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將計就計

肥城縣距離齊郡歷城縣並不遠,大約兩百里左右,以平原和丘陵地形爲主,張須陀目前已被任命爲河南道十二郡討捕大使,負責討伐十二郡的亂匪,同時也由十二郡來供應張須陀軍隊的軍糧。

但事實上,情況要複雜得多,一是亂匪太多,十幾支大大小小的亂匪已有數十萬人之多,分佈河南河北各地,而張須陀的飛鷹軍只有兩萬人,根本就應付不過來。

其次各地官府也並不配合張須陀剿匪,很多官府都已成兩面派,他們爲了自保,名義上是大隋的地方官,實際上已經暗中投降了亂匪。

尤其是今年春天,河南四郡對張金稱的圍剿遭遇慘敗後,徹底摧毀了地方官府最後一點抵抗信心,也是河南各郡與張須陀反目之始。

沒有了地方官府的支持,張須陀軍隊陷入極度被動之中,由於軍糧不足,張須陀不得不放棄原定在今天秋天發動的攻勢,他們目前能控制的唯一地方官府就是齊郡,這是因爲張須陀本身是齊郡通守的緣故。

此時張須陀親自率領五千軍隊正在趕往肥城縣途中,他已經接到了羅士信的求救信,羅士信被數千徐圓朗的軍隊圍困在肥城附近,危在旦夕。

當然,張須陀也知道張金稱的軍隊在北面虎視耽耽,一旦自己主力離開歷城,張金稱必然會趁虛而入,血洗歷城縣,飛鷹軍的家眷幾乎都在歷城縣,一旦歷城失陷。他的飛鷹軍也就瓦解了。

張須陀深知歷城不容有失,他令副將裴仁基嚴守歷城,自己親率五千軍隊趕赴肥城救援羅士信。

五千飛鷹軍士兵在官道上疾速行軍。兩邊是一望無際的曠野,綿綿秋雨使天空和大地變得格外蕭瑟,這時,一名騎兵從遠處飛奔而至,大喊道:“大帥!”

“什麼事?”張須陀勒住戰馬。

“小路那邊來了一支軍隊,說是張鉉將軍派來,有重要事情要見大帥。”

張須陀大喜。他已經得到張鉉要來飛鷹軍的消息,沒想到來得如此迅速,他連忙道:“快請他們上來!”

片刻。手下親兵帶着數十名騎兵到來,爲首之人正是韋雲起,韋雲起拱手笑道:“張大帥,多年未見了!”

張須陀認出了韋雲起。“你是.....韋御史?”

韋雲起苦笑一聲。“我不做御史已經快十年了,現爲張鉉將軍幕僚,替他整理文書。”

其實張須陀也知道韋雲起被貶黜多年,他微微嘆息一聲,“以韋兄大才居然只爲一縣吏,朝廷如此屈才着實令人遺憾,不過張將軍是非常之人,先生跟他會有前途。”

韋雲起沒有時間和張須陀寒暄。他連忙道:“這次徐圓朗伏擊羅士信有詐,請大帥立刻停止進兵。”

張須陀眉頭一皺。“韋兄如何知道?”

“我們就是從肥城過來,張將軍正率軍在肥城監視敵軍,他讓我來通知大帥。”

張須陀聽說張鉉就在肥城,一顆懸在半空的心立刻鬆了,他當即喝令道:“全軍停止前進!”

士兵們紛紛坐在曠野中休息,有士兵紮了一座簡易帳篷,張須陀請韋雲起入賬商議軍情,在地上又鋪了一幅軍毯。

張須陀坐下微微嘆道:”秋收後,肥城縣有一千石官糧,縣衙答應十日之前組織民夫把官糧送來齊郡,但期限已過,肥城縣始終沒有動靜,我便讓士信去催促軍糧,卻沒想到被徐圓朗包圍了,現在看來,至始至終這就是一個圈套。”

韋雲起感到不可思議,“縣衙居然給將軍下套?”

