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奇襲並北(七)

婁煩關,隋軍三萬步騎混合軍和三萬唐軍的對峙已經進入第十天,雖然劉武周已經滅亡,但隋唐之間爭奪幷州的戰役並沒有打響。

於無聲處聽驚雷,在戰爭陰雲的籠罩下,兩個王朝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戰爭部署,北隋第一次徵用了三十萬民夫,從中都和易縣源源不斷將大量的糧草物資運向雁門郡和上黨郡。

而唐軍也從關中向太原增兵三萬,同時徵集民夫二十萬,從河東城運送二十萬石糧食和兵甲物資前往太原,使太原城的守軍增加到七萬,如果加上婁煩關李建成的三萬軍隊,那麼防備太原的唐軍便達到了十萬人。

太原是唐王朝的龍興之地,對唐王朝的穩定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一旦太原失守,極可能會導致朝野信心崩潰,李淵對這一點心知肚明,所以他不惜代價也要守住太原城。

婁煩關位於羣山之中,地勢高險,城池堅固,是婁煩郡北上雁門郡和馬邑郡的必經之地,屬於長城的一部分,只是它地處一座山口,通過這座山口形成一條極爲重要的南北通道。

婁煩關對於南面而言易守難攻,但對於北方卻只是一座普通的關隘,地勢平坦,城牆只有兩丈高,很容易被攻下,而且根本無法容納三萬人,最多隻能容納三千人,大部分唐軍士兵只能駐紮在南面的關外。

不過隋軍看起來並沒有急於攻打婁煩關的勢態,而是在婁煩關對面構築了一座佔地兩千畝的板式軍營,三萬大軍駐紮這座龐大的軍營內。

這天下午,一封從中都送來的緊急鷹信擺放在軍師房玄齡的案頭。

這是張鉉寫來的鷹信,他在信中告訴房玄齡,長安派來的三萬軍隊已經抵達太原城,時機已經成熟,可以拿下婁煩關了。

房玄齡極爲佩服自己主公博弈天下的棋力以及控制戰爭節奏的能力,明明可以一舉奪取太原,他卻不下手,而是用太原作眼,利用李淵不肯失去太原的心理,牽制並損耗唐朝的國力,到最後,太原還是會落到他們手中,但這種引而不發的高明戰略,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理解。

以太原一城是遠遠支撐不起十萬大軍的消耗,爲了守住太原,唐軍只能源源不斷從晉南各郡吸血,繁重的勞役,沉重的賦稅,遲早會使唐朝在幷州的民心喪盡,這就像一個沉痾之軀最後耗光了家產,還是難逃一死一樣。

奪取婁煩關,在婁煩郡和上黨郡前後夾擊,形成包圍太原之勢,就算李淵明知隋軍的戰略,他們也只能硬着頭皮守下去,除非他們有壯士斷腕的勇氣放棄太原城,可一旦放棄太原,隋軍便形成了破竹之勢,可以一路南下攻克晉南各郡,最後唐軍只能眼睜睜失去幷州。

房玄齡沉思片刻便道:“速請裴將軍和蘇將軍到我帳中一敘。”

不多時,裴行儼和蘇定方兩位主將匆匆趕到了房玄齡大帳,一起躬身行禮,“參見軍師!”

“不必客氣,兩位將軍請坐!”

房玄齡並不是主帥,而是兩支軍隊的協調者,但他在軍中威望很高,將士們對他十分信服,也忠實地執行他的建議和方案。

兩人坐下,房玄齡從旁邊箱子裡取出一隻木製模型放在桌上,裴行儼和蘇定方都好奇地湊上前細看,半晌,裴行儼問道:“這是婁煩關?”

房玄齡點點頭,“這是我讓幾名木匠耗時十天才做成,不容易啊!婁煩關基本上就是這個樣子吧!”

裴行儼和蘇定方對望一眼,忽然明白軍師的意思了,兩人皆驚喜萬分,難道終於要開戰了,他們在婁煩關外憋了足足十天,早已急不可耐,軍師的暗示令他們看到了希望。

房玄齡取出張鉉的手令笑道:“這是大帥的命令,北上唐軍已進駐太原,要求我們拿下婁煩關。”

“莫非大帥並不想拿下太原?”蘇威終於有點反應過來,小心翼翼問道。

房玄齡微微一笑,“劉武周牽制唐軍多年,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機會,劉武周最終被打垮,但我們也可以繼承劉武周的事業,繼續牽制唐軍嘛!”

裴行儼不太理解,疑惑地說:“可換而言之,也是唐軍在牽制我們呀!”

“可以這樣說,但最後是誰牽制誰,就看雙方的棋力了,當初大帥拿下上黨郡和長平郡,就是想用這兩郡的糧食來供應我們在幷州的軍隊,軍隊也不需太多,就像釣魚一樣,一顆誘餌足矣!”

說到這,房玄齡擺擺手,“我們不談這個了,說說怎麼攻打樓煩關吧!”

