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當街試弓

雖然張鉉和蕭懷靜的關係不錯,但蕭懷靜畢竟是監軍,在一些重大事項他不敢替張鉉隱瞞,比如修建碼頭和建船場就屬於重大事項,他必然會上報天子,這一點張鉉也知道。

所以張鉉事先和韋雲起、房玄齡商量應對之策,基本上他已經有了說辭。

張鉉連忙道:“陛下,修建碼頭是爲攻打琅琊郡而進行的戰備,主要是方便黎陽倉運送軍糧來北海郡,雖然齊郡有碼頭,但齊郡和北海郡之間被大山阻隔,交通運輸極爲不便,若軍糧能在北海郡直接卸船,則更便於微臣備戰,另外如果王將軍在清河剿匪不利,需要微臣支援時,微臣便可直接率軍渡河殺入渤海郡,進攻賊兵後方。”

張鉉的理由很充分,也很強悍,楊廣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這個理由,他又問道:“那建船場又是怎麼回事?”

建船場和修碼頭的性質完全不同,修碼頭只是爲了方便運輸,可以說是恢復民生,問題不大,但造船場卻是一種實質性的擴軍,如果沒有得到兵部或者工部同意就擅自修建造船場,那問題就有點嚴重了。

張鉉爲此也做了充分調查,即使朝廷或者楊廣追問起來,他也能從容應對。

“啓稟陛下,北海郡和東萊郡是漁業大郡,造船非常興盛,大大小小造船場有二十多家,當年陛下東征高句麗所用戰船就是在東萊郡掖縣建造,但自從亂匪肆虐青州,所有造船場都被付之一炬,漁民逃亡,漁船破敗,微臣既平定亂匪。但北海等郡民生依舊凋敝,所以微臣和地方官員一直努力恢復從前百姓生計,陛下。船場並非新建,而是爲了民衆生計而恢復。”

這是房玄齡的意見。絕不能說他們是在新建造船場,而要強調恢復,新建和恢復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個是有野心,另一個則是恢復民生。

楊廣眉頭又一皺,“那這件事有沒有向朝廷彙報?”

此時張鉉非常感激張須陀的謹慎,韋雲起竟然在歷城官府浩繁的卷宗中找到了當初的一份申請批覆,張鉉連忙將一份奏卷呈給楊廣。“啓稟陛下,恢復壽光船場並非微臣纔開始,張大帥在前年就開始着手實施了,因爲剿匪纔不得不暫停,微臣只是繼續完成張大帥的事業,這是前年工部給我們的批覆,請陛下過目。”

有宦官接過張鉉手中的批覆,轉呈給了楊廣,楊廣翻了翻這份已經略略發黃的批覆,果然是張須陀申請重建壽光船場。下面有工部批准大印,楊廣頓時想起來了,自己好像也見過這份申請。只是時間太久,他有點忘了。

楊廣眼中銳利的目光漸漸消退,和緩了很多,他點點頭道:“既然有工部批准,重建船場也無可厚非,只是朕不太明白,北海郡真的需要那麼多船嗎?”

“陛下,微臣也視察過北平郡船場,發現那邊已經完全荒廢。無法再造船了,微臣參加過征討高句麗的戰役。深知高句麗王是反覆小人,假如有一天高句麗王對陛下不敬。陛下決定再次征討他,或許還需要戰船,渤海一帶必須還有一座船場才行。”

這是張鉉下的一個賭注,他必須要楊廣知道,自己在北海郡還有作用。

楊廣驚訝地注視着張鉉,半晌,他忽然有點疲憊了,擺了擺手,“將軍先退下吧!”

“微臣告退!”

張鉉慢慢退了下去,楊廣疲憊地靠在軟榻上,輕輕揉捏着太陽穴,張鉉的一句無心之言說中了他的心事,自己是否還需要再征討一次高句麗呢?

張鉉回到船艙後,立刻給房玄齡寫一封信,讓他把黃金和銅錢都重新押送回去,既然楊廣答應給他們用來賞賜三軍,他也不會再矯情地交給朝廷,那些財物對他同樣重要。

只是張鉉本人卻無法離去,楊廣只是臨時召見他,還沒有正式述職,也不知述職會安排到什麼時候。

更重要是,楊廣會不會把自己調去江淮,今天他的話語中已經有這個暗示了,只是還沒有明確下來。

張鉉暗暗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他一定要爭取留在北海郡,絕不能失去自己的根基。

中午時分,船隊再次緩緩啓動,兩岸八萬縴夫拉拽着大船,十餘萬大軍沿途護衛,船隊浩浩蕩蕩向北方駛去.......