張須陀嘆息一聲道:“現在局勢混亂,各種關係錯綜複雜,雖然明知縣衙給我下套,我也不能怪他們,他們有時候也是爲了保民,有時候也是被脅迫,很多不願屈服亂匪的縣都遭到屠城,這種事情見得太多,心也平靜了。”

韋雲起默默點了點頭,又對張須陀道:“這次徐圓朗用心良苦,佈下圈套來對付大帥,我相信他應該是傾兵而至,這樣一來,他的魯郡老巢就空虛了,大帥爲何不將計就計,派軍隊先端了徐圓朗的老巢,再趁他趁他倉皇撤軍之時夾擊猛攻,敵軍必然大敗,大帥以爲如何?”

張須陀沉思片刻,點點頭道:“確實是好計策,我就怕士信支持不了那麼久。”

韋雲起微微一笑,“請大帥放心,我們的人已經上山了,羅將軍支持五六天沒有問題,再說只要亂匪攻山,張將軍會立刻出兵營救。”

“如果是這樣我就放心了!”

張須陀也笑了起來,其實他也希望韋雲起替張鉉說出最後一句話,好歹也是幕僚吧!連這點影響力都沒有,當個屁的幕僚啊!

張須陀當即寫了一道命令,連同令箭一起遞給一名報信兵,“你立刻回曆城告訴裴將軍,讓他派秦瓊率五千軍去魯郡端徐圓朗老巢。”

“遵令!”士兵接令便騎馬飛奔而去。

張須陀隨即下令道:“傳我的命令,全軍轉去北面樹林駐營。”

賊帥徐圓朗是魯郡人,年約三十餘歲,長得虎背熊腰,身材魁梧,他出身府兵校尉,參加過第一次高句麗戰爭。

因爲他出身低微而在軍隊中沒有出頭之日,在高句麗戰爭結束後,他率數十人逃回魯郡,隨即拉旗造反,短短兩年時間他便聚集了兩萬餘軍隊,自封爲魯王。

其實很多亂匪首領都是從隋軍中出身,比如東萊郡的左孝友,他的出身完全和徐圓朗一樣。

徐圓朗不僅武藝高強,而且狡猾多詐。這次他利用隋軍迫切需要軍糧的弱點佈下了連環計,企圖殲滅隋軍主力,不料張鉉率領抵達肥城。看破了他的計謀。

徐圓朗目前率領兩萬大軍藏身於白龍崗上,白龍崗位於肥城縣以東,是一座綿延二十餘里的山崗,山高林密,山腳下便是寬闊的官道,是前往肥城縣的必經之路,也是伏擊隋軍的理想之地。

天色已漸漸到了黃昏。一連下了幾天的濛濛細雨也終於停止,西方天空出現了一片燦爛的晚霞,但徐圓朗的心情卻愈加焦躁。整整三天過去了,援軍影子都沒有看見。

兩萬軍隊早在羅士信率軍進城催糧時便準備好了,埋伏在白龍崗上,又派了四千裝備不全的弱次軍去圍攻羅士信的兩百士兵。如願以償地將羅士信逼上山。

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計劃運轉。但他卻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張須陀的援軍最快昨天就應該到了,但現在天快黑了,居然還沒有動靜。

一間臨時搭建的茅草房內,徐圓朗負手急躁不安地來回踱步,推敲每一環節。

難道張須陀不在意羅士信的生死,這可是他的徒弟,是他將來的接班人。說不定還是他未來的女婿,不對。好像張須陀的兩個女兒都已經出嫁,孫女都會跑了,孫女婿.......

徐圓朗心煩意亂,思路也有點偏離了正常,他認爲張須陀一定會來救羅士信,他不斷告誡自己要耐心等待,但徐圓朗還是隱隱有一種擔憂,或許張須陀看透了自己。

“大王!”

一名親兵疾奔而來,緊張彙報道:“魯郡傳來消息,張須陀大軍出現在樑父縣。”

“什麼!”

