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節 大發展(1)

鑑於新帝國在這個問題上態度的堅決,司徒家族和唐河帝國的大貴族士紳們也是無可奈何,但這不但關係自身利益,而且還涉及到他們自身的榮譽和顏面,這樣灰溜溜的被攆下歷史舞臺,無疑就是宣佈他們的徹底終結,他們即便是要邁步走下舞臺卻也需要一個臺階。最終在司徒玉棠的斡旋下,帝國禮務部最後接受了一個折衷方案,那就是在經過帝國禮務部重新審定條件和標準之後,可以對一部分符合條件的原唐河帝國貴族士紳給予冊封爲公侯伯子男之外的勳爵身份,相當於原來唐河帝國通過捐輸獲得地方政府認可的一種特殊身份,既非真正的貴族,也顯示了普通民衆的略有不同。

直到這個時候這場爭論纔算塵埃落地,雖然沒有任何政治特權,但是畢竟獲得了一個體面的下臺臺階,至少沒有淪爲和那些泥腿子馬車伕一類的市井小民一樣,這也算是給了這幫人一點心理安慰了,而即便是獲得這個“殊榮”也需要經過禮務部的甄選認定,繁瑣的程序並沒有打消一干貴族們樂此不疲的熱情,只要能夠顯示與常人的不同,他們再是花些時間金錢也是願意。

消除了這個大問題,剩下來的東西都不過是一些程序上的問題,顯得容易簡單許多,似乎也就等着三月初三這一天唐族中最吉祥喜慶的日子了,三月初三,陽春之氣,正是象徵着一個新王朝的崛起,只要等到這一天的到來一切似乎都可以迎刃而解,但是事實上在帝國的各地卻早已經按照當初西疆就制定下來的步驟有條不紊的行動起來,並沒有因爲皇帝陛下的即將加冕而停頓下來。

接手江南地王宗奚在第一時間就開始整頓江南經濟秩序,重新將已經在天南得到充分貫徹的鼓勵工商政策在江南全面推開。並將重點扶持行業轉到了金融和造船航運業。作爲江南總督的王宗奚認爲江南要想確立自己在整個帝國中的經濟龍頭地位,那就不能滿足於恢復道原來唐河帝國地極盛時期,而要更進一步的確立江南經濟在整個帝國的優勢地位,讓江南經濟更上一層樓。而王宗奚選擇要讓江南更上一層樓的臺階就是金融行業、造船業以及遠洋貿易業。

在王宗奚看來,江南工商業在唐河帝國時代就已經達到了鼎盛時期,現在除了恢復之外,更應該的是發展優勢行業,江南工商業界富甲一方,資金雄厚,這些都是發展金融行業的最佳條件,而金融行業在整個帝國還處於方興未艾的時代,隨着帝國領地面積不斷擴大,大量基礎條件差但是卻有着豐饒自然資源的地區急需資金的投入以促進發展。目前帝國初建,關於究竟是先發展後拓展還是拓展和發展並舉的國策尚未確定,但無論哪一項國策,對於帝國來說,資金問題都將是一個長期困擾地難題,如何化解這個問題手段有許多,但大力扶持和發展金融行業,讓金融行業在帝國建設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都會是一個最重要的舉措。而江南如果能夠搶佔這個先機,那江南金融業將迎來一個發展的飛越時期。而江南金融業必將取代中州成爲帝國金融的龍頭。

嗅覺靈敏的王宗奚早已從秦王殿下平常的言談舉止中察覺出秦王殿下絕對不會甘於帝國目前現狀,除了從陸地上繼續拓展帝國勢力範圍外,海洋將會是一個最重要的角逐場,尤其是秦王殿下全力發展海軍,甚至在江南甫入己手便忙不迭的派遣凌天放親臨江南,一面大力扶持江南各船廠的重組擴建,一面收羅原唐河帝國水軍艦隊殘部,積極組建大東洋海軍艦隊,在陸地上戰事尚未停息地情況下,作爲西疆軍方最高統領卻不辭辛勞的考察江南海軍。然後造訪米蘭商談海軍建設事宜,再繞道南海視察,加上帝國對馬汶羣島不遺餘力的爭奪,足以顯示新的帝國在建立之後將採取不同於以往唐族的任何一個帝國重視陸地國策,而將全面推行海陸並重的戰略構想。尤其是對海上權益的重視更是前所未有的。

而對於江南經濟的核心--整個工商業來說,將江南各種精美豐足的商品推向更遠地中大陸和西大陸甚至新大陸纔是將來江南經濟發展的方向,而要做到這一點,造船業和遠洋貿易業的發達則是首要條件。

