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

越來越多的將卒撲跳上寨牆,刀斬盾擋,長矛捅刺,將倉促登上寨牆卻還沒有搞清楚狀況的敵卒砍傷砍死,或驅趕下寨牆。

雲州漢軍位於第二層圍困線上的連營,單獨一座營寨規模並不大,都不到五百步見方。

營寨內這時候沒有點燃幾堆篝火,跳上寨牆的楚山騎將卒,紛紛將手裡的火把往敵營中投去。

雲州漢軍在北面圍困太原有一年之久,營寨以及內部的兵舍都建成半固定式。營中屋舍雖說差不多都是伐木作頂,但額外塗抹一層厚泥防火,倉促間想在敵營引燃大火不現實,但投擲出去的火把塗有松脂,也不會那麼容易熄滅。

楚山將卒這時候也只需要更多的光亮,爲進入營寨縱深廝殺提供方便。

從天門山急行軍南下,在黑夜中舉火頂着風雪而行,又冒着如蝗箭雨,從雲州漢軍大營兩側狹窄的空當穿過,進抵連營諸寨之前就即刻展開攻勢,諸部兵馬想不混亂是不可能的。

之前楚山將卒從寨前攻打寨牆,還容易分辨敵我,但編隊都徹底散亂開,成百上千前搶先恐後殺入營寨之中,突進速度有快有慢,光線又是那樣的昏暗,雙方鎧甲兵服差距又不明顯,這時候分辨敵我主要依賴於口令以及將卒間彼此熟悉的口音。

“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驅逐胡虜……”

“還我山河……”

嘶吼、咆哮震天動地,震憾人心,楚山將卒如狼似虎往敵營縱深挺進,將一切倉促驚慌的抵抗,撕成粉碎……

…………

…………

前朝時太原城西倚呂梁山雄奇山嶺而建,汾水河從呂梁山的深峽奔泄而出,從城池的西南角折嚮往南。

那時的太原城所踞地勢要比現在險峻得多。

大越立朝前期,太祖皇帝率數十萬兵馬親征,久攻難陷太原,被迫在汾水河中築壩截河,使汾水河倒灌太原城。

太原舊城被毀之後,於舊址以東遷地重建新城,與西面的呂梁山、西南方向的汾水河都拉開一段距離。

徐懷站在寨牆之上,眺望晨曦中徹底展露全貌的太原城是那樣的殘缺不堪,回想起數年前千里護送王稟北上嵐州赴任途經太原時的情形,誰能想過短短三四年的時間,竟然是人非物亦非。

“那是錢郎君他們……”

截止這時,楚山卒連夜激戰,已經完全佔據位於雲州漢軍大營與太原北城門之間的兩座連營軍寨,同時還出兵佔領南側的數座哨壘,打通與太原城的聯絡——這時候從太原北城門走出數十人馬,在他們越過前壘時,王章眼尖看見錢擇瑞在這些人之中。

“鄭屠,你代我去迎接錢郎君!”

打通與太原城的聯絡纔是第一步。

現在除了對兩翼敵營的進攻還沒有停止外,徐心庵、楊祁業還各率四五百兵卒封堵雲州漢軍大營南北轅門,李處林隨時有可能從雲州漢軍大營出兵展開反攻。

徐懷這時候需要守在高處盯住戰場的變化,不敢稍離須臾,便着鄭屠代表他去迎接錢擇瑞等人。

“徐軍侯,文將軍你認得的,此乃太原知府許蔚……”錢擇瑞拖着虛弱的身體,叫人攙扶登上寨牆,介紹太原主帥許蔚。

徐懷以前沒有見過許蔚,卻是見過文橫嶽。

此時的文橫嶽瘦得顴骨高高突起、眼窩深陷,曾經異常健碩的身形,此時就剩一副高大的骨架子,與當初在朔州時相比,完全判如兩人。

徐懷也是嚇了一跳,趕忙給許蔚、文橫嶽長揖行禮,說道:“徐懷幸不辱使命,僥倖在太原城北見着許府君、文將軍了!”

