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矛盾激化

武德殿外的長廊上,秦王李世民臉色鐵青地快步向天下御書房走來,他心中的憤怒已經快掩飾不住,在他前面帶路的宦官一陣陣膽寒,不知是誰引發了秦王殿下滔天怒火。

就在半個時辰前,李世民接到了上洛郡駐軍送來的緊急報告,又有一支滿載生鐵的船隊在淅陽郡被摧毀,三百名押船士兵全軍覆滅,只逃出了五名船伕。

在短短四十天內,這是第二次船隊被擊沉,這讓李世民怎麼能不憤怒,大軍原本要出擊淅陽郡,但幷州出事,這又使父皇改變了計劃,暫停對淅陽郡出擊,也停止追究獨孤懷恩之死。

父皇這一系列被動的決策令獨孤家族嚴重不滿不說,還危及到唐軍在荊州的存在,使唐軍上下都深感挫折。

李世民也不例外,他主管東面戰場,無論洛陽還是荊州都是他負責的地域,現在父皇爲了幷州而放棄荊州戰略,在李世民看來,這無疑是顧此失彼,被隋軍牽着鼻子走,實在太被動,而這第二次毀船事件足以證明他們應對上的失策,戰略上的被動。

李世民在御書房外稍等了片刻,一名宦官出來道:“殿下,聖上召見!”

李世民深深吸一口氣,剋制住自己的情緒,又整理一下衣冠,這才走進了父皇的御書房。

出乎他的意料,御書房內居然有不少人,除了大哥李建成外,還有裴寂、劉文靜、陳叔達和唐儉,每個人神情嚴肅地望着他進來。

這讓李世民心中有些不安,難道又發生什麼事了嗎?

他快步走上前,跪下行禮:“兒臣拜見父皇!”

“皇兒免禮!”

“謝父皇!”

李世民起身稟報道:“兒臣有重要情報要稟報父皇。”

李淵緩緩道:“你是要說淅陽郡發生的事情吧!”

李世民一怔,父皇怎麼知道?

但一轉念他就明白過來,這一定是上洛郡官府的快報,李世民是得到駐軍的稟報,而同樣的事情官府也要報告朝廷,很顯然,官府稟報的速度比軍方快了一步。

這並不是官府的效率比軍方高,而是官府先抓到逃回上洛郡報信的幾名船伕,審問結束後兩天後才把消息告訴上洛郡駐軍,李世民得到消息當然會慢一步。

這讓李世民心中略略有些不滿,父皇召集衆人商議爲什麼不通知自己,難道不想再讓自己過問此事嗎?

李建成看出了兄弟臉上有些不悅的表情,便給他解釋道:“我們也是剛剛纔得知發生在淅陽郡之事,準備安排完秋收事宜後便通知二弟前來商議。”

李世民這才明白,原來他們是在商議秋收事宜,他心中的不滿略略平息,連忙道:“皇兄誤會了,臣弟只是心急江夏郡生鐵和粗銅庫存大量積壓,如果再不解決淅陽郡航運問題,長安的生鐵和銅料又要斷貨了。”

“江夏那邊積壓了多少生鐵和粗銅?”李淵問道。

“回稟父皇,生鐵大概積壓了五百萬斤,粗銅也有百萬斤。”

李淵又向陳叔達望去,陳叔達連忙道:“上次我們用黃金向關隴和巴蜀各家大戶換了幾百萬斤銅器,現在鑄錢的銅料倒不缺了,但生鐵確實緊張。”

“赤鐵礦的籌備進展如何?“李世民問道唐儉道。

“回稟陛下,已經快結束了,應該很快就可以開採了。”

李世民愣住了,他聽得一頭霧水,連忙問道:“父皇,什麼赤鐵礦?”

李淵微微一笑,“難道朕沒有告訴皇兒嗎?”

李世民連忙搖頭,“兒臣這段時間在雍縣訓練新兵,什麼情況都不瞭解。”

“難怪!唐相國,你來告訴秦王吧!”

唐儉笑道:“真是天佑我朝,一個月前,找礦的官員在鹽川郡境內發現了一條大型鐵礦脈,埋藏淺,含鐵量高,同時伴生銅礦,朝廷便責令鹽川郡官府立刻募集數千勞工準備開採礦石,這樣我們又多了一處銅鐵來源。”

李世民這才恍然,難道父皇又不着急打通南襄道了,原來是找到了新的銅鐵來源,可是......不打通南襄道,荊州怎麼辦?難道就這麼放棄了嗎?

“父皇,淅陽郡的計劃就此停止了嗎?”