王宗奚將江南發展的另外兩個重頭放在了造船業和遠洋貿易業也有他自己的考慮,帝國對海洋地重視必然出臺新的鼓勵海洋貿易和海洋探險,而這些產業的最基本一條就是離不開船,而江南本來就有着良好的造船業基礎。雖然在唐河帝國時代造船業在規模上不如米蘭,但是在技術上卻並未落後,只要政府加以扶持,完全可以讓江南造船業超越米蘭成爲東大陸第一,而造船業的發展必將帶動一系列的產業,木材加工、制漆、棉織、冶鐵等行業都將迎來一個發展的契機,而有了造船業這個強有力地基礎,捕魚業、航運業以及遠洋貿易業又都獲得了一個堅實的平臺。

商業貿易一直是江南商人的強項,但是貿易行業江南商人雖然在帝國佔據頭把交椅,但是他們更多的是從事帝國內的貿易以及周邊地區的貿易,真正的賺取鉅額利潤的遠洋貿易業卻被米蘭、南洋聯盟以及半島地區的商人所把持,江南商人將大量的商品販賣到米蘭、南洋聯盟各城邦以及半島地區,而米蘭、南洋聯盟和半島地區的商人們則在轉手將這些商品加價運往中西大陸獲取暴利,甚至後來中西大陸的商人們也加入了這一行業,使得以江南爲主的帝國商人完全被排除在了這一項利潤極其豐厚的行業之外。

而遠洋貿易業的發達也將給整個江南的經濟帶來不可估量的好處,一旦遠洋貿易獲得了長足發展,必將帶動所有工商行業的發展,尤其是諸如製茶業、棉紡織業、絲綢業、陶瓷業、珠寶業、工藝品製作業、製鹽業這些江南製造業的強項,這些商品將源源不斷的輸出到中西大陸搶佔市場,爲江南贏得更多更大的市場。

這種種原因讓王宗奚希望能夠改變這一不平等的局面,隨着東半島地區落入了帝國手中,馬汶羣島上帝國海軍也取得了落足點,帝國海軍也在蓬勃發展,在大南洋上展示着帝國威權,帝國與三國同盟也簽訂了合作協定,從大東洋到大南洋已經是一片順風順水,天時地利人和都已經佔齊,江南商人如果還不抓住這個契機走出去,以鍾文靜的敏銳,南海自治領將毫不猶豫的獨佔這個先機,使得江南永遠失去獨佔遠洋貿易業螯頭的可能性,王宗奚不希望見到這樣的情形。

應該說王宗奚到江南也獲得了江南工商業界的熱情歡迎和大力支持,他在天南的表現有目共睹,不但爲天南贏得了大量江南資金的流入,而且也爲江南商人們躲避司徒泰的荼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帝國中南部地區由此成爲江南商人們另外一個投資重點區域,江南商業勢力也由此踏入帝國中南部地區,連帶着連緬郡這些原來江南商人們想都未曾想過的偏荒區域也都成了投資熱土。

良好的人緣基礎和上佳的表現使得王宗奚很快就在江南打開了局面,在江南工商業界空前團結的支持下,王宗奚的一系列以金融、造船和遠洋貿易爲主的鼓勵工商政策都很快被貫徹了下去,餘杭城守柏元重的表現尤其搶眼,不但全力促進餘杭船廠重組擴建,並且城守府也配合總督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遠洋貿易和遠洋探險的政策,並且大力拉攏餘杭金融業界重組整合,壯大金融行業實力,鼓勵金融行業大膽走出餘杭走出江南,前往中南郡、東騰格里郡等欠發達地區拓展市場,政府願意爲之提供必要擔保。

江南發展勢頭的空前兇猛讓鄰近幾郡都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其中尤以北面的東海和西面的五湖爲甚。

作爲五湖郡的總督,蘇民舜雖然一直在政務署爲官,但是他也一直希望能夠獲得一個機會讓自己在地方上施展一下拳腳,而五湖總督的任命讓他終於獲得了這樣一個良機。作爲無鋒一直的密友,在上任臨行之前,蘇民舜獲得了無鋒的專門召見,召見並沒有太多的囑託,無鋒也只給蘇民舜提出了兩點,確保五湖地區作爲帝國糧倉的戰略地位不受削弱,促進五湖地區工商業和農業的平衡和諧發展,無鋒意味深長的話語也讓蘇民舜深刻理會到五湖對於整個帝國的重要性。