船上的日子十分枯燥無聊,自從上船的第二天見到李淵以後,張鉉再也沒有能見到他,不知道李淵是搬去了其他船上,還是已經悄然離去。

但張鉉已經不關心李淵的去向,他只關心自己的命運,也不知道自己何時能述職,連說話的人都找不到,船上很不自由,他不知道裴矩住哪條船,就算知道他也不能輕易去拜訪,楊廣下旨嚴禁官員之間串門互訪,防止他們妄議朝廷。

時間一天天過去,這天下午,船隊終於抵達了陳留縣,船隊將在這裡停留三天,並允許官員們進城散心。

張鉉早已厭煩了船上枯燥的生活,他當即帶領親兵們離開了船隊,前往陳留縣去散散心。

陳留縣也就是今天的開封,是通濟渠上最重要的中轉站,也是中原有名的大縣之一,這裡城池廣闊,人口衆多,商業十分繁華,酒肆青樓隨處可見。

由於天子龍舟船隊停泊處離陳留縣城還有四五里遠,縣城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除了官員們十分緊張,如臨大敵之外,普通百姓依舊如同往常一樣的生活。

張鉉帶領隨從走進了陳留縣城,一股熱鬧喧囂的氣氛頓時撲面而來,對於度過了七八天枯燥生活的張鉉而言,這種熱鬧喧囂竟然讓他感到了無比親切,彷彿又回到了人間。

這時,城門旁邊傳來一陣吆喝聲吸引了張鉉的興趣。

“我這把鐵胎震天弓是先祖所傳,非千鈞之力不能拉開,我特來以武會友,拉開一次,我就奉送五兩黃金,若拉不開,你走人,我也分文不要,怎麼樣,有誰願意試一試?”

這是一名和尉遲恭身材相仿的雄偉大漢,三十歲左右,一張紫臉膛,鼻若雄獅,眼如銅鈴,長得格外的威猛,他手中拿一把漆黑的大弓,如果是生鐵鑄造,那至少重五十斤。

四周圍滿了人,大部分都是隋軍士兵,或許是因爲開價誘惑人,而且輸了也沒有損失,士兵們躍躍欲試,這時,一名身材魁梧的校尉軍官走上前道:“我來試一試,這個漢子,你有多少黃金?”

大漢取出一錠黃澄澄的金子,至少重五十兩,他託在手心道:“拉弓十下,這黃金歸你了。”

校尉接過大弓,手一沉,大弓險些落地,大漢輕蔑一笑,“這弓重六十斤,你拉不開!”

校尉不理睬他,雙臂較力,拼命拉弓,但鐵絲弓弦卻紋絲不動,校尉頓時滿臉通紅,訕訕把弓還給大漢,不服氣道:“你自己能拉開嗎?”

大漢一言不發,擺出彎弓射鵰姿勢,吱嘎嘎地將弓弦拉開了,四周士兵一片驚呼。

士兵們都認識這個校尉,是軍中有名的神力弓將,連他都拉不開,其他人都不敢獻醜了。

這時,大漢看見了張鉉,高聲笑道:“那位將軍儀表人才,要不要試一試?”

士兵們紛紛回頭,他們忽然認出了張鉉,都驚叫起來,“是天戟將軍!”

大漢一愣,上下打量一下張鉉,“原來你就是天下第三猛將張鉉,失敬了。”

士兵們都大喊起來,“將軍,拉開那把破弓,滅了他的威風!”

張鉉催馬上前,看了一眼大漢,笑問道:“閣下神力驚人,爲何不去參加英雄會?”

大漢冷哼一聲,“天下藏龍臥虎,我這點末流之技算什麼,哪裡稱得上英雄二字?”

張鉉聽他話中有譏諷之意,便伸過手去,“把弓給我吧!”

大漢將弓遞給張鉉,“將軍若拉得開,不光黃金給你,這弓也送給你了。”

張鉉微微一笑,雙臂較力,“開!”

只見大弓‘嘎吱’一聲拉開了,拉弓如滿月,張鉉一口氣拉了十下,面不改色,笑道:“看來這弓歸我了。”

四周一片喝彩,掌聲如雷,數百名士兵們激動得大喊:“不愧是天戟將軍,果然勇猛無敵,漢子,你認不認輸?”

大漢一豎拇指,“好神力,我認輸了。”

他將手中黃金扔給張鉉,“我們後會有期!”

他拾起地上一根熟銅大棍,大步向城外走去,張鉉連忙問道:“請問壯士尊姓大名?”

“將軍很快就會知道!”

大漢哈哈一笑,很快就走遠了,張鉉看了看手中的黃金,確實是真黃金,不是灌銅的假黃金。

他心中不由有些奇怪,這人舉止古怪,當街比武卻沒有結果,還送出了五十兩價值不菲的黃金和一把好弓,此人到底是什麼意圖?

就在這時,有士兵大喊:“糟糕,我的腰牌不見了!”

“我的也不見了!”