李淵淡淡道:“朕知道皇兒擅長軍事,但淅陽郡並不一定要靠軍事解決,張鉉兩次派人襲擊丹水船隊,又派人刺殺了唐使,其目的就是要挑起我們和王世充的戰爭,但我們都一致認爲,現在還不宜和王世充翻臉,我們要集中精力和國力解決幷州危機,等回頭再收拾王世充。”

李世民心中異常失望,打通南襄道,經略荊州曾是大唐的國策,既然是國策就應該持之以恆,怎麼能因爲發現一座新的鐵礦山就放棄它,難道荊州的意義就只在於生鐵嗎?

李世民從武德殿裡出來,最初的怒火已經沒有了,他心中只有失望和沮喪,剛走下臺階,卻聽見後面似乎有人在叫他,李世民一回頭,卻見是劉文靜向這邊奔來,他停住了腳步。

劉文靜氣喘吁吁跑上前,“殿下請緩行,微臣有話要說。”

李世民看了看劉文靜,默默點了點頭,兩人並肩緩緩向長廊走去。

“微臣能理解殿下爲南襄道戰略暫停之事心情不快,但陛下並非不知道南襄道的重要,只是陛下也有難言的苦衷。”

“什麼苦衷?”李世民不解地問道。

“主要是國力不支持我們兩線作戰。”

劉文靜嘆口氣道:“王世充令他侄兒王仁則率三萬軍隊進駐淅陽郡,顯然在南襄道上不想讓步,如果兩家爆發戰爭強奪淅陽郡,那就意味着唐鄭兩家大戰爆發,一旦張鉉從背後支持王世充,蕭銑也趁機進攻荊州,唐軍就會陷入曠日持久的戰爭,而隋軍又在和我們爭奪幷州,兩線作戰,我們的國力實在消耗不起。”

“僅僅是因爲國力不足嗎?”

劉文靜搖搖頭,低聲道:“我聽陳相國說,關隴貴族也在向陛下施壓,要求陛下必須集中兵力保住幷州,如果幷州有失,他們將停止對唐軍錢糧的支持。”

李世民有些不解,獨孤懷恩死在洛陽,按理關隴貴族應該向父皇施壓先剿滅王世充纔對,怎麼變成了幷州優先?

劉文靜明白李世民的困惑,解釋道:“關隴貴族在幷州南部有大量的田莊,一旦隋軍攻下幷州,將嚴重威脅他的切身利益,所以他們集體上書聖上要求保住幷州,並不惜以切斷錢糧援助爲要挾,大家都明白聖上的難處,所以都沒有勸說聖上,而是支持聖上的決定,暫停打通南襄道的戰略,集中兵力保住幷州。”

李世民半響沒有說話,他怎麼也想不到,父皇放棄南襄道竟然是關隴貴族施壓的結果,他終於理解父皇的無奈了。

沉默片刻,李世民又問道:“那江夏生鐵和粗銅的庫存怎麼辦?怎麼運回長安?”

“陳相國想出了一個方案,在襄陽縣直接打造成兵甲,鑄造銅錢,就不用運到長安了,如果有多餘的精銅和生鐵,可以走陸路運輸,從竟陵郡經當陽縣進入夷陵縣,我們曾經走這條陸路給夷陵郡的唐軍運送了數萬石糧食,有經驗和運輸車隊,然後再從夷陵走三峽水運進入巴蜀,反正南方也需要資源,江夏郡出產的銅鐵就用來支撐南方了。”

李世民搖搖頭,與其避開南襄通道,還不如去和王世充達成妥協,雙方共享江夏礦山,然後由王世充保證船隊安全,逃避絕不是上國所爲,難道走陸路就能躲過隋軍風雷騎兵的突襲嗎?

但李世民也知道,如果獨孤懷恩這個結不解開,王世充不給唐朝一個交代,雙方就很難達成妥協。

這時,一名宦官飛奔而來,向李世民施禮道:“秦王殿下,聖上請你速回御書房。”