房玄齡將城關模型移到桌子中間,指着北面的城牆道:“從北面攻打婁煩相對南面要容易得多,我考慮了兩個方案,一個是直接用攻城梯攻下城頭,一個是用投石機進攻,想問問兩位將軍的意見。”

蘇定方笑道:“這點小問題還需要問我們嗎?軍師直接決定就是了。”

裴行儼因爲沒有攻打太原的決定,心中頓時沒有了激情,無精打采道:“我的意見也一樣,軍師決定吧!”

房玄齡笑道:“其實用投石機最省力,但我想能否用步騎結合的方式攻城,這方面我沒有經驗,所以想請教兩位將軍。”

裴行儼雖然尊重房玄齡,但俗話說隔行隔山,軍師的作用是運籌帷幄,而大將才負責臨戰指揮,尤其裴行儼騎兵經驗豐富,他立刻堅決地搖了搖頭。

“啓稟軍師,攻城絕不能用騎兵,騎兵體型太大,即使奔跑不停,但在亂箭之下也很難倖免,騎兵在攻城中的作用無非是搶奪城門或者城牆坍塌後的衝擊,如果軍師決定用投石機,騎兵倒是可以隨時準備衝擊。”

蘇定方也道:“軍師,裴將軍說得對,騎兵訓練不易,戰馬也比較寶貴,儘量不要做無謂的犧牲,太可惜了。”

既然兩名主將都反對,房玄齡便不再堅持,他笑了笑道:“幸虧這十天來我製造了十架投石機,否則還真被兩位將軍難住了。”

他指着模型上的城牆道:“婁煩關南部城牆我就不說了,唐軍攻了兩個月都無法攻下,足見城牆的高大堅固,北部城牆雖然高只有兩丈,但大部分都是雙牆,去年纔剛剛修葺過,非常堅固,但它畢竟不是南城牆,它存在着弱點,弱點就在西北角。”

房玄齡指着西北角道:“城牆裡面就是倉庫,無法修葺,所以城牆迄今還是單牆,承受力較弱,我們可以用投石機攻打西北角,裴將軍,十架投石機我就交給你了,明天天黑之前務必給我拿下婁煩關。”

裴行儼立刻躬身道:“卑職遵令!”

房玄齡笑道:“請蘇將軍慢走一步,我還有話要交代。”

婁煩關容不下全部唐軍,只駐紮了三千唐軍,他們和北隋軍對峙了足足十天,也多少有些筋疲力盡了,儘管如此,三千唐軍還是強打精神在城牆上警戒,防止隋軍的突然襲擊。

城頭上,李建成負手望着夜色籠罩下的隋軍大營,目光裡充滿了不甘和疑慮,不甘是他們苦戰三年才終於剿滅了劉武周,但馬邑和雁門二郡卻被張鉉不費吹灰之力奪走,他心中甚至充滿了憤怒。

而疑慮是他摸不透北隋軍真正的企圖,爲什麼在這裡和他們對峙十天而不進攻,使他們抓住時機增兵太原,北隋軍到底是什麼意圖?

這時,魏徵慢慢走到李建成身邊,關切地問道:“殿下從下午就在這裡注視敵營了,有什麼煩心之事嗎?”

魏徵很瞭解李建成,李建成只有心裡憂慮時纔會這樣。

李建成嘆了口氣,“煩心的事情太多,我真不理解,在半個月前太原城只有三千守軍,上黨郡的隋軍明明有機會奪取太原城,爲什麼他們按兵不動?我不相信一向重視情報的張鉉會不知道太原城的情況。”

“其實殿下的疑問算是問到了關鍵點上。”魏徵也注視隋軍大營道。

李建成一怔,回頭向魏徵望去,“這話怎麼說?”

“殿下有沒有想過,張鉉其實並不想拿下太原城。”

李建成眉頭皺成一團,他有點不太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魏徵解釋道:“太原對張鉉而言談不上什麼戰略之地,拿下太原郡,無非是派遣太守郡丞,和其他郡縣一樣治理罷了,但太原城對我們卻有着非同小可的意義,是唐朝的龍興之地,一旦丟失會動搖國本,但這樣一來,太原就成了我們的負擔,劉武周拖了我們三年,我們消耗了多少資源和軍隊,永通倉四成的糧食都供應了太原,如果隋軍對太原引而不攻,我們又會有多少兵力和資源被隋軍牽制住?”

李建成半晌說不出話來,他心中十分震驚,他覺得魏徵已經看透了張鉉的佈局,如果真是這樣,他們又能怎麼辦?

