徐武富這麼想很正常,在看他看來,就算徐武江認識到徐懷莽撞所帶來的不確切性,就算徐武江擔心在背心攪起匪亂的那些人物,暗中加以限制就可以了,也沒有必要當衆自曝其醜。

哪有將潑天大功拱手讓出的道理?

除非他另有所謀。

徐武磧皺起眉頭,猜測說道:“不想急打就是想緩打,將徐懷那莽貨雪藏起來,或許是爲了他與徐武坤、徐武良、徐心庵、徐四虎等人能有更多率兵上陣露臉的機會吧?”

“應是如此,徐懷那莽貨總不可能永遠爲他們控制,而他心裡也清楚,他根基尚淺,鄧珪、王稟到底是不是桐柏山裡人,待匪事靖平,鄉兵歸田,他實沒有多少資歷與我抗衡,纔不惜拖慢戰事,以逞他的私志。”徐武富自以爲他與徐武磧窺破徐武江的算計,臉色越發陰沉。

鄉兵有事召集,無事時歸田,非秋訓時節,也禁止無故召集。

無故召集鄉兵,想幹什麼?真當桐柏山裡沒有國法了?

各大姓宗族常備武力,以莊客爲主,這是需要拿錢糧僱傭的。

現在看族兵被徐武江等人奪去,但等到匪事靖平、鄉兵歸田之後,上房徐手裡有那麼多的田宅草場,拿錢糧重新從這些人手裡僱傭莊客、幫閒,都是順理成章的事。

到時候他們也就能自然而然的,重新在玉皇嶺掌控主動權。

當然,徐武江這些人想要跟他們對抗,甚至在匪事靖平之後繼續壓制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獲得更大、更強的聲望,以便能在匪事靖平之後,繼續將一批中堅骨幹攏住,並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

在徐武富他們看來,徐武江有些拖延戰事節奏,實是爲這個做準備……

…………

…………

鄧珪他是不想節外生枝,但徐武江事前跟他打過招呼,這也是王稟除了擔憂鄭恢等人不容輕視外,同時想推動在白澗河東岸築城,他也只能配合行事。

置縣對他來說,沒有多少好處,畢竟置縣之後,他一介巡檢使,怎麼破例都很難轉任幾由士臣獨攬的知縣一職,但真要能成功築城置縣,地方誌必有他鄧珪濃重的一筆,也不能說有壞處。

現在關鍵的還是說服各家拿出錢糧來。

今日諸都保、耆戶長聚攏過來,最先議論的就是明裡暗裡抱怨鄧珪給鄉營的賞功太重:殺傷俘虜最高斬首可得十七貫錢,跳虎灘大捷目前還沒有統計出最終戰績,但五六千貫賞錢卻是要撒出去的。

而這些賞錢州縣是不會認的,巡檢司的小金庫裡也沒幾個錢,這些包括鄉營的兵餉、吃食,最終都要攤派諸大姓宗族頭上的。

召集鄉議之初,各家都答應出人出錢糧,但真要攤派了,各家又各有心思。

鄧珪對此也甚是無奈,面對種種說辭,他也只能哄騙恐嚇雙管齊下,好在他此時也不會被大姓宗族牽着鼻子走就是了。

過去近兩個月裡,他們在淮源街市外圍,拆屋挖土,堆出一道土垣,也有七八尺高,但之前太倉促,廢棄的磚石、殘木斷瓦乃至樑檁等物都摻和着泥土統統都埋了進去,更不要說之前先清理出地基來了。

當時主要也是迫切要限制賊軍隨意殺入街市,壓根就沒有想過要用版築法,建一道真正的護牆出來。

這麼一條土垣是極不穩定的,很容易垮塌,絕對不能算合格的城牆。

不過,這時候想要將這道土垣清理掉,也極耗人力、物力,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這條土垣的裡外側,用磚石包砌厚牆。

街市東西寬三百餘丈、南北闊兩百餘丈,卻是夠得上縣域之城的標準,但燒製如此之多的城磚進行漿砌,少說需要兩三萬貫錢糧,各家不叫喚?

鄧珪也怕將各家嚇着,與徐武江商議,決定先提緩攻之事,暫時不提築城。

徐武江都站出來說今日一戰勝得僥倖之極,這叫幾個激進叫囂着出兵白澗河西岸橫掃賊軍的人也都偃旗息鼓下來,到凌晨時,鄧珪擔憂各家會反對築城這事也迎刃而解了。

凌晨時,十八里塢失陷的消息傳到淮源……

…………

…………

黑山虎高祥忠從婦人裙衫撕下一塊綢布,擦拭刀上的血跡。

看着牀榻上血淌了一片,年輕婦人氣絕死去,雪白豐腴的長腿露在裙衫之外,他也是暗感後悔。

他心裡想,不從就不從唄,被咬一口也沒有破皮,怎麼就沒能按住性子一刀就捅殺了呢?