第882章 論婚多事第765章 翟讓抉擇(上)第377章 一路追趕第467章 李淵升權第777章 草料風波第1174章 天下大戰(三十二)第1149章 天下大戰(七)第1011章 齊王密詔第1185章 天下大戰(四十三)第844章 路斷秭歸第686章 斷絕水源第1057章 腹地一擊(下)第127章 戰馬風波第552章 緊急求援第778章 縣丞示警第244章 追蹤線索第44章 紫蟲玉蛹第1133章 霍邑商隊第957章 奇兵北上第823章 圖謀襄陽第1185章 天下大戰(四十三)第375章 進京前夕第325章 趁火打劫第1070章 王鄭野望第206章 招才募士第1184章 天下大戰(四十二)第163章 將計就計第303章 阿圓送信第519章 攻心爲上第979章 太原戰役(二十)第1026章 兵臨城下第207章 英才玄齡第593章 烽煙四起第401章 新宅舊鋪第259章 官場生意第905章 意外收穫第1246章 再度政變(下)第746章 最後一注第781章 帝王心術第896章 奇襲並北(五)第329章 事件發酵第1239章 血戰長武(下)第1158章 天下大戰(十六)第274章 將帥交心第4章 初入洛陽第196章 折中之計第205章 最後人情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37章 須陀送禮第589章 建德斷指第596章 運籌帷幄第973章 太原戰役(十四)第187章 盒中之物第1104章 最後努力第53章 馬邑受困第917章 帳篷酒館第607章 竇威讓步第709章 北方盟友(上)第671章 用人不疑第422章 遠方來客第1238章 血戰長武(中)第529章 兵臨遼東第272章 初見盧母第365章 爲官之道第104章 恰逢其時第1065章 永興之戰(五)第1138章 緊急求和(上)第543章 新募之軍第904章 得罪豪門第980章 太原戰役(二十一)第591章 午餐要錢第818章 龍爭虎鬥第856章 投降邊緣第394章 偏殿述職第978章 太原戰役(十九)第489章 奉旨北上第700章 突襲烏骨第580章 青州使者第1184章 天下大戰(四十二)第876章 當廷對質(中)第327章 安撫民心第113章 突襲敵營第156章 讖語事件(上)第132章 妙計解憂第787章 火筏攻擊第53章 馬邑受困第79章 冶鐵名匠第62章 風雲聚會第992章 分配指標第977章 太原戰役(十八)第586章 引軍入甕第112章 新的任務第279章 多事之夜(下)第407章 盧清進宮第206章 招才募士第643章 亂夜救人第526章 委婉警告第179章 攻營夜戰(下)第386章 陳留刺客第624章 江都兵變(上)
第882章 論婚多事第765章 翟讓抉擇(上)第377章 一路追趕第467章 李淵升權第777章 草料風波第1174章 天下大戰(三十二)第1149章 天下大戰(七)第1011章 齊王密詔第1185章 天下大戰(四十三)第844章 路斷秭歸第686章 斷絕水源第1057章 腹地一擊(下)第127章 戰馬風波第552章 緊急求援第778章 縣丞示警第244章 追蹤線索第44章 紫蟲玉蛹第1133章 霍邑商隊第957章 奇兵北上第823章 圖謀襄陽第1185章 天下大戰(四十三)第375章 進京前夕第325章 趁火打劫第1070章 王鄭野望第206章 招才募士第1184章 天下大戰(四十二)第163章 將計就計第303章 阿圓送信第519章 攻心爲上第979章 太原戰役(二十)第1026章 兵臨城下第207章 英才玄齡第593章 烽煙四起第401章 新宅舊鋪第259章 官場生意第905章 意外收穫第1246章 再度政變(下)第746章 最後一注第781章 帝王心術第896章 奇襲並北(五)第329章 事件發酵第1239章 血戰長武(下)第1158章 天下大戰(十六)第274章 將帥交心第4章 初入洛陽第196章 折中之計第205章 最後人情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37章 須陀送禮第589章 建德斷指第596章 運籌帷幄第973章 太原戰役(十四)第187章 盒中之物第1104章 最後努力第53章 馬邑受困第917章 帳篷酒館第607章 竇威讓步第709章 北方盟友(上)第671章 用人不疑第422章 遠方來客第1238章 血戰長武(中)第529章 兵臨遼東第272章 初見盧母第365章 爲官之道第104章 恰逢其時第1065章 永興之戰(五)第1138章 緊急求和(上)第543章 新募之軍第904章 得罪豪門第980章 太原戰役(二十一)第591章 午餐要錢第818章 龍爭虎鬥第856章 投降邊緣第394章 偏殿述職第978章 太原戰役(十九)第489章 奉旨北上第700章 突襲烏骨第580章 青州使者第1184章 天下大戰(四十二)第876章 當廷對質(中)第327章 安撫民心第113章 突襲敵營第156章 讖語事件(上)第132章 妙計解憂第787章 火筏攻擊第53章 馬邑受困第79章 冶鐵名匠第62章 風雲聚會第992章 分配指標第977章 太原戰役(十八)第586章 引軍入甕第112章 新的任務第279章 多事之夜(下)第407章 盧清進宮第206章 招才募士第643章 亂夜救人第526章 委婉警告第179章 攻營夜戰(下)第386章 陳留刺客第624章 江都兵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