士兵們紛紛叫喊,至少有十幾人不見了腰牌,張鉉忽然明白過來,這個大漢重金試弓只是一種手段,他吸引隋軍士兵過來就是爲了偷他們腰牌,一定有人在策應他,趁士兵們被吸引時暗中下手了。

張鉉催馬向城門處奔去,只見那名大漢早已不見了蹤影。(。)

第187章 盒中之物第110章 牛刀小試(下)第1092章 緊急撤退第60章 馬邑參軍第1078章 洛陽佈局第916章 巡視井陘第204章 最終翻臉第738章 尚書之爭第124章 平壤決戰(四)第95章 盧府壽宴(七)第896章 奇襲並北(五)第249章 校場比武(下)第908章 隋使裴矩第876章 當廷對質(中)第550章 調兵遣將第907章 公主條件第856章 投降邊緣第31章 山東名將第160章 西市買店第750章 瓦崗西撤第1182章 天下大戰(四十)第1033章 喜訊到來第828章 奇襲均陽第925章 防禦漏洞(下)第908章 隋使裴矩第638章 兵不厭詐第434章 歷陽世家第217章 瓦崗異動第1247章 安定決戰(上)第990章 長安風波(中)第23章 真假之辨第60章 馬邑參軍第855章 老巢聚殲第608章 人心思變第1202章 關鍵滲透第1112章 觸犯逆鱗第289章 英雄大會(五)第624章 江都兵變(上)第60章 馬邑參軍第191章 軟硬兼施第402章 勢利之變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321章 王薄心機第163章 將計就計第902章 矛盾激化第1053章 空城之計第699章 老將不滿第86章 都督郭絢第476章 天下勤王(二)第736章 王妃煩惱第806章 幕僚獻策第836章 會稽城下第88章 熱情邀請第699章 老將不滿第1068章 永興之戰(八)第639章 武陟城下第195章 兩雄相爭第1167章 天下大戰(二十五)第898章 奇襲並北(七)第669章 權力暗爭第676章 長安立朝第36章 用之信之第330章 待價而沽第827章 首戰無錫第1069章 兵臨武昌第116章 故友相逢第345章 節外生枝第271章 送禮風波第652章 強攻潞水第773章 關中危機(下)第186章 武川易主第684章 胸有成竹第397章 升官之議第315章 裴羅爭功第800章 黃氏請罪第850章 心如毒蠍第766章 翟讓抉擇(下)第867章 資政議策第515章 談判難成第306章 悄離洛陽(下)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760章 沙場單挑第1237章 血戰長武(上)第66章 仲堅授藝第443章 互鬥心機第854章 攔路之虎第968章 太原戰役(九)第1216章 廢儲之爭(四)第175章 高密鄉老第248章 校場比武(上)第967章 太原戰役(八)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386章 陳留刺客第26章 皇姑來了第918章 婁煩備戰第907章 公主條件第927章 再回北海第137章 初戰賊王(四)第793章 兵臨城下
第187章 盒中之物第110章 牛刀小試(下)第1092章 緊急撤退第60章 馬邑參軍第1078章 洛陽佈局第916章 巡視井陘第204章 最終翻臉第738章 尚書之爭第124章 平壤決戰(四)第95章 盧府壽宴(七)第896章 奇襲並北(五)第249章 校場比武(下)第908章 隋使裴矩第876章 當廷對質(中)第550章 調兵遣將第907章 公主條件第856章 投降邊緣第31章 山東名將第160章 西市買店第750章 瓦崗西撤第1182章 天下大戰(四十)第1033章 喜訊到來第828章 奇襲均陽第925章 防禦漏洞(下)第908章 隋使裴矩第638章 兵不厭詐第434章 歷陽世家第217章 瓦崗異動第1247章 安定決戰(上)第990章 長安風波(中)第23章 真假之辨第60章 馬邑參軍第855章 老巢聚殲第608章 人心思變第1202章 關鍵滲透第1112章 觸犯逆鱗第289章 英雄大會(五)第624章 江都兵變(上)第60章 馬邑參軍第191章 軟硬兼施第402章 勢利之變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321章 王薄心機第163章 將計就計第902章 矛盾激化第1053章 空城之計第699章 老將不滿第86章 都督郭絢第476章 天下勤王(二)第736章 王妃煩惱第806章 幕僚獻策第836章 會稽城下第88章 熱情邀請第699章 老將不滿第1068章 永興之戰(八)第639章 武陟城下第195章 兩雄相爭第1167章 天下大戰(二十五)第898章 奇襲並北(七)第669章 權力暗爭第676章 長安立朝第36章 用之信之第330章 待價而沽第827章 首戰無錫第1069章 兵臨武昌第116章 故友相逢第345章 節外生枝第271章 送禮風波第652章 強攻潞水第773章 關中危機(下)第186章 武川易主第684章 胸有成竹第397章 升官之議第315章 裴羅爭功第800章 黃氏請罪第850章 心如毒蠍第766章 翟讓抉擇(下)第867章 資政議策第515章 談判難成第306章 悄離洛陽(下)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760章 沙場單挑第1237章 血戰長武(上)第66章 仲堅授藝第443章 互鬥心機第854章 攔路之虎第968章 太原戰役(九)第1216章 廢儲之爭(四)第175章 高密鄉老第248章 校場比武(上)第967章 太原戰役(八)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386章 陳留刺客第26章 皇姑來了第918章 婁煩備戰第907章 公主條件第927章 再回北海第137章 初戰賊王(四)第793章 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