徐圓朗騰地站起身,驚得頭皮都快炸開了,樑父縣距離他的老巢龔丘縣只有百里,張須陀大軍居然是去進攻他的老巢。

冷汗溼了他的後背,他知道張須陀已經看透了自己的計謀,不來援救羅士信,反而去端自己的老巢。

徐圓朗急得一跺腳,轉身向軍隊駐紮地奔去,他快步走進軍隊中大聲喝令道:“立刻集結,全軍撤退回魯郡!”

隋軍進攻魯郡老巢的消息早已經在徐圓朗軍中傳開,軍隊上下人心惶惶,他們的家人和財產都在龔丘縣,一旦隋軍殺進龔丘縣,那不要他們老命嗎?

打仗時或許有人想溜邊,因爲那是要死人的,但趕回家保衛財產,卻人人奮勇,個個爭先,不用鞭子趕人,衆士兵奔跑得比誰都快,徐圓朗更是一馬當先,心急如焚般地向魯郡撤退。

兩萬軍隊越拉越長,到一更時分時,兩萬匪軍拉長有近十里,在向南的官道上浩浩蕩蕩行軍,火把組成了一條長長的火龍。

而與此同時,張須陀率領的五千飛鷹軍已靜靜地等候在官道不遠處的一片樹林內,他冷冷望着數百步外滾滾向南奔跑的人流,戰刀霍地揮出,“殺!”

“咚!咚!咚!”樹林內鼓聲大作,五千飛鷹軍士兵一聲吶喊,從樹林內奔涌而出,向官道上的匪軍殺去。

匪兵一片大亂,隋軍的突然殺至令他們措手不及,很多人都看見了張須陀,更嚇得他們驚恐萬分,叫喊聲、慘叫聲、驚呼聲混雜在一起,匪軍兩萬軍士氣崩潰,他們互相踐踏,爭先恐後逃命。

五千飛鷹軍一路追殺,將徐圓朗的軍隊殺得屍橫遍野,血流如河,跪地投降者不計其數,廣闊的原野裡到處是奔逃的士兵。

徐圓朗更是心驚膽戰,黑暗中不知有多少軍隊殺來,他大聲喝令:“不要慌亂,給我集結軍隊!”

但此時他的軍心已經混亂,士兵們擔憂家中的財產親人,加之恐懼萬分,不管徐圓朗怎麼喝喊,都沒有任何效果。

“大王,快走吧!軍心已亂,再不走就來不及了。”親兵大聲催促主公逃命。

徐圓朗見曠野裡到處是奔逃的士兵,奔跑得黑影足有萬人之多,但他們只管飛奔逃命,一路丟盔棄甲,只恨爹孃少生了兩隻腳,哪有人聽他的號召。

徐圓朗想到自己周密的計劃,最後卻落得如此下場,還不如不打,他不由仰天長嘆一聲,“這就叫偷雞不成,反而把老本都賠掉了。”