許蔚、文橫嶽、錢擇瑞等人抗旨拒降,朝中不可能追究他們的罪責,也沒有能力解太原之圍,但賞官賜爵卻是“慷慨”。

許蔚此時加授兵部侍郎,兼領河東轉運使、太原知府、兵馬都監,文橫嶽則天雄軍統制、廂軍都指揮使;就連錢擇瑞也加授樞密院都承旨、太原府判等職。

徐懷差遣還是楚山知縣、天雄軍都虞侯。

在朝廷解除蔡州防禦使府對諸路勤王|兵馬的節制權之後,徐懷作爲楚山知縣,他統領的楚山鄉兵,名義上受蔡州管轄,然而他作爲天雄軍都虞侯,名義上又受太原這邊的節制。

當然,徐懷對許蔚、文橫嶽長揖行禮,還是敬重他們的氣節與堅韌不拔的鬥志。

沒有許蔚、文橫嶽率領十數萬軍民堅守太原長達一年之久,不要說不會有這一次的千里突襲了,整個河淮的局勢也勢必要比現在倍加惡劣。

第一次南侵,赤扈人的西路軍主力不是不想南下,而是太原城未陷。

同時他們對河淮的瞭解還不夠深入,才被迫選擇一條相對穩妥的出兵方略。

倘若在赤扈人第一次南侵時,太原就陷落了,想想當時赤扈西路軍主力就直接沿着汾水南下,將是何等令人絕望的情景。

那樣的話,赤扈西路軍主力將直接插入絳州、蒲州,或從蒲阪攻入關中,或從茅津渡南下,佔領洛陽,根本就不可能有鞏縣防禦戰。

沒有太原的堅守,赤扈人第一次南侵,很可能就已經將西軍主力殲滅掉了,很可能這時候關陝、洛陽等地都已經落入赤扈人的囊中了。

雖說現在河淮的形勢也已經徹底糜爛,汴梁隨時都有可能陷落,但是太原前後整整堅守了一年,將赤扈西路軍主力整整拖住七八個月,也迫使赤扈東路軍主力在四五月份時被迫後撤燕薊休整三四個月後纔再度南下。

這事實上爲江淮、關陝、荊湖等地內部的軍事動員及調整,爭取了極爲關鍵的時間,也爲最終在江淮等地抵擋住赤扈人的南侵,保留住更多的希望。

蕭林石等人之所以現在還相信南朝有希望,很大的功勞都要算許蔚、文橫嶽、錢擇瑞以及太原軍民頭上。

也恰恰是如此,鄭懷忠、錢尚端、喬繼恩等人都不反對徐懷率兵突襲太原。

他們都知道徐懷突襲太原不管成敗,都會爲景王贏得巨大的聲望,同時也能令人無法指責他們不按兵旁觀汴梁陷落。

拋開鄭懷忠等人的算計,徐懷都覺得許蔚、文橫嶽等人是值得他行重禮的。

“徐軍侯客氣,許某(文某)不敢受此大禮!”

許蔚、文橫嶽二人趕忙還禮道。

此時的太原城孤懸敵佔區的深腹之中,錢擇瑞即便從蒲阪見過景王、鄭懷忠之後才返回,但他們都沒有相信會真有援軍。

徐懷雖說是奉景王之令,但試問千古以來,敢率孤軍、無視十數倍強敵而深入敵境的,有哪個不是流傳千古的名將之姿?

更何況徐懷率領楚山軍奔襲太原,是真真切切給太原十數萬以及他們帶來生的希望。

ωωω_ttκΛ n_C ○

文橫嶽接觸徐懷的時間也很短,之前印象最深刻就是徐懷助王番從葛伯奕奪天雄軍兵權、殺葛懷聰等人,也因此對徐懷成見極深,哪怕他在奪兵之變還繼續在王番麾下任將。

許蔚以往沒有接觸徐懷,但他聽到的傳聞,對徐懷都是不利的。

然而所謂大火能煉真金,在徐懷有如戰神一般的巋然身軀面前,在左右兩翼還沒有停止的激烈戰鬥面前,在外圍敵軍依舊是他們數倍之多卻毫無畏懼之色,所有的偏見、謠言都在傾刻間粉碎。