魏徵沉聲道:“卑職認爲,殿下有必要寫一封信告訴聖上目前的局勢,讓聖上明白,放棄太原未必是壞事。”。

第264章 初次合作第1103章 函谷施壓第367章 琅琊王氏第1001章 金玉良言第499章 斷其後路第1043章 力辯擔保(下)第84章 一路向東第432章 碼頭激戰第802章 僥倖之心第536章 第一條件第1178章 天下大戰(三十六)第933章 戰爭來臨第693章 血戰柳城(五)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942章 血戰善陽(下)第942章 血戰善陽(下)第740章 施壓江都第572章 榮升高位第1195章 失望之極第108章 發現敵蹤第809章 陰魂不散第214章 計取武城(四)第991章 長安風波(下)第372章 兄弟反目第364章 匡城激戰第803章 拒不投降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67章 情有所思第35章 小事變大第551章 刺探告密第514章 埋下種子第357章 再派臥底第952章 抓捕刺客第326章 緊急北上第245章 福來客棧第15章 弘農楊氏第356章 補充兵源第783章 長安來使第536章 第一條件第1135章 火速救援第670章 假手於人第230章 潰敗初現第930章 烈火焚谷第1145章 天下大戰(三)第445章 恐慌突來第712章 陷入絕境第627章 心有憂慮第555章 倉促應戰(中)第56章 危機到來第261章 三家聯盟第688章 風起遼東第382章 龍舟失火第677章 老將到來第382章 龍舟失火第266章 鬆平伏擊第1185章 天下大戰(四十三)第1005章 誅心之戰(上)第837章 兵不血刃第1172章 天下大戰(三十)第957章 奇兵北上第426章 江都徵兵第1147章 天下大戰(五)第894章 奇襲並北(三)第363章 圍城打援(下)第1087章 淮安勸降第152章 三個條件第289章 英雄大會(五)第355章 各有勝負第495章 瓦崗內訌(下)第371章 功虧一簣第118章 迂迴作戰第1107章 南城突破(下)第950章 三個道士第457章 控制東海(上)第86章 都督郭絢第858章 天羅地網第223章 保衛臨淄第247章 上門要帳第498章 先禮後兵第231章 魔王俯首第494章 瓦崗內訌(上)第43章 青石之經第317章 智取費縣第1072章 權限擴大第368章 火拼賊王(上)第946章 棄守婁煩第357章 再派臥底第878章 秋後算帳第427章 江南勢力第590章 甘爲鷹犬第1207章 達成妥協第790章 江都消息第396章 蘇威心思第782章 恩威相濟第365章 爲官之道第386章 陳留刺客第532章 無路可走第779章 驍將羅成第319章 佔據上風第278章 多事之夜(中)
第264章 初次合作第1103章 函谷施壓第367章 琅琊王氏第1001章 金玉良言第499章 斷其後路第1043章 力辯擔保(下)第84章 一路向東第432章 碼頭激戰第802章 僥倖之心第536章 第一條件第1178章 天下大戰(三十六)第933章 戰爭來臨第693章 血戰柳城(五)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942章 血戰善陽(下)第942章 血戰善陽(下)第740章 施壓江都第572章 榮升高位第1195章 失望之極第108章 發現敵蹤第809章 陰魂不散第214章 計取武城(四)第991章 長安風波(下)第372章 兄弟反目第364章 匡城激戰第803章 拒不投降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67章 情有所思第35章 小事變大第551章 刺探告密第514章 埋下種子第357章 再派臥底第952章 抓捕刺客第326章 緊急北上第245章 福來客棧第15章 弘農楊氏第356章 補充兵源第783章 長安來使第536章 第一條件第1135章 火速救援第670章 假手於人第230章 潰敗初現第930章 烈火焚谷第1145章 天下大戰(三)第445章 恐慌突來第712章 陷入絕境第627章 心有憂慮第555章 倉促應戰(中)第56章 危機到來第261章 三家聯盟第688章 風起遼東第382章 龍舟失火第677章 老將到來第382章 龍舟失火第266章 鬆平伏擊第1185章 天下大戰(四十三)第1005章 誅心之戰(上)第837章 兵不血刃第1172章 天下大戰(三十)第957章 奇兵北上第426章 江都徵兵第1147章 天下大戰(五)第894章 奇襲並北(三)第363章 圍城打援(下)第1087章 淮安勸降第152章 三個條件第289章 英雄大會(五)第355章 各有勝負第495章 瓦崗內訌(下)第371章 功虧一簣第118章 迂迴作戰第1107章 南城突破(下)第950章 三個道士第457章 控制東海(上)第86章 都督郭絢第858章 天羅地網第223章 保衛臨淄第247章 上門要帳第498章 先禮後兵第231章 魔王俯首第494章 瓦崗內訌(上)第43章 青石之經第317章 智取費縣第1072章 權限擴大第368章 火拼賊王(上)第946章 棄守婁煩第357章 再派臥底第878章 秋後算帳第427章 江南勢力第590章 甘爲鷹犬第1207章 達成妥協第790章 江都消息第396章 蘇威心思第782章 恩威相濟第365章 爲官之道第386章 陳留刺客第532章 無路可走第779章 驍將羅成第319章 佔據上風第278章 多事之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