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

非常之時用非常之法,此法既指法度,也指辦法。

鞏縣自有體系,治時能保證有效的運轉,也註定自身有着強大的慣性,抵抗猝然間往不同的臨戰狀態進行轉變。

徐懷不用非常手段,對鞏縣又人生地不熟的,如何在短短半天時間內,將凌堅、韓文德、餘珙、餘整、劉師望等人從數萬軍民之中選拔出來?

而就算徐懷能將這五人從卒伍中準確的挑選出來,陳由貴、朱勳、顧大鈞等都指揮使、指揮使以及人數更多的都指們,怎麼可能輕易打破守軍現有的體系,讓僅是普通軍吏、獄吏的五人出頭領兵?

不僅如此,徐懷還要讓他們各自挑選軍吏,並將最好的兵甲武裝他們。

守陵軍二千兵卒,有血性的軍吏可以出不了頭,但絕對不會沒有。

照常規手段,諸多都將不可能輕易將手底下那一二個還能打的節級、隊目、旗頭讓出來。

而即便是兵甲裝備好過普通禁軍的守陵軍,精銳鱗甲、扎甲都是稀罕物,也基本都穿在諸多武將、軍吏的身上,哪怕他們不出身,也不會輕易讓出。

精良的弓弩、兵械也是。

而現在顧大鈞、朱勳等人,哪怕是爲自家性命着想,也會迫使手下的都將,將人及兵械鎧甲都讓出來,組建新的鑿冰隊。

當然,往更大的方面說,是景王趙湍的威信以及徐懷有五百精銳在城裡保證這一非常手段能貫徹下去。

要不然的話,牛二騎到顧大鈞的身上,拿囊刀抵住他喉管裡,城樓下那兩百多武將、軍吏怎麼可能不躁動了?

當然,鑿冰隊要即刻拉出城去的,因此可以選將,卻不能選卒。

而是由凌堅、韓文德、餘珙、餘整、劉師望等人選擇隊目、旗頭之後,將這些隊目、旗頭麾下的士卒,直接從原有的都隊拆分出來,新編入鑿兵隊。

凌堅、韓文德、餘珙、餘整、劉師望以及他們所選的隊目、旗頭都換上鱗甲、扎甲,武庫有所不足,直接從守陵軍其他將卒身上扒下來;長短兵、鐵盾、步弓、神臂弩也都如此配置。

朱勳、顧大鈞等人也要跟着出城,這時候也不敢不盡心、不盡力,最終趕在晡時將五支鑿冰隊湊整出來。

鑿冰隊分作兩部:三隊奔西面的伊洛河而去,徐懷親率一隊精騎掩護;兩隊奔北面的黃河而去,張辛及郭君判率一隊精銳掩護側翼。

此時虜騎主力已經穿插到邙山南麓地區,正尋找偃師與孟津之間那些抵抗意志薄弱的塢塞進行進攻,以便像釘子一般釘在洛陽北部,封擋住小股兵馬對偃師、鞏縣等城的增援。

而在鞏縣境內,虜兵僅有數支小隊斥候偵騎,盯住守軍的動靜,加起來也就一兩百名色目諸部輕騎而已。

鞏縣境內目前就這點敵騎,原本不需要徐懷親自出城警戒,但爲了減少朱勳、顧大鈞等人心裡的怨氣,同時也近距離看凌堅、韓文德、劉師望等人統兵作戰的能力,徐懷還是親自帶隊爲鑿冰隊掩護側翼。

鑿冰隊出城,就引起虜兵的注意,四五隊斥候偵騎從四面八方圍聚過來,但赤扈人的斥候以輕騎爲主,作戰以馳射爲主。

奔伊洛河而去的三支鑿冰隊,兩兩相距不過一兩百步,陣型還算整飭,普通士卒也基本都穿鎧甲,陣列裡裝備有大量的盾牌,還有徐懷親甲騎壓陣,敵騎馳來,也不敢直接往近處衝殺,僅僅是外圍馳射。

三支鑿冰隊初時是有些慌亂,但看到敵騎弓弩並不能威脅到他們,則繼續在軍將武吏的率領下,舉起盾牌守緊身側,往河灘地挺進。

抵達伊洛河東岸大堤後,凌堅、韓文德、劉師望三部也是首尾相望,除了分出部分人馬於左右兩翼及冰面上,用盾牌、槍矛結陣,防止小股虜騎靠近射箭外,剩下人手用鐵鍬、鐵錘、鐵鑿子等物破壞冰面,或蒐集柴草堆冰面上點燃。

