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最終翻臉

張鉉沉吟一下道:“我們對外公佈是墜井而亡,但實際上是醉酒墜廁而死,因爲當時我還在從齊郡返回北海郡的路上,等我回來後他屍首已經入殮,我聽王郡丞說,當時樑太守的妻子不允許仵作驗屍,他的兩個兒子也沒有異議,所以這件事我就不再深究,不知崔使君又聽到了什麼消息?”

張鉉的言外之意,連他的兩個兒子都認爲沒有問題,你又有什麼想法?

崔煥當然明白張鉉的意思,他心中冷笑一聲,又繼續道:“可是樑太守的妻子馮氏親口告訴我,入殮時,樑太守的後頸有劍傷,這就證明他不是意外失足,而是被人刺殺,張將軍明白我的意思嗎?”

“那麼他妻子當時怎麼不對我說這件事?”

張鉉眉頭皺成一團,他略一沉吟,便果斷站起身道:“既然如此,就挖墳驗屍,追查樑太守死亡真相!”

張鉉這句話一下子將崔煥逼到了牆角,人已經下葬,入土爲安,怎麼可能再挖出來,況且就算挖出來也查不到任何線索,劍傷而已,會是誰刺殺?什麼都查不到。

崔煥連忙擺手道:“張將軍請息怒,我沒有別的意思,我只是說樑太守死得太慘了,我心裡很難受。”

張鉉又慢慢坐了下來,他心裡很清楚,崔煥雖然沒有明說,但他實際上就是在暗指樑致是被自己所殺,畢竟他張鉉是最大的受益者,有的事情不能說破,但雙方都心知肚明。

可是知道又怎麼樣,難道他張鉉會承認是自己殺了樑致,難道崔煥又能找到什麼證據?

張鉉淡淡說道:“其實我也聽到一些閒言碎語,說我張鉉爲了奪權而下手暗殺了樑太守。這種無稽之言我不去理會,我相信朝廷會做出公正的決斷,關於樑太守之死的報告我已經派人送給朝廷,不久朝廷就會派新太守到來,那時謠言就不攻自破。”

“我也聽到一些謠言,說張將軍是樑致之死最大的受益者。”

張鉉冷笑起來。“我張鉉可不是受益者,崔使君應該知道,我剛剛纔和樑太守達成妥協,樑太守就死了,我可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崔煥一時無話可說,其實很大程度上他並不是心痛樑致,而是樑致一死,清河崔氏在青州的最大勢力就被拔掉了,朝廷派新太守來。必然是屬於朝廷某個勢力,他崔家怎麼辦?

崔煥沉思良久,緩緩道:“我想和張將軍商量一下,我們也不希望朝廷派新太守來北海郡,看看有沒有任何辦法推薦我們大家都滿意的新太守,最好是大家都熟悉之人。”

張鉉心中不由暗罵,北海郡和清河崔氏有什麼關係?樑致死了,崔家還想插手進來。簡直就是厚顏無恥了。

實際上,張鉉根本沒有寫報告給朝廷。也輪不到他張鉉寫報告,要寫也是郡丞王運謙來寫,至少要拖到明年,什麼事情都正常運轉後,張鉉纔會讓王運謙寫一份報告回去。

崔煥當然也知道這一點,張鉉不可能寫報告給朝廷。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他只是這樣說說罷了。

崔煥又道:“北海郡距離朝廷路途遙遠,路上又有盜匪橫行,報告根本送不到朝廷去,別的郡我不知道。但至少清河郡和渤海郡已經有兩年沒有與朝廷聯繫了,事實上朝廷也不管地方官府的情況,不如我們自己推薦一個暫代太守,維持地方安定,將軍以爲如何?”

這纔是崔煥這次前來益都縣的真正目的,北海郡一直是清河崔氏的勢力範圍。

現在雖然樑致死了,但他不甘心失去對北海郡的控制,所以他想找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人來暫代太守,使崔家不至於完全失去對北海郡的控制。

張鉉已經明白崔煥的意思了,他不露聲色問道:“不知崔使君覺得誰比較合適?”