第53節 爆發第125節 尷尬之事第37節 聯手第33節 帝國反擊第49節 試比高(5)第17節 絞肉機第40節 亡羊補牢第11節 佳人第108節 暴風第24節 謀慮第85節 外交角力第61節 多管齊下第83節 風起第8節 出使人選第96節 秘商第55節 接收第13節 奇正(3)第81節 瓜分?(2)第92節 進退維谷第90節 安第斯之戰(3)第12節 戰前第32節 宴前第21節 大捷第57節 緊要關頭第43節 劫掠第15節 臥虎藏龍(3)第61節 鄂霍次克(1)第30節 分裂第57節 結拜第18節 黑手第17節 絞肉機第68節 押寶第31節 縱論第48節 餘韻第136節 西風漸(5)第42節 對車第21節 南下(1)第29節 壓力即動力(2)第77節 小動作第61節 遍地人才(2)第41節 金陵掘金(4)第87章 柔情蜜意第26節 後手第53節 蝴蝶效應(1)第72節 失勢第109節 第二日(1)第87節 破釜沉舟第64節 堅城第78節 鐵與血的威脅(1)第53節 澎湃第52節 揮戈第7節 出賣第50節 要價第20節 女官第86節 密約第48節 新經濟動力(3)第72節 風雲在起(2)第78節 情事第42節 波及第53節 澎湃第13節 奴隸市場第23節 大局已定第105節 霧鎖殺機第104節 迴歸第71節 試探第86節 烈風第61節 遍地人才(2)第73節 風雲再起(3)第59節 動員第50節 亂因(1)第4節 施政第19節 萬事具備第27節 轉變第40節 來臨第87節 明智第3節 遏強扶弱第87節 失密第33節 帝國反擊第50節 亂因(1)第15節 以攻代守第84節 同盟軍第7節 臣服第131節 風雲第121節 獨當一面第67節 侵蝕第64節 大捷第39節 借雞生蛋第26節 逆刺第76節 箭在弦上(2)第103節 入城第7節 明勢第27節 殺招第52節 驚變(1)第4節 潯陽樓上(2)第4節 探究第102節 諜影第58節 深刻變化第70節 大會戰(1)第48節 巨浪第77節 重拳出擊(1)
第53節 爆發第125節 尷尬之事第37節 聯手第33節 帝國反擊第49節 試比高(5)第17節 絞肉機第40節 亡羊補牢第11節 佳人第108節 暴風第24節 謀慮第85節 外交角力第61節 多管齊下第83節 風起第8節 出使人選第96節 秘商第55節 接收第13節 奇正(3)第81節 瓜分?(2)第92節 進退維谷第90節 安第斯之戰(3)第12節 戰前第32節 宴前第21節 大捷第57節 緊要關頭第43節 劫掠第15節 臥虎藏龍(3)第61節 鄂霍次克(1)第30節 分裂第57節 結拜第18節 黑手第17節 絞肉機第68節 押寶第31節 縱論第48節 餘韻第136節 西風漸(5)第42節 對車第21節 南下(1)第29節 壓力即動力(2)第77節 小動作第61節 遍地人才(2)第41節 金陵掘金(4)第87章 柔情蜜意第26節 後手第53節 蝴蝶效應(1)第72節 失勢第109節 第二日(1)第87節 破釜沉舟第64節 堅城第78節 鐵與血的威脅(1)第53節 澎湃第52節 揮戈第7節 出賣第50節 要價第20節 女官第86節 密約第48節 新經濟動力(3)第72節 風雲在起(2)第78節 情事第42節 波及第53節 澎湃第13節 奴隸市場第23節 大局已定第105節 霧鎖殺機第104節 迴歸第71節 試探第86節 烈風第61節 遍地人才(2)第73節 風雲再起(3)第59節 動員第50節 亂因(1)第4節 施政第19節 萬事具備第27節 轉變第40節 來臨第87節 明智第3節 遏強扶弱第87節 失密第33節 帝國反擊第50節 亂因(1)第15節 以攻代守第84節 同盟軍第7節 臣服第131節 風雲第121節 獨當一面第67節 侵蝕第64節 大捷第39節 借雞生蛋第26節 逆刺第76節 箭在弦上(2)第103節 入城第7節 明勢第27節 殺招第52節 驚變(1)第4節 潯陽樓上(2)第4節 探究第102節 諜影第58節 深刻變化第70節 大會戰(1)第48節 巨浪第77節 重拳出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