伊洛河、黃河結冰厚逾一尺,就這點人手,破冰效率不可能有多高。

而事實上已經有大股虜騎進入偃師以西,大越在偃師、鞏縣之間又沒有大股的野戰精銳,破壞河冰的作用非常有限,並不能取得限制虜騎縱橫進出的目的。

不過,徐懷強迫守軍出城,除了迫使朱勳、顧大鈞等人配合他打破原有的守軍體系,進行選將,徹底編組新的守軍兵馬外,更重要的還是要守軍敢於出城面對虜兵,從接觸中一點點積攢勇氣與對敵的經驗。

過了晡時,暮色已深,這時候也有更多的虜兵斥候從遠處圍聚過來,徐懷就收兵回城,算是完成今日的鑿冰任務。

…………

…………

鑿冰隊經北城門歸來,景王趙湍與喬繼恩、陳由貴、高惠鴻等人也早就聞訊再次站到北城樓上觀望。

待城門關閉,諸將卒在城樓下的鋪石長街列陣,景王趙湍站在垛牆前振聲說道:“此值社稷危難,山河崩裂,諸將卒不畏強寇,敢出城臨敵與戰,實乃大越之幸、鞏縣之幸——諸將卒夜宴皆賞羔肉一勺、美酒一鍾,殺敵者另賞錢十貫!凌堅、韓文德、劉師望、餘珙、餘整,你們隨徐軍侯上城樓來,本王另有賞賜!”

徐懷留朱桐在景王趙湍身邊,張辛任監軍,但景王趙湍身邊的侍衛之事也歸他統領——因此城樓之上所發生的一切,景王趙湍都隨時保持關注。

往鞏縣馳來,景王趙湍最擔心的,也是守軍不堪用。

倘若守軍不堪用,而援兵又無法及時趕來,僅徐懷身邊五百甲卒,能與賊虜拼多長時間的消耗?

虎牢關道能否及時堵死,對虜兵的意義也非同小可,虜兵會在乎兩三千人的傷亡,而不敢在鞏縣城下打一場硬仗嗎?

事實上,鞏縣之得失,關係到虜兵能否成功封閉西軍東進之路,遇到阻撓,一定會投入重兵進行攻堅,徐懷身邊僅有五百精銳,是絕對不夠消耗的。

鞏縣得失之關鍵,就在於守軍堪不堪用。

而胡虜南寇,歷河北、河東以及京東東路、京畿路百餘縣,雖然不能說絕無敢出城與虜兵作戰者,但也是屈指可數。

進入鞏縣之後,肥頭大耳的陳由貴等守將,第一感觀就令景王趙湍不滿意,他卻沒有想到,徐懷會有這種手段,直接在今日就將凌堅、韓文德、劉師望、餘珙、餘整等人遴選出來。

景王趙湍將凌堅、韓文德等人召上城樓,除了繼續激勵他們統兵作戰,還想着在守軍將卒前面加強他們的威勢,以便他們能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真正頂替朱勳、顧大鈞這些個酒囊飯袋,承擔起來統領守軍將卒的重任來。

喬繼恩、陳由貴、高惠鴻等人心裡清楚,大越嚴厲限制皇子干涉朝政,景王趙湍擅權接管鞏縣防務,對景王趙湍個人來說,是福是禍還未可定論。

所以,他們此時不會忤逆景王,但也不會與景王太過密切,對景王的獎賞之話,也只是表面敷衍。

不過,對於普通將卒及城中更多的平民,他們可不清楚這裡面的蹊蹺曲折。

在他們看來,景王趙湍是高高在上的皇子,是大越的堂堂王公,是他們仰望而不可及的瑩瑩明珠。

聽景王趙湍的獎勉之言,城下軍吏、士卒心氣大漲,凌堅、韓文德、劉師望、餘珙、餘整等人跟隨徐懷登上城樓,更是情緒激動。

憑他們平時個個自視清高、自詡英雄好漢,但待景王趙湍令身邊侍衛退後,親自走上前將他們攙扶起來、免行大禮,也個個激動得難以自抑。

景王趙湍也早就令喬繼恩准備好數把好刀,這時候作爲賞賜,親手替凌堅等人系掛到腰間,然後令他們先率各部入駐專門的軍營休整,待夜時再將他們召去參加夜宴。

這時候徐四虎等人也臨時接管鞏縣四城防務,徐懷陪同景王趙湍等人往行宮走去。

雖說在城樓上,景王趙湍對凌堅等人表現得信心十足,但這幾人之前僅是普通軍吏、獄吏,能不能承擔起統兵重任,他心裡也實在打鼓。

回到行宮後,景王趙湍令喬繼恩、高惠鴻、陳由貴等人先下去休息,僅留徐懷、王舉、郭君判、張辛等人在身邊說話,忍不住關切的問徐懷:

“凌堅、韓文德、劉師望、餘珙、餘整等人可堪用?”