崔煥笑了笑,“張將軍覺得滕玄如何,他曾經當過臨淄縣令,在北海郡德高望重,如果他肯出面,不僅可以維持北海郡秩序,讓人心服口服,而且朝廷那邊就算知道了也無話可說,畢竟世家出面來維護地方秩序也是慣例。”

如果是換作其他人,張鉉早就將崔煥幾拳打出去了,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人,他還以爲崔煥會提王運謙,沒想到崔煥居然提名滕玄,再怎麼也輪不到滕玄來當太守。

而且這個崔煥很狡猾,他提名滕玄,一旦朝廷追究下來,也是自己來擔責任,卻和他這個渤海郡太守一點關係都沒有。

張鉉也不再給他面子,直接了當地說道:“這件事我已經請示過大帥,大帥的意思是按朝廷慣例辦事,讓郡丞暫代太守之位,另外,隱瞞朝廷恐怕也行不通,畢竟監軍蕭懷讓在齊郡,就算我們不說,這種大事蕭懷讓也一定會彙報,我還是決定提醒王郡丞儘快彙報朝廷。”

崔煥滿臉失望,他以不追究樑致之死爲條件來換取張鉉的讓步,不料張鉉居然提名王運謙,王運謙是個沒有主見之人,分明是張鉉自己想控制北海郡。

崔煥的臉色從失望變成了慍色,他陰沉着臉十分不滿道:“樑致之死,就這樣不了了之嗎?”

這時,張鉉已經不想再和他說下去,他取出高慧給他的信,重重往桌上一擱,“我只是給崔太守面子,纔想大事化小,如果崔太守一定要追究樑致的死因,那我只能實話實說,我認爲樑致是畏罪自殺,或者是有人想殺他滅口,崔太守看看這封信就知道了。”

說完,張鉉轉身揚長而去,崔煥疑惑地拾起信,慢慢打開看了一遍,他頓時滿臉怒容,這個該死的樑致,竟然敢背叛自己投靠了渤海會,死不足惜!

崔煥半晌才嘆了口氣,看樣子崔家真要失去對北海郡的控制了。

崔煥沒有在益都縣過多停留,離開郡衙後便直接返回了渤海海,張鉉依舊怒火難消,站在窗前目光陰冷地注視着院子裡幾隻覓食的麻雀。

這時,韋雲起慢慢走到他身後,低聲問道:“崔煥怒氣衝衝而去,將軍和他翻臉了嗎?”

張鉉點點頭,“他提議讓滕玄爲太守,被我一口回絕,再怎麼也輪不到滕玄,他還想繼續控制北海郡,做他的春秋大夢吧!”

韋雲起笑了笑道:“其實滕玄也沒有那麼糟糕,人還不錯,當然不是讓他當太守,卑職的意思是說,此人值得爭取,也可以爭取。”

張鉉沒有說話,韋雲起又繼續道:“滕玄並不想做崔煥的走狗,只是他的實力太弱,一直被樑致利用,卻沒有得到什麼好處,使他不得不依靠清河崔氏,但無論如何,他是北海郡的地頭蛇,如果將軍要在北海郡站穩腳跟,還是得盡力爭取滕玄,使他脫離清河崔氏的控制。”

張鉉的臉色漸漸和緩了一點,他沉聲問道:“先生有什麼想法嗎?”

韋雲起笑道:“我覺得可以在北海郡招募一些文職軍官,充實軍隊,正好我們也需要,就從幾大世家中挑選嫡系子弟,便可以使北海世家和我們站到一條線上。”

“可這樣一來,將來會尾大不掉啊!”張鉉輕輕嘆了一聲道。

韋雲起沉默了片刻,“卑職明白將軍的擔心,但很多時候我們必須面對現實,將軍想要有所發展,必須要得到名門世家的支持,否則像將軍這樣沒有名門背景,沒有顯赫身世之人,是很難在大隋出頭,就像大帥,雖然很厲害,卻始終得不到朝廷和地方的承認,原因也是因爲他沒有身世背景。”