“快去給許府君他們端些肉粥上來!”徐懷看許蔚、文橫嶽等人虛弱的樣子,忙吩咐下去,又解釋道,“敵軍的儲糧主要在北面的雲州漢軍大營裡,但我們打下兩座敵寨,還是繳獲幾百石小米,我叫他們第一時間將馬肉切碎與小米一起熬煮……”

“徐軍侯這次帶了多少糧食過來?十數萬軍民,忍飢挨餓太久了,現在都沒有幾人能握住刀槍,沒有糧食補充一下,不要說突圍了,走出太原城都難啊!”許蔚關切的問道。

此時所繳獲的幾百石糧食不夠全城軍民飽食一頓。

錢擇瑞返回太原,就極力勸說許蔚、文橫嶽做好突圍的準備,但除了許蔚、文橫嶽不相信有援軍外,更關鍵斷糧了。

將卒爲了節約體力,從日到夜都守在城牆之上,即便敵軍用投石機投擲石彈,也沒有誰下城,很多人都想着寧可被石彈砸死,也就解脫了;民衆更是都躺在家裡等死,只有力氣挖樹芯充飢。

要突圍,第一要解決的還是糧食。

徐懷說道:“糧食攜帶不多,但我們此行有五千匹馬,除了儘可能保留兩千匹戰馬備用外,其他馬匹都可以宰殺食用。當然,要能最快攻下雲州漢軍大營,那是最好的……”

徐懷費了老鼻子勁,纔在桐柏山攢下不到六千匹良馬。

這次爲突襲太原,徐懷從楚山帶出四千多匹馬,加上楊祁業部、鄭晉卿部,總計五千多匹馬。

現在宰戰馬充當軍糧,徐懷心裡也在滴血,但沒有辦法,爲了快速行軍,爲了令敵軍完全沒有防備,他們從府州出發,就沒有攜帶多少糧草。

“好好!”許蔚、文橫嶽連聲叫好。

一兩百萬斤肉食,加上接下來攻打敵營所得的繳獲,應該至少能保障十萬軍民支撐上半個月食用。而有這個基礎,十萬軍民才能談得上有突圍的希望……



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師第一百二十一章 屠狗輩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一百四十八章 點撥第二十章 舊吏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緊逼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五十八章 軍議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三十一章 紙上得來總覺淺第九十章 殺賊遊園夜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九十七章 軍怨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時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三十六章 商團第五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風雨將至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敗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一百八十二章 晉家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決第五十五章 混亂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二十五章 尋找徐武良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三十二章 援師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錯鑄就第一百七十三章 勸親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八十五章 龜甲船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功第六十二章 歸去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戰第九十九章 交談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六十五章 陣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七十八章 奪馬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五十七章 火燒歇馬山第四章 他人眼中癡第五十一章 王謝堂前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頭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師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敵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敵第六十八章 奇襲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七十章 消息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八十三章 當街刀問賊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一百六十章 武經修撰人第三十六章 金蟬脫殼計第十二章 北城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七十七章 大寇陳子簫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一百六十七章 軟禁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八十五章 捉將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七十四章 馬場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物大用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一百六十六章 潰兵第四章 嶽海樓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八十六章 勸進
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師第一百二十一章 屠狗輩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一百四十八章 點撥第二十章 舊吏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緊逼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五十八章 軍議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三十一章 紙上得來總覺淺第九十章 殺賊遊園夜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九十七章 軍怨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時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三十六章 商團第五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風雨將至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敗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一百八十二章 晉家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決第五十五章 混亂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二十五章 尋找徐武良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三十二章 援師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錯鑄就第一百七十三章 勸親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八十五章 龜甲船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功第六十二章 歸去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戰第九十九章 交談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六十五章 陣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七十八章 奪馬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五十七章 火燒歇馬山第四章 他人眼中癡第五十一章 王謝堂前第七十四章 史軫歸來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頭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師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敵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敵第六十八章 奇襲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七十章 消息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八十三章 當街刀問賊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一百六十章 武經修撰人第三十六章 金蟬脫殼計第十二章 北城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七十七章 大寇陳子簫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一百六十七章 軟禁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八十五章 捉將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軍寨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七十四章 馬場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物大用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一百六十六章 潰兵第四章 嶽海樓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八十六章 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