“朱勳、顧大鈞等人在我逼迫之下,所舉薦之人,或許不能說是當世之選,但在鞏縣三千守軍將卒之中,必是不二良選——事關朱勳等人的性命,他們是不敢心存私念的。凌堅等人以往或桀驁不馴,或出身貧寒,未能出人頭地,但他們既然入得了朱勳、顧大鈞等人的眼,在底層將卒之中實際上也早已有很高的聲望。而剛剛出城鑿冰,那些隨行的軍吏、士卒,對凌堅等人也確實信服,”徐懷說道,“由他們來接掌、重編守軍,負責四城守禦,除了張軍侯監察軍紀、軍法,要給他們足夠的支持外,殿下還可以從身邊挑選一些人,安排到他們身邊相助,使他們有什麼事情可以直接稟呈殿下,這樣定能叫其他軍吏不敢相欺。其他的,則都是細枝末節,徐懷也會時刻關注……”

面對強勢騎兵的進逼,一個指揮使級的將領率領四五百步卒出城野戰,要兼顧到裡許方圓戰場的方方面面,凌堅、韓文德、劉師望、餘珙、餘整等人還嚴重缺乏相關的統兵作戰的經驗,現在當然不能稱得上合格。

然而騎城而守,則要簡單得多,狹長的城牆,也不可能需要去擺什麼複雜的陣型;騎城而守,最爲核心的,就是將敵軍壓制在城下,也沒有多複雜的戰術變化。

對於守將,一是要凌堅等人敢於身先士卒,二是要凌堅等人在底層將卒在足夠的聲望。

在約五六百步長的城牆之上,主持一面之防禦,徐懷相信凌堅等人還是能勝任的。

即便有所紕漏,五百桐柏山卒則可以頂上。

這樣安排,要遠比將五百桐柏山卒分拆出去作爲骨幹去支撐四城的防禦,卻將人數上絕對佔優勢的鞏縣守軍純粹當成輔助、補充要好得多,也將持久得多。



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二十三章 總歸要打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五十章 貴子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婦幼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十章 韓時良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決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二十章 舊吏第一百零二章 綢繆第六十七章 搓紡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八十八章 階下囚第八章 柳林之內有堂奧第二百二十一章 進宮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五十章 誘餌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騎難至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第二百二十章 所願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五章 赴任第六章 相好不相親第九十五章 大戰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一百五十三章 敗局已定第一百四十九章 妥協第一百五十七章 統兵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一百七十七章 劃編軍戶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縣之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計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三十六章 金蟬脫殼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第六十一章 意許無遺諾第一百章 風起第八十三章 爭先第十三章 辭行第十二章 安排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一百零一章 殿議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二百零八章 封國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一百八十九章 歸途第三十章 有備而來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兵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一百二十三章 師其長技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將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一百四十七章 勸說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來監第三章 進剿招討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難行第一百六十七章 軟禁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八章 柳林之內有堂奧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襲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九十五章 大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龍第十九章 知謀無良策第七十一章 新寨第七十七章 大寇陳子簫第八十三章 當街刀問賊第五十五章 混亂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一百零六章 夜離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霧第一百零九章 俘虜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一百四十三章 對策第七十八章 九黎鎮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前
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二十三章 總歸要打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五十章 貴子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婦幼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十章 韓時良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決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二十章 舊吏第一百零二章 綢繆第六十七章 搓紡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八十八章 階下囚第八章 柳林之內有堂奧第二百二十一章 進宮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五十章 誘餌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騎難至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第二百二十章 所願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五章 赴任第六章 相好不相親第九十五章 大戰第一百零八章 防線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一百五十三章 敗局已定第一百四十九章 妥協第一百五十七章 統兵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一百七十七章 劃編軍戶第一百六十九章 書齋密議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縣之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計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三十六章 金蟬脫殼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戰第六十一章 意許無遺諾第一百章 風起第八十三章 爭先第十三章 辭行第十二章 安排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一百零一章 殿議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二百零八章 封國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一百八十九章 歸途第三十章 有備而來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兵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一百二十三章 師其長技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將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一百四十七章 勸說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來監第三章 進剿招討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難行第一百六十七章 軟禁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八章 柳林之內有堂奧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襲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九十五章 大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龍第十九章 知謀無良策第七十一章 新寨第七十七章 大寇陳子簫第八十三章 當街刀問賊第五十五章 混亂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一百零六章 夜離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霧第一百零九章 俘虜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宜之論第一百四十三章 對策第七十八章 九黎鎮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