張鉉不得不承認韋雲起說到了核心點上,張須陀之所以在朝廷和地方都不受待見,其實並不是他不會做人,根本原因還是因爲他的出身。

在大隋這個時代,沒有家世背景的人很難混出頭,如果他像張須陀一樣自詡清高,不肯和世家交往,最終他就是張須陀第二。

第638章 兵不厭詐第213章 計取武城(三)第1157章 天下大戰(十五)第319章 佔據上風第1147章 天下大戰(五)第975章 太原戰役(十六)第1247章 安定決戰(上)第440章 試探出兵第786章 反攻蒲津第149章 一線希望第1121章 國號共決(下)第1128章 出使來意第284章 尤通抉擇第299章 英雄大會(十五)第274章 將帥交心第468章 可汗密使第899章 奇襲並北(八)第144章 撲朔迷離第675章 黃河酒肆第585章 茂公之策第1028章 奪取靈州第584章 進軍平原第358章 撤軍示弱第1214章 廢儲之爭(二)第448章 下邳激戰第396章 蘇威心思第928章 徵詢線索第393章 初次上朝(下)第102章 恩威相濟第693章 血戰柳城(五)第938章 激戰長城(上)第399章 巧遇阿圓第484章 勢不兩立第807章 立功贖罪第86章 都督郭絢第194章 齊郡武行第313章 戰爭將至第1019章 反間之計第426章 江都徵兵第117章 初戰成都第232章 東征失敗第214章 計取武城(四)第385章 王屋猛將第629章 卑劣小人第841章 家有惡弟第662章 強攻土門第819章 一路追蹤第483章 王者之珠第496章 兩頭壓力第393章 初次上朝(下)第1053章 空城之計第809章 陰魂不散第457章 控制東海(上)第1150章 天下大戰(八)第1032章 雙面間諜第919章 微服私訪(上)第190章 小餌釣魚第1216章 廢儲之爭(四)第591章 午餐要錢第1066章 永興之戰(六)第956章 一網打盡第130章 渤海高慧第1174章 天下大戰(三十二)第474章 被迫下旨第402章 勢利之變第633章 前狼後虎第494章 瓦崗內訌(上)第979章 太原戰役(二十)第576章 意外之喜第79章 冶鐵名匠第507章 血海深仇第899章 奇襲並北(八)第639章 武陟城下第880章 河渠竣工第614章 大軍壓境第510章 後方失火第1129章 三郡換一第35章 小事變大第1081章 襄陽阻擊(中)第967章 太原戰役(八)第86章 都督郭絢第746章 最後一注第356章 補充兵源第789章 搜查疑蹤第1108章 軒然大波第62章 風雲聚會第261章 三家聯盟第445章 恐慌突來第966章 太原戰役(七)第375章 進京前夕第32章 失手殺人第333章 充分理由第1196章 太子之惑第269章 文成議事第86章 都督郭絢第979章 太原戰役(二十)第414章 初到江都第268章 互不信任第734章 凱旋西歸第21章 三家獵楊
第638章 兵不厭詐第213章 計取武城(三)第1157章 天下大戰(十五)第319章 佔據上風第1147章 天下大戰(五)第975章 太原戰役(十六)第1247章 安定決戰(上)第440章 試探出兵第786章 反攻蒲津第149章 一線希望第1121章 國號共決(下)第1128章 出使來意第284章 尤通抉擇第299章 英雄大會(十五)第274章 將帥交心第468章 可汗密使第899章 奇襲並北(八)第144章 撲朔迷離第675章 黃河酒肆第585章 茂公之策第1028章 奪取靈州第584章 進軍平原第358章 撤軍示弱第1214章 廢儲之爭(二)第448章 下邳激戰第396章 蘇威心思第928章 徵詢線索第393章 初次上朝(下)第102章 恩威相濟第693章 血戰柳城(五)第938章 激戰長城(上)第399章 巧遇阿圓第484章 勢不兩立第807章 立功贖罪第86章 都督郭絢第194章 齊郡武行第313章 戰爭將至第1019章 反間之計第426章 江都徵兵第117章 初戰成都第232章 東征失敗第214章 計取武城(四)第385章 王屋猛將第629章 卑劣小人第841章 家有惡弟第662章 強攻土門第819章 一路追蹤第483章 王者之珠第496章 兩頭壓力第393章 初次上朝(下)第1053章 空城之計第809章 陰魂不散第457章 控制東海(上)第1150章 天下大戰(八)第1032章 雙面間諜第919章 微服私訪(上)第190章 小餌釣魚第1216章 廢儲之爭(四)第591章 午餐要錢第1066章 永興之戰(六)第956章 一網打盡第130章 渤海高慧第1174章 天下大戰(三十二)第474章 被迫下旨第402章 勢利之變第633章 前狼後虎第494章 瓦崗內訌(上)第979章 太原戰役(二十)第576章 意外之喜第79章 冶鐵名匠第507章 血海深仇第899章 奇襲並北(八)第639章 武陟城下第880章 河渠竣工第614章 大軍壓境第510章 後方失火第1129章 三郡換一第35章 小事變大第1081章 襄陽阻擊(中)第967章 太原戰役(八)第86章 都督郭絢第746章 最後一注第356章 補充兵源第789章 搜查疑蹤第1108章 軒然大波第62章 風雲聚會第261章 三家聯盟第445章 恐慌突來第966章 太原戰役(七)第375章 進京前夕第32章 失手殺人第333章 充分理由第1196章 太子之惑第269章 文成議事第86章 都督郭絢第979章 太原戰役(二十)第414章 初到江都第268章 互不信任第734章 凱旋西歸第21章 三家獵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