桐柏山裡頭要找這麼一個嬌滴滴的年輕婦人不容易,他應該將這婦人關起來慢慢調教的啊。

高祥忠暗自惋惜了一陣,將染血綢布扔婦人屍體上,纔打開房門,看手下幾個頭目以及傳信的人都在外廂房,皺着眉頭問道:

“跳虎灘營寨這就失陷了?郭君判、潘成虎、周添他們三人都他娘吃屎的,哪怕是兩千頭豬塞寨子裡,也不至於被殺成這樣啊?還有這都啥時候了,老淫鴉他們在跳虎灘被殺得大敗,怎麼消息才傳過來?他們都被殺死了?”

人的心態便是如此。

要是在攻陷十八里塢之前,聽到郭君判、潘成虎、周添他們在白澗河東岸被殺得大潰,兩千兵馬才逃出四五百人來,高祥忠即便不被嚇得魂飛魄散,也會急得跺腳罵娘。

他們現在攻下十八里塢了,高祥忠乍聽這樣的消息,除了一時氣急,失手殺了咬他一口的婦人頗感惋惜外,卻沒有半點的驚謊,心裡只是以爲郭君判這些傢伙太他娘無能,一點屁事都辦不好,什麼事得勞煩他們去收拾殘局、擦屁股。

他還能悠閒的將刀上血跡擦淨纔打開門問詳細,顯然非常的有大將風度。

“郭、潘、週三位頭領都在黃橋寨卻是無礙,消息午時就傳到淮瀆,但鄭子暉卻所有人都扣了下來,禁止他人進出淮瀆;直到高爺、仲爺與大將軍攻陷十八里塢的消息傳到淮瀆後,鄭子暉才放人過來傳信。”報信人說道。

“……”高祥忠皺起眉頭,過了片晌才嘆了一口氣,跟幾個頭目說道,“這個鄭子暉卻是有些名堂,也不知道陳子簫從哪裡將這些人招攬過來的——你們他媽也別急着搶娘們玩了,趕緊將兄弟們都收攏起來,先去淮瀆……”

唐氏在十八里塢聚族而居,也是好幾座寨子分佈於左右溪谷山地間,他們除了之前拔下三座小寨外,今日所陷也是十八里塢的唐氏主寨,也是最難打的一座塢寨,石砌寨牆有一丈餘厚、兩丈餘高,地勢還險。

即便唐氏還有大量族人都從後寨逃往另外兩座小寨以及後面的山林之中,但也不怕能有什麼威脅了,唯一可惜的就是不能進一步擴張戰果。

然而事有輕重緩疾,即便高祥忠認定郭君判、潘成虎等人太無能,但白澗河以東區域都脫離控制、淮源兵馬有可能士氣大振,也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所以,當下他還是覺得要聽從陳子簫的命令顧全大局,第一時間將精銳兵馬都拉回淮瀆舊寨,做好充足的準備。

第二百章 議事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十六章 援至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五十一章 王謝堂前第十一章 天命第一百四十五章 將行第十章 場面有點亂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宮第十二章 北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二章 避禍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恥第一百七十四章 識破第六十九章 密會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五十章 誘餌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詔第十六章 賊心難安第二十四章 緝拿第九十一章 夜遁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一百零九章 俘虜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八章 議和第二十七章 欲謀當藏身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七十七章 交涉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一百七十五章 傳捷第一百六十章 來頭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十一章 節制第一百二十八章 殘兵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第八十章 牽掛第八十一章 風亂新寇至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六十七章 巧辭善辯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峽道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一百零六章 圍獵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一百二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峽道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營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二百三十一章 圍敵阻援第一百四十二章 隨風潛入夜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八十三章 鐵橋第一百七十五章 傳捷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七十四章 舊卒第九章 少年奸計第七十四章 舊卒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六十七章 搓紡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七十八章 奪馬第六十二章 殺人者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三十八章 殺羊屠狗男兒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一百五十九章 憂心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三十一章 將計第一百章 死士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一百零八章 河灘第二百五十七章 龍武軍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
第二百章 議事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十六章 援至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五十一章 王謝堂前第十一章 天命第一百四十五章 將行第十章 場面有點亂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宮第十二章 北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二章 避禍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恥第一百七十四章 識破第六十九章 密會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五十章 誘餌第二百一十二章 密詔第十六章 賊心難安第二十四章 緝拿第九十一章 夜遁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城第一百零九章 俘虜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八章 議和第二十七章 欲謀當藏身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七十七章 交涉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一百七十五章 傳捷第一百六十章 來頭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十一章 節制第一百二十八章 殘兵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第八十章 牽掛第八十一章 風亂新寇至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門第六十七章 巧辭善辯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峽道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一百零六章 圍獵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一百二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峽道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營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二百三十一章 圍敵阻援第一百四十二章 隨風潛入夜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八十三章 鐵橋第一百七十五章 傳捷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七十四章 舊卒第九章 少年奸計第七十四章 舊卒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六十七章 搓紡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七十八章 奪馬第六十二章 殺人者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三十八章 殺羊屠狗男兒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一百五十九章 憂心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三十一章 將計第一百章 死士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一百零八章 河灘第二百五十七章 龍武軍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