他也不敢回龔丘縣,收拾了數千殘軍南下徐州投奔李子通去了。

第963章 太原戰役(四)第1100章 迅速出兵第785章 再回江都第421章 出爾反爾第330章 待價而沽第1081章 襄陽阻擊(中)第838章 收復會稽第564章 秘密泄露第948章 最後一戰(上)第518章 派出御史第904章 得罪豪門第41章 皇后軟語第223章 保衛臨淄第1205章 天子接見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524章 遼東半島第392章 初次上朝(上)第576章 意外之喜第377章 一路追趕第1182章 天下大戰(四十)第150章 贏得主動第187章 盒中之物第490章 矛盾激化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90章 盧府壽宴(二)第444章 進退之間第181章 釜底抽薪第532章 無路可走第575章 形勢使然第796章 備戰合肥(下)第692章 血戰柳城(四)第1123章 於筠事件(上)第345章 節外生枝第305章 悄離洛陽(中)第981章 太原戰役(二十二)第941章 血戰善陽(上)第374章 琅琊收官第379章 宇文父子第53章 馬邑受困第1118章 女兒心思第220章 疑兵之計第876章 當廷對質(中)第1056章 腹地一擊(上)第96章 盧府壽宴(八)第553章 救援黎陽第1012章 虛僞友好第866章 視察科舉第477章 天下勤王(三)第123章 平壤決戰(三)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293章 英雄大會(九)第342章 秘密使者第84章 一路向東第387章 解惑答疑第836章 會稽城下第1076章 唐使到來第372章 兄弟反目第1006章 誅心之戰(下)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1227章 滴水不漏第153章 敲邊補縫第1078章 洛陽佈局第932章 草原異動(下)第661章 兩封來信第376章 南下江都第511章 河北新局第839章 防不勝防第1070章 王鄭野望第834章 大軍殺至第118章 迂迴作戰第471章 局勢突變第425章 徐州危急第949章 最後一戰(下)第643章 亂夜救人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397章 婚姻大事第816章 蛛絲馬跡第1100章 迅速出兵第27章 半年籌謀第1243章 走投無路第86章 都督郭絢第1045章 伏威再起第1180章 天下大戰(三十八)第1090章 夜攻虎牢(下)第741章 聞風而動第617章 自保之策第1104章 最後努力第380章 龍舟面聖第312章 出兵細節第611章 大雅西來第46章 最終決定第971章 太原戰役(十二)第584章 進軍平原第1041章 欲加之罪第710章 北方盟友(下)第237章 再次進京第591章 午餐要錢第525章 幽州使者第979章 太原戰役(二十)第492章 內外勾結
第963章 太原戰役(四)第1100章 迅速出兵第785章 再回江都第421章 出爾反爾第330章 待價而沽第1081章 襄陽阻擊(中)第838章 收復會稽第564章 秘密泄露第948章 最後一戰(上)第518章 派出御史第904章 得罪豪門第41章 皇后軟語第223章 保衛臨淄第1205章 天子接見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524章 遼東半島第392章 初次上朝(上)第576章 意外之喜第377章 一路追趕第1182章 天下大戰(四十)第150章 贏得主動第187章 盒中之物第490章 矛盾激化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90章 盧府壽宴(二)第444章 進退之間第181章 釜底抽薪第532章 無路可走第575章 形勢使然第796章 備戰合肥(下)第692章 血戰柳城(四)第1123章 於筠事件(上)第345章 節外生枝第305章 悄離洛陽(中)第981章 太原戰役(二十二)第941章 血戰善陽(上)第374章 琅琊收官第379章 宇文父子第53章 馬邑受困第1118章 女兒心思第220章 疑兵之計第876章 當廷對質(中)第1056章 腹地一擊(上)第96章 盧府壽宴(八)第553章 救援黎陽第1012章 虛僞友好第866章 視察科舉第477章 天下勤王(三)第123章 平壤決戰(三)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293章 英雄大會(九)第342章 秘密使者第84章 一路向東第387章 解惑答疑第836章 會稽城下第1076章 唐使到來第372章 兄弟反目第1006章 誅心之戰(下)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1227章 滴水不漏第153章 敲邊補縫第1078章 洛陽佈局第932章 草原異動(下)第661章 兩封來信第376章 南下江都第511章 河北新局第839章 防不勝防第1070章 王鄭野望第834章 大軍殺至第118章 迂迴作戰第471章 局勢突變第425章 徐州危急第949章 最後一戰(下)第643章 亂夜救人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397章 婚姻大事第816章 蛛絲馬跡第1100章 迅速出兵第27章 半年籌謀第1243章 走投無路第86章 都督郭絢第1045章 伏威再起第1180章 天下大戰(三十八)第1090章 夜攻虎牢(下)第741章 聞風而動第617章 自保之策第1104章 最後努力第380章 龍舟面聖第312章 出兵細節第611章 大雅西來第46章 最終決定第971章 太原戰役(十二)第584章 進軍平原第1041章 欲加之罪第710章 北方盟友(下)第237章 再次進京第591章 午餐要錢第525章 幽州使者第979章 太原戰役(二十)第492章 內外勾結